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的中国经济数据。统计局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整体上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消费和服务业加快明显,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增强。工农业总体平稳,为经济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总的来看,经济运行逐步摆脱疫情影响,向常态化增长轨道回归。”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5.5%。
值得注意的是,5.5%是和去年同期相比的增长。而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城市上海因动态清零政策经历漫长的封锁阶段。2022年全国第二季度同比增长只有0.4%。因而,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无论如何经济都会有增长。此次公布的数据中,更有意义的是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仅比第一季度增长了1%,由此推算,全年的增长率将仅仅略超3%,这将比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已被许多分析视为保守的5%的增长目标更低。
中国经济的火车头房地产行业也困难重重。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人民币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其中,住宅投资44439亿元,下降7.3%;商品房销售面积595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8%;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8797亿元,同比下降9.8%。从投资、销售到资金回流,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和建设行业在2023年上半年进一步遇冷。这与出口制造行业面临的趋势类似。
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根据6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例行记者会上的发言2,统计失业率的标准是:每周工作一小时及以上和因休假、临时停工等原因暂时离岗的人,都属于就业,也就是说,快递、外卖、开网约车一类的零工也算就业。
就算统计口径这样宽松,且失业率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但此次数据显示,中国16-24岁年龄段的城镇户口的年轻人的失业率却高达21.3%。此外,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6.5%,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只增长5.8%。(延伸阅读:《“我身边的位置都空了”,互联网裁员潮中的“幸存者”》)
失业率高企和可支配收入增长乏力带来的是消费水平的降低和消费减少。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7%,而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这也就意味着,在消费价格基本持平的同时,企业支出的批发价格却在下跌。这与7月1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后许多分析的观察是一致的:在全球面对通货膨胀危机的此刻,中国极有可能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延伸阅读:《祈祷运气的时代:沉迷刮刮乐的中国年轻人》)
不久之前,美国各部门也公布了6月的相关经济数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6月,美国雇主增加209000个就业岗位,失业率从5月份的3.7%降至3.6%,为54年来的最低水平。就业市场持续良好,使得预期中的经济衰退没有出现。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最后修正,1月至3月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化增长率为2%,高于之前预测的1.3%。其中,以个人消费支出衡量的消费者支出增长4.2%,出口则增长了7.8%。
更重要的是,截至6月,美国的全年消费者价格指数仅上涨了3%,低于此前4%的涨幅。剔除食品和燃料成本后,消费者价格较上年上涨4.8%,也低于此前5.3%的水平。这对一直持续对抗高水平通货膨胀的美国来说,是个极好的消息。如果通胀能够持续下降,而失业率没有大幅上升,经济衰退没有出现,那么普通美国人就可以继续保持过去三年取得的主要成果:提高就业率,消除收入不平等。
总的来说,中美两国的经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趋势,中国的经济继续疲软,美国的经济似乎已迈过了通胀危机。这对全球经济增长、供应链稳定以及中美在各领域的争锋将会产生何种影响,仍有待观察。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