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奇异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与《妈的多重宇宙》,“多重宇宙”毫无疑问在近期萤幕最热门,都裹挟此话题而来。虽然市面上早已有无数奇想类文学、影视作品与此相关,也已是超级英雄漫画连载中的常态。但既然“漫威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这个当今好莱坞最受瞩目的系列 IP,近年积极扩张向平行时空,“多重宇宙”与时间线的多重性,也借此为更宽广的受众所知。
漫威宇宙在第三阶段的尾声,借由《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Avengers: Endgame)正式导入了多重宇宙的存在,紧接著透过《洛基》(Loki)、《无限可能:假如… ?》(What If...?)两部 Disney+ 影集,以及引发全球粉丝欢声雷动的《蜘蛛人:无家日》(Spider-Man: No Way Home),而开枝散叶,分头深化多重时间线的多重可能性——也是这段期间,索尼影业跟著祭出了《蜘蛛人:新宇宙》(Spider-Man: Into the Spider-Verse)加入战局。最新接档的《奇异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港译“奇异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陆译“奇异博士2:失控多元宇宙”)也以此为目标,继续从相同题目中取材。
“多重宇宙”靠什么吸引我们?
穿越作品通常传达的意念十分通俗,无非就是要我们珍惜眼前拥有的人事物,别去后悔你做过的决定。多重宇宙就如同时间旅行,它们的吸引力是诱导观众对各种事情的其它可能性产生向往、幻想和窥探的好奇心。
多重宇宙看似新潮,但它本质上就是时间旅行故事的“变体”,或者也能将其定义成脱胎自时间旅行的“副类型”,甚至很多时候,时间旅行和多重宇宙是同一种概念,因为现在流行的时间穿梭是“分岔”,即使你回到过去改写历史,你原本所处的时间线也不会有任何变化,你“回到过去,并且改写历史”的这个行为只是创造出一条新的时间线,并不是改变你原本所属的时间线,而新时间线的形成,也就意味著新宇宙的形成。
这和《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1985)、《X战警:未来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2014)采取的传统“单向时间线”理论相违背,单向的理论代表时间线只有一条,你只能在这唯一的时空反复来回,而改变过去也确实能够影响未来。
我们已经阅读过、也观赏过成千上万、来自各国的时间旅行创作,但在这些作品当中,无论创作者替时间穿越的“运行机制”和“功能限制”做出多少修改、新增多少自创的构想,这类故事始终不脱一种理念,即:历史是不可被修订的。穿越作品的观赏乐趣在于满足自己有机会后悔、有机会弥补、有机会实现“不属于自己的期望”的幻想,但它们最后往往也都会透过让角色经历“失去”的痛楚,来理解到“有些事情终究是不可兼得”的道理。
穿越作品通常传达的意念十分通俗,无非就是要我们珍惜眼前拥有的人事物,别去后悔你做过的决定,因为如果没有那些决定,也不会有现在的自己,不管你做了什么决定,或是别人做了什么决定,大家都注定有失也有得,事后再去怨叹都是没有意义的,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人要向前瞻望,而不是一直深陷于往昔的遗憾无法抽离。
多重宇宙题材的作品诉说的命题,不外乎也是上述那些内容。多重宇宙就如同时间旅行,它们的吸引力是诱导观众对各种事情的其它可能性产生向往、幻想和窥探的好奇心。
奇异博士2,多重宇宙的老题材
奇异博士除了要再次试著化除他那事事必须依他安排发展的控制欲,也面临到“是否应该把握能与克莉丝汀相恋的机会”之诱惑。整体来说,《奇异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显然依旧符合时间旅行和多重宇宙题材常见的命题:弥补缺憾。
漫威近四年内的多重宇宙作品,其主轴正是围绕在“命运是否应该被扭转?”在《洛基》影集里,来自各个平行宇宙的洛基变体们,均背负著那命中注定、充满悲剧色彩的“光荣使命”,而汤姆希德斯顿(Tom Hiddleston)的正史洛基,与意欲扳倒时间变异管理局的希尔薇(Sylvie),也都曾想过要借由推翻 TVA 对时间线的控制,进而夺回自己命运的主导权。
在《无限可能:假如… ?》中,凝视著万千宇宙发展的观察者,虽然是从上帝般的全知视角窥探世间的善恶交战,但却也不免对人们的遭遇动情,并苦恼于是否应该伸手相救。在《无限可能:假如… ?》第一季第四集中的奇异博士,则为了复活因车祸丧命的爱人克莉丝汀(Christine Palmer)而坠入黑暗的深渊,酿成了摧毁他那一整个宇宙的灾难。
