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论:统一的红色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Edvard,回应《小端网络观察:扣押1028天获释,孟晚舟“公主归来”掀起大陆网络朝拜热潮

孟晚舟回国深圳灯火通明一片欢腾,与此同时全国已有十几个省份开始居民限电,东北有些地区限电情况令人咋舌,连续数天十几个钟头地停电停水,医院工厂也在停电,但仍有大量媒体还在洗脑民众“国家要有大计划,不要攻击国家,很多情况下是地方政府不作为”⋯⋯真的有种“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觉,自己身处冰窖深渊般的寒冬中,却仍做著光明未来的大梦,是否要等那最后一根火柴燃尽最后一缕烟消散时方能认清真相呢。魔幻现实,为同胞们难过。叹息⋯⋯

2. Detective,回应《端问答:经历了多次禁言、炸号的大陆人,之后还会为公义和真相积极发声吗?

我觉得“可以将中国分为几层”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最近我一直在想,当下有那么多中国人声称自己“爱国”,可是他们有没有仔细思索过,自己究竟是爱的哪一个国?当年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时游行抗议的人说自己爱国,2012年钓鱼岛争端时那些砸日本车的人也说自己爱国,香港反修例斗争时那些在网上骂香港“废青”的人也说自己爱国,当国外质疑新疆人权状况时,那些因此而抵制外国服装品牌的人也说自己爱国,那些批判电影《尚气》辱华的人也说自己爱国。可是这些人爱的“国”是同一个国吗?当他们批判国外对于新疆和香港的认知时,他们自己真的了解新疆和香港的真实状况吗?这种不问事实、不加思考,只顾立场和站队的“爱国”,真的是爱国吗?

我时常觉得很多中国人谈的只是泛泛的爱国,却根本没有分清自己爱的到底是哪一个国。在更多的情况下,这个“国”更像是政府和官方为民众营造出来的国,所谓的支持民众爱国不过是引导民众支持政府的意志,支持执政党的主张。所以在香港反修例运动中,国内太多的人都将香港上街游行的人等同于“港独分子”,殊不知香港人最大的诉求是要求中央履行“双普选”的承诺。在大陆的语境下,反对中央政府就被等同于“分裂国家”,反党就等于“恨国”,支持政府的主张就等同于“爱国”。这是一件非常之吊诡的事情。

改革开放初期大陆有一部未能上映的电影《苦恋》,其中有一句台词:“你这么爱这个国,但这个国爱你吗?”仔细分析这句话,也许这两个“国”未必是同一个国,前者可能是文化的、社会的,后者却可能是党和政府的,所以建国后有那么多热忱的知识分子从国外回到祖国,想要实现国家的知识进步、创作自由和文化繁荣,但是他们却发现自己的主张可能违背了执掌权力者的利益。这些领导者也说自己“爱国”,可是他们的“爱国”却和知识分子的爱国产生了激烈冲突,以至于造成了反右倾斗争和文革的惨剧。所以同样是爱国,却会因为“国”的不同而造成剧烈的冲突,现在的很多所谓爱国青年,显然没有分清爱的是哪个“国”。

我也会和朋友说自己爱国,但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是,我爱的不是政府所代表的国,也不是充满着自傲和对立的民族主义的国,而是那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有着勤劳质朴民众的国。我希望这个国越来越好,但这个“好”指的不是有更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对抗他国的意愿,不是“武力收复台湾”或“打倒欧美帝国”,也不是强行统一价值观和磨灭少数人的声音。我希望它越来越好,是希望有一个思想自由、文化繁荣、公民权利得到有力保障的国家。

孟德斯鸠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都是整个国家。

3. 第十一个观察者,回应《端问答:经历了多次禁言、炸号的大陆人,之后还会为公义和真相积极发声吗?

