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生孩子的中国年轻人:消失的性生活、猫当孩子养

房贷、教育的高额花费和法制缺漏带来的社会问题,都成了这个国家的无形避孕药。
独生一代 大陆 公共政策 威权政治 社会 身体自主

打上麻药,把装有孕激素的硅胶囊推入左上臂,埋入皮肤下层,十分钟不到,医生便给孟琳做完了皮下埋植避孕手术。这是一种化学避孕方法,它通过改变子宫颈粘液的粘稠度,阻止精子进入子宫与卵子结合。此后三年,她很难有怀孕的可能。

同居男友陪孟琳去做的手术。这一年,孟琳31岁,正处于育龄期,本是生孩子的最佳阶段,但她不愿它发生。

像孟琳这样不愿生孩子的中国85后、90后在悄然变多,与之相伴的,是中国新生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滑。2011年开始,中国逐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到2016年更是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但这样做并未带来更多的生育。2019年,中国新生人口1465万,比上一年减少了58万,10.48‰的人口出生率更是创下1949年以来的最低值,人口总和生育率不到1.52(能够实现人口正常代替的数值为2.1),远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

2020年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在目前已公布数据的广州、温州、合肥等地,2020全年或前几个月的出生人口更比2019年同期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在9%到32.6%之间。一直关注人口研究的企业家、携程网联合创始人梁建章指出,2020年中国出生率大幅下降已没有悬念,“出生人口塌陷之狼”真的来了。

2020年1月1日,江苏连云港市人民医院,两名护士在监护室照顾一名早产婴儿。
2020年1月1日,江苏连云港市人民医院,两名护士在监护室照顾一名早产婴儿。

对中国年轻人来说,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多种多样:高昂的房价让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城市中教育花费的巨额比拼,中国法制缺漏带来的社会问题丛生,独生子女政策下新生代年轻人追求自我的生活方式,都成了这个国家的无形避孕药。

“房贷是天然的避孕药”

孟琳已很难说清,什么是她不生孩子的主要因素,“太多了”,反倒是生孩子的理由一个也找不出来。

她学法律专业,在一所重点大学读完本科和研究生后,进入一家金融机构,成了高收入的金融从业者。两年后,她在成都按揭了一套房,那套房在之后三年为她带来了四倍的账面资产上涨收益。

但这并没有带给她足够的安全感。辗转至北京工作后,她面临着更高昂的房价——动辄五六万、高至10万一平米,即便月入两万也难以承受。就连她博士毕业不久、年薪百万的IT工程师男朋友,也至今未在北京买房。

在生孩子这件事上,男朋友还犹豫不决。作为家中独子,他父母很难接受他不生孩子,他自己也无法想像一辈子没有孩子。

但一查北京的房价,一座大山便压上了心头。“现在在北京,你要想‘上车’(意为买房),怎么着也得400万人民币(折合480万港币,1736万台币)起。他得找一个跟他学历、工作差不多的女生,两个家庭一起才能买一套。”孟琳说,“我要买也行,首先得让双方父母各拿出150万付首付,买个五六百万的两居室,我们每个月付按揭贷款,但何必呢?”

2020年7月19日,山东青岛市一家房地产销售大厅,销售员向顾客推销楼盘。
2020年7月19日,山东青岛市一家房地产销售大厅,销售员向顾客推销楼盘。

“房贷是天然的避孕药,这个我同意。”林苍苍说。她今年29岁,毕业于中国最好的几所大学之一,与先生相恋五年后结婚,如今在杭州生活。夫妻两人身上各背了一套房的房贷。“基本上赚的钱大头都被房贷吃掉了。”她说。

在经济学家看来,理想的情况是房贷或房租占到一个人收入的30%左右,会让生活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比较强。但林苍苍每月的房贷占到了收入的一半,这很大程度上源于过去三四年杭州房价迅猛起飞,“一套房250万到300万是正常价格,按贷款30年算,月供怎么也得7000元左右。”林苍苍说,他们不是个例,身边30岁左右的朋友同事,房贷基本都占到了收入的一半。

“当你背负了比较多的房贷,自然就不想生小孩。”她说。按照中国经济学家易君健和易行健对香港1971-2005年生育率的研究,房价指数平均上涨1%,总和生育率将显著下降0.45%。

“孩子不开心大人也不开心,干嘛要生个孩子出来让他受罪?”

