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戛纳,人们对王兵翘首以盼。已经第四次入围戛纳电影节的他,今年有两部作品入选,分别是角逐主竞赛单元和亮相于特别展映单元的《青春》与《黑衣人》。对于王兵的期待,一方面来自于他在纪录片领域的显赫成就;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对人性深度探讨和对社会现象敏锐观察的视角,这些都让他在纪录片领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尤其是在法国电影学界,他几乎已经成为了当代最被讨论的纪录片导演之一。另一方面,这种期待也源于外部因素——即戛纳电影节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终于再度将纪录片纳入主竞赛单元的视野。
无疑,戛纳电影节这次将纪录片纳入主竞赛的急切态度,很可能受到了威尼斯与柏林电影节连续两年将最高奖颁给纪录片的影响。当今年二月的柏林电影节在寒风中拉开帷幕时,人们可能难以预见到一部探索精神病治疗的法国纪录片Sur l'Adamant (2023) (译为《坚毅之旅》或《坚定不移》)会赢得评审团的青睐,最终获得最高荣誉金熊奖;正如人们或许也未曾预料到一部讲述社会活动家"Nan" Goldin人生经历的纪录片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所有的美丽与血泪》),会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最终荣获了金狮奖一样。
戛纳电影节,在经过了多年对纪录片的“冷遇”后,似乎也想借此机会跟上这股由纪录片袭来的浪潮。追溯戛纳电影节过去长达75届的历史里,能够获得主竞赛单元的入围资格的影片可以说寥寥无几。所以四月中旬的记者会上,戛纳最重要的艺术总监兼选片人福茂宣布导演王兵的新作——长达四小时的《青春》将纳入主竞赛单元的争夺之后,立刻引发了热议。同时,王兵另一部原本为美术馆展映设计的作品《黑衣人》也被他收入特别展映。今年,在时隔多年后再次在主竞赛入围纪录片的选择,不仅见证了戛纳策略的一次转变,也标志着纪录片这个长期在三大影展中被边缘化的类型,正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