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对美国猪牛新制上路:疫后新局之下,WTO的尾声叙事

为何蔡政府甘冒民意反弹,也坚持推动新一轮美猪、美牛开放政策?为何这一议题会成为台湾过去三任政府都感到棘手的难题?
2020年11月22日台北,数十个团体举行“秋斗”大游行,示威者聚集在总统府外游行至民进党总部,抗议蔡英文政府放宽从美国进口含瘦肉精猪肉。

2021年1月1日,台湾正式开放含莱克多巴胺美国猪肉,并放宽30月龄以上的美牛进口。由此,过去一年来台湾最大的全国性政治争议,正式上路。

同一天,台湾总统蔡英文向民众发布了新年谈话。除了例行的政绩报告与讲话,她用不少篇幅谈及这一议题,并请求国人“体谅”与“理解”。她说“台湾是依赖贸易生存的国家”,而美猪及美牛议题是“历经三任政府的难题”,“已经没有回避不处理的空间”,有关的争议让她“充分体会为什么过去的政府做出了开放的承诺、却无法落实”。她说,“请所有国人同胞体谅,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再三斟酌后的决定。”

但积累已久的民怨,恐怕不会因为蔡英文的发言而减少。自2020年8月28日,消息宣布当天,台湾消费者保护基金会即严厉批评此举是“粗暴式的政策宣布”、“牺牲民众健康权益来换取政治利益”。消基会并自10月20日开始发动“严拒莱猪进口”连署活动,截至12月22日为止,取得将近20万人连署支持。

其余公民团体亦连番发出反对之声。11月22日,由台湾数个劳工、社运团体举行的“秋斗”游行,便以“反毒猪、反双标、反党国”为主轴,国民党党主席江启臣、前总统马英九、民众党立委赖香伶均出席。但,因在秋斗前夕,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作出不予中天新闻台换照的决议,秋斗部份主办团体亦指责民进党政府伤害言论自由,促使不少支持中天的民众参加游行,就连中天电视最大股东、旺旺集团创办人蔡衍明也现身游行。让“反毒猪”的主轴被稀释,能量不若行前预估的大。现场约吸引三万余群众声援。

作为最大在野党,国民党的行动不止于街头抗议。自9月18日开始,台湾立法院第二会期开议,行政院长苏贞昌欲赴立法院会进行施政报告,国民党立委皆以不满苏贞昌未对放宽莱猪进口道歉及回应诉求为由,杯葛议事而无法上台报告,前后达十二次。

11月27日,苏贞昌第十三度赴立法院进行施政报告时,经过几轮程序攻防,国民党立委拿出预藏的猪内脏丢向主席台,现场心肝肚肠横飞,被国内外媒体与网友称为“猪内脏大战”

2020年11月27日,国民党立委于立法院丢掷猪内脏抗议。
2020年11月27日,国民党立委于立法院丢掷猪内脏抗议。

民间的抗议与在野党的杯葛,并未阻止政府推动美猪开放的意志。

12月24日,民进党在立法院以人数优势通过九项行政命令,包含开放含莱克多巴胺的猪肉进口、开放30月龄以上美牛进口、相关原产地标示规定以及国内不得使用瘦肉精等。新一轮的美猪与美牛开放政策,至此正式在台湾法制上成为定局。

面对民间团体的不满,台湾政府除了提出“原产地标示”的规定之外,一边开放进口,一边则推动学校营养午餐使用国产猪肉、奖励餐厅使用国产猪肉、推广“台湾猪”标章等措施。台湾各家小吃摊上,已经有不少商家贴出了绿色镶金的国产猪标章,暗示自己并未使用“美国莱猪”;国民党执政的各县市,本拟以地方政府的自治条例禁止“莱猪”入市,被中央政府以“违宪”为由,宣告相关条例无效,再引发一轮骂战。

为何蔡政府甘冒如此大的民意反感,也坚持进口莱猪?为何这一议题逼得两大政党轮替执政时都难以处理,甚至两党都踏入“今是昨非”的吊诡局面,成为台湾“历经三任政府”的难题?莱猪与“台湾依赖贸易生存”的关系又是什么?