审查让人失去发言的兴趣,我在端做过诸多长评,而我在简中互联网世界根本不想去那么做,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千字的评论里哪一个字“犯忌”而被消失。

不过再怎么去造新话,还是抵挡不住网友的智慧,1984提出的新话的核心就是把那些“负面”的词全部删掉,这一点在简中互联网实践的很好,不过网友的智慧是无穷的,傻屄不能说,就用谐音梗造出“伞兵”。或者更进阶一点,我甚至可以拿字面上完全不变的一个词去讽刺你,这就是yygq(阴阳怪气)的精髓所在。大洋国人民到底还是在这上面输了中国人民一筹。

1984的主角Winston Smith要是和中国网民学学,恐怕1984最后一段就要改成“我战胜了我自己,我热爱老大哥”了。

不过,玩笑归玩笑,仔细想想,以上描述的事实都是很悲哀的,这些网友们发明的对抗行为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双重思想”的实践,在政治话题和社会热点话题上,在大陆论坛大家几乎已经放弃了有礼貌、冷静、客观的讨论模式,往往一上来就是充满戾气的讽刺和对骂,这就是“双重思想”的实践:既然大家知道正常交流模式是被禁止的,那不如一上来就阴阳怪气火力全开。

但是这种思维模式本身就是一种被扭曲的思维模式,是病态且不健康的,这是一种PTSD(创伤后应激综合症)。新话是控制语言的办法,双重思想则是直接控制思想,也许控制思想很难做到,但其衍生的扭曲的对话模式和简中互联网随处可见的漫溢的戾气就是其附带的恶果。

导致这种恶劣讨论环境也许不是有意为之的,但确实达到了效果,而且在简中互联网的暴戾环境下,当一个“小确幸”是不可能的,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如奥威尔所说:“两分钟仇恨会的最可怕之处,并非在于你被迫参与其中,恰恰相反,避免参与才不可能。过上二十秒,任何装扮都变得毫无必要。一种出于恐惧和报复心理的可怕情绪,一种去杀戮、拷打、用大锤去砸人脸的渴望像电流般通过整个人群,将一个人甚至是违背其意愿地变成面容扭曲、尖叫不止的疯子。”在简中互联网世界,奥威尔描述中的这类人也被高度概括,通常被称为“小粉红”以及他的对立面“神友魔怔人”。

这就是简中互联网的现状,理性讨论怎么能够实现?对付一个“想要去杀戮、拷打、用大锤去砸人脸,面容扭曲、尖叫不止的疯子。”你要么闭嘴,要么变得比他更嗜杀,更疯狂。

而这完全是错的,这本来就不是正常的。我不想通过这种扭曲近似精神折磨的方式发声,但是往往这是唯一的发声渠道。

4. 你莫搞我啊,回应《端问答:经历了多次禁言、炸号的大陆人,之后还会为公义和真相积极发声吗?

面对社会新闻的不公正,大陆人还是敢发声的。例如吴某凡事件中,女性力量的团结对案件结果的正面推动作用,让我在某些方面看到了一点进步。再例如疫情初期,对网友对公义以及真相的关注,让我在黑暗的简中互联网看到了一丝微光。但这微光太过短暂了,短暂的喘息之后,是更压抑的黑暗。黑暗到,如果上升到意识形态方面,悲观地说,大陆人是无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的。老一辈被铁拳教训得不敢说话,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下一代,连上一代和这一代的基本共识,也不在相信了。爱国=跟党走,是他们的新潮流,是他们的基本信仰,不容置疑,不容挑战。

5. VitleySingurQ,回应《端问答:经历了多次禁言、炸号的大陆人,之后还会为公义和真相积极发声吗?

其实对于禁言和炸号,我相信大部分人也有非常实际的考量。一言以蔽之就是炸号的成本问题。

对于大部分大陆网友,如果你的微信无法登陆,这对你来说应该是非常难受的。主要的原因在于微信往往承载着过多的社会连接,联系你的父母要微信,联系工作同事要微信,甚至许多偶然结交的朋友也是仅凭微信维系着。出于这样的原因,大多数人不愿意在微信上冒着炸号危险发表太多个人观点,如果你的观点在大陆不安全的话。

相比之下,微博就是一个可以相对安全地发表观点的地方。大陆社交平台的一大特点就是绝大多数的封禁处理来自平台自审,而不是政府部门。因此微博炸号没有任何副作用,除了你需要重新联系所有微博好友。许多发表进步观点的博主经常会给粉丝提供一个备用小号以防封禁。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可以解释为什么微博能成为相对来讲更多元化的言论平台。

