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中國藝考生困境:所謂低分上名校,他們真的選對了人生捷徑?

想通過藝術類招生進入名校的藝考生們,將面對愈來愈高的隱性成本。

一位飾演日本士兵的中國演員在拍攝期間吃午飯。

一位飾演日本士兵的中國演員在拍攝期間吃午飯。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章羅儲林

刊登於 2021-09-28

#教育親子#考試#學習教育#培訓#應試教育#中國教育#教育

【作者按】去年一月,我從學校畢業後來到一家藝考培訓機構工作。這是我四年之後,再度回到藝考培訓行業,只是身份由學生變為了老師。藝考總被設想為「終南捷徑」,彷彿只要成績不好選擇藝考就可一步升天,藝考機構的確如此宣傳。但事實如此嗎?在機構裏,我的確見到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只想混個大學文憑,但更多的就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他們在學校教育裏沒有優勢,卻被「低分上名校」的宣傳激勵,希望憑此一搏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是又陷入另外一重掙扎。9月24日,中國教育部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未來藝考要嚴控校考範圍和規模、逐步提高文化課成績要求,看起來形式上藝考將愈發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代表實際上人人都有機會嗎? 說到底,一個內卷到底的時代和社會,誰都沒有把握自己的未來終將如何,不得不卷,可是,未來的鑰匙卻並不在自己手裏。

我是因為成績不好才來學編導的

「我是因為成績不好才來學編導的,早知道這麼辛苦我就不來讀了。我的夢想特別簡單,就是躺在床上也能有錢賺。」當老師在課堂上問起夢想的時候,鄒麗毫不猶豫地說出這句話。

鄒麗是廣東「樂享工作室」的學生,這家機構針對想要考入藝術類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從高一到高三的培訓課程。今年12月起,鄒麗將和一百多萬名考生一起,參加各種考試,爭取進入2000多所藝術類院校或設置了藝術類專業的大學。與傳統的美術、音樂等考生不同,鄒麗選擇的是門檻較低的「編導」專業。

1977年,中國的藝術類院校恢復單獨組織考試,彼時藝考仍然猶如「小圈子遊戲」。2002年開始興起藝考熱,參加藝考的考生由3.2萬人飆升至2020年的105萬人,其中近56%都是報考美術類考生。而隨著美術類專業競爭壓力增大,報考編導類專業的人數逐年遞增,開設此類專業的院校也越來越多,不僅是傳統的綜合類大學,甚至許多理工類更強的院校也紛紛開設此類專業。

要成功被錄取進入藝術類院校,考生首先要參加由各省招生考試院組織的統一專業考試或院校自行組織的專業考試,然後再與其他普通高考考生一樣參加高考。由於大部分院校在考生通過專業考試之後,都會相應降低考生的高考成績要求,有的學校甚至對比普通考生錄取線低200餘分,這使得考生多了一個理由選擇參加編導藝考:「低分上名校」。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