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玛斯(Hamas)于10月7日,对以色列南部展开突袭行动,当日即造成约1400人死亡,同时还绑架了逾200名各国人质。以色列随即对加萨走廊进行全面封锁,开始大规模空袭行动,且多次造成国际人道组织、救援组织和记者的伤亡,原本第一时间即表达“全力支持以色列自卫权”的西方国家,都不得不“出言相劝”。三周以来,以色列的反击已造成加萨地区高达8300人死亡,同时也将加萨超过200万人口围困在断水断电、难以取得粮食和药品的人道危机之中,随着以色列在黎巴嫩与叙利亚边境开了新战线,战事可能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大的人道灾难。
在哈玛斯的突袭震惊世界后,中文世界的舆论也像西方社会一样,分裂为两大阵营,一方坚定的支持以色列捍卫家园和国家主权的决心,一方则细数历史、同情巴勒斯坦人的失语和遭遇。所不同的是,多数中文网友“站队”的原因,并非是深思熟虑后的国家利益,也不单纯是对弱势者的人道关怀,而是延着对美国和中国的态度来画分,“反美”或“抗中”,几乎也成了“挺巴勒斯坦”和“挺以色列”的根本原因。
中共“选边”巴勒斯坦,是在反美的“大义”之下,并非真的同理巴勒斯坦人的遭遇,更不会将自身代入巴勒斯坦的历史与处境──那些只是控诉国际社会与美帝“残忍又虚伪、眼中只有利益”的证明。
与之相对的,是简中圈的“反贼们”那种无论如何不能与中共站在一起的情绪。长年以来,美国的华人群体或因本身文化养成而既有的保守主义倾向,或是为了反共(反左)而与共和党右翼更为靠近。这类以抗中为主轴来解读中国政治和国际局势的论述,也因为华人川粉与台派川粉在社群上互通声息等效应,大量输入台湾,台湾网民在这次事件中的反应,特别在不愿意与中国统一、已经有了稳定台湾认同的群体身上,也能见到上述轴线分野的作用。
但在这些因素以外,台湾的社群讨论中,还多了一层不会在西方世界看到、也极少出现在简中圈的独特氛围,就是在其中放入了对自身形象的投射。更准确的说,在这些选边站的贴文、按赞与分享中,看到了台湾人“希望自己是谁、成为谁”的集体投射。
在“建国”路上,台湾与巴勒斯坦其实更加同病相怜:从中日战争中被割让、被殖民,继而长出主体意识,却又因为发生在中国的国共内战,以及以美国为首的阵营对战后国际秩序安排的需求,始终无法追求真正的独立,甚至在过去30年间,因西方各国在经贸上对中国依赖的增加,履履成为国际孤儿,在 SARS 期间更是尝尽冷暖,曾经也是地缘政治中无声的配角,任何不愿照着剧本演出、争取自主的行为,都被视为是“麻烦制造者”。
相较于巴勒斯坦在拒绝了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通过的181号决议(与以色列分治)后,踏上一条流血抗争的漫漫长路,台湾却遇上不同的历史转折,顺利走出威权政治,成为亚洲国家中民主指数的前段班。然而即使在各方面指标均迈入已开发国家之列,台湾的国际处境却仍窘迫,与巴勒斯坦同样承受着国际社会的漠视,始终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连过去国际媒体在报导台湾时,也都会如前情提要的加上“北京(中国)认定台湾为叛离的一省”(Beijing regards Taiwan as a renegade province of China)。
照理说,台湾应该是全世界少数能同理巴勒斯坦处境的国家,但同样身不由己的历史,并未让台湾人心生同理。这又是为什么呢?
