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业还能撑多久:影院重开了,但还有人买票走进去吗?

意识形态审查冻结投资,疫情下中国四成影院预计关门,宅家生活,擅于吸睛剧情的串流媒体当道:重重夹击下,中国电影产业怎么救?
2020年7月17日,山东省烟台市一间电影院的工作人员使用静电喷雾为观影厅进行消毒 。
被疫情改变的生活 大陆 电影 风物

终于等到电影院重开,可中国的电影业要回复生机却不易。疫情之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强迫转型推动力,后果才逐渐浮现。实体消费经济面临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线上交易及宅配起来挑战,而是更深层次的业态及科技发展以至生活形态的转型大趋势冲击。诉诸中国电影业,它面对的除了是外在市场及消费习惯的转型,更加有影视作品内在创作形态的改变,以至整个世界领域上影视文化产业重组过程的一部份。戏院不至消亡但它的新定位,网上流媒体往电影方向的品牌建立,影视市场的制作开放度或封闭度、中国特色的主旋律政策影响等,都将全方位地改变中国的电影工业。

2020年上半年,是中国电影业休克的艰难时段,全中国总票房只得22亿人民币,和去年上半年同期比较大跌超过九成。新政刚宣布,低风险地区,影院可有限制地重开,但要算下半年戏院一步步真回复运作,保守估计,全年总收入也不及去年超600亿的三分之一。刚发布的电影院重新开业指引,并非曙光。事实上,它是兵行险着,仍背负太多合情理的规范,效果成疑。初步重开,指引列明入座率不得超过三成,得减少场次。这对于向来以短时间放映即大卖来争取最快利润回报的大制作而言,并不足以令投资者及影发方有信心。它更像是一次玩命的对赌,试想象,原本锁定年初贺年档预估有数十亿人民币收入票房的大片,敢不敢贸然压宝在刚重启的档期?入座率上限偏低,以至重启后又有重关的风险(浪费重新宣发的资源加重成本),相信谨慎的片方都得“睇定啲”,先看清楚形势才会“出货”。

疫情期间,有对院线商的调研,全中国银幕屏接近有七万块,即约有一万二千多家(多影厅)戏院,当中四成预计要关掉。关了之后,要再开并不容易。

《夺冠》电影剧照。
《夺冠》电影剧照。

无论如何,基于不同原因未能如期上映,积存的大片造成的资金回笼阻滞,直接引发的是投资电影的热情和算盘再打不响。电影业的风险加大,资本的退场,引发连锁的从上游到下游的崩盘。资金不到位,电影公司周转不灵,减少甚至停产,制作团队解散,影视基地生产经济链瓦解(演员、场地、器材等),是延续去年电影业税务问题的连串困扰的深化。

等待出货的存仓着实不少,2019延后的如娄烨的《兰心大剧院》、徐浩峰的《刀背藏身》。也是去年因题材内容抽起的《八佰》; 今年因疫情延后推出未有档期的原贺岁片如《唐人街探案3》 、《夺冠》、《姜子牙》,还有本来要排今年档期的《封神三部曲》; 中小型类陆川的《749局》,以及张艺谋两套新作《一秒钟》和《坚如磐石》等。大投资下的回报延误变成这特定时刻的常态,它们对未来资本进场的打击,才是决定中国电影生死的核心要素。

尽管戏院重开,坊间观众都有饿戏太久,说等不及入场捧大电影的豪言,只是业界并不乐观。马上宣布定档推出的都只能是旧片和小型制作如《第一次的别离》、《荞麦疯长》,当还有些进口片作试验品,如《1917》 及活地阿伦的《纽约的一个雨天》。

现实是,能否挨过下半年只是2020短暂的危急存亡,有几个重要的转型问题,才是电影业必得正视的大未来:

真人、现实,奇诡地在中国才是最为吸睛的“剧情”。

2020年7月19日,湖南长沙市一间电影院准备重新开放,工作人员正在消毒一副3D眼镜。
2020年7月19日,湖南长沙市一间电影院准备重新开放,工作人员正在消毒一副3D眼镜。

1 倒闭后不再来的电影院

疫情期间,有对院线商的调研,全中国银幕屏接近有七万块,即约有一万二千多家(多影厅)戏院,当中四成预计要关掉。关了之后,要再开并不容易。看戏不像食肆,不是天天的刚需。而这个关影院风潮也非单纯是影市不景的问题,而是一个中国城市发展问题。过往,大量新商场落成,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增长迅速,新购物商场都附有电影院以吸人流,做成过往商场发展商与戏院的高度捆绑。中国最大的院线商兼商场地产商万达就曾高调发展影院及院线,并拼购美国最大的院线商AMC。

