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美国大选”四:史上最昂贵的大选,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

就选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1%,而是0.001%。
2020美国大选 数洞 北美 国际 美国 选举

理论上,所有出生即为美国公民,在美国生活了至少14年、且35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竞选总统——但是,要想加入这场权力巅峰的竞赛,一个至关重要的隐形条款是你能撬动的金钱。在2020年,竞选这一职位的候选人们,就撬动了打破纪录的140亿美金。“数说2020美国大选”系列的最后一期,我们把目光集中在钱的走向上。

钱从哪里来?在发送到每个人邮箱号召捐款的邮件里,在民主党统一筹款平台“ActBlue”和共和党平台“WinRed”的电话线里,在如雪片般一张张寄去选举团队的支票里,还在发售各种周边的利润里——T恤、帽子、杯子、吸管还有放在门前草坪上的标志牌。这些汇聚成的钱款,成为候选人排兵布阵争夺胜利的砝码。

钱花到哪里去?在选民登陆Facebook、YouTube、Google,或是打开电视、报纸、广播台看到的各式广告里,在付给信息公司的佣金、给志愿者的午餐和雇员的差旅和资费里,甚至还在特朗普所拥有产业的消费里。信息爆炸时代,进入10月,两方仅在Google的广告费支出,就最高达单周900余万美金。

钱砸得有效果吗?很难衡量包括社媒广告在内的各种竞选活动,是否真的左右了选民,但在每一票都相当金贵的关键州,民调在进入10月后,都有所起伏。哪位候选人忽然在哪个州不花钱、或少花钱了,都是媒体们追踪的风向:譬如9月忽然从佛州撤资的特朗普。

“数说2020美国大选”系列深挖最新调查数据,帮您更精准地剖析选情、也更好地理解美国:第一期《2020年,哪些关键州左右白宫未来?》、第二期《经年的选举障碍,遇到疫情年的总统大选》和第三期《这四年,美国选民的心态变了吗?》

2020大选年开支将近140亿美金,为美国史上最高

为防止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成为金钱与其他势力的傀儡,美国宪法对选金的来源有很多规定,比如外国人不得对选举有任何形式的资金支持,个人给候选人竞选委员会的献金不得超过2800美元,给政治行动委员会不得超过5000美元,公司也不得捐款给候选人,而假借公司员工名义捐款并补贴员工则是违法行为。

但是,这不意味著对高额政治捐款的绝对限制,选民还是可以给包括全国和各州地方政党委员会之类的户头捐款,上限可以达到每年10万美元。还有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 PAC),接受的捐款和支出都没有金额限制。一些非营利组织也可以进行政治活动,并且不需要公示他们的资金来源。这两类机构不得直接捐款给候选人或与选举人团队协商,将支出直接用于竞选活动,故它们的款项主要用于独立支出,表现为广告投放等。

分析家常常将选金作为衡量候选人对选民吸引力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小选民对候选人竞选的贡献。但是各路候选人是否能得到两党的最终提名,显然不止看筹款能力:2020年民主党初选中,桑德斯募集的捐款是最多的(达到了2.1亿美金),而且大多来自出资较少的选民,远高于拜登,但拜登仍然拿下了民主党的内部提名。到了两党对决时,耗资更是巨大,但是哪里才是选民“痛点”,也要看候选团队的帷幄。2016年,特朗普的募款远远少于克林顿,却一举拿下了包括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和北卡罗来那等几个关键州。

有钱有名的美国人,不少有总统梦的,他们完全可以“自筹”。在民主党初选中,两位亿万富翁,前纽约市长米高·彭博(Michael Bloomberg)一口气烧掉了个人财产中的10亿,汤姆·施泰尔(Tom Steyer)花了3400万美元,但都一早就在将近20位候选人中结束参选旅程,黯然退场。饶舌歌手侃爷韦斯特(Kanye West)自2020年7月宣布竞选总统以来,总共募集了不到2万美金,却投入了1200万美元的个人财产(大部分是借贷给自己的竞选)。