远因与近因的交错
独派社群不乏有基督教背景、支持锡安主义的信徒或牧师,或是曾将以色列人的历史嫁接于台湾,如已故的李登辉前总统曾自比为“带领台湾走出中国阴影的摩西”。
台湾作为“帝国的边陲”,数百年来辗转于不同殖民政权,始终没有机会好好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正因为难以有清晰的自我认同,对没有直接利益相关的他者,往往也缺乏兴趣,对他者的认识、甚至与他者的关系,都是透过帝国的视角而来。
自冷战始,台湾被画入“美国队”、成为第一岛链的重要战略地,台湾人就一直透过美国的眼光在看世界,难免承继了美国主流视角下“艰忍复国的以色列”vs. “阿拉伯恐怖份子”这种正邪对立的框架,而巴勒斯坦人的历史与苦难,是不被看见的。
另一个远因,则是台湾人在媒体与大众读物对犹太文化的推崇中,找到自身的投射,包括对教育的重视、家庭关系的紧密连结、在异乡的互助精神、追求成功与财富的执着,更钦羡其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以及如何透过强大和财富带来对世界的影响力。虽然这些都不见得能代表真正的犹太历史和文化,或是犹太人真正的想法,但以色列仍成为台湾人心目中有着完美人设的国度:坚毅、聪明、优秀、纪律严明且敌我意识分明,周围强敌环伺也毫不畏惧。
独派社群也不乏有基督教背景、支持锡安主义的信徒或牧师,或是曾将以色列人的历史嫁接于台湾,如已故的李登辉前总统曾自比为“带领台湾走出中国阴影的摩西”(引用自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法老的奴役)。近年更有独派意见领袖将以色列如何军民一心、抵抗“一心想将其消灭的异教徒”的精神,当作台湾典范的呼吁。
长期处于对一方极为陌生、连基础资讯的了解都不具备,却对另一方有着看似天生、其实是在大众媒体塑造影响下产生的亲近感,也就不难想像在九一一事件后的阿富汗战争,或一次又一次以巴冲突里,台湾大众会采取什么样的框架来理解这些“身外之事”。如果不是近年中国威胁大到无法忽视,必须关注美国是否因此卷入、是否会影响到在台海的军力支援部署,以及台湾所需的军售武器制造的进度,民众大概仍会将此当作晚间新闻里听到的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悲剧。
非此即比的框架,在中国因素下如何被扭曲放大
随着“以色列的正义形象”在台派间确立,巴勒斯坦,也被寄予另一种想像与投射,例如“国土上的敌人”,对照蓝白阵营的“亲中”。
在一个如此复杂、又有着众多外力干扰的问题上,本不该存在“支持谁”的答案。这套对以巴冲突的理解本就是过度粗暴且简化的,又发生在被视为下一个最有可能爆发战事的台海压力下,台湾社群上对相关事件的解读,也因此被催向极化,近来还出现了经营自媒体的政治言论领袖,宣称自己年轻时也同情巴勒斯坦,但现在明白他们“不值得”。
这类言论并非此次才突然发生,当台派因川普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等一系列行为,将之当成带领国际一同抗中的明灯时,就有“以研究历史为兴趣”的专栏作者,为其否决联合国对以色列囤垦区违反国际法的决议、以及将美国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等作为,引起中东动荡不安而辩护,尽其所能正当化以色列政府的一切行为。
这类说词常见的手法,是撷取二战后,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下称巴解)流亡到约旦和黎巴嫩时期的部份切面,将之形容为“自己不想建国”、“后来对收容他们的阿拉伯国家恩将仇报”,这种对历史带有特定目地的诠释,随着对川普的崇拜与支持,也越发普及。