2020年11月22日台北,数十个团体举行“秋斗”大游行,示威者游行至民进党总部,抗议蔡英文政府放宽从美国进口含瘦肉精猪肉。
2020年11月22日台北,数十个团体举行“秋斗”大游行,示威者游行至民进党总部,抗议蔡英文政府放宽从美国进口含瘦肉精猪肉。

莱猪前世,WTO时代埋下的谈判框架

这不是猪肉第一次成为台美之间的谈判筹码。

2021年元旦要开放的,乃是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美国猪肉。但“不含莱剂的美国猪肉”自2005年开始便开始进口台湾,是15年前台湾就加入WTO一事与美国进行协商折冲的重要项目之一。

当年的谈判,由两条主要脉络构成:一是农业议题自1980年代后期开始,成为国际贸易谈判的重要主题;二是台美贸易关系从“美援台湾”格局,过渡到两岸分别与美国协商、竞争加入WTO的时代。

二次大战后的至80年代为止,世界各国原就竞相以农产进口配额、出口补贴、出口及进口课税等保护措施,来确保农产价格、保护农民收入,台湾的农业体制亦不例外。此一情势,在1986年9月有了改变。当月,GATT在乌拉圭举办第八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开始讨论“农产品自由化”议题。

当年,欧美各国为处理农产品过剩问题,已在国内消费者及纳税人加上诸多沉重负担,为减轻库存、平息国内民怨,以美国为首,各国开始提出新的农产贸易法规及指导原则,以减少农产贸易的“障碍”,向各地倾销农产。

农业议题自此,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主题。

台美双边贸易关系,自1950年代以来的“美援”(由美国援助台湾)格局,也在此时起了变化:80年代,美国贸易顺差赤字开始增加,国会在1988年通过《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Omnibus Foreign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ct)等系列法令,借以评定其贸易伙伴是否与美国从事“不公平贸易”。在2020年3月31日,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正是按照此条法令,公布“2020年各国贸易障碍评估报告”,在台湾地区报告中,提到猪牛进口这一议题被“美方持续关切”,向台湾政府施压。

当国际谈判开始将农产品摆上谈判桌、美国对台湾以内的诸国开始落实《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这两大因素共同交织,自90年代中期开始,台美双方的贸易协商,农业议题一直都是深水区。而当时,刚刚解严的台湾政府,面临着前有美国贸易施压、后有本土民意抗议的格局,并开始与北京展开竞相争取加入WTO的漫长谈判。

1998年,台北与北京WTO前哨战:首批美牛猪进口配额开放

1996年9月18日,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贸易小组,就“台海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会案,举行听证会。根据当时的台湾媒体报导,时任美国谈判代表的白茜芙(Charlene Barshefsky)在会中表示,台北与美国的入会协商中,未决的议题为:

一、小汽车及其他工业产品的关税与配额;二、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及贸易、运销方面的管制;三、台湾省烟酒公卖局的产制品在台所造成的不公平待遇及进口障碍。四、法律及金融业方面的问题。

美猪的争议,即包含在第二项“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及贸易、运销方面的管制”中。然而,农业相关议题并不只有猪肉,还包括烟酒、稻米及其他畜产品(牛、鸡)等,猪仅仅是其中一个谈判项目,甚至并不是台湾在战略上最重视的项目。

但美国养猪业者在其国内有不可忽视的游说力量。当年,两岸之间在政治上互不承认的大格局下,竞相加入WTO,分别与美国协商。在面对台湾时,美国代表在谈判时,很早就将“本国农畜业者的民意”亮出,要求台湾接受条件。