据无党派金钱与政治研究机构OpenSecrets在10月28日的估计,2020大选年的总成本(包括初选、所有候选人以及国会选举)将接近140亿美金,打破了纪录。

从总统候选人的筹款能力看,拜登在选举前期表现一般,但自从他的支持在南卡罗来纳州回弹而后获得党内提名以后,募得款项稳步提升,在5月,首次超过了特朗普的竞选团队,这与疫情初期特朗普政府应对不力导致其支持率有所下降、以及民主党在选举后期的团结一致是分不开的。

此后,拜登表现输出稳定,9月的募款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3.83亿美元。而特朗普这边,因为资金有限取消了一些广告,在9月初宣布,“如果有需要”,他将动用自己的资产来为选举买单,虽然目前看来他并没有自掏腰包,只说自己有足够的选金支持他获得总统选举的胜利。

预计在选前最后一周,两支队伍砸在大项上的开支还会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便是花在了媒体上。

填不满的线上广告

细看两个竞选团队的支出,在媒体上买广告最重要的开支,而这其中,在线上的广告开支,又是重中之重:仅计算拜登和特朗普竞选团队主动在Google和Facebook发布的广告,就超过了3.5亿美金。而这其中,又以在摇摆州的Facebook用户为主要目标“对象”。

2016年选举的最后几个月,克林顿在本土电视广告中投入了将近3000万美元,特朗普的投入不及克林顿的一半——事实上,他的团队将拉拢选民的投资,花在了线上,其中又以Facebook为主。

活跃在Facebook上的选举信息不止来自候选人。在2016年的选举后,Facebook假新闻泛滥和数字回音室极化的现象也引起广泛关注。利用广为流传的假新闻,发布者得到可观利润;而Facebook所依赖的预测算法,则会将更多相似的消息推送给用户。进入2020年选举周期,每月用户超过30亿的Facebook,引入多项机制,比如和事实核查机构合作抑制假新闻传播。

无论如何,Facebook依然是两党候选人的重要开支阵地,两党候选人除了撒钱在平台发布广告之外,也向传媒和咨询公司付重金进行广告订制,力图出现在不同群体选民的时间线上。纽约大学广告瞭望台(NYU Ad Observatory)是一个众包项目,让Facebook用户上传他们看到的政治广告的内容,并收集广告的受众、出资人、语言、露出方式等内容。近日,Facebook写信要求该项目停止搜集其数据,称这个研究违反了服务条款。

细看该研究在五个关键州搜集的数据,可以看到Facebook广告的投放金额,除了宾州之外,特朗普的投放都高于拜登。在票票必争的关键州,特朗普仍然想要延续2016年的胜利方程序,透过关键州的精准广告投放,影响选民的投票行为。从数字上来看,特朗普在9月之后开始从佛州大幅撤资,彭博新闻指出特朗普阵营是要把资源撤往北方的铁锈区关键州,不过这个消息已经被特朗普阵营否认,但未说明佛州的Facebook广告投放下降原因。

不过,在未来的美国大选,可能不再会见到Facebook政治广告的身影。10月7日,Facebook宣布,会在此次选举日11月3日后,完全停止平台上的政治广告。

相比之下,Google对于政治广告的公示与赞助人的标示更加清晰。通过平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候选人各自的竞选委员会在广告平台上花费接近(将近7000万美元),但特朗普的广告数量不到拜登的一半,竞选团队在单个广告上花费和推广力度较大。10月,双方花费更多,单周最高达900余万美金。

用钱投票:金钱的动员力量

除了竞选人团队本身之外,还有许多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为竞选推波助澜,他们的贡献时常量级巨大,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 PAC)就是中流砥柱。虽然不能协同候选人的团队本身进行竞选活动,但是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募款和开支几乎没有限制,因而成为广告的大金主。十大花费最多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整理如下,比较知名的包括支持特朗普的“美国第一行动”(America First Action),以及反特朗普的“林肯计划”(Lincoln Project)。

共和党“倒川派”林肯计划成立时间不过2年,已经跻身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前十。尤其在特朗普自己站出来抨击里该计划后,他间接“帮助”该计划筹得了100万美金。在林肯计划所获的捐款中,有大量(约59%)来自捐款额不超过200美金的小额捐助者——通常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 PAC),比如支持特朗普的“美国第一行动”,就常常吸引大金主。