而这类攻防要针对的,是川普口中所谓“要把美国变成社会主义国家的那些左胶”,因为在社群媒体兴起、让这个世界无法再别过脸不看之前,少数有能力且不懈为巴勒斯坦人的处境发声的,多半是欧美的学院左派,特别是致力于反帝国、反殖民等研究的学者和媒体人,他们往往也是对川普所掀起的白人至上主义、民粹主义浪潮批评最甚的一群人。台湾在挺川的浪潮里,也卷入这股“反全球左派败坏民主与道德”的阴谋论里,特别是在与反共的华人川粉结盟后,许多论述连找外电和自己翻译的力气都省了。
这些“故事”省略了巴勒斯坦在众多不利条件下,难以建立现代意义下成功的反抗运动的前提。而约旦当时作为英国代言人,一边调停巴解与以色列的冲突,一边想利用此事收回约旦河西岸的“国土”,加上巴解当时在民间的声望甚至超越约旦王室,双方相互积怨已深。约旦的“遭遇”看在怨恨西方势力不愿撤出中东的伊拉克等国眼里,则是“自找的”,根本也不存在一个从团结到心寒的阿拉伯大联盟,而是各有盘算,都想利用巴解当作杠杆,提高自身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与话语权。
黎巴嫩内战也是如此,黎巴嫩本就是一个多元、异质性很高、各派内战频仍的国家,除了逊尼派、什叶派外,当时执政的,则是是占人口四成比例的基督徒马龙派。黎巴嫩境内的逊尼派正是看中了巴解的军事武装力量,希望借由与之结盟打破这个脆弱平衡,最终导致内战再次爆发,还波及叙利亚。但把叙利亚拉下水的并不是巴解,而是马龙派政府,再后来,以色列也以清扫在贝鲁特的巴解武装成员为名,入侵了黎巴嫩。
巴解不是没有做过和解的努力,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曾一度为和平带来希望;而以色列极右翼份子如何暗杀了推进和平协议的自家总理拉宾(Yitzhak Rabin)、以及争取建国时期一系列同为恐怖攻击行动的历史,自然也从未出现于这类故事中。
随着“以色列的正义形象”在台派间确立,再加上过去几十年,台湾社会早已累积对犹太文化与以色列建国神话的钦羡,另一个“不成材、不知好歹”的巴勒斯坦,也被寄予另一种想像与投射,例如“国土上的敌人”,对照蓝白阵营的“亲中”,例如巴勒斯坦人对阿拉伯兄弟盟友的“背刺”必须成立,才好对照“台湾人收留了战败的国民党却被反咬一口”的叙事,这一切为的是满足台派对自己四面楚歌的想像,并且透过这个双向的投射去激励群众,采取能让自己“更像以色列”的行动。
这是一场“对自己人的认知战”,为的是强化台派社群清楚且坚定的抵抗意志:台湾人害怕被遗弃、害怕自己不够强,更担心不够一面倒的战争,会影响内部抵抗中国的信心,认为那些同情巴勒斯坦的就是在台湾和中国间摇摆不定、潜在的第五纵队份子。因为慕强,更因为美国所支持的代理人必须赢下每一场战争,才能更坚定相信台湾是有胜算的,甚至,或许小打小闹完,台湾就建国了呢?加上中国很明显“不支持以色列”,这一切还不够明显吗,当然要选边。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部份台派 KOL 恐怕相信自己是在未雨绸谋,以此类贴标签式的论述,将任何愿意正视以巴冲突的复杂历史、给予巴勒斯坦人同情的言论打成“左胶”,借由指控对方是“天真”、“谈历史是无能解决问题”,来取消对战争的任何犹豫与思考。
这么做确实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台湾几间有着精良国际新闻品质的媒体如报导者、转角国际和公视新闻网等,相关报导只要提及巴勒斯坦人的历史与遭遇,甚至只是解释加萨为何被称作“露天监狱”,都能引来不少网友愤怒洗板,指控这样的报导“冷血、忽视事实、为恐怖份子说话”。
将一切简化成巴勒斯坦人“自己不努力,只会坐地哭喊全世界同情”,不只能“教训”妄想与中国和平谈判,或只想己愿他力而不愿自强的台湾人,背后更有自认能借此“制止”反战言论,与随之扩大的“疑美论”漫延的用意。很不幸的,过去曾对巴勒斯坦处境表现出关注的独立媒体或学者,确有在政治立场上不愿谴责中国人权问题、甚至将之当作社会主义理想国范本的成员,甚至加入了数月前粗糙的“反战连署”。但同阵营中,却还有更多长期关心国际人权、转型正义,且始终也守在抗中前沿的人们,不愿陷入这种简化二分。
“坚壁清野有什么不对?这是战争!”