1997年,双方密切谈判时期,包括北卡罗莱纳州、阿肯色州在内等养猪业较发达的州所选出的国会参众议员,便联名致函要求:“在台北同意开放猪肉进口前,柯林顿政府不可同意台北进入WTO。”对于美国业者而言,台湾一年猪肉消费量将近80万吨,不失一个大有可为的新市场。

与台湾谈判时,柯林顿政府代表正以美国农畜业者会透过国会施压为由,以两岸竞争格局为筹码,要求台湾“若期望及早结束与美国的入会谈判,就必须让美国的农畜产品出口业者得到实质的利益”。

时任农委会主委的陈武雄事后忆述,当时世界各国都“深知台湾对于守护主要粮食──稻米的决心,屡屡以此要胁以为谈判筹码”。在来回的协商拉扯中,台湾为了争取在稻米项目以“日本模式”进行保护,对于开放美国猪肉与牛肉进口的条件不断退让。

1998年,台湾在华盛顿与美国签订入会双边谈判的草约:台湾尚未加入WTO之前,每年开放牛肉5,000吨、猪肉12,500吨与鸡肉10,000吨的进口配额。此一约定被农民批为“头期款”(指还未加入WTO就要付出的代价),猪农更批评谈判代表的策略是“弃猪保米”、与美国签订了“农业版的马关条约”。国内反弹,不在话下。

当时参与谈判的农业官员,也有其为难之处。时任农委会主委的陈武雄,在2002年12月忆述,“加入WTO只是起码的门槛,不加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世界贸易的边缘人⋯⋯但自由贸易区牵涉国与国的谈判,这就无法回避中共以『一个中国』的问题来干扰。”

在这一时期,台湾虽有广大的农业人口,其他的工商业领域亦蓬勃发展。举例而言,当时台湾也是世界知名的ROC(Republic of Computers)大国,早在1991年时,台湾已经成为与IBM相容电脑的主要制造国,生产量达全球的10%。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当时开始签订双边 FTA,两岸也即将终结封锁开始“三通”。加入WTO、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台湾有面对中国“不能输”的压力,也有让电子科技业在内的工商业“更上一层楼”的动力。

在平原面积如此狭小的政治共同体内,谈判代表必须同时顾及最“草根”(或许有时被视为低端)的农业,又必须支撑本国的轻重工业、尖端电子产业,与此同时,主政者还必须面对民主转型带来的全新挑战:1996年,台湾实施首届总统直选,从今而后,只要对外经贸谈判在工农之间拿捏不当,或许连总统都有可能换党执政。

2020年12月31日台北,“拒毒猪、凯道莱跨年”晚会,示威者以静默游行表达对政府开放莱猪进口的不满。
2020年12月31日台北,“拒毒猪、凯道莱跨年”晚会,示威者以静默游行表达对政府开放莱猪进口的不满。

2020年,中美台三角关系的位移时刻

2020年的美猪争议,对台湾而言,格局仍由当年的WTO框架基本底定:要面对的是身兼国家保护与贸易伙伴两角色的美国、盼望政府推动国际贸易(主要而最重要的对象仍为美国)协定的工商业界,以及(有可能)左右地方与中央选举的基层农民。

对美国而言,情势或许更为复杂。

在上一轮敲定美猪进口时,美国仍在柯林顿时代,两岸都在争取加入WTO,美国分别与之进行入会协商,而中国大陆仍走在市场经济改革道路上。但在2020年,许多条件都已经改变了。

“中国初加入WTO时,经济改革执行情况良好,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但在2006、07年左右,中国偏离了WTO倡导的市场经济轨道并持续走偏,导致了今日所见的贸易摩擦”,这是当初同时负责协商两岸加入WTO的代表白茜芙,于2020年接受BBC专访时的发言

无论是谁偏离了轨道,WTO所代表的多边机制精神逐年失灵,中美之间由政治到经济上都成为竞争者,而台湾意外成为中美角力下的国际焦点。2020年的疫情,让原本的国际局势与供应链加速重新洗牌,世界局面瞬间翻新,朝向不可预测的局面而去。