房贷抑制着年轻人生孩子的欲望,而养孩子的成本、激烈的教育竞争,也让他们望而生畏。

“不开心,一想到现在小孩子接受的教育就不开心。”林苍苍说。她目睹了身边的朋友同事们是如何沉陷于孩子教育的漩涡之中的:

孩子出生后,两三岁就要上托儿所,四五岁开始学英语、钢琴、乐高。在此期间(甚至更早,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当爹妈的开始为学区房而焦虑奔走,都是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小学。小学也不轻松,三点钟放学,完了得送小孩去更多的培训班,才能跟得上学习的进度,应对小升初的压力,之后还有初升高、高考……

2020年6月8日,海南省海口市的幼儿园,身穿海洋动物造型服装的孩子参加举行时装秀。
2020年6月8日,海南省海口市的幼儿园,身穿海洋动物造型服装的孩子参加举行时装秀。

一想到这些,林苍苍就感到绝望:沉重的负担,孩子不开心大人也不开心,干嘛要生个孩子出来让他受罪?“如果不用这么累,大家也不怎么焦虑,教育上有很多尝试,那我试试吧,也许有戏呢?但只要在杭州,就很难逃出这个轨迹。”她说。

身在北京的孟琳,还要面对户籍制度的限制,“没有北京户口,你的孩子连在北京正常升学的权利都没有”。再说,在北京养孩子可不便宜,“上幼儿园一个月就得1万多块,我一个月收入才1万多,到时势必得啃老。与其如此,我还是看看书养养猫就好了。”她说,“猫它不用上学,不用买学区房,不用伺候它。”

养老严重挤压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而生于独生子女政策下的一代中国年轻人,还要面临另一个现实:沉重的养老负担。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学教授王广州的话说,它严重挤压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林苍苍和先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需要应对双方父母四个老人的赡养和照顾之责。若是生个小孩,小孩将来要面对六个老人,“觉得他好难”。自己也很难,要照顾小孩和老人,挤在中间两头重,难。

她有时会很希望有一个妹妹或者哥哥,一来责任可以分担,二来也可以分散母亲的注意力,让她不要太关注自己。母亲有时做梦都会梦到自己飞机出事、被抢劫,特别怕她突然不见了。也总催着她生孩子,生个孩子老了才有人照顾,要不然老了怎么办?

她特别羡慕父母辈都有好几个兄弟姐妹,在那个年代随随便便就养活了。母亲也总是说他们这代人太焦虑,不心宽,大城市呆出病了。“你们应该学我,乐观,放宽,怎么养都是养。”母亲常对她这样说,她也只能耸耸肩,没办法。

2020年5月20日,云南省昆明市一群长者在下象棋。
2020年5月20日,云南省昆明市一群长者在下象棋。

孟琳的母亲最近检查出轻微老年痴呆,她很忧心。父母只有她一个女儿,她迟早要承担起照顾的责任。在北京再呆几年,她还是想回成都生活的,再把父母接到身边。如果到时还要养小孩,怎么照顾得过来?