我们要自己面对战争时,也要非常清楚国际法中究竟哪些行为才能被视为自卫,不是随便想怎么样都可以。
作为战争随时可能在头上开打的国家,希望能有一个能义无反顾的答案,是能够理解的。恐惧会被激发、也是双向互动的,中共的意图和态度越发恶劣,台湾内部的对抗情绪也越高,面对冲突的框架也就越被简化,在最短时间内得出“该做什么”的结论,才能在焦虑中安顿自己。
然而,一旦真正的战争发生,对于心理防线的各种冲击和考验,将远超这种简化框架下能想像的情境。但长久的抵抗意志,往往产生自深思熟虑后的精神力量;毕竟在二元思维下,没有什么比求生更现实的,为了求生的不择手段,就没有什么不能做的,包括放弃所有底线。因此,这种二元框架每次一发动,被滤出去的“非我族类”实在太多了,任何非战斗人员的士气很容易被打击,因为属于“可以随时被放弃的人”。这种自以为是“成熟大人的选择”,反而可能成为社会信任崩解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元框架也忽略了即便在战争当中,仍要受国际法约束,不论是主张或以行为对一个群体进行全面的、无差别的暴力,即使是在被攻击后的反击行为,也是不被接受的。台湾网民只在 KOL 们的文章里看到美国等如何表态“坚定支持以色列保卫国土”,看不见联合国会议谴责案中的拔河角力,甚至不知道联合国、欧盟与多国领袖纷纷呼吁以色列“克制”、遵守相关的人道协议,因为短短两周,已有数十位国际记者与人道救援组织成员死在以色列空袭下,甚至已有政治人物和媒体,开始质疑以色列在反击的前48小时是否有涉及犯下战争罪的行动。
如果有一天,我们要自己面对战争时,也要非常清楚国际法中究竟哪些行为才能被视为自卫,并不是弱国小国为求生存的所有反击手段,都会被国际社会接受,就算面对的是来犯的解放军、以及支持中共侵略的平民,也不是随便想怎么样都可以,尤其那种炸核电厂、炸水坝的主张,马上会让我们失去国际的支持和同情。
西方媒体已不再像90年代那样一面倒,这并非中俄等国家资讯战的结果,而是随着关于巴勒斯坦遭遇的实际情况透过网路流出,有越来越多人发现以色列政府做了许多不对的事,声援巴勒斯坦的声音,也在过去20年来持续扩大。台派社群不该忽略的是,舆论不仅会留下足迹、更会跨国流动,有些言论讲起来很爽,但有心人士只需要把台湾社群上这些热门言论收集起来,丢到西方的社群媒体上,把台湾塑造成另一个“不值得同情的偏激小国”,就足以让我们百口莫辩。
若是在战事拉长、战线扩大,全世界日子都不好过的时候,试问他国人民有什么理由为一个“自私、不把他人的命当回事、拿它国事务秤斤秤两”的远方国家冒险?当台湾人拿着丛林法则指责巴勒斯坦的“不长进”,又以何基准要求、相信所有民主国家都该为了正义,放下所有利益,跟美国和台湾站在一起对抗中国?
人类追求独立自主的渴望,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下,其实一点都不“现实”,然而不管如何“不现实”,这股渴望是无法被消灭的,不论是以色列人的、巴勒斯坦人的,还是台湾人的。
“国际事务”折射出台湾的自我形象
处在帝国夹缝中的台湾,若是始终无法、无能好好回答自己,何以奢谈争取自主、重建国家主权定位呢?
近五年来,因美中竞争逐渐白热化,处在两个帝国汇聚点的台湾,突然从无人闻问的角落,被拉上舞台中央,特别在俄乌战争的震惊后,全世界开始以前所未见的热切关注起这个远方的岛国,台湾也从一开始的受宠若惊、有些生涩僵硬的念起剧本,到如今沉醉在角色里难以自拔。
尽管如今国际媒体对台湾的报导,有着前所未有的深度,但终究,这剧本是别人给的,不是自己写的。剧本里的台湾,是世界的台湾,是国际社会需要我们扮演的角色,却不见得能回答“我们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而思考“我们想要、需要什么”,必然冒着与国际社会期待产生部份冲突、无法持续以讨好形象来寻求支持的风险。
然而,处在帝国夹缝中的台湾,若是始终无法、无能好好回答自己,何以奢谈争取自主、重建国家主权定位呢?这两个关键问题,既无法以笑闹式的自认背靠美国势力,就会有天助自助者的美好结局塘塞,更不是和平谈判、与大国等距这种廉价的幻想可以回答的。
