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示范了何谓抵抗。
香港原本不是一个“抗争社会”,香港早有繁盛的公民组织,但政治抗争性格不强,不像台湾的公民社会,是诞生于民间对抗威权党国。但二零零三年以后的香港,政治性抗争行动愈来愈多。二零一二年高中生挺身反对“爱国教育”,青年人反抗意识开始发酵。二零一三到一四年的“占中运动”争取真普选,最后由大学生组织“学联”接手领导。二零一六年春节旺角“鱼蛋革命”,由激进本土派主导。二零一九年六月爆发,至今仍在蔓延的“反送中”(反修例运动),则是由青少年在街头前线冲撞、前仆后继抵御重装镇暴警力。这一波又一波的抵抗行动,堆叠成一座抗争城邦的史诗。
说来诡谲,作为一个全球金融中心的超级城市,竟然在短短几年变成世界瞩目的“暴动嫌犯制造所”,逮捕成为日常,控罪成为日常。在烟硝烽火中,香港的金融地位却仍屹立不摇,与日常抵抗比肩共存,而创造出另外一番奇景。在台湾,不少人知道香港今天的抗争,是因为主权回归后,自由与法治慢慢被侵蚀,北京践踏了一国两制的承诺,港人退无可退,终而奋起。就在这几年,香港抵抗者的手段愈来愈直接而激烈,意志愈来愈坚定,牺牲也愈来愈巨大,而凸显出港府与中国的傲慢与连串误判。然而,香港人抵抗中国新殖民统治,有一段蜿蜒曲折的历程,有其自发的生命节奏。激进化只是局部面貌,本土主义历经多重蜕变,故事复杂而曲折。首先,是无大台的组织形式。在占中运动时,由于运动陷于顿挫,进退失据,因此“大台”(指挥中心)成为众矢之的。反送中运动最大特色则是“无大台”,但无大台并非抗争行动没有组织协调,相反的,这是组织的去中心化,行动策略在“连登讨论区”上激荡,数以千计的Telegram群组协调行动,巨量而充满创意的电子文宣在网路上流窜。此波运动把所谓社会运动“水平组织”发挥得淋漓尽致。
“勇武”和“和理非”的有机分工,是另一特色。在之前,勇武和本土高度重叠,并被赋予某种“不理性过激”色彩。而在勇武眼中,和理非不过是仪式化的抗争,根本动摇不了中共管控。但在反送中运动中,漫无节制的警黑高压,使得勇武获得多数香港人的认受,因为勇武搭配和理非才能有效动员,学界的街头问卷调查也显示了此种行动组合的正当性。以和平手段支援前线勇武抗争的团体非常多,例如社工、护士、中小学教师、乃至义载接送、解围营救,如同亲人的“家长们”,在台湾尤其少见。
我们在其中看到令人惊叹的创意,还有合作无间的社会团结。即使历经高张力与撕裂性的“中大保卫战”和“理大围城”,不割席、不分化的原则基本上还是守住了。
“揽炒”是另一个新创概念,意味著勇武对抗,与对手玉石俱焚,同归于尽,抱著你一起烧死。也就是,当体悟到,无论你如何抗争,对手都无所谓,麻木不仁,都不做出根本让步,你只剩揽炒这个手段。揽炒就是自我燃烧,抗争者把自己“工具化”,用肉身对抗一整个帝国。我们可以想像香港青年人的悲壮,意志的坚定。台湾自一九九零年以降的世代,并没有像上一代付出生命在对抗独裁专制,因此,要体会香港人的自我燃烧,并不容易。然而,正因为今天台湾与香港唇齿相依的关系,我们更需要用心体会香港年轻人把遗书背在身上进行抵抗的心情。
在中国拿回主权后,香港原本夸张的贫富悬殊并无改善,相反的,中国资本大举进入后,房地产更加飙涨,挤压小商店生存空间。在此波抗争,不少大资本连锁企业表态撑警,反反送中,引起港人义愤抵制。同时,“黄色经济圈”被提出来,倡导抗争者履行“消费者责任”,只光顾支持运动的商家,要打造抗争的物质经济基础,将抗争融入日常生活。看似某种经济乌托邦的想像,香港人真的干起来。
以上所提只是无比复杂丰富的香港抵抗运动的几个身影,香港这次是“全社会动员”,总体支援系统也反映了某种上一代对下一代亏欠补偿的心理。经过这翻天覆地的动员,集体政治认同正在快速凝结,根据民意调查,香港人认同在量上面急速增加,但更重要的是质的转化。香港人的自豪感在形成,自信心正在茁壮,如果香港运动的力道之强,可以挑动美中关系(如同台湾的太阳花运动可以中断国共合作平台,打乱习近平兼并台湾的路线图),那么为何不能想像未来香港获得普选权,获得真正的自治(甚至自由政治地位)。当然,在可见而立即的未来,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压制绝不会手软,但是谁知道在那较为遥远(超过习近平这代统治者的生理极限)的未来,中国会怎样?
撑下去,就是希望。
《2019香港风暴:《端传媒》香港反修例运动报导精选》
作者: 端传媒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2月4日
《2019香港风暴》这本合辑为这段历史留下纪录。端传媒在华语世界,是比较特别的组合,它集合了港、台、中的记者与编辑,是个“跨界媒体”。这本书,不仅展示端的新闻品质,更因为它的跨界特色,使得读者能够阅读到在目前的中港关系中,如总编辑李志德所说的“夹在中间的大陆人的痛苦”。如同我认识的一些中国自由派的朋友,这些年中国急遽法西斯化,在收买与监控下,要争取发言空间格外辛苦,因此,这三边公民社会的自由对话也就更为珍贵。
二零一九是台湾的选举年,香港的镇压和抵抗,催化了台湾青年世代的“亡国感”。“今日香港,明日台湾”成为警示格言。这段期间,香港是作为被一国两制践踏的“意义重大的他者”(在此我遵循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的原创定义)而被我们关注。我知道这是台湾人(作为爱国者的台湾人)在集体情绪上的必然。但只有这样远远不够。香港抗争者,作为台湾人的“手足”,对台湾总统选举的期许,既反映了她/他们向往自由民主的心情,也反映了抵抗极权的策略思维——台湾失守,香港也就失去了抵抗的腹地。
因而,台湾对香港的持续支持,在二零二零年元月大选之后,才是真正的考验。
(作者为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从博客来订购《2019香港风暴——端传媒反修例运动报导精选》
找不到在哪里买啊
来自大陆,已购买。朋友们在博客来那个链接下单填自己的地址就行了,加上邮费1000新台币左右。
没找到在哪里购买。
“夹在中间的大陆人的痛苦”😭是啊,在政治高压噤若寒蝉的大陆,言论自由的权利尚且被践踏,何谈个人的政治参与与自由?大陆好多人都称香港青年为“废青”,可是有多少大陆人被无形地囚禁着而不自知?!香港和台湾撑住,否则中国就真的暗无天日了!
好貴,400多
哪里有售?大陆自由派人士想(试图)了解完整的真相😂😂
端mall未見有售?
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