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韩国瑜支持者:不老不穷,理性而放空

不支持韩国瑜的民众,常以为支持他的多半是较年长且不理性的选民。我们分析了2018年投票给韩国瑜的选民数据,发现并非如此。
2018年11月18日,韩国瑜的支持者在高雄市长选举的造势晚会中。
“韩流”起落 2020台湾大选 数洞 台湾 政治 选举

总统大选日渐逼近,随着两党候选人民调差距扩大,“民调可信度”成为热门话题。近年来几次重大选举前的抽样民调纷纷失准,从2016美国总统大选、英国脱欧、到去年高雄市长选举,民调不仅被许多人认为无法表现选民真实的投票意向,甚至还被质疑为带风向的工具,而台湾又加上没有进行全面的出口民调,选举结果后的投票意向调查,又有选民倾向表示投给胜选者的偏误。既然抽样民调无法代表全面投票、受访人的言词不见得等于他的实际投票行动,那么,到底选民的投票意向为何?如果不使用民调数字,改用全面性的选举资料检视,我们是否可以重新看见这些“候选人支持者”的样貌?

去年选后至今,韩流方兴未艾,这位非典型、个人风格强烈的政治人物吸引了许多人对他的注意力。许多报导与调查都试图勾勒“韩国瑜支持者”的状态,试图将韩国瑜支持者定位为老年、低收入、低所得、非都市、边缘的“被污辱与被损害者”。但是,从去年大选资料来看,实情却非如此。

针对去年直辖市长及县市长选举结果,世新大学传管系助理教授刘玉皙、中山大学企管系助理教授佘健源与台湾大学风险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卞中佩使用去年1124高雄市各投开票所结果,对应各村里的所得、教育程度及年龄等人口特征,从个别选民的选择模型推导到村里的得票比例,考虑空间关联,检视人口特性与投票行为两者的关联。这份研究最近产生初步成果,结合《端传媒》的实地访谈,我们看出不一样的“韩国瑜支持者”图像。

部分结果与“大众印象”相当符合:教育程度与投韩是负相关,大专以上人口比例越低的村里,2018年转投韩的机率越高。但是,所得与“转而投韩国瑜的机率”无关:所得低或高的村里,投韩国瑜的机率没有显著差异;年龄更与“转而投韩国瑜的机率”呈现负相关,老年人口比例越低的村里,在2018年转投韩的机率较高。总而言之,韩粉“又老又穷”、“老年人都受Line的谣言影响投韩”的描述在这里并不成立:所得高低与投韩无关,而越年轻的村里反而越可能投韩。

2014、18年高雄市两届市长选举民进党得票变动与大专以上人口比例散布图。
2014、18年高雄市两届市长选举民进党得票变动与大专以上人口比例散布图。

为什么研究结论和大众印象有所差距?除了民调和选举资料两者性质的差异,另一个可能是:该研究分析的不是单纯“投给韩国瑜的机率”,而是“从2014到2018,转投给国民党的机率”。应变数并不是单纯的2018该党得票率,而是从2014到2018,该党得票率的消长。此外,所得往往与教育程度共变,许多人以为所得直接与投票倾向相关,其实那是没有控制“教育程度”要素的结果。

村里有较多年轻人口、但大专人口比例低,选民投韩的机率比较高,也跟《端传媒》在高雄的访谈结果相符合:从政治头人里长、议员,到基层选民都指出,民进党去年在高雄翻盘,其实是因为失去年轻选票。

对此,高雄凤山镇南里里长杨三吉深有所感。杨三吉认为,不是只有老人家被韩国瑜打动,许多年轻选民也是将韩国瑜送上高雄市长宝座的关键推手。杨三吉是民进党籍的里长,同时身兼当地龙成宫副主委。2018年的地方选举中,民进党籍的他以高票当选里长,但该里在市长选举时,国民党的成长票数比率却高达 30%,是经典的“韩流”席卷之地。

“(民进党选)不好,就是年轻选票流失,去年选举前我也会到里民家拜托(支持民进党)但他们很多人会跟我说,家里的年轻人要投给韩国瑜,说这样才能让高雄发大财。”杨三吉回忆,除了韩流正热,当年“大选绑公投”的作法造成投票所大排长龙,也让不少支持者投票意愿下降,“当时有很多里民都有跟我说,回家才打电话跟我说『等太久了我不投了』”投票率下降后,并未影响愿意投韩的年轻选民,反而让“老一辈”支持陈其迈的得票大受打击。