这个答案,本应透过国家全力面对转型正义,由不同群体之间透过说出伤痛先靠近彼此、再产生不断碰撞与再和解的过程,从社会有机的产生。可惜转型正义并未分到足够的机缘和幸运,时间也不站在我们这边。在清创并未完成的情况下,台湾的历史伤口经常化脓、且被利用来发展民粹政治,诉诸仇恨,远比对台湾有什么信念远景更能得到支持;明明有着透明度和信任度极高的民主选举,却仍面对有着威权遗绪的政党的不公平竞争。再加上中国因素已方方面面渗入台湾,许多台湾人的思考也几乎被制约在如同以巴问题的简化二元框架中,不论是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台湾应如何结盟,还是对自己的认识。
但究竟由谁来定义哪些是“破坏团结”,哪些不是?在这套有如膝反射般的应对模式中,国际事务可轻易分为亲中反中,对自己的认识则来自于国际社会所投射的各种倒影,例如“防疫模范生、晶片护国神山、奶茶联盟、美食之岛、最美的风景是人”,建立起了台湾社群舆论里如空中楼阁般的自信。
正因为无力回答自己是谁的本质问题,只能藉错解“国际政治就是现实主义”,轻视甚至排除价值信念的参与,让“守护民主”的内涵也随之空洞化,成为“学习乌克兰”、“学习以色列”,但真实的乌克兰和以色列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没有兴趣知道,只是取自己所需,塑造一个认为能有利于台湾的“真实”。
至于“我们是谁”,如果单看这几年台湾社群讨论中最活跃的言论,似乎也只会看见中国的镜象,只要与之相反就是好的,甚至黏在镜子前面开始各种自恋与自我审察。其实我们该做的,是打破那面镜子,走出镜框、走向自己、回归事实,哪怕它不可口,哪怕它无法立刻安抚我们的恐惧与虚荣。能以从内在安顿自身,才会长出真正的强大。
对历史不义的强迫遗忘,是滋养极权与暴力的温床
拒绝二元的、简化的思考方式,才有力量去抵抗恐怖主义和报复的诱惑,与极权政治的扩张。
关注巴勒斯坦人被迫流亡的历史,并不是在否认发生在犹太人身上的灾难,以及俄国与欧洲对犹太族群的排拒和亏欠;指出联合国与欧美联手将对二战的赎罪代价外部化给中东地区,以及旧帝国在此殖民的遗绪,同时一样可以肯认流离失所的犹太平民有权向往一个平静、自主、自决的权利;在谴责哈马斯的恶行与失败的同时,正视巴勒斯坦平民面对的人道危机,并不妨碍我们给予以色列的死者和家属同等的关怀。
当平民被当作牺牲品甚至战利品,毫无意义的死去,我们该做的是拒绝比较苦难、拒绝将人命放在天秤上。世人应该承认加萨这座露天监狱的存在,是违反人道且不利和平的,认同以色列拥有自卫权,并不等于无视以色列政府在约旦河西岸持续违反国际法、蚕食鲸吞原先画归巴勒斯坦领土的事实。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以色列公民的道德勇气,拒绝为压迫巴勒斯坦人的军队服役;不管是犹太人还是巴勒斯坦人,内部也都有致力将宗教文化现代化的群体,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去拉近彼此。
作为小国,即使经历了战争,也不保障必然能走向我们期待的结果。以巴之间如今如同打了死结,但如果要谈“该怎么办”,不只要将这些历史放在转型正义的概念下去正视,也得一并检视西方和周边各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对中东地区的干预,不论是以外交还是军事为名,以及这些手段如今已证明是治标不治本,换来的只有短暂的平静,而不是真正的和平。即使从最自私的角度出发,若这些手段在台海以某种形式再现,我们能否不重蹈覆辙、不让自己陷入太过难堪的僵局?
台湾当然应该踩稳反侵略的立场,积极备战、不放弃悍卫主权与民主价值,更应该直接指出反战学者论述中的明显的伦理问题与归因错误。但正如同报导者针对冲绳的专题所指出的:“我们究竟有没有可能逃离帝国夹缝中的弱者悲剧?有没有一种脱离大陆国家和帝国视角的思考方式,能以在台湾与冲绳真诚面对彼此的身不由己中,被发现并连结起来?”面对作为弱者的自私,面对他者将在非自愿的情况下为台湾付出代价,我们要如何带着这些前进,并重建国家主权定位,避免日后再次陷入无法决定自身未来、必须仰仗大国保障的窘境?
