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奥斯卡赌局】最佳男女演员:杨紫琼可以创造历史吗?

奥斯卡95年历史上第一次有亚裔演员入围最佳女主角奖,倡导多元的学院是否会成人之美?
Cate Blanchett《塔尔》。

【编者按】好不容易熬过疫情,观众却已被网络分食改变了去剧院的习惯?电影工业全球发展过去一年中谁沉谁浮,今春战况如何?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将于东八区3月13日星期一早举行。

在世代更替与价值取向不断变化之时,奥斯卡总是站在前排,最先抵受行业及舆论的压力。今年是学院首位华裔主席(杨燕子,Janet Yang)主持下的奥斯卡评选,在多元价值,同工同酬,#metoo,反暴力及种族平等这些议题的巨浪前面,学院还可以从容改革,正视现实吗?

端传媒文化组制作特别专题“2023奥斯卡赌局”,以“端”之跨域视角,广邀中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影评人,就重要奖项入围作品,按照最可能得奖至最不可能得奖,投票打分,秉心预测,再点评影评人认为最可能得奖与最可能抱憾之作。今天刊出由香港的红眼,中国大陆的木卫二及马来西亚的林敬点评心目中的最佳男女演员。

文中电影及人名,首次出现附原文,译名尊重作者所在地域翻译习惯或有不同。

最佳女主角

香港

红眼

评分

5分:Cate Blanchett – Tár
4分:Michelle Yeoh – 奇异女侠玩救宇宙
3分:Andrea Riseborough – To Leslie
2分:Michelle Williams – 法贝曼:造梦大师
1分:Ana de Armas – 金发梦露

最可能摘金

Cate Blanchett ——《塔尔》(Tár)

在《塔尔》之前,一直觉得《神奇女侠玩救宇宙》里杨紫琼的破格演出,应该所向披靡,而且万分期待她捧着小金人的得奖感言。但 Cate Blanchett 在《塔尔》的演出不只同样精彩,还渗出捉摸不透角色内心的某种恐怖感。

第八度提名奥斯卡,Cate Blanchett 的演技毋庸置疑,从傲慢阴险养尊处优的天才指挥家到一子错满盘皆落索,被拉下神台,掉落上流艺术权斗、性别歧视与网络暴力的深渊,若隐若现的狡诈和恶意伴随着那一袭上流艺术尖子的优雅身段。如果说杨紫琼是疯狂、跳脱,Cate Blanchett 却是一直挑衅观众的两面人,音乐上登峰造极的热情、霸道,排除异己、唯我独尊的冷漠,两者永远无法分割。整部电影的神来之笔,就在最后一幕的倒数几秒钟。被网络公审、被逐出古典音乐界,众叛亲离之后,女主角好不容易重新踏上指挥台,然而,现场奏起的再不是她所熟悉的巴哈或马勒作品,而是电子游戏《魔物猎人》的主题曲。是已经被迫到末路,唯有忍辱偷生,还是死心不息,仍然伺机复仇?是超凡艺术家的妥协堕落,还是看破了上流艺术圈子的权力游戏,甘于平淡?

同样都是 All at Once,但《神奇女侠玩救宇宙》的杨紫琼是将多重宇宙的众多角色融为一体,在 Cate Blanchett 身上却能发现一个角色的多种可能性、解读方向。特别是最后露出那一下诡谲的笑容,让人久久不能平伏。

最可能抱憾

Andrea Riseborough ——《致蕾丝莉》(To Leslie)

《塔尔》借天才指挥家的沉沦,揭示了现今网络时代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风气,事实上,于今届奥斯卡同样引发了一场跟取消文化有关的争议。

数周之前,随着影艺学院公布入围名单,曾一度掀起舆论的关注,而事件主角就是凭《致蕾丝莉》获提名最佳女主角的 Andrea Riseborough。相较另外几名女主角的作品,无论票房及知名度都近乎零的《致蕾丝莉》能杀入最后五强,随即被质疑宣传手法踩界,甚至是以小圈子操作妨碍奥斯卡票选程序。《致蕾丝莉》的违规争议,最主要是认为导演 Michael Morris 及其演员妻子 Mary McCormack 恃着荷里活人脉众多,电影仅在北美公映一周,却另一方面邀得 Charlize Theron 和 Edward Norton 等一线影星为其造势“拉票”。