也就是说,从数据分析到调查采访都呈现了一个现象,年轻人口多的村里投票结果反而变动大,年轻选民的政治立场较浮动;这可能是因为青年人口更加为生活奔忙、获取资讯的机会成本较老年人高,所以更容易被的新讯息或简单的选举语言所打动。

在去年韩国瑜当选之日,《端传媒》曾经以〈自边陲出发的奇袭:韩国瑜如何从“林园”走上高雄市长大位〉为题,指出林园是韩国瑜选择设籍的所在地,而该地具有“收入平均数低于全市平均、中位数高于全市平均”的现象,显示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间落差大,恐将会使社会矛盾与张力增加,进而对执政党产生不满情绪,形成“外地人韩国瑜”自此崛起的社会条件。

2014、18年高雄市两届市长选举国、民两党在旧高雄市、林园区的绝对得票率变化。
2014、18年高雄市两届市长选举国、民两党在旧高雄市、林园区的绝对得票率变化。

若以教育方面看来,数据的分析结果,与以上的“林园故事”并不相违。如表一所示,从2014年到2016年,旧高雄市地区所得衰退,但林园24个里的平均所得反而有所成长。而民进党的绝对得票率在林园衰退了16.45%,远高于民进党在旧高雄市的衰退幅度(-11.06%),相对应的,林园平均教育程度(大专生人口比例)较旧高雄市低。在此,我们看到的仍是教育程度与投票倾向的相关,而非所得与投票的相关。图一即显示“教育程度”(大专人口比例)与“民进党得票率变动”两者的简单散布图。

“我在课辅班教书,看我们林园的孩子,弱势家庭非常多。我们明明距离小港捷运站开车只要十五分钟,但跟市区的环境是天差地别。很多父母本身早年没有受到很多教育,也没办法给孩子好的教育。”一名曾在2018年坚定投韩的老师,在开票之夜告诉《端传媒》记者,林园居民之所以选择改变投票意向,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感受到林园“长期没发展”而决定选择“改变”,“大家可能也知道未必会改变,但他觉得试试看没损失,对他们来说,韩国瑜讲的话并没有真的那么不可信。他可能不一定有基准去判断,又或者半信半疑,但就想赌看看:万一真的可以改变、可以发财呢?谁知道呢?”

那么,展望下一次选举,这些曾在2018“转向”的票,会在明年再度转向吗?根据上述的研究结论,除了年轻,这群“转向”的村里最显著的共通性是:大专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较低。

台湾的教育体制在广设大学前,有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大学门槛就像一个分流阀,仅有少部分人进入大学窄门,而大批非大专教育的民众,常被指为教育程度低或是“文化资本较低”。这批人有多大批?以1984年为例,国内仅有27所大学、77所专科学校,大学生总人数仅17.3万余人,约占当时总人口数的0.9%,可以挤入大学窄门的青年,在社会上属于相对少数。

在当时,公私立大学的数量受到政府控管,1994年,台大数学系教授黄武雄等人发起“四一○教改联盟”,提出“广设高中大学”等四大诉求,获政府正面回应,台湾的大学数量自此开始逐渐增加。1984年,台湾大学生数量仅有17.3万人,到了2007年,已来到112万人,增加约6.5倍之多,大学数量来到148所、专科学校亦有15所,共计163所大专校院,大学窄门早已放宽。

生于此前的世代,早已进入社会工作,未能有机会进入大学就读,但在“广设大学”时代后出生的世代,确实可以相对轻易地“成为大学生”。这些在早年无法进入大学的群体,并非能力欠佳,而是社会结构使然,以台语来说,这就是一群早年“欠栽培”的民众。时至今日,与其指责这些选民“没水准”竟受韩国瑜发大财的话术影响,倒不如说:因为教育机会的不同,导致他们有不同的就业、生活方式和社会历练,因此习惯的政治语汇也不同。这样的选民可能更倾向相信投给使用相同语言、浅白讯息的政治人物,纵使这些讯息未经查证。

从这角度推论,这群去年投韩的选民“转向”并不难,因为他们支持的并不是特定的意识形态,而是看“谁提供的资讯容易了解”,正如不少韩国瑜支持者所说,“他讲的话我们听得懂”。与其说他们“最容易被假新闻所动员”,倒不如说,曾经流行过、适合大专教育选民、文诌诌的的“文青风”选举语汇,与普罗大众之间本来就有距离,韩国瑜只是适时补上缺口。

话说回来,这群选民是不理性的吗?正好相反,他们符合公共经济学描述的一种人类行为:他们理性,但“获取资讯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缺少时间精力处理或验证讯息,宁可选择“理性放空”(rational ignorance)。与一般人的印象相反,韩国瑜的支持者并不是没水准、没知识,更非老年人或低收入者,他们获取资讯和消化资讯的成本都偏高,因此更加倾向于接受浅白且大众化的选举语言。