拒绝二元的、简化的思考方式,是让一个社会更强壮、拥有更大韧性的根本条件,也只有这样的社会,才有力量去抵抗恐怖主义和报复的诱惑,与极权政治的扩张。社群媒体早已成为极权政体利用言论自由来伤害民主国家在人民心中可信度(Credibility)的武器,包括利用这种非此即彼的正邪对立,来突显“民主国家的双标与伪善”,让人们对民主体制失去信心,就算人们不会因此就自愿加入拥护极权制度的阵营,但冷漠、不支持自己国家对任何战争有任何程度的参与的民意,也足以让“民主同盟”的抗中、抗俄行动遇到阻力。
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大国在地缘政治棋局中的利益考量,但我们能够多大程度维持社会舆论不陷入简化的对抗中,让那些对国家体制失望的人们,一直能听见不同的声音,在“社会力”这端找到安慰,找到继续支持自己对民主、自由、人道主义等信念的力量,恐怕会是关键。在演算法主导一切,又面临极权国家以各种资讯操纵、入侵,让看似自由的言论市场其实不再自由的此刻,如何持续发声、不落入彼此胁迫、相互攻击的圈套,让沉默的人们听见另一种声音,为良好的、有意义的讨论,多撑开一点空间,即使这非常困难,但我们不能放弃。
民主政治的至暗时刻,如果迈过了虚假宣传和极端思维这个坎,民主才能生存下去。
@c_c,我家長輩對於日本人的大屠殺行為從來沒有忘記;但人們問起日本人的統治,他總是說有好有壞。
但一提起從中國來的國民黨,他總是大聲咒罵、深惡痛絕。
中國人殺中國人,總是底氣十足,理由充分,毫不手軟。
@TWI,你的發言簡直離譜,你連第一次波灣戰爭中以色列沒有參加聯軍都不知道嗎?
在台灣,以巴問題已經被西方的主流媒體框架成一個不能理解的敘事。例如,德國媒體向來高舉人權高竿,有時對台灣政府的犯規,不吝提出批評。最近DW對以巴兩邊的人民所受苦難都做了大致平衡的報導,但在相關歷史背景介紹影片裡,有這一段話:“ a majority Jewish state,….It (Israel) was established to offer a safe haven for Jewish people in their historical home land which many saw an essential after German’s systematic murder of 6 million Jews in the Holocaust”.
那句話看似合理。它表示:若沒有一個猶太人主流的國家,那麼猶太人不會感到安全。但難道戰後的歐洲與美國的自由民主體制不能保證?德國這麼多年的去納粹化,對歷史的反省所為何事?將以色列描述為一個猶太人主流的國家,類似西歐各國各有主流族裔,但以色列事實上是一個of the Jews, for the Jews, but not of its citizens. 基本上就是在居住教育福利各方面歧視巴勒斯坦公民的猶太國家。最近因為恐攻,他們連言論自由也被剝奪。
在影片中對於難民的成因,也沒有交代,就是阿拉國各國不同意聯合國181號決議,聯合進軍,於是民眾就跑了。完全不提這是有預謀有計畫的大規模種族情洗行動,早在決議半年前以上就制定開始制定。
德國知識界早就知道以色列的歷史學界,1980年代針對新公開政府檔案的研究,確定難民乃是計畫性種族清洗的結果(Beni Moris, Ilan Pappe 等),不過這是一個大禁忌,他們不想面對多年來德國支持了一個延續納粹罪行的殖民政權。在德國的框架裡,既然作為猶太國的以色列是猶太人的必要的safe haven,抨擊以色列違反人權,反對Zionism,就是觸犯反猶大忌,可以被告上法院。
在考慮台灣輿論界亂象同時,看一下這個向來被視為模範的民主國家,也陷入更深的歷史與道德問題之中。以色列可能是西方世界最後,而且正在進行的定居殖民地了,就在世人眼皮底下進行,真是奇怪矛盾啊。
看着好像日本,这一代人负责硬来种族灭绝,下一代人负责红豆泥私密马赛,上一代人做的事情跟我没有关系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跟問川普明明在任時就數度表達對習近平的好感與對臺灣的不耐,台灣川粉怎麼還這麼多而且堅持相信拜登做票一樣
@Weber: 既然我們主張普世價值,無差別攻擊總是觸犯戰爭罪,就如同十月七哈瑪斯的暴行。但另一方面如同美國自己說的,War is nasty, 總有平民傷亡,你確定伊拉克是無差別攻擊?
以色列這個國家究竟有所謂自衛權?日軍佔領東三省時清剿抗日游擊隊,可說是自己有自衛反擊權利,而藏身於群眾裡的反抗者,using “human shield” 所以清鄉屠村的平民傷亡不觸犯戰爭罪?另一方面反殖民的反抗者的倫理為何?歷史上反抗settler colonialism 的暴力都很殘酷,例如美洲與台灣的原住民。殘暴並不代表邪惡。從現代的觀點,既然反抗的目的是在同時解放受被壓迫者與壓迫者,是在解除不合理的制度,恢復所有人的人性,反抗者不應濫殺。
@TWI,請問你怎麼看待第一次波灣戰爭中,海珊對以色列發動飛毛腿導彈無差別攻擊這件事?