“拉票”本来不算违规,但今届被视为影后热门的 Viola Davis 和 Danielle Deadwyler 最终皆无法取得足够的提名选票,而两名演员刚好都是黑人女性,于是《致蕾丝莉》的提名风波随即从策略性“拉票”变成对黑人演员“𠝹票”,再演变成荷里活的话语权及种族争议,Andrea Riseborough 更遭网民讥讽是恃着在影艺学院演员分会的交友圈子优势“走后门”获得提名。

其实一切指控并非针对 Andrea Riseborough 的演出,但随着《致蕾丝莉》惹来各种小圈子电影、白人精英主义的批评,连影艺学院都不得不回应事件,一度考虑是否要褫夺 Andrea Riseborough 的入围资格。但亦有人反过来批评“取消文化”盛行,动辄得咎,或许会本末倒置扼杀了小众电影及鲜获奖项肯定的好演员。事实上,声援及认同 Andrea Riseborough 值得提名的人,便包括同届竞逐影后的 Cate Blanchett 和杨紫琼。

获得备受争议的最佳女主角提名后,Andrea Riseborough 始终保持沉默,直到影艺学院经商讨后维持她的入围决定,于最近一篇访问中,她才开腔形容自己再也无法真心对从影以来首度入围奥斯卡一事感到高兴。

杨紫琼《妈的多重宇宙》。
杨紫琼《妈的多重宇宙》。

中国大陆

木卫二

评分

5分:杨紫琼(《瞬息全宇宙》)
3分:凯特·布兰切特(《塔尔》)
2分:米歇尔·威廉姆斯(《造梦之家》)
2分:安娜·德·阿玛斯(《金发梦露》)
1分:安德丽娅·赖斯伯勒(《致莱斯利》)

最可能摘金

杨紫琼(《瞬息全宇宙》)

2003年,听得到香港电影落地的声音。梅艳芳葬礼上,八个抬棺人,其中一位,是杨紫琼。如电影里外所呈现,梅艳芳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演艺事业。之所以提这遭,是杨紫琼在电影之外的现实生活,又如《瞬息全宇宙》糟糠老母亲角色,都呼应了华人女性从事演艺(个人)事业的诸多阻力。

婚姻与男人,一再对杨紫琼的电影之路,产生过影响与创伤——正如更多女星会在婚后,旋即隐退,不存在高于生活或艺术至上(反观西方女星一心问道或取得平衡者甚多)。道理很简单,华人女性,几乎都要通过婚姻,再成为母亲。命定的母亲角色,会成为第三种身份性别,男人寄以厚望,女人主动承接。

得益杨紫琼的存在,即便《瞬息全宇宙》不属于华语电影范畴,这里一再想拉它进来讨论。九七大限之际,华语电影人一度有打入好莱坞的热望,无奈功败垂成。直到引以为傲的李安,温文儒雅开了个双响炮。大华语电影概念崩坏后,许多演员就此错过了他们的金马奖表演奖项。至于早应该参与的好莱坞游戏,难度之大,则可想而知。真正的美国梦,不是随便告诉一个人,你有了好莱坞与奥斯卡,就等于世界之巅的星光美梦。它只是一再重申,每个人都有追逐的权利——哪怕是已过当打之年,不在巅峰的杨紫琼。她演了母亲的角色,她值得为自己再造一座巅峰。

(如果没有得奖会)最可能抱憾

杨紫琼(《瞬息全宇宙》)

《瞬息全宇宙》用不太正确的方法(靠片无厘头),去拍了极其政治正确的题材(爱与认同)。杨紫琼是用正确的方法(身手不老),拿到了一个不正确的角色(绝大多数造型,是无偿劳动居家主妇形象)。如新马华裔家庭,不管你会几门语言,蹦跳出来的各色单词,永远不嫌多。电影的隐语则是,母女、夫妻、父女之间交流,永远太少不够多。