我就炸过一个微博号,原因无非是讽刺习近平。炸号的经历反而成为了我在朋友面前可讲的一件趣事,对我的“观点表达”并没什么影响。但是我逐渐意识到,一个微博号会因为自己持续的观点输出获得更多关注,这是一个微博号的财富,也是对自己而言非常重要的反馈。所以我现在变得更珍视我的微博号了,我不会再去讽刺习近平,因为我希望我能让我的微博号坚持更久,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关注我。我非常清楚有很多观点因为微博的管制问题不能正常发表,但是整体而言,只要这条管制界线是比较明确且稳定的(依我来看,是的),我就可以在边界内做更多宣传,帮助更多人明白一些简单但至关重要的问题。只要帮一些人迈出了第一步,我乐观地相信总会像涟漪一样影响到更多人,甚至有一些人会一直迈下去。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微博的禁言和炸号不能阻止我继续表达观点。

6. JustineC,回应《中国艺考生困境:所谓低分上名校,他们真的选对了人生捷径?

我曾经就是一名通过大陆的艺考考试,“幸运”进入大学本科的学生。这篇文章对于整个艺考前的事情讲得已经很完整了,读完我也是感慨万千,想起很多学生时代的事。曾经我以为自己是在追梦,但是现在只觉得选错了道路。所以我也想补充讲讲这篇文章没有讲的艺考后的故事。

我在学习编导专业时跟文中的俊逸的感觉差不多。虽然我的家庭只是普通工薪阶层,但是我从小就更喜欢独处,就养成了阅读和看电影来消磨时光的习惯。这让我在学习编导时,也完全感觉就是“吃老本”,没有花太多功夫。但同时因为我大量时间都投入到这些课外的爱好上,所以我的文化成绩很差,偏科严重(这在各种艺术生身上是普遍现象,正是因为文化课成绩差,才想走艺考“捷径”)。可那个时候我依然被编导培训学校重点培养,校长甚至认为我“是吃这碗饭的料”。

然而校考的时候我又成了舒华,因为如文中所述,编导艺考分为统考和校考两块。统考都是考生所在省市统一出题的考试,在当地就可以考,而按照统考成绩录取的学校往往都是当地的二本和三本学校。但是校考不同,一般都是最顶尖的艺术类学校,或者当地最顶尖的学校会设立校考。疫情爆发前都需要去设立了校考的大学所在地考试(最顶尖的学校初试会设立分考点)。路费、住宿费,以及学校的报考费,都增加了考试的成本。我的家庭并不富裕,光是编导学费对我家来说就很高昂了。所以最后校考我只考了两所学校,一所我所在城市的一本大学,一所在北京的顶尖艺术大学。其实校考就像在统考的基础上再加码,赌得多,赢得就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校考每个学校的考题、考试项目、偏好都是不同的。比如每个学校几乎都会考的故事写作,有些学校提倡能写出“一波三折”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学校又喜欢“三波九折”,具体什么标准则要看当年这个学校阅卷组的心情。还有最后都需要的面试,更是把这种个人(学校)喜好的因素放大到极致。大陆那几个顶尖的艺术学校,你可能去“XX电影学院”连初试都过不了,但是去“XX戏剧学院”就闯关成功了。所以如果学生校考的学校多,考取一个更好的学校的机率就更大。因此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参加两个校考,还不如不参加,但很可惜我也是后来考完才意识到这件事。

最终我的两个校考成绩,其中顶尖艺术大学的初试都没过,本地大学过了,但是排名很危险,在三十几名(该专业本地生源只录取五人)。参加完高考后,我直接放弃了填报该大学,因为我的文化成绩并没有通过该校的最低录取成绩,最终去了一个本地的三本理工类大学。这里要稍微提及一下,为何文中写的很多大学,甚至理工类大学都纷纷开设艺术类,尤其是编导专业。因为这个专业所要求的学院专业水平不高,而与之相对的,却能收取很高的学费(往往都是该校学费最贵的专业),所以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编导类专业。

而真正进入大学开始想在专业上精进时,就是开始梦碎的时候。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课程安排的极度不合理。大陆的所谓编导类课程安排在每个综合大学都大同小异,但是它其实已经非常落伍且不合时宜。因为当年设置这个专业时的环境,跟今天早就不能同日而语。在所谓的“大编导”专业下,涵盖了包括电影、电视、新闻、传播等方面。对此有了解的人应该会发现,光是以上几项每一个的内容都足够单独开设一个专业甚至一个学院了。然而并没有,在大陆除那几所顶尖艺术大学外,几乎所有综合大学的编导学生无一例外都要面对“大杂烩”的编导课程。这带来的就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和自己其实并不感兴趣也学不进去的专业课程。