对于蔡政府而言,这是台湾千载难逢的时刻。台湾高层决策者明言“珍惜这样的机会”。在12月24日,立法院于程序上正式通过开放美猪的行政命令后,蔡英文即在脸书上喊话

“⋯⋯开放市场的决定,将会是未来台湾国际经贸走向世界的关键决定。我们也会尽全力走出去,让未来的台湾人回想这一年时,会记起2020这一年,不但是台湾人团结防疫的一年,也会是台湾人克服困难贸易问题,因此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空间的关键一年。”

开放美猪、美牛,与台湾换取国际空间的关系是什么?能获得的国际空间又所指为何?

从8月蔡英文宣布莱猪、美牛开放以来,美国自副总统Mike Pence以降的政商各界的确给予积极反馈,并视之为总统特朗普的一大政绩:

Mike Pence发推特表示,台湾解除相关限制的举措,“是川普总统再次向美农民兑现诺言之佳例,并为双方打开进一步经济合作与强化经贸关系之大门。”

商务部长Wilbur Ross则提到,“台湾为美国重要贸易投资伙伴,台积电宣布将在亚利桑纳州投资 120 亿美元即为明证。移除贸易障碍将为双边关系带来更多机会。”

美国农业媒体Agri-Pulse则报导,“台湾对美猪及美牛之解禁,除提供美国猪农及畜牧业者一个特别需要的(much-needed)市场机会,也是两边自由贸易支持者的胜利(a victory for supporter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both economies)。”

作为民间单位,美台商业协会 (USTBC)则提到了官方未清楚说明的目标:“为台美双边贸易协定(BTA)敲开大门”,他们促请美国政府,在美猪与美牛开放之后,应该与台湾启动 BTA 谈判。

然而,随着特朗普在大选中落败,这些承诺与保证,是否还会成真?

民间纷纷传言“川普落选了,台湾人美猪白吃了”。为回应质疑,台湾外交部与美国在台协会(AIT)11月20日举办“台美经济繁荣伙伴对话”,并公布备忘录,宣示将会就科学技术、5G 与电信安全、供应链(尤其是半导体产业)、以及全球健康安全等议题进行台美合作。

在现场,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向媒体说明,台美经济繁荣伙伴对话是“最高层级、制度化、政府间”的对话机制,效期长达五年、也可以延展,不会因为任何一方的政权轮替而有所改变。但无论是对话,还是外交部长,均没有提到BTA的实质进展,也未提到实质性的具体产业与美方如何合作的话题。

而除了经贸上的利益,台湾在军事国防上与美国的合作关系,亦是不少民进党职人员用来“安抚”基层民意的理由,“(台语发音)乡亲有跟我抱怨美猪,我就跟乡亲说,啊看我们是要吃阿共仔(指中共)的铳子(指子弹),还是要吃美国的猪?”

不只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如此透露,在“共机扰台”阴影未远之时,不少选民都表示,如果可以换来美国军事协防台湾,自己可以“勉强接受”美猪进口。

2020年11月22日台北,数十个团体举行“秋斗”大游行,示威者举着标语,抗议蔡英文政府放宽从美国进口含瘦肉精猪肉。
2020年11月22日台北,数十个团体举行“秋斗”大游行,示威者举着标语,抗议蔡英文政府放宽从美国进口含瘦肉精猪肉。

老本新局:难以被代理的关键第四人

虽说,今日蔡英文的“再三斟酌”,似乎并未脱离当年陈武雄等政府官员的烦恼框架太多,同样在面对二战后冷战格局、美国在两岸之间的牵制手段、台湾对美国以及全球经贸体系的依赖。不过,经过2013年的“食安风暴”后,在意食品安全的台湾民众,已经成为美国、工商界、农民团体之外的关键第四人,也让赛局更形复杂。

