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爱拼不会赢,爱国才会

他们一个听到的是中国的胜利,另一个听到的是中国女排的胜利。
《夺冠》电影剧照。
大陆 拉丁美洲 体育 电影 社会 风物

相信没有人会注意不到《夺冠》片名上方的那行小字,“原名:中国女排”。其实,只不过是比片名“夺冠”的字体小了一点。形式上的妥协,观众心照,但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拍中国的电影是一门生意经,导演陈可辛却不是甘心“擦鞋”的生意人。

因为疫情影响需要延期上档,对历尽一波三折的《夺冠》(a.k.a. 中国女排)而言,简直小菜一碟。要知道中国女排,曾经是中国赖以撼动世界、证明自己的门楣,拍“中国女排”的故事,基本上就是奥运版本的《建国大业》。兹事体大,电影筹备经年,但即使陈可辛已是见惯大场面的老谋深算,都始终逃不过无处不在的老大哥。上映前夕,宣传海报已出,国家体育总局突然叫停,因为前国家队教练陈忠和不满剧情丑化了自己(或者是不想被塑造成片中主角郎平的陪衬品)。结果,抹黑指控变成一场体坛政治风波,由巩俐饰演的郎平,虽是核心人物,然而她一人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女排,而只提及 1980、2000、2010 这三个世代,同样不代表中国女排的全貌,甚至《中国女排》都不代表中国女排,谁都代表不了中国女排 —— 因为中国女排代表中国。电影几乎就要胎死腹中,但最终,陈可辛聪明又滑头,《中国女排》改名《夺冠》上映(但仍然写著“原名:中国女排”),换个角度,后退两步,要删的都删了,不开名的都不开名了,而《夺冠》甚至还跟去年国庆贺片《我和我的祖国》里徐峥执导的其中一个单元短片撞了名。当然,撞名就最好不过,别人过关,走走形式,也就同样过关。

以中国女排名宿兼教练郎平的职业生涯为骨干,陈可辛最初想说的是“中国女排”三十年的故事,但无奈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被需要的,被期待拍成传记的,却是中国女排三十年的“夺冠”事迹。认真一想,改名《夺冠》本身其实已很直接说明了电影的主题:除了冠军,就什么都不是的中国女排胜利悲歌。

《夺冠》电影剧照。
《夺冠》电影剧照。

电影甫上映时,已在网上流传一则关于《夺冠》的笑话,基斯杜化路兰的科幻大片《天能》只是“主角”没有名字,但《夺冠》远胜路兰,是“主角”以外全部人都没有名字。电影中,除了郎平及现役的中国女排健将,其余都变成了面目模糊的 1 号球员、2 号球员⋯⋯就连郎平出席前队友陈招娣的葬体,死者都是无名无姓,遗照上仍要展示球衣号码,由黄渤饰演的陈忠和,更是从头到尾都只是“教练”。隐去名字的模糊化处理,相对片中有名有姓的美国、日本国家队,以及真人上镜的朱婷、张常宁、惠若琪、袁心玥等“白金一代”球员,避讳意图明显,略嫌突兀(我甚至觉得是故意欲盖弥彰处理得如此碍眼),不过,对整体影响不算很大,因为电影里面处理得更为模糊的,是奥运颁奖台上,中国国歌奏起的那一刻,“爱拼”与“爱国”之间纠缠不清的复杂情感。

《夺冠》故事横跨三十年,将重点落在三场女排国际大赛:第一场是 1981 年女排世界杯总决赛,由郎平担任第一主攻的中国队,战胜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队,亦是中国女排初次“夺冠”,赢得世界冠军。第二场是 2008 年北京奥运女排决赛,郎平为总教练的美国队,就在自己的祖国挑战昔日战友陈忠和领军的中国国家队,但“夺冠”的是郎平,不是中国。第三场是 2016 年里约奥运,郎平归国执掌教鞭之后,中国队以“白金一代”新面貌,在小组赛击败了东道主兼冠军大热巴西。三场球赛,既是中国女排的三个黄金时代,亦其实标志著中国从落后、登顶到再起的三个年代。

2008 年,北京奥运,对国家队来说更有如一场城邦保卫战,陈忠和为中国女排总教练,出战之前,他唱了一首〈爱拼才会赢〉。先撇除特意选唱一首台湾经典金曲的政治意涵,在陈忠和心目中,要赢就要比别人更拼,然而,场上的拼搏,不是纯粹个人理想,不只是体育竞赛,而是传承自 80 年代中国女排首次“夺冠”时肩负著的政治任务。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打著“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旗帜,中国队条件落后于人,为争取体坛佳绩,就只能用命去拼,用十倍血汗、一百倍的痛楚,逆境自强,目标是要在国际大赛击倒列强,为国家争光。