以色列的自衛權利,Israel right of self defense, 是以色列強烈主張,美國否決安理會決議的理由。當以色列以反恐由攻擊西岸或加薩時,總是如此主張。看似天經地義不是嗎?但若是認知現狀乃是1948年種族清洗,與持續殖民的結果,而且被被壓迫殖民者也有反抗的權利,那麼什麼叫做自衛?什麼是反抗者反抗的ethic?這篇文章說明要用什麼態度面對問題,但假如一個社會對於這問題的基本史實與現實的理解有所扭曲,那麼無法以進行理性的思考。罵「左膠」是很不可思義的。國民黨以半殖民主義(台史研究者的描述)侵佔台灣主權。中華民國支持聯合國181號決議,決議荒誕不合理,不尊重住民權利,沒有保護執行決議的能力,給與Jewish agency可趁之機,種族清洗了巴勒斯坦。支持以色列建國的奇蹟?這種矛盾顯現價值空虛,或者心虛。就好像4年前一面倒挺川普,暗指BLM是中國指使的運動一樣。挺幼稚的。why not keep silent?
錫安主義者很早就有建立以猶太人為多數的猶太國家,所謂a land without people for a people without land 這種夢想。原已購地的方式逐步進行,後來才變更計畫,改以驅逐的方式強佔土地。殖民1948年種族清洗之前他們做了相當多的計畫訓練,調查村落人口與資源,建立線人告密系統。佔領一個村落就叫密告者指認政治活躍者,當場槍斃。或者屠村製造恐慌。這很多是在阿拉伯軍隊進入巴勒斯坦之前幹的。Ilan pappe 的Ethnic Cleansing of Palestine 出版多年,還是沒有中文譯本。假如這些史實廣為人知。大概不會有人繼續講「世仇」「以阿千年仇恨」之類。另外,這也不是必然悲劇。因為原先英國政府若是改行推動民主,根本也不需要分割土地分配的181決議。當時中東各地的猶太人早已完全融入伊斯蘭社會。一個族裔平等的民主國完全是可能的。回想一下我們習慣以色列作爲一個「自由民主的猶太國家」。這本身概念上就矛盾。你會稱美國是一個「白人基督教的民主國家」嗎?這不是違背多元社會兼容並蓄的普世價值?奇怪的是,這就是習而不察的「常識」。我覺得台灣是繼承了歐美各國的「常識」,在這時候跟著歐美社會一塊爆發認知與情緒的交戰。我們應該嘗試在中國與歐美主流社會之外找到普世價值的支點。想像一下當下任美國總統必須在喬治亞州監獄裡宣誓,要如自處?所謂「普世價值的國際聯盟」,是很空虛的外交辭令,要如何實踐是一個大問題。假如台灣的軟實力基於此,政府應該再多思考。
現在台灣年輕人很認同台灣的多元歷史,這應是是受到學校教育,與尋找自身有別於中國的認同的結果。我不知道在講世界史的時候,教材是如何舖陳。教材與教學想必也是一場希裡呼嚕的大鍋湯。idiot in, idiot out. 要期望對歐美殖民主義比較批判的切入,必然就跟馬英九修教課書一樣引發爭議。看看媒體習慣用「以巴世仇」描述時事,你就知道這個社會的知識有多麼落後,好像自從1947年以來就如此(聯合國181號決議有中華民國簽名,這年228,聯合國欠台灣與巴勒斯坦,解殖住民自決的正當程序)。作者自己在這篇文章裡,也忘了提,1948以色列種族清洗了巴勒斯坦。這早就沒有爭議了。那個關鍵字是關鍵重要。不過要放在教科書裡?可能嗎?
說台灣被殖民,但主流的漢人社會卻是殖民者。定居者殖民主義。漢人殖民者追隨荷蘭人進入,之後取代成為主流,吸取漢化排擠原住民,但似乎並沒有racialize原住民。應該和世界各地的歐洲人定居者殖民社會的過程很不同吧?我們是誰?我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存在一個歷史時空中的連續體「我們」嗎?