“莱猪”争议,除了与上个世纪一样,可能会让本地猪农利益受损,也被“食安因素”牵动。莱克多巴胺是一种乙型受体素,原本用于治疗人类的气喘,添加在动物饲料中可以增加瘦肉的比例、减少脂肪,并减少饲料用量。若食用超过一定剂量,可能有心跳加速、心律不整等副作用。

台湾自2013年开始,连续爆发一系列食品安全新闻。自酱油、淀粉、米、食用油、牛乳等,都出现掺伪、假冒、不当使用添加物等新闻,成为当年舆论关注焦点。影响所及,让民进党在提名2016年的不分区立委名单时,以“食安”作为重要的求才顺序。最后,以风险评估为专长的台大公卫系教授吴昆裕出线,以排名首位的身分进入立法院,以期推动食品安全修法。

事实上,翻开台湾的食品安全事件簿,自80年代的镉米、馊水油、绿牡蛎,90年代的甲醇米酒,乃至2000年的死猪肉、毒鸭蛋,一直都未曾间断,2013年的几桩知名案例,客观来说,情节并不比往年更为严重太多,何以成为舆论高度瞩目的焦点?甚至成为民众政治选择的重要凭据、构成民进党提名一席不分区立委的理由?答案或许就藏在当年民进党选择的首席“食安专家”吴昆裕最擅长的领域之中:风险评估。

台大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总计划主持人周桂田向端传媒指出,1996年爆发的欧洲狂牛症、世纪末的基改争议,是当代风险评估兴起、进入政治治理领域的滥觞。“当初狂牛症,科学家原本说吃了不会怎么样,结果还是传染了;基改争议也一直都没有定论,大家开始发现,科学也未必有确定答案。”

周桂田解释,当年欧洲民众发现,政府都相信专家评估来做决策,但很多专家与厂商的关系却常常牵扯不清,众人对科学、科学家的信任度开始下滑,因此在2000年之交,开始出现倡议风险评估的思潮,也不断强调要让风险治理的观念进入政府决策系统。背后反应的,是民众对政府与专家的信任不再,进而对自身的食品安全产生怀疑的趋势。

当此一风潮由欧洲辗转吹到台湾,2013年或可说是台湾一般民众对于“风险政治”有所认识的元年。经历了食安风暴洗礼,台湾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标准大幅提高、也更注重食物的材料与制作过程,固可视为一种公民意识提升的可喜现象;不过,对于治理者而言,民众不再百分之百相信专家,也让政策说服的难度大幅提高。

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牛肉究竟是否有害?怎样的情形会有害?台湾民众找不到一位专家,可以给出一个定于一尊、完全值得信任的答案,即便民进党不断地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的莱剂容许值标准向民众说明,“莱猪”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可怕,却依然无法说服心有疑虑的民众。

而台湾经历三次政党轮替后,对于许多选民而言,国民党、民进党各自都曾有过“自打嘴巴”的纪录,也让政策进行良性辩论的空间大幅缩小。举例而言,在美猪争议事件中,国民党与民间团体多次批评民进党过去在野时反对美猪、美牛进口,今日却前后不一,蔡英文在脸书上亲自回应

“…有些人批评民进党前后不一致,我不能同意这样的指控。

2009年的美牛抗争,针对的是当时令人疑虑的狂牛症问题,也正因为有抗争,才有后来的“三管五卡”。2012年的抗争,则是马政府想要进一步开放含莱剂美猪美牛,引发民众质疑莱剂容许值并没有国际标准可遵循,以及猪农忧虑进口冲击的问题。

2012年7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公布莱剂容许值标准,民进党也立即改变态度,在符合国际标准的原则下,接受进一步开放美牛进口。不过有关美猪的议题,当时因为忧虑冲击养猪产业,暂时没有开放。

事隔多年,从美牛进口量大幅成长的趋势看来,当时民众对莱剂的忧虑,已经渐渐缓解;而当时令人忧虑的养猪产业冲击问题,也随着口蹄疫拔针、台湾猪重新恢复出口,以及我们宣示投入百亿基金强化养猪产业竞争力后,疑虑慢慢降低。”