就选金而言,最重要的是0.001%

在2020年包括总统选举和议员在内的所有联邦选举中,有43%的政治捐款来自女性,系有史以来最高的占比;不超过200美金的小额捐款者所占的比例也有增加。但是,大额捐款人依然是推动选举机器的主要力量。

出资200美元以上助选的人约有360万,占美国全境总人口的不到1%,但他们的捐款金额占总比达到了75%。给出超过1万美金的人只占0.016%;而捐款达到10万美金的,更只有4000多人,只占0.001%——可这4048人的捐款金额为23亿左右,超过了其他320万名捐款在200-2700美元之间的选民献金的总和。

代表高资产者政治态度的超过1万美元大额捐款,克林顿在2016年超过特朗普1.1亿美金;到了2020年,拜登与特朗普比起四年前都有进步,但拜登明显大增,要比特朗普多出3.5亿。

但是,这不意味著特朗普失去了富豪们的支持,事实上,从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并即刻开始寻求连任开始,很多富豪早就给出献金,例如在2017年9月就捐了12.5万美金的银行家Ronald Perelman。而拜登这边也不乏从好莱坞到华尔街的富翁透过大笔款项做出的背书,包括Laurene Powell Jobs,苹果创办人Steve Jobs的遗孀,或是Dustin Moskovitz,Facebook的联合创办人。

最新民调(截至10月28日)

美国选战进入6天的倒数计时阶段,从全国民调来看,拜登仍然以领先特朗普9个百分点。不过在几个关键州,特朗普的民调自10月中旬来其实都有上升趋势,如佛州、宾州、亚利桑那、俄亥俄、北卡。其中,尤其佛州和俄亥俄州最为明显。

特朗普会像2016年一样在投票日当天,以惊险数字反超对手,最后获得胜利吗?这几天的民调趋势将会是需要观察的重点(欢迎收藏端传媒2020美国大选的专页,获得接下来最新的选情、民调和现场信息:《(不断更新)一键全开:2020美国大选专页》)。

后记

在决定用数据来追踪2020美国大选的时候,有一层担忧,还有一份私心。担忧的是,数字是否有太强的距离感?容易消解了复杂?又或是过于繁琐?私心则是,美国总统大选,从选举机器本身,到选民的变化,惯来不止牵扯到美国的政治未来——因而,这四期的每一个选题的背后,我们都在试著点拨出“拜登vs特朗普”以外的、关于民主与现实的思考。

第二期做的“选举障碍”是最好的例子。当人们把目光放在计票结果时,投不出的那些选票,不再重要了吗?在威斯康辛州,尽管地方法院同意延长邮寄选票的投递期限至选举日后的第6天,但此案被最高法院驳回。三权分立下,司法和行政交叠,势必会有更多争议和交锋,不仅在气候、移民、女性等等民生议题上,还很有可能会导致民主体制的变革。

最后一期的选金分析,也是希望能一起看到金钱背后的媒体生态,所谓“舆情”由谁搭建?又在影响着哪些人?当我们给单笔捐款超过10万美金、可占了2020年所有联邦选举募款近三成背后的4000余人,在图上画了肉眼几乎不可见的一个像素点的时候,这些问题,仿佛越发无解。

观察四年的变化,从选举矩阵中传出的美国民意和选民心态:真的很分裂,而且各自的音量,仍然大程度地回响在各自所在的群体。人们都觉得自己的视角更为迫切;可无论美国还是哪里,更可能的现实是——无人能够脱离彼此解决难题。

系列最后,给大家看到来自双方的竞选广告,精心制作的片子里,特朗普一如既往,称“美国的伟大”是“certainty”(必然);拜登胸有成竹,说一切已有“plan”(计划)⋯⋯这些字眼,到底会是谁的强心剂呢?回到美国的现实中,无论是会受益或失利于选举结果的权重者,或是在诸多限制下经营生活的普通民众,在疫情掀开的一系列根深蒂固的顽疾的今天,他们合力推举出的总统,都将有重新定义整个系统的机会,他能把握住吗?