林苍苍的大学好友刚经历了父亲的肾癌手术,林苍苍的先生最近也要做一个手术,她们在交流时感慨,突然之间就要承担起重负了。“你不但得自己身体好,还得祈祷父母身体好。”她说,“独生子女前20年把甜头都吃掉了,苦的可能都在后面。我们还算独生子女里面很顺遂的,没有生病,父母也没有失独,还不是最苦的。”

消失的性生活

和孟琳不同,林苍苍没想过去做避孕手术,因为根本用不着:先生天天加班,周末也要工作,繁忙、劳累,导致他们很少有性生活。“有那个时间,还不如睡觉呢。”她调侃。有时和身边亲近熟悉的朋友们一聊,发现大家都这样,忙,累,偶尔闲下来也只想休息。性生活?一两个月一次都算多的。

生活在加班之都杭州,加班是一种常态。林苍苍曾经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产品在晚上12点上线,她得在电脑前守着,离开时已是凌晨两点。被摧残了一年后,受不了了,她跳槽去了清闲的文化公司。当然,收入也相应少了。

她有一个微信小群,群里都是在互联网公司认识的朋友,经常到了晚上10点,群里会弹出消息:有人说还在公司加班,有人刚刚出公司大门,还有一个说我不知道要到几点。林苍苍只能沉默,甚至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5点就下班的自己,不忙都有点不好意思。

而到了10点这个点儿,她已经准备睡觉了,先生还没回来。等她早上八九点起来准备去上班时,他已经走了。面都碰不上,还需要避孕?没那回事儿。

有时候,性生活还会以一种奇怪的方式突然消失。林苍苍有两个女生朋友,一个在深圳,一个在北京,都在大公司工作,各自的先生也都是高收入人群,都想要孩子。女生在压力之下终于决定备孕了,性生活就消失了——男生以各种方式推脱。

“生孩子不仅是对女生压力山大的事情,对男生也是。哪怕天然有繁衍后代的欲望,现在也可能被压力挤压掉,就觉得生孩子好有压力,要不就先不啪啪啪了吧。”林苍苍在和朋友们讨论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2020年10月24日,辽宁一个宠物博览会,猫正凝视著镜头。
2020年10月24日,辽宁一个宠物博览会,猫正凝视著镜头。

把猫当孩子来养

身为85后,孟琳的大学同学和研究生同学大多生了孩子,但生二胎的只有一个女生,另外还有好几个女孩子单身。90后的林苍苍,一半同学结了婚生了娃,一半还是单身——而且压根儿不想谈恋爱,“想介绍都无从介绍,好像她们都没什么兴趣,觉得单身也挺好”。

庞大的单身人群,为降低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做出了贡献。根据中国民政部在2020年7月发布的消息,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为2.4亿人,其中7700万成年人为独居状态,这一数字预计在2021年将上升到9200万。计算下来,近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没有走进婚姻。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独自生活。

27岁的周之川在武汉工作,租了一套一居室的房子,享受着安静自在的独居生活。他在一家私企做管理,工资收入足够自己生活得优裕自足,还能负担一只猫。每天下班回家后,叫外卖,给猫铲屎,喂猫粮,再一起依偎在沙发上看书看电影,“够了,很美好”。不用哄女朋友,不用为两个人的生活而操心、消磨,也暂不考虑买房结婚生子,不给自己太大压力,就这样很好。

相应的佐证是,中国宠物经济的增长极为迅猛。《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达到2024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其中,孤独人群是消费主力,2017年养宠物的人中,未婚及无婚无子女合计占比65.2%。

孟琳养了两只猫,给猫买最好的进口猫粮,家里配备了齐全的猫爬架、猫玩具,她的所有社交软件头像也都是猫。有时春节回家或和男友外出旅行,便请朋友同事每天来家里喂猫,并发一个几百块的大红包。她说,猫是自己的家人、宝贝,就当孩子在养。

2020年10月30日,山西一幅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宣传标语。
2020年10月30日,山西一幅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宣传标语。

“如果连宪法都可以这样更改,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孟琳也不是没有犹豫:万一过几年又想生呢?到时失去生育能力怎么办?她和许多中国城市女性一样,也考虑过冻卵,为此还去办了美国十年签证。

决定性转折发生在2018年3月。这一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国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在这份新的法案里,国家主席只能连任两届的限制取消了。