理性放空(rational ignorance)

“理性放空”为本团队在本文脉络下,对rational ignorance的翻译。rational ignorance为公共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专有名词,意指:对个人而言,当“获取资讯的成本”远高于“获取资讯的利益”,个人会宁可保持在知识相对较少的情形,不想去消化或理解资讯。在民主社会的选举中,对于个别选民而言,也有类似的“(投票)成本大于(投票)利益”的状况,因此rational ignorance可充分解释投票率低下、民众对政治议题漠不关心的现象。

在当代大型民主社会的普选制度中,个别选民投下一票的效益极低,在大潮之下,投给谁都“不差我一票”是情绪、也是事实。因此,对于投票和其他公共议题,基于自利原则,个人会下意识地“节省力气”,选择不去消化及辨别资讯,快速接受与自己日常生活及文化氛围相似的讯息。与其责备选民,不如接纳并理解这样的“理性行为”。

或许,政治人物的专业之一,就是以浅白的语言,把选民获取资讯的成本降到最低。韩国瑜和川普都有此种特性。打击假新闻固然重要,但考量到社会上仍有大量的“理性”但“获取资讯成本较高”、“易被被浅白大众化资讯打动”的民众,政治人物另一个努力的目标,应该就是“降低群众吸收资讯的成本”。这无疑是正派胜选的必经路径,也是政治人物的专业与道义。

读者评论 37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可是18年的市長選舉不少年輕人被高雄市長候選人騙阿

  2. 我以为这年头不会有人选韩国瑜了。。

  3. Rational Ignorance vs Irrational Intelligence ....

  4. 離題一下故宮話題,前年選前故宮借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給日本展,當時韓粉對此多所批評,說台灣故宮自我矮化,又說拿出來展覽會有損傷。結果後來故宮整修事件一出,韓國瑜便說要把藏品全都拿出來展,為台灣增加觀光財。看到真的很傻眼前後標準不一。

  5. 看来年轻选民非常关键 韩国瑜如果不是落跑市长 其支持率也不会像现在这么低了

  6. 其實也很有趣,雖然川普常常被拿來取笑、否定西方民主制度,但川普跟韓國瑜不就是農工基層的毛澤東、共產黨嗎?
    不用流血,一人一票,票票等值,民主社會會照顧到所有人,沒有人會被忽視,沒有人會被遺忘(?

  7. 小編好,本篇的這段話曾經出現在〈自邊陲出發的奇襲〉,但本篇的數據結果寫反了:)
    》指出林園是韓國瑜選擇設籍的所在地,而該地具有收入平均數「高」於全市平均、中位數「低」於全市平均

  8. 好文推薦

  9. 忽视底层,底层自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支持他们可以理解,没有忽视他们的人

  10. @清晨顧問相談所:
    如果投票是智力測驗,那正確答案應該是不投票;強生之所以大勝,或許是因為脫歐笑話演變成一場歹戲拖棚的災難吧。
    @Derf:
    之前的案例:
    "裁定書指出,劉英艷未經查證,也無相關資料佐證就張貼相關貼文,貼文內容也非事實,自屬散布謠言;另散布「中選會準備要作票」等語,意在使中央選舉委員會公信蕩然無存,致無法順利執行選務,恐損及社會秩序及公眾利益,足以影響公共安寧。"
    公信蕩然無存的故宮會因此無法執行"公務"嗎? 頂多只造成計畫轉向或延宕,無罪的可能性很高。

  11. 我很好奇要怎麼判斷一則謠言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傷害?
    當然我也知道,用社維法辦他根本說不通
    這件事情上調查局在一年後的現在約談他不是正確行為
    但要如何證明那些謠言不是有破壞社會秩序的?

  12. 老是愛講投票是智力測驗,就問一句,你們說說看世界上是聰明人多還是笨蛋多?誰的票多?
    投票是價值觀、路線之爭,不是正確答案之爭。
    英國脫歐公投剛開始也很多人取笑成一團,然後呢?強生這次選舉又大勝,看來是真的要準備脫了。

  13. 这次大选相信会是民主制度直面挑战的一个好样本,且等十天后再深入分析研究吧。

  14. 題外話一句,當我聽到故宮要閉關的提議時,這對我來說是壞消息也是好事,因為這似乎就坐實了相關領域網友放出的消息,一方面也代表民黨任內的官仍然認真看待故宮館藏與發展。
    然後? 沒有然後了。
    接下來就是韓國瑜提出來的故宮政見。
    說要全部搬出來展覽,請問館藏量跟內容,韓市長你有沒有常識。
    說要全部搬出來展覽,請問看過展覽的人都知道,文物都是展一次壽命損一分,韓市長你有沒有水準。
    @細頸瓶,你所謂的"沒有影響力沒有影響任何人的利益"論點,站得腳嗎?