杨紫琼的表现,有好到非拿奥斯卡不可的地步?那布兰切特,又有好到要再拿一次奥斯卡影后不可的程度吗?演员一辈子拿一次奥斯卡,已经很难。杨紫琼个人要实现从0到1的过程,也将是华人亚裔群体从无到有的成绩。虽然我们不应过分强调这些色彩,杨紫琼身上有华人,亚裔,少数群体,是靠片,动作类型,老母亲角色,还有香港电影的一抹余晖。白人演员毕生努力,始于起跑线上,但亚裔演员却是始于“歧跑线”——如吴汉章在演员工会的获奖感言,亚裔是从被分配到歧视性角色,刻板特征的离谱演出开始。当然,亚裔并不孤独,非裔演员也一度遭无视与打压,直到新世纪百花齐放,才逐渐好转。

大陆观众会觉得,自己与《瞬息全宇宙》仿佛不在同一个宇宙。但又心甘情愿相信,杨紫琼一直在过去的华语片宇宙。有《瞬息全宇宙》的那片土地,也要比没有这样一部电影的土地,更有意思。杨紫琼需要这样一次桂冠,高光,高亮,我们也需要专属于电影的特权时刻——比她还需要这次的最佳女主角。

注:靠片,即CULT FILM

马来西亚

林敬

评分

5分:Michelle Yeoh –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4分:Cate Blanchett – Tár
3分:Andrea Riseborough – To Leslie
2分:Ana de Armas – Blonde
1分:Michelle Williams – The Fabelmans

林敬,不看电影专题影展策展

最可能摘金

Michelle Yeoh –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杨紫琼或许不及Blanchett毫无瑕疵的完美演技,但不得否认杨在EEAAO中天时地利人和的角色得以让她超过百分百地发挥所有累积一身的表演能量,如Bagel宇宙般等待把观众一并吸收后随时爆发。角色设定和演员本身的背景纵然一致,但若没有杨的高度敏锐和那种狗急跳墙般的爆发力,或若一切表演杨都高度掌握在平衡之中,我们无法看到这么精彩的Evelyn。杨擅长的武戏当然没话说的精彩,但文戏中所展现的少许尴尬和不利落正好符合角色设定,证实真实演员和虚构角色若完美融合是可以进化成无可取代的境界。若说入围就是100分,那杨在此片的演出则是随着电影的进展递增破百。

最可能抱憾

Cate Blanchett – Tár

Cate Blanchett和Michelle Yeoh在这届奥斯卡应该是难分高下,能交出如此代表性的作品,得不得奖真的已经没太大所谓。个人认为这个奖对Yeoh来说非常关键,所以献上微弱的祝福希望Yeoh得奖,但实在臣服于Blanchett在Tár的演出。相交Yeoh,Blacnhett的表演功底明显深厚许多,不论是自如地转换不同文化背景和生命经验的角色身份,或是游刃有余地掌控表演火候,其精准和危险都如同走钢索一般,看似生死的一线之隔却都在Blanchett完美地掌握之下。相信没有Blanchett作为一个演员所养成的高素养、经验和专业能力,是无法诠释Lydia Tar这个角色的复杂性,但同时也是这份精准和完美稍稍减少了一些观影时的惊喜。

最佳男主角

红眼

评分

5分:Brendan Fraser 《鲸》
4分:Colin Farrell 《伊尼舍林的女妖》
3分:Bill Nighy 《生之欲》
2分:Austin Butler 《猫王》
1分:Paul Mescal 《日丽》

最可能摘金

Brendan Fraser —— 《鲸》(The Whale)

《鲸》这一部特意用上 4:3 长宽比,而且全片几乎只发生在一间小房子里的作品,不仅令故事主角 Charlie 显得特别臃肿庞大,放在既旧式又狭窄的画框里,更突显了他的过时、被遗忘的各种窘态。这个再三引用梅尔维尔名著《白鲸记》的故事,是关于一名重逾 600 磅的“鲸男”如何以漫长的方式自我摧毁,将人生仅剩的执着,都用来拒绝一切被拯救的可能性。