可是近年这种捆绑热潮渐退,环顾不少新落成商场,都是没有电影院的。这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有密切关连,现在大城中每一区都有购物商场,居民不轻易跨区消费,对实体店的需求也在变化。对消费者而言,现在的商场更多是食肆和一家消闲主导,而非拍拖消费场所,戏院在这裹发挥不了像过往的主导社交功能。商场的角色转化,同时冲击着戏院的数量发展。

年轻家庭更愿意花钱装修房子,且不要忘记,现在一部中国产的超薄大电视,可以平宜到二千多元(人民币)。

2 惯了宅家娱乐

当无接触、不出门、送上门成为日常生活,影视娱乐都以越来越适应家居内消费为主。从世代论出发,过去十年电影黄金期的情侣睇戏约会消费,他们到了适婚年龄都宁躲回家中。新的年轻家庭更愿意花钱装修房子,加入新式大型投放器材去看电影,且不要忘记,现在一部中国产的超薄大电视,可以平宜到二千多元(人民币)。

那总会有后生十多二十岁的年轻人去戏院吧?在经过二十年的网络成长薰陶,95后至00后的青年可说已没有过往对电影及其附带各种光环的好奇,这时代主要是流量明星主导,不是作品明星,喜爱的是弹幕即时评论,不是长篇大论的影评——总的说来,对他们而言,坐在电影院中看戏,已不构成一种吸引力或必要的社交体验。事实上,过往数年,谈论的电影市道兴旺,更多的潜力是发生在三四线城市的年轻观众群中,那裹的商场形态并未去到一线城市那样细分及淡化,也极有可能,生活条件未必足够让家中可安置各种高质播放器材。但这样的差距正逐渐缩少,全民回归家庭去享受影视当是大势所趋。

张艺谋首次拍的谍战片《悬崖之上》剧照。
张艺谋首次拍的谍战片《悬崖之上》剧照。

这也是一种观看之道的中国式扭转:过往,看电影是关乎好好坐着去看一个故事,一出编造的虚构好剧。到今天,观众更渴望参与一份,去看一种被塑造的真实。

3 新世代流媒体

真相是,网络平台的影视产品,从品味及话题上,才更接近当下年轻人的口味。
B 站的动漫二次元,爱奇艺如《隐秘的角落》的高质网剧,真人骚,偶像育成追星过程,各种更为分众的影视趣味正培育又摊分着新观众。出门买票进场的消费模式,从生活习惯到口味,都变得不合事宜。如果在中国以外,Netflix 强调的大数据和高品质,订户先睹为快,一口气追剧,再加上电影界大师拍出原创作品等等是它的成功法则,那中国的视频平台其实某程度上在依从着这法则:说的不是剧集的水平(事实上还差太远),而是订阅的经营模式,与及对数据的重视。中国的视频平台的优势与缺憾同样明显,它拍的剧情类制作固然水准有所不及,可它们看来已提供出更多剧情以外的热播选项去吸引观众。比起 Netflix,中国视频平台的产出类型和收入手段远超得多。依靠订户费用加上广告赞助,进行即时的观众互动,看每集出来的反应,再调校新一个星期的宣传话题,已变成综艺节目的基本逻辑。而真人、现实,奇诡地在中国才是最为吸睛的“剧情”。这也是一种观看之道的中国式扭转:过往,看电影是关乎好好坐着去看一个故事,一出编造的虚构好剧。到今天,观众更渴望参与一份,去看一种被塑造的真实。

4 意识形态影响投资

最近疯传的拍片指引(特别是对历史剧、爱情剧甚至同性恋剧情等限制),虽然看来更像一个骇人听闻但不被证实的影视创作寒冬令(有业界人士表示,说得像指引那么清晰具体,反而不是审查的作风了),但它引发的保守效果是千真万确。为免拍出来的作品碰上不能公映的灾难,与其说那是官方指令,不如说它更像一个自我约束的自审。

它给创作的打击是实在的,与创作自由背道而驰,直接引发的灾难可能是短期内全线新作趋近主旋律正能量,保险,也保守。至于这给到电影票房的影响,可能是短期内确能催生出一批爱国、民族激情,或是抗疫主题的票房热卖片子,人人为国家的救援而感动。《中国医生》是这批电影中最为瞩目的,在扶持政策下,极可能还会有真正票房上的斩获。因为际此中美紧张时期,也没有荷李活大片会引进作对手(《花木兰》是中国观众较期待的一部),中国的内循环市场经济好可能就此在电影市场实现。

不过业内人士也重申一个重点,短期内电影业的不看好,关键不在于这种意识形态指引或长远的宅家习惯,反而更致命的,是先前说的因过审标准模糊导至的资本冷却。投资者认为风险加大,再无意投入。