看到新闻的那个早上,学习法律的孟琳感到窒息:“如果连宪法都可以这样更改,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经济成本、政治信仰,还有频繁爆出的虐童、过期儿童疫苗等社会新闻,让她对环境的忧虑愈发增长。她最终改变主意,不去冻卵了,做了避孕手术。她甚至打算去做更长久的避孕手术:上环。在实行计划生育期间,这项手术曾让无数中国女性闻之色变。政府会要求所有生过一个孩子的女性强制上环,也即在子宫内放置含酮IUD,以此方式来彻底避免怀孕。

此外,她也早早为自己的养老做了谋划:在成都买了两套房,老了后住一套租一套,还配备了齐全的保险(重疾险、寿险、商业养老金等)。在她看来,人口老龄化将成中国现实,80后或将晚景凄凉,国家指望不了,只能指望自己了。

不想生却要面对双独生子女压力的林苍苍是这样打算的:如果到30岁还没想好要不要生,为了婚姻稳定就去冻个卵。她早就打听好了,去泰国,费用只要6万块左右,得去几次,打促卵针,取十几二十个卵子,先冻着。过程听说挺痛的,但也没办法,这是最后也是唯一的保证了。

应受访者要求,报道中出现的人物为化名。

读者评论 38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人少點,人命才「值錢」。
    粗淺點講,大陸甚麼時候人少得能讓公司真正給雙倍加班費了,那時候工薪階層生出來的孩子未來才能被當作是個人。

  2. 其实是想要的太多,如果你可以接受自己的小孩上职高,文中的一些高收入家庭完全可以承担。

  3. 现在连人口普查结果都一而再再而三推迟发布,看来在想用什么方式把数据“修饰”得漂亮些。

  4. 知道这么多女生自己反婚反育心里觉得很宽慰,身边人也有,我自己90后也是选择了坚决不会生孩子的。
    主要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实在不适合人生活,我暂时没能力接爸妈出来,那总不能再添一张嘴来继续受罪了吧?何况于教育、医疗,食品安全又在一天天更烂下去,理解了爱与责任的重要性,让我没法在这样的国家生孩子。

  5. Chloe的长发在风里飘说道:

    不给墙国生奴隶。

  6. 少生点也好,人多资源少不断内卷,中国将来人口控制在5亿一下就行了

  7. 自己都活着都不快乐,干嘛要让下一代一起来受这个折磨呢?

  8. 从个人角度说,如果生和不生本就在两可之间,不生反而是挺好一事儿的。
    如果想生,爱自己的伴侣,爱新生命,爱孩子,却因为政治经济环境而不育,那真的是很伟大的个人选择,绝育反政府。

  9. 我最开始想的是还是得买套房,再小都无所谓。挣扎了一年多还是决定放弃,觉得租房也没什么不好。修宪算是最后一根稻草,再也不决定在国内生活,决定跑路。
    但即便如此,我对于结婚生子也并不是很排斥(虽然我是LGBT),无非就是生活压力大一些。后来又来个离婚冷静期,我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婚反育反买房者。
    现在生育率这么低,你说能怪到人民头上吗?

  10. 明年二十五岁 刚上班 已经存好冻卵基金……

  11. 同样觉得最后一段最重要,往大的说就是个体人身安全问题了。自己个体的事因为所谓的大局观导致无法掌控了,还生娃的话就完全崩盘了。如若你爱一个孩子,爱一个生命骨肉,根本不可能让他诞生在在这样的环境里,几乎接近虐童了。

  12. 同认为最后一段很重要,甚至还应该展开说。不仅仅是专制,还有随之而来的社会僵化,流动板结,人性被压抑,特权被垄断。中国人不怕辛苦,但肯定怕没有希望。现在铁锅一块盖下来,气都喘不上来,还生孩子……怕不是要生断气了。苟延残喘已尽最大努力。