读者评论 8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非常感谢您的回复,解释了很多我的疑惑,很详细很有意义。我准备跟着References继续自己学习学习。谢谢分享~

  2. 数据看着有点点confused…
    我这样理解对吗:捐给候选人竞选委员会和政治行动委员会有上限,政党委员会上限高一些10万。所以所有超过10万的就只可能是捐到机构或PAC,但后者钱不会到候选人那里统一筹划,而是自行打投。(但看总支出的图,PAC和机构加起来占支出不到10%?)
    总支出里,小额个人捐款22.4%,大额个人捐款41.5%,这个数据是来自哪里的统计口径呢,在图中和PAC及机构并列,所以是不是可以假设这部分钱是候选人竞选委员会+政治行动委员会所收到的所有捐款?那是不是可以理解这里的大额捐款人是200到10万,毕竟再超过的应该算PAC那边?这里用的是支出的breakdown,而不是收到总捐款额的breakdown,所以是还能看出哪些花销用的小额捐款人的钱,哪些用的大额个人吗?
    但后面还有“个人捐款总金额79.5亿”,不是只允许个人捐款吗,那个人捐款数不就应该等于全美所有捐款数呀?还是其实公司也可以捐款?还是这个“个人捐款总金额79.5亿”其实有前提的,只是某一类委员会收到的总金额?按照支出的图标计算,大小额捐款者加总支出了88亿,怎么捐款总额还小于支出总额?
    不好意思问题有点多…只是没看懂的部分真诚的想提问…

    1. 感謝你的耐心閲讀和提問。美國的選舉規則名目眾多,確實很容易摸不清狀況。我們一起再細讀看看:
      有限責任公司可以捐款給PACs,股份有限公司雖然直接不能捐款給PACs, 但Facebook等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甚至有自己的PACs,公司可以付運營的工資和流水。 公司也可以捐款Super PACs——大捐款人更多會直接捐給Super PACs。這裏可能要留意PACs和Super PACs的區別。關於政治獻金的限額,可以參考OpenSecrets的整理:https://www.opensecrets.org/elections-overview/contribution-limits
      第一張圖中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們畫出的是所有支出的根源來源,所以不涉及候選人競選委員會本身,而是看它們的政治獻金最終是來自哪裏?PAC與部分機構(大多是非盈利組織等等)可以直接捐款給候選人競選委員會或其他的PACs以及政黨委員會,這也是為什麼PACs會出現在這裏。一般PACs捐款最高上限為5000美元,而且今年民主黨人主動提出不收來自PAC的獻金,所以現在看來比例較小。大捐款人如果超過10萬美元,仍算個人,而不是PACs。
      支出的來源,可以理解為,所有的競選人PACs,Super PACs和政黨委員會把我們列出的所有資金來源聚攏後,再行花銷,所以很難回答哪筆花銷用的是誰的錢的問題。
      最後,個人捐款總金額的79.5億也即第一張圖中大額捐款和小額捐款人數的總和;這裏非常感謝您的提醒,文中第一張圖的比例有誤——這一比例是基於所有資金來源,而不是所有資金支出。這也與最後一段時間,個人捐款猛增有關,很多數字還未塵埃落定;其實79.5億的數字也會很快有更新。我們會做出修改,並且會在圖上再添加上數據截止的日期,以防誤解。
      再次感謝您的認真閱讀。

  3. 看到读者编辑互动,还挺感动 😄

  4. 大額捐款的數據圖肯定掉轉了!勾結財團的共和黨怎麼可能比鋤強扶弱的民主黨少大額捐款?!我知道了,一定是美國富豪特別有善心,又或民主黨政客深得厚黑學精粹,令富豪上當,誤以為奉上金錢就能得到回報,哈。他們真笨,怎麼不捐給唯利是圖品格卑劣的生意人特朗普呢?

  5. 報導十分深入。
    香港政壇的參選人根本不懂選舉。

  6. 这是最后一期了吗?不舍。

    1. 啊好感動,謝謝你!我們還會繼續嘗試深度數據報導的,下一個subject見?(當然選後也還會有很多數據的更新了,會出現在其他文章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