《蜘蛛人:无家日》的彼得帕克一号,既希望藉魔法隐藏自己的真实身分,也希望改变其他宇宙的反派“死于和蜘蛛人搏斗”的宿命,但最终为了挽救难以收拾的局面,他不得不有所牺牲,却也从而领悟到“责任愈大,能力愈大”这句《蜘蛛人》系列经典名言的真理。
至于《奇异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中的奇异博士,他除了要再次试著化除他那事事必须依他安排发展的控制欲,也面临到“是否应该把握能与克莉丝汀相恋的机会”之诱惑。在《汪达幻视》(WandaVision,2021)结尾力量巨幅跃进、正式获封“绯红女巫”的汪达麦西莫夫(Wanda Maximoff),则受到黑暗神书的蛊惑,渴望占有自己的变体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的幸福生活。《奇异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显然依旧符合时间旅行和多重宇宙题材常见的命题:弥补缺憾。
汪达命运之重播:搬演前作,但没有前作精彩
汪达早就经历心碎、逃避、道别的阶段了,但《奇异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却又复制近乎一模一样的流程,让汪达再走一遍。
但坦白说,本集设定给汪达和奇异博士的角色曲线,其实是他们各自的前作早就推演过的内容。奇异博士的“上帝情结”已经在第一集解得差不多了,这也是为何他们会追加他难忘旧爱克莉丝汀的设定,克莉丝汀的回归是为了让奇异博士自身的角色困境更能够呼应到“弥补缺憾”的主题,并和汪达的曲线相互辉映,他们渴望的事物是一样的,他们都渴求于爱。
汪达的成长曲线,其重复性则和《汪达幻视》有关。汪达在《汪达幻视》因为过于思念幻视而挟持了西景镇所有居民的思想、并创造出虚假的幻视和一对双胞胎,陪自己上演了一整出大规模的情境喜剧,直到最后她终于意识到这一切只是自己虚幻出来的假象、并理解到已对他人造成迫害,才忍痛放手、告别幻视和孩子们,并让受到控制的镇民“收工下戏”。
也就是说,汪达早就经历心碎、逃避、道别的阶段了,但《奇异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却又复制近乎一模一样的流程,让汪达再走一遍。这回,汪达因为过于思念消失的双胞胎,于是决定要穿越到另一个双胞胎是真实存在的宇宙,并占据那个宇宙的汪达的身体,和那对双胞胎一起生活,但最后,她理解到自己强行的占据和剥夺,已经对双胞胎造成伤害,这才总算放弃原先的念头。整个流程和《汪达幻视》如出一辙:先是透过操控别人的身心去获得不属于自己的幸福,后来则又体悟到手段过度残忍而收手。
与奇异博士的成长曲线相比,汪达的重叠性更显著,史传奇至少是在不同的危难中重新解除相同的困境,汪达则完全是在相同的危难中解除相同的困境,这给人一种她的破关进度被归零、绕回起点再重破一次的感受。
《奇异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带来的新鲜感其实相当有限,它多半是重演数部前作的情节,甚至还搬演得不如那些前作精彩。《汪达幻视》里的“放手”,是远远更加虐心、更加令人动容的,而同为多重宇宙题材的 MCU 系列作,《洛基》、《蜘蛛人:无家日》也都有更引人入胜、节奏更为完善的发挥。
.
我知道,一定有人会反驳说:“汪达这次是被黑暗神书洗脑的,所以不一样。”“人的习性本来就会重蹈覆辙啊。”“她在《汪达幻视》没有放下对幻视和孩子们的爱,她只是放过那些被她操控的镇民而已。”。
问题是,在《汪达幻视》的结局,汪达已经明白不能透过操控别人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而这次还是做了一样的事情,但主要的动机却只能推给“被黑暗神书洗脑”,这未免太薄弱,这就好像,假如《玩命关头》系列的唐老大宣告为了过平静的日子,所以“再干最后一票就退出江湖”,结果后来因为听说“还有一票”,而且进帐的钱实在很多,于是禁不住诱惑又回归下一集继续抢劫。“钱多”这个回归理由当然不会不合理,但听起来会很像是个为了开拍续集而刻意硬掰的借口。
至于“重蹈覆辙”,是,这是人的本性,也是很多长期续拍的影视作品会有的安排,毕竟让角色一次“改进”得太多,后面就没戏可写了,因此角色往往会被设定成“慢慢的改进”,一点一滴地修补人格缺陷。但是,就如同漫威在这集替奇异博士安排的曲线,他至少是在“不同的关卡中解开相同的心结”,但汪达连遇到的关卡都是相同的。从戏剧层面来说,这没有被复述的必要,我们只不过是变相的在看重播。
然后“她在《汪达幻视》没有放下对幻视和孩子们的爱”?如果没有,最后一集汪达和幻视的告别根本是白感动一场了。她就是放下了幻视和双胞胎,才会放过那些被她操控的镇民,否则以她的能力之强大,她大可继续维持这个假象生活下去。