  13. 好奇中國在各收入階級人口上男女比例如何 因為低端若有男女比例失衡問題 那也是無解 總不能無性生殖

  14. 很好的報道,但個人認為文中的群體未必具有代表性,高收入人群,甚至是政治氣氛會影響個人人生抉擇,老實說這並不是一般人的代表。

  15. 最后一段怎么没有实质性内容了?我个人选择不婚不育的理由很大程度上就跟政治环境有关。不婚,因为他们已经撕破脸皮地歧视女性、压迫女性走进婚姻成为奴隶;不育,因为我不想多一个孩子生活在压抑、扭曲的环境中,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并不是只有高房价和内卷才是避孕药🙄

  16. 996 高房价 社会不公平机制,就是最好的避孕药

  17. ”这样的国家,多一个孩子不就多一个奴隶吗?“谭嗣同当年说的话过了百年也不过时。

  18. 你國長期重男輕女,農村光棍更嚴重,有幸結到婚的就算會多生,能生幾個,能不能和城裡人的不生相抵都還有待觀察,不然也就不會今年登記才一千萬出頭了。這是好事,你國這種環境,少生一個孩子就少一個孩子受苦。

  19. 楼下说到移民不就好了,但是本来就没有特别想要孩子又对自己的生活基本满意的人,也不会有什么动力只为了能生孩子就移民啊……去到新的国家,意味着抛下所有家人朋友,熟悉的街边小店,原有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抛弃过去的生活中讨厌的部分,也意味着喜欢的部分也要一起放下。

  20. 不知道數據準確不!反正我感覺身邊的朋友生孩子挺積極的!不少都是農村的,也不是什麼高收入群體!反正生就生,哪裡會去考慮那麼多問題!

  21. 虽然但是…这么高收入,还996(都不止),直接等疫情缓过来了移民海外不久得了吗…这句话应该不会何不食肉糜吧,毕竟故事主角都“年薪百万”了😅

  22. 農村哪來的青年?

  23. 城市里的人不生没关系,農村里的会生,反正農村的青年最后还是会进城的,补充城市劳动力。以后国家骨干就靠農村孩子了

  24. 挺好的,國家政策的壓抑,其實已經難以拴住人心。幾十年的改革開放雖轉瞬即逝,但它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人,不再以為自己只有死路一條。生活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獨居、丁克、同居、同性戀、開放性關係,明面不允許,但地底的苗已經不斷滋長,而且無法阻攔了。

  25. 昨天在clubhouse的一个讨论组里听见一位年轻女士的自述,认为自己选择不婚不育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国内的政治环境。政治之所以看上去显得不重要,恰恰是因为它对人的压制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以至于常态下大家出于恐惧无法言说罢了。

  26. 多种树少生娃, 生孩子都是上层人士的问题… 没有资本想都不要想,家里没有个千万资产的谁生的起?公共教育这么差… 全是教些有的没的…

  27. 法律怎麼與生育無關了,最後一段不就是在表達受採訪者對中國社會穩定缺乏信心所以不想生的嗎

  28. 最後一段是重點,在看不到希望和前景的社會,不生育以免禍害下一代才是負責任的行為

  29. 敢於強制節育的國家,搞不好也敢於強制生育

  30. 还日本老路,人口结构崩塌后能有韩国八成就不错了。

  31. 没必要带上宪法那部分,对主旨并没有什么额外帮助

  32. 好看!

  33. 现象是存在的,但采访做的不太扎实的感觉,写得也碎

  34. 生韭菜给赵家人割?那得脑子进多少钱,要么移民,要么不生

  35. 以前有个笑话:
    “中国是不是要走日本的老路了?”
    “能走上日本的老路其实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36. 最后一部分没有实质性内容没必要硬凑

  37. 高房价带来的不止是生活压力,还有生活成本的上升,商户会把高昂的房租分担给小费转,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倒是地产商和银行赚的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