《夺冠》电影剧照。
《夺冠》电影剧照。

爱拼不会赢,爱国才会。

国家队代表国家,名次代表国家实力,而运动场上的胜利,就是国家的胜利。陈忠和所信奉的中国女排精神,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舍身报国,不断训练、挨苦、受伤,为奖牌而捐躯。

电影中,陈忠和的立场表面上是完全支持郎平的,两人识于微时,挨过艰辛岁月,共过患难,似是信念一致而考虑到郎平曾经出国发展,经验更丰富,更有号召力,所以陈忠和主动退出,推荐她担任总教练一职。但其实不是,至少故事里面他们的想法相距甚远,两人只是感情深厚,然而,观点不同,郎平对中国女排的觉悟,不是为国捐躯,而是更希望她们不要太拼,不要像 80 年代的自己一直拼到身体永久伤残。成为教练之后(亦即是巩俐在电影中段出场),转向明确,是要离开“老女排”的拼命思维,认为运动员是独立个体,他们都会退役,需要拥有排球以外的正常人生活。爱拼,赢的只是一时,要问的是,运动员是否爱排球、爱自己而爱拼,或者只是爱国,只想为国家而战。

作为中国女排新生代的代表之一,朱婷提到,她入国家队,是要成为下一个郎平,潜台词是希望像她一样,成为国家之光。但电影没说到的是,现实中,里约奥运之后,郎平就是不想朱婷一直待在中国,送了她到外国打联赛。

《夺冠》电影剧照。
《夺冠》电影剧照。

《夺冠》的英文片名 Leap,即是“跳跃”,其实更贴近真正主题。一语相关,但排球场上的 Leap,不等同国家的 Leap,国家爱赢,但不代表中国女排就要为此而拼。借郎平的心路历程,电影一度提及中国女排的窘境在于国家任务太重,爱国幽灵怨念深种,在“夺冠”的前提之下无法轻装上阵,亦有所迷失。郎平与陈忠和在北京奥运的中美大战,表面上胜负其次,友谊第一,但陈忠和懂得郎平的疑虑,她自己输了倒没什么大不了,怕的是中国队输了。果然,美国赢了中国,观众席上随即有人对郎平痛骂一句无声的“卖国贼”。排球场上公平竞争,不讲政治,但场外没有不是政治的时候。这一句“卖国贼”让郎平心有戚戚然,成为了她归国执教,带头改革中国体坛的转捩点。

郎平力排众议,甫上任便为中国女排带来一场不可能的革命,不要爱国,不要爱赢,要做自己,同时国家队亦要重视人性,不应该苛刻对待运动员,如此一来,变相将 80 年代全力催谷中国女排“夺冠”的做法解读成一项面子工程,明显很多地方都会敲碎玻璃心。当然,剧本上有意将郎平与陈忠和塑造成一硬一软的互补关系,经营一种和谐错觉,郎平的女排理念是跟国家唱反调的,但离经叛道之处,都由陈忠和于关键时刻重提 80 年代走出世界的中国梦,将“中国女排等于国家”的爱国情怀放大,让电影回归主旋律。许多人揶揄说《夺冠》应该改名《郎平传》,但其实,没有陈忠和是不行的,陈忠和这个角色被指抹黑他本人,令电影需要临时彻档,然而,最终让剧本过关的灵魂人物,偏偏就有赖这个角色妥善“补飞”。

郎平与陈忠和,体育精神与中国女排精神(为国捐躯)的貌合神离,是整部电影真正想说的主题,但我们都懂得,真心话只能放在心底里。电影上映前受到“场外因素”诸多阻拦,能够想像陈可辛已经尽了力,至少在国歌主旋律与“夺冠”光环的民族亢奋里面,郎平的励精图治为电影保留一点弦外之音:爱赢,只因为内心未够强大。

再说白一点,中国女排输得起,但中国不行。

电影中,郎平感叹国家太过爱赢,而电影本身其实正是如此。以“夺冠”为名的国家主旋律电影,从 1980 年代到今日,以三战三胜概括三十载,中国女排确实一仗都未输过。拍得做电影的,只有赢(输的都被过镜省略)。