也就是说,《奇异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带来的新鲜感其实相当有限,它多半是重演数部前作的情节,甚至还搬演得不如那些前作精彩,《汪达幻视》里的“放手”,是远远更加虐心、更加令人动容的,而同为多重宇宙题材的 MCU 系列作,《洛基》、《蜘蛛人:无家日》也都有剧情编排更引人入胜、节奏掌握更为完善的创意发挥,《奇异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相较之下只显失色。
多重宇宙不走老路还能靠什么
《妈的多重宇宙》显然是技高数筹。但另一方面,多重宇宙也见得只能和“弥补缺憾”、“逆转宿命”有所牵连
何况,就在《奇异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上映的前一个多月(以北美三月下旬上映的档期为准),还出现了一部加倍脑洞大开、执行度也加倍精准的《妈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妈的多重宇宙》同样也不脱“向往不同命运”这样的主轴,杨紫琼饰演的艾芙琳被日常里各种大大小小的烦恼压得喘不过气,她几度幻想,如果从前做了不同的选择,如今是否就可以不用一直困在这家洗衣店。
《妈的多重宇宙》的艾芙琳(Evelyn)和乔伊(Joy),既是母女,也是全片的英雄和反派,她们的关系亦可与《奇异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的奇异博士和汪达作对比,这两组人皆有摆脱命运的渴望,但应对命运的方式大不相同,而其中一方还必须劝阻另外一方。大架构来说,两片是近似的,但《妈的多重宇宙》显然是技高数筹的那一部,虽然它片尾给出的结论是老套的,但却是管用的老套,是能感动到观众的老套,而且堆砌出这套结论的叙事过程,更是塞满了叫人惊叹连连的奇思异想。反观《奇异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它不过就是在大片厂严格管束的环境之下,水准勉强尚可的商业片。
但多重宇宙不见得只能和“弥补缺憾”、“逆转宿命”有所牵连,看看 Netflix播的《先见之明》(The OA)、尺度无极限的《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还有预算极低、剧情完全不倚赖任何特效的《彗星来的那一夜》(Coherence),它们都是“讲创意”胜过“讲道理”的口碑神剧,它们更侧重科幻元素的挥洒,而非专注于传达什么通俗普世的人生观。
当然,更别忘记台湾有一套十分长寿的奇幻武打 IP《终极》系列,此 IP 至今已催生出多达十部的相关电视剧,许多年轻偶像和实力派演员都在这庞大的多重宇宙中扮演过复数的分身角色。而同样地,《终极》系列也不太以“弥补缺憾”、“逆转宿命”为核心,它的卖点是纯粹的正邪对抗、学生恋情,即使“不说教”,它依然靠著丰富的世界观、夸张的喜剧风格、以及精致度不断升级的电脑特效留住了为数众多的死忠剧迷。
多重宇宙的题材,未来的创作面相还能多么地“多重”,未来的漫威又该如何在这个题材上持续精进、持续创造惊喜,也是他们的一大课题,作为观众,我很希望能在今后的漫威多重宇宙里见识到超越《奇异博士 2:失控多重宇宙》的崭新格局。
真的⋯現在故事線只往橫擴展,事實上沒有任何推進,甚至往後退了。蜘蛛俠3就能體現出來,把前代的反派都當作新電影的主線,感覺只針對本來就是漫威的熱迷穩住一定數量的票房,卻對新觀眾不友好。我雖是一代蜘蛛俠的粉絲,除了那幾分鐘的時代感動以外是種難以找到共鳴,劇情也說不上很精彩或是驚艷。另外就是電影所表達的價值觀太牽強了,反覆的反派洗白,企圖在舊有的英雄戰勝反派上有革新,但實際上想要表達的道德問題和思想主義都太過牽強(至少個人難以共鳴)。曾經在b站發過影評,被無通知刪評論的同時惹來一群擁護者的批評,也不說什麼了。
確實,《奇異博士2》裏的汪達有令人重蹈覆轍的感覺,令看過《汪達幻視》的人覺得「怎麼又重來了?」但我想有一點值得留意的是,電影或許是要彌補或照顧沒有Disney+而無法看或無心看《汪達幻視》劇集的觀眾。畢竟迪士尼和漫威常為人詬病電影越來越要與串流平台配着看的這種「綑綁式放映」模式,可能因為這樣,所以才要汪達和看過劇集的觀眾重新經歷一遍內心掙扎和放手的痛苦。當然,這樣牽涉的是另一個問題,就是電影和劇集的交代如何並存或應否並存的問題,但只以《汪達幻視》已交代過人物敘事進展而否定《奇異博士2》,似乎是忽略了媒介不同的問題。
故事無法自圓其說就發爛渣要推倒重來,之前的都不是正史。美國漫畫的團隊作者制度的問題即在於此,不同人來寫,等於完全無法講述一個連貫的故事。
多重宇宙的套路就是讓漫威可以無限炒冷飯,把爛片反復熬煮成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