2020年7月20日,上海电影院,戴著口罩的观众在放映厅看电影。
2020年7月20日,上海电影院,戴著口罩的观众在放映厅看电影。

短期内电影业的不看好,关键是先前说的因过审标准模糊导至的资本冷却。投资者认为风险加大,再无意投入。

那2020年下半年会好吗?除了上述的库存,楼梯响的新作还会有。

疫情之前,要开拍的较受注目作品并不少,张艺谋首次拍的谍战片《悬崖之上》看来是延续成功的电视剧《悬崖》的人气,这复制的方程序却令人怀疑,忧虑是当张艺谋尝试走通俗类型时,出来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同代人陈凯歌也正要完成一部少年成长剧《尘埃裹开花》,看来有比他那回忆录《少年凯歌》那样怀旧,主演是他儿子陈飞宇,和另一流量小鲜肉刘昊然,仿佛说明《少年的你》那种用流量偶像改演正规戏的转型卖点可以继续。

可这些都并非像《流浪地球》是那种挟着突破制作新领域的话题大片。如果真要结合话题,以至当市场不力,改为以行政主导去挽救影视,倒有两种类型的国民电影随时候命。一是上述已密锣紧鼓的抗疫电影,另一是为明年建党一百周年赠庆的主旋律大片。论前者,率先宣传的是刘伟强执导的《中国医生》(他之前拍过《中国机长》),找来钟南山背书,当然是讲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故事。还有拟用“最美逆行者”细碎故事组成的《平凡世界之全民战疫》,写开赴前线真人故事,正能量满满之余,如果拍得细心,也可能有《我和我的祖国》那种片段小煽情,容易感动观众的好评。不同的只是,当疫情期间,这种种感人故事都经过社交媒体传颂千篇,拍成大电影能否再引起二次感动真不好说。如果放在更开放自由的社会,或者要开拍李文亮或是方方日记才能掀起另一话题高潮了。

更大的隐忧是,中国影视已失却了热潮方向,过往的光辉票房是靠少数每部收以十亿计的大片去支撑,可未来的大片风潮成疑。先前说的科幻、战争、妖魔巨制,先有《上海保垒》的失利,提早将中国科幻片元年的说法,改为“科幻完年”。时代战争片经历《八佰》的折磨,信心全无。主旋律大制作,讲韩战的《冰雪长津湖》,因疫情(有传也因资金)停工最近才重新上马。观众也对古装盔甲片厌倦了。唯一还有些期待可能要数到因去年奇迹《哪吒魔童降世》而带起的国产动漫潮,可是动画片制作需时,也是难以适时填补今年这段中国大片真空期。没有现象级的高票房回报案例,很难吸引能有承托市道的大片继续开拍。

《八佰》电影剧照。
《八佰》电影剧照。

更大的隐忧是,中国影视已失却了热潮方向,过往的光辉票房是靠少数每部收以十亿计的大片去支撑,可未来的大片风潮成疑。

而终极的备战,除了上述各样,还有最要紧一项: 当全球影视渠道被 Netflix 冲击,电影真可不变百年之身?资源都在倾向流媒体,观众订阅数量增加,院线的痿缩,高质的电影人投向它怀抱,在流媒体或中国版本的视频平台上,在家中电视电脑播放具电影质量的作品再非特例。在国外有《罗马》《爱尔兰人》的大师级作品,在中国,爱奇艺、腾讯影视、优酷都在针对这市场,年初《囧妈》不过是因疫情而来的尝试,到最近陈德森执导的《征途》就决定在爱奇艺和Netflix同步上线,已是以后同类模式的可见由头。新的全球影视作品发放形态已然改变,中国那怕是不会有如 Netflix 的前瞻性高质量控制及创作空间,可渠道为王的影响力,还是会带来下一波电影放映模式乃至电影业本身的革新。

读者评论 9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2022•9•13 现在再看看电影市场。。。。当时还有这么多存货,现在还有什么呢

  2. 现在的情况跟这篇文章的预测基本上是背道而驰。请问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否了解去电影院看电影在大陆民众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娱乐方式?

  3. 台灣電影院沒有停止營業過,但票房一直低靡,強檔新片紛紛延映影響很大,看失速列車2能不能帶起來多少吧

  4. 從台灣電影院開業的狀況來看,即便是年輕觀眾,「進電影院看電影」這件事仍對某些人來說是重要的經驗儀式。是故,即便電影作為一種媒體的娛樂功能可以被串流與遊戲取代,「與他人在黑盒子中一起觀看巨大銀幕上電影」的體驗還是難以被取代--即便它會較以前衰退。

  5. 「事實上,它是兵行險着,仍背負太多合情理的規範,效果成疑。」
    不合情理?

  6. @nickming
    真人騷是粵語說法。粵語「騷」字比「秀」更接近英文「show」的發音。

  7. 讲b站这里后面的“真人骚”应该是“真人秀”吧。。。。

  8. 《中國機場》應該是《中國機長》

    1. 讀者你好,感謝指正,已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