作者似乎是印象主義式的判斷台灣輿論傾向。缺乏統計數字。印尼與馬來西亞的伊斯蘭主流社會普遍反對以色利暴行。南韓日本呢?一面倒的幼稚輿論傾向恐怕會顛覆南向政策。甚至於台灣給人的民主進步形象。
端最近的这个系列报道好棒,报道者也是我喜欢阅读的台湾媒体,报道者最近一集有介绍巴以战争的podcast 就很好,不曾想到会被骂,曾任报道者记者致昕做的podcast <不好意思,请问一下>他以自己亲身采访讲述巴勒斯坦的故事也很棒,感谢华文中优质的媒体,提供不同的视角,让读者反思,如果我有立场的话是对普通人的关怀,每一个人都是逝去的生命,一个人对于一个国家只是一个数字,对于他的家人就是全部,我对家人中长辈参加过朝鲜战争,九死一生,躲在死人堆里捡了一条命,说到战争都是浮现小时候跟他一起看《上甘岭》痛哭的脸,看到最近战争中看到类似的脸,很难不难过,战争不是rpg游戏,是实实在在的死亡和痛苦,唉。
「另外,小國毛都未齊,學大國搞合縱連橫,大國並非開善堂,給你好處必要索取回報,美國的回報你給得起,中共的回報你也給得起?」
@madlex 你講緊以色列🇮🇱😅 定 新加坡🇸🇬😂
「自內塔尼亞胡本次上任以來,美國政府一反常態仍未邀請內塔尼亞胡訪美。近期,內塔尼亞胡則主動宣稱自己將訪問中國,但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沒有消息可以提供後,他的訪華行程似乎陷入了停滯。有分析稱,內塔尼亞胡主要是試圖以訪問中國來要挾美國政府不要干涉其國內行動。在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訪美後,拜登政府態度開始軟化,稱願意邀請內塔尼亞胡訪美,但仍稱會面將不會在白宮舉行。」
@madlex 你當以色列是兄弟,人哋當你係傻仔咋😅
@madlex 你說得對 眾所週知,只要巴勒斯坦人繼續做宣傳,沖繩獨立運動興起,民主制度就會被獨裁制度打敗,中共就會佔領世界,人類就會miewang🙃
拜登政府對中國的強硬,是中美建交以來從未出現過的。
拜登甚至講明若果中共侵台,美國會派兵支援。
台灣竟然還有人支持特朗普?
中立並非遇事企中間就等於中立,理性中立亦並非“中立”就顯得有理性,只不過由於各種原因無力或者無法做出選擇。若果翻史書,個個都身有屎,則最懶惰的方法即是選擇兩邊各打五十大板,保持“中立”。當然,價值觀之上保持中立,屬於個人的自由,而行動之上,你所作所言一定會產生後果,是否仍然符合你中立的本意?譬如你轉載的每一張巴人賣慘的相片,都是巴方的宣傳材料,沖繩的活動家們每出來一次,都是中共口中沖繩心向獨立的證據。
另外,小國毛都未齊,學大國搞合縱連橫,大國並非開善堂,給你好處必要索取回報,美國的回報你給得起,中共的回報你也給得起?
「屢屢」,不是「履履」
你不能否认大部分人的思考能力很弱,只会在二级对立中寻找思维舒适区。
真有续集。
我想,焦虑会损害保卫民主权力的动能,预备与民防则能切实增加获胜筹码。
這篇文章寫得真好。
認真說,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讀讀這篇文章,去反思我們對各類事情的判斷。
對一件事情,每個人當然可以有自己的立場。但這個立場,是否應該為對事情有相當方面的了解後,根據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民主,自由,和平,公平等)來判斷而得來,而不是一開始就立場先行,把所收集和得到的資訊都拿來鞏固現有的立場?如果是前者,我們還能根據事情的變化來不斷修正和反思自己的判斷。我想,我們那麼多年的學習和受到的教育,應該都是為了讓我們有這樣的能力去理解,判斷和反思自我。
在中共的層層壓迫下台灣的處境艱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美國所做的一切決定都是對的都要贊同?事實上,把美國和歐洲當成盟友除了現實的實力考量,難道不是還包括相信民主體制從然有各種弊端,他依然擁有自我反思和糾錯的能力?
總有人在質疑「左膠」除了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上以外解決了什麼問題,卻從來不問問「右翼」們又製造了多少問題?以色列建國以來到底有哪任政府是「左膠」?😅為什麼以巴問題會還淪落到如今的境地?😅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就當作解決問題,跟他們口中萬惡的中共有87趴像。有些人就是大腦空空的二極管,根本沒辦法做出複雜的價值判斷。
有好幾個錯字,「恐佈」,「艱毅」,「無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