  15. 說到相關議題,之前就有聽說台北故宮最好是能夠進行修繕,後來就聽到有官員提出三年閉關計畫。然後就出現有人造謠說"民進黨要消滅故宮",整個閉關話題也就被迫中止,所謂"亡華",莫過於此。
    真不知是蠢,還是壞!

  16. 是製作"民進黨計畫2025消滅故宮之不實影片",請樓下網友轉述時不要避重就輕。

  17. 散布謠言?什麼叫謠言?說民進黨搞文化大革命叫做謠言?那是評論,不是謠言。這樣的言論要動用調查局辦案,那與共產黨有何不同?太扯了,危害了什麼社會秩序?幾個人看過他的臉書?根本沒有go viral,沒有影響力沒有影響任何人的利益,只有政府不爽快。案子搞出來,他的評論才真的go viral。影響社會秩序的,剛好就是調查局自己。辦自己吧,哈哈。看你們多理性啊,擦屁股不遺餘力。

  18. 原因很簡單,被調查的人叫做「蘇宏達」,他記錯名字了,順帶一提,他被調查是因為在自己的臉書上散播謠言

  19. 所有看法都是可以討論的,但蘇顯達被調查有連結嗎?因為完全找不到?

  20. 是的,2006年的夏日,我正聽著鄉下地下電台,主持人用激昂且不知羞恥的語氣,公然散佈與現實無關的『辦案進度』。
    民進黨,是如此的無恥,我如此想著。
    而對於閱聽者,我是抱持自以為是的態度,認為鄉村閱聽者因為國語能力與識字能力有限,才會被這種低劣媒體影響,國民黨應該更注重方言使用者的閱聽權(公共台語台於2019年蔡英文任內開通)
    直到這幾年我才發現,原來不是國民黨比較有水準,而是單純比較『落後』而已。

  21. 早些年,民進黨崛起的時候,也用了大量夢幻口號,同樣也吸引了教育程度不高,"取得資訊成本較高"的人們,或者在台灣經濟發展裏頭被犧牲者與弱勢者。以前台北三重萬華可是民主聖地耶。還有選民把李遠哲當菩薩拜的。其實這些也不堪檢驗了。大選結果可說類似神諭,德爾菲聖殿的神諭,並不是一個理性的過程,到底有什麼意義,真是天曉得。我個人在乎的是權力平衡,韓國瑜是個大草包,但我可能還是會投他。今天蘇顯達因為網路發言被調查,什麼影響社會秩序?笑話。這種濫權恐嚇搞東廠的政府,我要支持你才有鬼,我不理性嗎?好吧。

  22. 韓粉低收入這看法我自己也不認同
    撇開公務員與鐵藍不談
    在台灣基層民眾裡的工作坊小工廠
    比如鋁門窗, 汽機車修護, 木工, 水電裝修, 冷凍空調, 電子材料等....
    更不要說做路邊攤早餐店或是小餐館的人,
    他們的收入仍比多數大學生好上不少
    但這個群體可能教育程度有限
    所得資訊渠道有限
    認知也有限
    生活圈也有限
    是不是因為這樣而容易受言語激勵
    容易膜拜花言巧語之偏好
    可能需要更多的驗證
    但我自己倒是傾向
    用社認知程度來解釋上述族群韓粉形成之原因
    韓國瑜在我看來他的競選語言裡有兩個路術
    一個就是學直銷編織美夢與願景塑造正能量引導
    一個就是學地下電台
    對於複雜問題提供一個敵人且簡單有破壞力的答案
    讓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
    雖然不能說這套方法在過去沒有
    但在韓國瑜身上可是用得最出類拔萃前無古人
    以致於他人格基礎瑕疵與道德缺失能被不斷的被轉移

  23. 不認同文中年輕人獲取資訊比老年人更困難的解讀。
    年輕人投票立場更容易移動,是因為尚未受到定型的意識型態綁架,而且比起中老年人,年輕人可以獲得資訊的渠道應該更多樣,也比較容易接觸到事實查核後的打臉更正等資訊。
    當然有一定比例年輕人政治冷感,然而去年韓在高雄激起的也許是一種願景號召,充滿夢想(空話)的感召力。能夠打動部分高雄年輕人是可以想像的。
    最後要謹慎的是,以鄰里為單位去推估選民結構存在一定風險,有的鄰里人數眾多,實際投票人口是什麼身分其實無從得知,投票率越低,用人口結構資料推估選民傾向的錯誤率越高。
    再加上年輕人因為出外工作不一定能返鄉,投票比率通常較中老年人低,所以文中所得結論仍存在許多變數。

