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陸Whatsnew

二季度經濟數據:中國復甦疲軟,美國增長強過預期|Whatsnew

在此刻,中國面臨通貨緊縮的風險;而美國經濟似乎已挺過了通貨膨脹的危機。

2019年7月30日,中國,一架掛著美國國旗的領事館車,停泊在街道上,兩名中國交通警在旁邊走過。攝:Ng Han Guan/AP/達志影像

2019年7月30日,中國,一架掛著美國國旗的領事館車,停泊在街道上,兩名中國交通警在旁邊走過。攝:Ng Han Guan/AP/達志影像

端傳媒編輯部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3-07-18

#經濟數據#失業率#中國青年失業率#通貨膨脹#美國經濟#中國經濟

7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的中國經濟數據。統計局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整體上呈現回升向好態勢。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消費和服務業加快明顯,對經濟增長帶動作用增強。工農業總體平穩,為經濟恢復提供了有力支撐。總的來看,經濟運行逐步擺脫疫情影響,向常態化增長軌道回歸。」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23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了5.5%。

值得注意的是,5.5%是和去年同期相比的增長。而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城市上海因動態清零政策經歷漫長的封鎖階段。2022年全國第二季度同比增長只有0.4%。因而,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無論如何經濟都會有增長。此次公布的數據中,更有意義的是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僅比第一季度增長了1%,由此推算,全年的增長率將僅僅略超3%,這將比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已被許多分析視為保守的5%的增長目標更低。

中國經濟的火車頭房地產行業也困難重重。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為人民幣58550億元,同比下降7.9%;其中,住宅投資44439億元,下降7.3%;商品房銷售面積5951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8%;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68797億元,同比下降9.8%。從投資、銷售到資金迴流,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和建設行業在2023年上半年進一步遇冷。這與出口製造行業面臨的趨勢類似。

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根據6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例行記者會上的發言2,統計失業率的標準是:每週工作一小時及以上和因休假、臨時停工等原因暫時離崗的人,都屬於就業,也就是說,快遞、外賣、開網約車一類的零工也算就業。

2022年5月12日,中國北京,一名男子在中央商務區前經過。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22年5月12日,中國北京,一名男子在中央商務區前經過。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就算統計口徑這樣寬鬆,且失業率比一季度下降0.2個百分點,但此次數據顯示,中國16-24歲年齡段的城鎮戶口的年輕人的失業率卻高達21.3%。此外,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6.5%,但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只增長5.8%。(延伸閱讀:《「我身邊的位置都空了」,互聯網裁員潮中的「倖存者」》

失業率高企和可支配收入增長乏力帶來的是消費水平的降低和消費減少。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7%,而上半年,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1%。這也就意味着,在消費價格基本持平的同時,企業支出的批發價格卻在下跌。這與7月1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後許多分析的觀察是一致的:在全球面對通貨膨脹危機的此刻,中國極有可能陷入通貨緊縮的風險。(延伸閱讀:《祈禱運氣的時代:沉迷刮刮樂的中國年輕人》

2014年11月12日,中國北京,一名軍人看著旗杆上的國旗及美國國旗。攝:Aaron Favila/AP/達志影像
2014年11月12日,中國北京,一名軍人看著旗杆上的國旗及美國國旗。攝:Aaron Favila/AP/達志影像

不久之前,美國各部門也公布了6月的相關經濟數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6月,美國僱主增加209000個就業崗位,失業率從5月份的3.7%降至3.6%,為54年來的最低水平。就業市場持續良好,使得預期中的經濟衰退沒有出現。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最後修正,1月至3月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化增長率為2%,高於之前預測的1.3%。其中,以個人消費支出衡量的消費者支出增長4.2%,出口則增長了7.8%。

更重要的是,截至6月,美國的全年消費者價格指數僅上漲了3%,低於此前4%的漲幅。剔除食品和燃料成本後,消費者價格較上年上漲4.8%,也低於此前5.3%的水平。這對一直持續對抗高水平通貨膨脹的美國來說,是個極好的消息。如果通脹能夠持續下降,而失業率沒有大幅上升,經濟衰退沒有出現,那麼普通美國人就可以繼續保持過去三年取得的主要成果:提高就業率,消除收入不平等。

總的來說,中美兩國的經濟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趨勢,中國的經濟繼續疲軟,美國的經濟似乎已邁過了通脹危機。這對全球經濟增長、供應鏈穩定以及中美在各領域的爭鋒將會產生何種影響,仍有待觀察。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