除课程设置外,还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和就业脱节。视频图像时代的到来对于编导专业学生来说是幸运也是灾难。幸运是因为就业机会多了,几乎每个公司都会有视频部门,作为宣传制作的一环。灾难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视频拍摄、剪辑的门槛大幅降低,专业学生从学校出来,面临的是大量非专业出身的人跟自己在用人市场竞争,而专业学生往往还竞争不过。等到大学生读完四年的大学时,比大学生早入行的非专业人员已经有了好几年的从业经验,如果你是一家视频公司或者视频部门的HR,会选择录用谁?

这里也要写到编导专业的一个特殊性(不论述该专业下不同的几个专业和方向,只针对用人市场最需要的视频制作)。一般的综合大学里的编导专业,很少会为学生提供拍摄设备或者可以用于剪辑后期的电脑。就算有,也基本上不可能长时间借给学生使用,所以如果学生真的在该专业上想要有所造诣,就需要自行购买。其中现在比较主流的能够完成拍摄的相机价格在1.5万元到2万元左右。而一台能满足剪辑和后期制作需求的电脑也在8000-10000元左右。再加上各种辅助设备,如脚架、稳定器、镜头等等,这对于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继续回到和课程相关的问题上。视频拍摄是一个团队工作,需要导演、制片、编剧(文案策划)、摄像、剪辑、灯光、美术、化粧等等专业人员,当然,还有演员的协作。虽然一个人也能完成,但是一个人完成需要花费比团队工作多几倍几十倍的精力、时间去完成。如果不想一个人完成,想要每个人分工合作,那么又去哪里找人呢?综合大学的编导专业就向我前文所述,是“大杂烩”,是把单一个职业方向就够吃一辈子饭的东西一股脑全都教给你,所以基本上所有编导专业学生都是这也会一点那也会点但杂而不精的状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演员。演员去哪里找呢?大多数编导学生要么是同学之间自我消化了,要么就是花了一点钱在外面找了所谓的“演员”。这些“演员”大多数都是根本没学过任何专业知识和表演训练的人,最多就是在街上被人抓去参演过短视频或者一两个TVC广告宣传片。亦或者是长得好看而进入模特行业的人来兼职演员。演员如此稀缺是因为有表演专业的学校太少太少了。

以上种种都还无法表达我对学习编导专业的痛恨和后悔,因为还有比如大陆目前的就业市场环境、大导演大公司对市场的垄断、政治红线、升学考研等等问题。我无意再展开去讲它背后那些内卷的现象,因为学习这个专业,从事这个行业十年来,我已经累了。

对了,还要提到一个文章没写到的事情。艺考学校跟高中有很多直接联系,那么跟当地的教育局和大学呢?当然也有很多联系。这在艺考学校也是公开的秘密,只要你有钱,就可以通过艺考学校的关系把学生直接加塞到校考排名里面。因为校考是各高校自己组织的,暗箱操作更加容易。

7. Detective,回应《从马云爸爸到华为公主:“资本家”的西落东升,与大国崛起的两种思路

文章的观察视角非常敏锐。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国际主义理念,它与民族主义是天然矛盾的。但在近些年的中国互联网舆论中,似乎能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并行不悖”,既有因996而觉醒的阶级意识,又有因国际形势而产生的民族主义热潮。但正如文中所指出的,看似同时存在的两种观念,实际上依然是以民族主义为底色,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民族主义而服务的,不知道网民们是否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矛盾之处。

但是当一个国家过于局限在一种文化、一种意识形态的时候,可能也会造成为达目标而不择手段,从而在其他方面付出惨痛代价。无论是五十年前中国的“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还是八十年前德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潮,一个国家价值观念的单一化、绝对化都使得普通民众为之而遭受深刻苦难,社会陷入非理性的狂热运动之中。我担心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又会重新陷入66-76那十年的样子,只不过这次起指导作用的不是阶级斗争,而是民族主义。

我认为人类真正的进步依然是来自于开放、多元的文化和观念。无论是近代的英国和美国,还是更遥远的雅典,皆是如此。按照“入关学”的观念,武力征服和军事统治就是一切,但即使清军以此为理念统治了中原,带给中国的却是将近三百年的封闭和高压统治,明末清初的自由解放思想戛然而止,文字狱带来的是文化的没落和思想的衰亡。两千四百年前,斯巴达可以凭借军事实力打赢伯罗奔尼撒战争,马其顿可以凭借武力一统希腊世界,但再没有一个强大的王朝能再现雅典曾经百家争鸣的繁荣。而两千多年之后,那么多的强大帝国都已消逝,希腊思想却流传至今、激发了近现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那么对于人类而言,到底哪一种文明才是更值得追求的?