但偏偏,如此热情地拥抱绝望的电影,如此彻底否定、藏起自己的角色,却拯救了饰演故事主角的演员,为 Brendan Fraser 带来第二人生。

经历性侵创伤,曾一度消声匿迹的 Brendan Fraser 如今已不再是廿年前的帅气小生,《鲸》的痴肥中年 Charlie 某程度上就是夸张地展示了演员本身判若两人的剧变。故事里 Charlie 的自弃自毁,对照着《白鲸记》船长锲而不舍的长年报复,于我看来,电影《鲸》本身亦同样对照着 Brendan Fraser 曾经被世人淡忘的演员生涯。像女儿一再提醒主角,读着无聊冗长的《白鲸记》时,总是让她想到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但她反而因此得到抚慰。对 Brendan Fraser 来说《鲸》也可能是这样一部作品。他未必是当今演技最出色,最有资格问鼎影帝的演员,但《鲸》肯定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作品,仿佛是一个曾经跟 Charlie 同样绝望的人,遇到并不一样的经历,最终捱过漫长人生低潮之后,走出“房间”重新获得肯定。

用 Charlie 经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形容词,这是一部惹人讨厌(Disgusting)但无比动人(Amazing)的作品。但愿 Brendan Fraser 能够赢得奥斯卡奖座,无关演技出色与否,只是觉得,电影令人黯然心酸,既然现实世界就是它的另一个版本,就希望有个快乐的结局。

Brendan Fraser《鲸》。
Brendan Fraser《鲸》。

最可能抱憾

Austin Butler ——《猫王》(Elvis)

尽管 Austin Butler 已在刚颁发的金球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击败了今年几位影帝大热门,但始终有一部分掌声归于他所饰演的猫王 Elvis Presley。演员没办法完全模仿一位已故乐坛巨星,更不可能超越对方,于是演得再好都只是演得“神似”,像是沾了前人光环。凭《金发梦露》同届入围奥斯卡影后的 Ana de Armas 情况大抵相同。

个人认为《猫王》在撇除 Tom Hanks 的糟糕演出以外,确实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传记电影,而且它正好提醒了我们,勇于犯禁、敢于表态的明星才能掀起不朽风潮,跟“造星”式偶像始终有着关键差别。惟必须承认《猫王》这一类传记题材已经泛滥,打从《波希米亚狂想曲》的成功,屈指一数便有《摇滚太空人》、《蓝调天后》、《星梦女神:茱地嘉兰》等致敬之作,几乎每年开拍一两部,不否认它们每一部都拍得精彩,然而,乐坛骄子如何在演艺圈大起大跌,如何从万千宠爱到一泻而下、身败名裂,它们的故事套路居然又那么似曾相识。

除了令人感慨是否每位天王巨星都殊途同归,终究走上自毁之路,于千篇一律的传记电影下,这些作品恐怕也逐渐沦为欠缺新意,流于商业公式的“怀旧金曲电影”了。《猫王》便遗憾在拍得太迟,但保证它绝不是同类题材的最后一部作品。来年至少还有 Michael Jackson 的传记电影。

Austin Butler《猫王》。
Austin Butler《猫王》。

木卫二

评分

5分:布兰登·费舍(《鲸》)
4分:科林·法瑞尔(《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3分:保罗·麦斯卡(《晒后假日》)
2分:奥斯汀·巴特勒(《猫王》 )
1分:比尔·奈伊(《生之欲》)

最可能摘金

布兰登·费舍(《鲸》)

“全球的电影都变差了”,看奥斯卡提名,忍不住对柏林的杜琪峰,隔屏幕点头致意。好莱坞是全球电影晴雨表,变糟一事上,自然要继续带头。有很长一段时间,提名男女主角的奥斯卡电影,过半无甚看头。其中一大类,只为冲击奖项,像人物传记片——上届、上上上届,还有上上上上届都是……大男主、大女主,霸屏当道。有人揶揄,凯特·布兰切特这次干脆演了个老白男,十分出位。

自虐般的增肥、减重、扮丑、失心角色,在好莱坞已是浓墨重彩的大潮(若有真实原型人物参考更好)。演员的付出,肉眼可见。与健康风险管理相比,接这类容易出彩的角色,反而安全。布兰登·费舍在《鲸》,已经不是大男主可形容。从戏份、身形到造型,他可谓是超大只,碾压级,致死级别的男主角存在。