唯一不断认输的人,可能是作为导演的陈可辛。

《夺冠》电影剧照。
《夺冠》电影剧照。

巩俐饰演的郎平跟现实中的本人有多像,不得而知,但电影里面的郎平,不多不少是陈可辛自己。陈可辛是上一辈香港人所谓的“番书仔”,早年在美国读电影,再回流香港发展,成名过后,千禧年起冲出亚洲,然后乘著合拍片机遇,将发展重心投放到中国市场,从《如果.爱》到《十月围城》的票房大卖,证明了由他开创的“香港经验、亚洲视野、中国市场”电影模式似乎相当成功。后来,陈可辛就像退居幕后的郎平一样,担任监制多过执导,并不落场(甚至有时不挂名,由他的多年拍档许月珍做代表)。郎平有心改革中国女排,陈可辛亦有他的中国体育电影大计(除了《夺冠》还有另一部《李娜》),然而,郎平态度很硬,她不服从体制,不怕体育总局的管理层,这一切都是因为有陈忠和这块软垫。但陈可辛在这一点却只能选择成为陈忠和。中国电影市场云诡波谲,审查趋严,政治红线愈来愈多,他想钻缝隙,但需要作出许多妥协。

他妥协,但不“擦鞋”,至少《夺冠》里面是有挣扎和抱负的。然而,这一种挣扎,在陈可辛的商业投机和亲中立场上,是今日不再被香港人同情的挣扎。陈可辛也跟郎平一样,被观众谩骂“卖港贼”和“汉奸”,不过,郎平是去美国做女排教练,陈可辛是去中国拍电影。

但体育总局和广电总局同样都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无论是中国女排的精神,还是中国电影的精神,仍然都以国家荣辱为依归。同样发展了三十年,中国电影在规格、资源、人才方面,都已经超越香港,以至真的“走向世界”,但爱国旋律不散,不接受任何象征意义上的失格和负面描述,郎平那一句话言犹在耳 —— 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美国可以聘用郎平执教国家队,正如美国容许片商一次又一次以各种恐怖活动炸毁白宫。从电影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韩国可以拍一系列逆权电影,为政治事件翻案,台湾可以拍《返校》,重提戒严时期的历史悲剧,亦可以拍《逃出立法院》,将政客变成见人就咬的丧尸,立法会变成尸杀战场。

人家政府玩得起,再尖锐都可以包容,再疯狂荒谬都不会用枪指著你,用神圣的《国安法》打压你。

《夺冠》电影剧照。
《夺冠》电影剧照。

相信不是陈可辛和电影本身要说的事情,只是我的穿凿附会 —— 就像北京奥运那一年,不少香港人都曾经有过短暂而颇为激烈的国族认同。郎平终于下定决心回国发展,与陈忠和的一段话,却是那样的意味深远。从前是改革开放年代,为了在国际舞台上争一口气,中国需要运动场上的精神胜利,需要中国女排。如今,就像他们两人重逢时的感慨,中国经济发展蓬勃,在各个领域都举足轻重,再不需要中国女排拼命赢奖牌来振奋人心。而且,中国女排已过了最璀璨的年代,青黄不接,实力从一线滑落到二线,需要重新整顿,难听一点,是怕她们在外面一直输,丢了国家的面子,干脆让她们退下来。

中国女排仍然代表中国、属于中国,但中国已有其他项目可以代替中国女排。昔日依赖关系不再,正好是一个放开政治包袱的时机,郎平亦希望中国女排可以不再受到国家任务的唆摆,而是为自己而战,只有自己,可以代表自己。

里约奥运扭转时代,赢下久违的冠军,但这一次“夺冠”的意义大有不同。郎平从巴西打电话给身在中国的陈忠和,让他一起听国歌。

然而,他们一个听到的是中国的胜利,另一个听到的是中国女排的胜利。那微小的差别,让它继续微小就好。将中国女排想像成香港,就好像太过露骨。

读者评论 15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有自我意识的个人远比集体重要,牺牲自我成就集体的叙事方式并不可取。

  2. 中國的風格就是喜歡把人物的靈魂抹去

  3. @tomhelpegg 那個東西心中滿載的應該不是酸吧?

  4. 心中酸味的人看什么都酸

  5. 另外,还请端传媒找人写写民进党合法进口美国莱克多巴胺瘟猪肉的故事,以及苏贞昌脑残、陈关机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民进党上台前和上台后自我打脸这么厉害,台湾的年轻人到底多么眼瞎,这恐怕比夺冠要讽刺一百倍,毕竟夺冠只是一部电影,也许有点洗脑,有毒的猪肉吃下去,可是真的伤身体:)

  6. 呵呵呵呵,洋洋洒洒胡咧咧一堆不知所云,整篇文章就一个字,酸

  7. 陳忠和為中國女排總教練,出戰之前,他唱了一首〈愛拼才會贏〉。先撇除特意選唱一首台灣經典金曲的政治意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忠和是福建漳州龙海人,按地理位置是闽南,喜欢唱《爱拼才会赢》不奇怪吧?我觉得没必要刻意在这个时候强调统战,毕竟导演是香港人,没这个义务