8. YesJV,回应《2021年的加密货币世界:革命的迹象,还是伟大的泡沫?

某种程度来说,加密货币或许已经成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对接的某种媒介了。现实世界中的无政府主义乌托邦还未实现,但虚拟空间中的去中心化公链世界已经达成。可能只是我们熟知的“现实”限制了我们的大脑想像,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在了解区块链的时候,用现实世界的“国家”来类比公链的这一类说法。

未来是什么样?所谓的“元宇宙”又是什么概念?什么样的技术才能实现人类精神世界的跨个体连结?传统意义之下的“炒作”,其另一个面向或许就是一个接一个未知的疑问,而这样的“炒作”,或许本身就是未来的一部分。

9. EricCha、第十一个观察者,回应圆桌话题《哈尔滨三宠物猫染疫被安乐死,你如何看待疫情期间各地处理同类事件的手法?

EricChan:其实我不是很明白,医治宠物是占用兽医资源,治疗肺炎患者是人类的医疗资源,两者有什么重叠吗?还是在嘲讽大陆的医生都是兽医😅既然大陆自己已经有成熟的处理宠物染上肺炎的经验与处理措施,为什么不向好的学反而跟坏的学呢?更不要说新冠病毒如何从哺乳类动物间传播也是病毒溯源的重要研究课题吧?就这样杀掉宝贵的研究对象?

结合过去几天央视下场怒斥大棋党,现在的网民已经被调教得比塔自己还敏感了,一票叼盘侠整天低级红高级黑,什么叫民粹,什么叫反智啊

第十一个观察者:@EricChan:如果动物有covid19,那其实不能在普通兽医院接受治疗,就像covid19的人类必须被专门转入负压隔离,为其治疗的人也必须全副武装避免被感染,宠物其实也是一样,无法在普通的兽医院治疗,因为普通兽医院大概率是没有负压设备的。

个人认为引起争论的问题核心倒不是这个,而是在于处置上过于一刀切。动物作为主人的特殊财产,其中不止物理价值,还有感情价值。应该给出专门救治的选择权,当然,作为替代,主人也应该全额支付医疗费用,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最优解了。

政治上面不想聊太多,反正又是那一套东西,Eric你也明白,我就不过多赘述了。

10. Johnnycheung,回应圆桌话题《大陆变装博主康雅雅因“涉嫌低俗”致抖音帐号被封,你如何看?

我不知哪个男扮女装的家伙会这么牛逼,还能够危害到整个民族的生存,如果有,这个民族也太脆弱了嘛!虽然我不喜欢娘炮,但我尊重每个人拥有选择娘炮的权利。就像我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一样,我是直男但我也尊重每一名基佬。

其实对于整治娘炮这个现象,你不应该只是看作一个孤立的事件,你把最近的限制网游 封禁奥特曼等动漫 大力宣传并统计反诈app的安装等一系列操作结合在一起,或许能够想到什么了。本质上,我们的政府就像一个大家长,控制欲极强,强到可以规定每个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审美,你连喜欢什么 讨厌什么的选择权都没有。

也许最后,所有的色彩都会消失,变成统一的红色,所有的个性都会消灭,变成统一的血肉长城,可依然有人歌颂这样的长城很伟大,可悲吧?生活在这里,最大的恐惧就在于你不知道你喜欢的东西明天会因为什么原因而遭到打压,甚至消失,就像曾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当你大声呼喊那些消失的东西的时候,也许人家会把你当成傻子疯子。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据说孟晚舟回来那晚有部分东北人因为停电非常遗憾地没有能够收看归来盛况

  2. 第二个,写得非常非常好。谢谢!

  3. 感谢🙏,不过我那个1984的回复好像显示不出来颜文字,我想表达的东西略有缺失,不过无伤大雅,感谢端编辑的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