《猫王》和《生之欲》可与《鲸》归在同一大类,《鲸》在同类选择中无疑脱颖而出。再与《母亲!》时的离经叛道相比,导演阿伦诺夫斯基,这次几乎不能更规矩和主流。他擅长的癫狂气质,居然可以让走火入魔就地折返,坍缩在一个房间,一张沙发,一个肥佬身上。有人感受到满溢的黑暗,漫长的时间,有人能闻到房间散发飘来的味道。及至内心的痛感和心神的流动,《鲸》同样是重量级,第一顺位的影帝选手。

最可能抱憾

科林·法瑞尔(《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

《鲸》是一记挥出的重拳,令观众就地KO(肯定比去年的威尔·史密斯狠多了)。这样的演出,许多演员乐意挑战。然而,如同《鲸》没有出现在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提名上。评价一部电影,除了男主角投射的面积,还有其他面相。

如此说来,综合实力上看,《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是会比《鲸》更值得揣摩与回味。原因在于,有些电影会给观众留出足够多的空间。你了解更多,享受到的也就愈多。由岛及岛,《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会让许多人联想到爱尔兰和那场战争,然而,这一个荒蛮故事,走出岛外也是成立的。它有错综的困境,主角的精神危机又具现代性,提供了另一视角,看“断”、“舍”、“离”。而没有贬低地说,《鲸》是存在预设,有意对观众实施包抄合围的那种电影。

若说反覆回味,保罗·麦斯卡和《晒后假日》也不逞多让,但它又要比《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轻很多,更具个人化视角。说白了吧,这是一部作者电影。而大家都先天认为,奥斯卡的舞台,不适合作者电影。常说四两拨千斤,奥斯卡在表演奖项上,似乎吃不消轻盈与含蓄。它会无穷放大前头的四两,最后竟至于“千斤拨千斤”,稳住了天平。

不过,年轻的保罗·麦斯卡只需一提名,就已经是赢家了。科林·法瑞尔大他二十岁,遗憾的感觉,要强烈一些。

Colin Farrell 《伊尼舍林的女妖》。
Colin Farrell 《伊尼舍林的女妖》。

林敬

评分

5分:Colin Farrell – 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
4分:Brendan Fraser – The Whale
3分:Bill Nighy – Living
2分:Paul Mescal – Aftersun
1分:Austin Butler – Elvis

最可能摘金

Colin Farrell – 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

虽然Fraser声势浩大,但Farrell在此片的演出实在是快给他一座奥斯卡啦。一个40末岁的男人怎么可以保留这么纯真的表演,同时把角色幼稚到成长的转变表现得如此深厚而且分明层次,毫不费力地秉持着那股气直到最后的爆发。从一开始的无辜和不解、过程中的意气用事到被迫长大的挣扎和痛,完美诠释一个成年人心中那个长不大、淳朴又易碎的小孩,并且勾勒出每个人内心的这段成长过程。更加难得的是Farrell在此片所展现的那份演员的纯真,宛如水一般的无形,可以完全抹去自己的存在而注入生命在角色之中,让角色得到一个生动立体的形体。

最可能抱憾

Paul Mescal – Aftersun

Mescal在此片的表演摆在这个名单的确有点小吃亏。外表看似淡如水,内心的情绪却涌如泉源,与个性外向的其他入围角色相比,Mescal的难度其实不相上下,角色情绪内敛而且所有的爆发力都必须往内释放,但在竞赛上却是不及Farrell、Fraser和Butler般吃香(尤其Butler的传记角色)。Mescal饰演的年轻父亲有苦难言,把自己所知道的爱的方式通通在这一趟旅程使出来,但内心那个过不去的崁仍未铲平,于是冲突一波接着一波发生,即便再小,伤口始终隐隐作痛。以Mescal目前的作品来看,虽然影像演出经历不多但剧场的表演基础扎实,期待未来演员生涯的发展。

读者评论 2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Whale/EEAAO/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都是切入點非常小的電影,但看完都感觸很深。其中Colin Farrell讓我印象最深刻,一步一步走向孤獨,身臨其境在Inisherin感受時代的變化。

  2. 剛睇完鯨。。。 劇本在小房間出奇地緊湊 , 和比主角的痛感數了數次
    無悔入場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