  24. 拿2018高雄市選舉結果來解釋2019大選的韓粉現象,本身就是個有問題的命題。

  25. 若認定韓支持者就是弱智,除了貶低而不去分析原因,對現況是毫無幫助,也不算善用自己的聰明才智。2018選舉結束後端推出了許多分析文章,實際投票數據就是最好的分析工具,直指問題核心,最直白地反應民心,包括這篇,無論執政在野的幕僚都應該重視會說話的數據,任一方因為這段時間的任何民調而感到前景樂觀,最後很可能樂極生悲,最後一刻前都有翻盤的可能。
    除了所得、教育程度、年齡,職業應該也是關鍵。身邊的鋼鐵韓粉非退休軍公教莫屬,戰鬥力超強,不放過line群裡任何打擊蔡的機會,而且任何未查證的訊息都很敢講,他們教育程度不低(但屬舊時代黨國教育),幾乎都至少持有兩套房以上,生活寬裕,但他們非常在意被咬掉的蛋糕缺口,年金改革讓他們怒氣難消,也從此無視其他議題的重要性。剩下的就真的普遍教育程度不高,這個群體裡,同儕、從眾效應是很大的關鍵,不是知識份子的同溫層,雙方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少有深刻交流的機會,但這個群體其實相對友善,容得下不同的看法,只是不喜歡聽長篇大論或太複雜的分析,多數不認識除兩大黨外的其他小黨,特別喜歡韓的口號,簡單又激情。中華民萬歲!毛主席萬歲!祖國萬歲!希特勒萬歲!對不善思考的人來說,激情的口號足矣!
    生活圈不同,感受也會不一樣,這是我真實生活中的庶民們,所以樂觀不起來,還在思考任何對話的可能與切入點。

  26. 避免理性放空,所以就每天來端報到了....

  27. 或许韩总俚俗的模样才是庶民的样式
    庶民更亲近与自己类似的人?

  28. 《理性選民的神話》

  29. 2018年的時候,韓就已經在能撈就撈能混就混和喊性愛摩天輪了,所以其實他選前選後還挺一致的。
    這篇數據能拿來分析高雄人當時何以輕易就跟著這個吹笛手走,但無法放大視作現今韓粉的樣貌

  30. 从三场总统竞选的政见发表和辩论会看,韩的痞子相尽显,实在不堪。再投票给这样一个痞子,就是个智商的问题了。

  31. 同意前述幾位網友的評論,但這篇文章還是相當有價值的。
    對於分析2018 韓國瑜在高雄的支持者來說,可能沒問題,但經過一年後,現在大眾普遍認為 韓國瑜支持者 = 韓粉 = 鐵藍、軍公教、中下階層 ,故在這樣既定印象已然形成的脈絡下,更能清楚看到當初的 韓流 ,是超越不同 經濟 年齡 教育程度 階層 的 一場大型社會運動,而非僅是鋼鐵韓粉 頑強的意志展現。

  32. 年輕人真的很好笑
    身為大學生還被發大財騙
    去年韓國瑜就一副痞子樣了
    難道還看不出來嗎
    真的智商堪憂

  33. 2018年的時候,猴子還沒爬到樹上。

  34. 不認為市長選舉時的支持者組成具有代表性,畢竟當時有相當程度的的支持者是期待高雄有所改變、脫離長期綠營執政的局面。檯面上有頭有臉的支持者,也都在參選總統後紛紛跳船了。

  35. 市長選舉的支持者分析,我覺得無法套用到勝選市長後開始荒腔走板的韓國瑜支持者上
    畢竟選前選後,韓的表現態樣讓我們肯認了政客確實是精神分裂潛在患者高度可能性
    啊!對了,還有失憶症

  36. 自認經濟能力不佳實則坐擁高額退休金的傳統軍公教人員

  37. 一個曾經坐二望一的都市差距越拉越大、改制後甚至退居第三,因此被make 高雄 great again的口號吸引是可以理解的,這篇的問題是高雄支持者與台灣支持者有相當差異,對比式民調眾多,台灣韓支持者明確的特徵就是50、60歲,專科與高中學歷,以及主觀認為自身經濟情況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