2020年12月31日台北,“拒毒猪、凯道莱跨年”晚会,示威者以静默游行表达对政府开放莱猪进口的不满。
2020年12月31日台北,“拒毒猪、凯道莱跨年”晚会,示威者以静默游行表达对政府开放莱猪进口的不满。

针对蔡英文的说法,国民党人嗤之以鼻。国民党立委洪孟楷在脸书上发文驳斥,“民进党…一再强调2012年CODEX标准出来后就不再坚持零检出,但农委会在2016年5月31日、即蔡英文上任后的新闻稿清楚写着…『对于莱克多巴胺美猪,农委会目前仍坚守禁止开放立场』,所以2016年的蔡英文政府还是不开放含瘦肉精美猪,现在开放就是自我打脸,更证明胡扯2012年后就改口,根本说谎。”

但对于原本就心向民进党的群众而言,国民党才是“执政时主张进口、在野就拼命反对”的一方。两党之间互相指责彼此“今是而昨非”的口水战,也让“反莱猪”的声浪虽不算小,却因为没有一个可信而足够茁壮的反对党或政治团体作为载体,争议半年,却没有形成足够的反对力量。

而原本被消基会等团体期待要“展现心声”的秋斗游行,也因不但选择国民党团合作、谈合作的过程亦有重大瑕疵,最终,就结果而言,其所发挥出的打击与监督力度,远远小于台湾民意对此的愤怒与不满。随着2021年的开始,民众对“莱猪”的疑虑,是否会持续延烧、又或者随着时间而淡去,谁都说不准。

一场美猪、美牛开放争议,可说是80年代与WTO框架遗留给台湾的“农业自由化”债务,在世界地动山摇的2020年,“转生”出全新的面貌。当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正式上路,自由贸易是否更自由?民主政治是否更民主?一切或许就如美猪与美牛争议中的“科学问题”一样,再难找到简单的标准答案。

读者评论 8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不错的文章,把莱猪问题梳理得很清楚

  2. @五毛 贵国还有正常人吗?小丑竟在我身边?

  3. @ATTTT:可否舉一個貴國在野黨在微博發文駁斥習近平的例子方便大家討論,而不是單純看笑話。

  4. 啧啧啧啧,这要是同样的事情换到大陆,估计标题已经是独裁政权不顾百姓死活,共产党丧尽天良,这就是体制的失败,共产党不但是数字极权,也是生物极权blablabla,然后主体一换成了台湾,所谓的“民主政体”,居然开始从八十年代谈起,试图洗地,这有啥好洗的呢?民进党郭正亮都说了,这就是个巨大的讽刺。什么讽刺呢?一面倒抱美国的大腿,舔美国的asshole,押宝押一个根本不在乎民主独裁的川普,只因为他无脑反中,结果押宝押错了的荒唐故事而已。端上面很多所谓的自由民主派人士一直不太情愿讨论这个问题,毕竟所谓的“普世价值”,“民选政府”不太能够主动的,合法的,干出这种荒唐傻逼的事情而已。EricChan居然说这是less eveil的选择而已,强硬扯上这又是老共逼得,大概雄风三打了自己家的渔船,空军总长撞了山,也都是老共的阴谋吧,阿哈哈哈哈哈
    坐等阴阳人,田目人前来whataboutism,建议换点新鲜的东西,不要太老套了没意思☺️☺️☺️

  5. 为何不提立法院决议后对跑票三位立委的党团停权?如果没有民意,请问立委王美惠在哭什么?

  6. 好文章!一文解清脉络!

  7. 終於等到端端出萊豬相關的文章了!這議題吵了好久,看過不少政治人物的分析,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通常略過政治立場與基本的議題說明後,剩下可供吸收理解的觀點就所剩無幾。本篇的重點大概是理出了農產貿易的國際與歷史脈絡,這也是其他媒體著墨不深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