  8. 《夺冠》故事横跨三十年,将重点落在三场女排国际大赛:第一场是 1981 年女排世界杯总决赛,由郎平担任第一主攻的中国队,战胜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队,亦是中国女排初次“夺冠”,赢得世界冠军。第二场是 2008 年北京奥运女排决赛,郎平为总教练的美国队,就在自己的祖国挑战昔日战友陈忠和领军的中国国家队,但“夺冠”的是郎平,不是中国。第三场是 2016 年里约奥运,郎平归国执掌教鞭之后,中国队以“白金一代”新面貌,在小组赛击败了东道主兼冠军大热巴西。三场球赛,既是中国女排的三个黄金时代,亦其实标志著中国从落后、登顶到再起的三个年代。
    本段有2个错误。2008年奥运决赛并非美国VS中国,电影中也没有提到决赛。2016那场是八强战淘汰赛,而不是小组赛。

  9. 郎家军事件不远矣。
    馬家軍興奮劑事件,又稱馬家軍濫用興奮劑事件、馬家軍服禁藥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界醜聞,指1990年代,由教練馬俊仁訓練的中國女子長跑隊成員,被強迫使用興奮劑與男性荷爾蒙等體育禁藥,以提升成績的事件。這個事件在1998年曾被調查出來,但被禁止出版,直到2016年曝光[1]。
    概論 編輯
    在1990年代,由馬俊仁訓練的中國女子長跑隊,在世界級比賽中獲得多個獎項,這個女子長跑隊被稱為「馬家軍」。1994年,奧運冠軍王軍霞帶領全隊女子運動員退隊,馬俊仁重新訓練新的成員。1998年,趙瑜發表《馬家軍調查》,對外披露馬俊仁進行訓練時的各種醜聞,但是其中服用興奮劑一章被刪除,無法出版。200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前夕,馬家軍多個成員被檢驗出服用禁藥,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禁馬家軍參賽。
    2016年《馬家軍調查》重新出版,被刪節的一章復原,外界開始了解這段歷史。
    事件經過 編輯
    1988年,馬俊仁任遼寧省田徑隊女子中長跑組教練,訓練出一批女子長跑選手,包括王軍霞、曲雲霞、馬麗艷、劉東、張林麗等人。1991年後,這些女子運動員在各項運動競賽中獲得佳績,被稱為「馬家軍」。
    1993年,遼寧省田徑隊在七運會獲得七面獎牌。同年,斯圖加特世界田徑錦標賽,王軍霞、曲雲霞、劉冬分別獲得10000米、3000米和1500米冠軍。馬家軍在媒體上爆紅,馬俊仁對外宣稱這些佳績來自於食用鱉血、人參、鹿肉、海參等中藥材,在1994年廣島亞運會,出售用藥配方,並接拍「中華鱉精」廣告。根據趙瑜調查,自1991年開始,運動員被迫注射大量興奮劑與男性荷爾蒙,多位運動員的肝臟功能出現異常,馬俊仁禁止運動員私下外出體檢,並要求運動員進行闌尾切除術[2]。
    1994年12月,王軍霞、張林麗等十餘名運動員集體離開運動基地,脫離馬俊仁的訓練團隊。馬俊仁重新組訓新的女子運動員,但之後的成績不佳,馬家軍慢慢衰弱。1995年,王軍霞以親筆信方式,向記者趙瑜揭發相關內幕,承認曾被迫使用體育禁藥。這封信件附有張林麗、劉東等另外9名隊友共同署名[3][4]。
    1998年,趙瑜出版《馬家軍調查》,其中使用禁藥一章被出版社刪除。馬俊仁控告趙瑜,遼寧省當局也以行政力量對趙瑜施加壓力,參與者包括薄熙來妻子谷開來經營的律師事務所。同年,訴訟進行庭外和解,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要求趙瑜交出採訪筆記和錄音調查。
    在200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前一個月,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禁馬家軍參賽,但並未對外解釋理由。2009年袁偉民自傳《袁偉民與體壇風雲》一書發表,證實當年是因為被檢驗出服用禁藥而禁賽,但書中沒有描寫細節[5]。
    2015年年底,《馬家軍調查》再版,禁藥內容被還原出版。2016年2月,趙瑜接受訪問,提出更多細節。國際田徑總會(IAAF)開始進行調查[6]。

  10. 穿凿附会

  11. 泱泱大國,稍微風吹草動就覺得傷筋動骨、風雨飄搖。怕輸,還能站得起來何必怕輸,但是就是怕啊!

  12. 就是因为太怕自己的人民,所以不让说、不让看、不让听,就可以当作没有发生过一样

  13. 寫的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