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解讀韓國瑜支持者:不老不窮,理性而放空

不支持韓國瑜的民眾,常以為支持他的多半是較年長且不理性的選民。我們分析了2018年投票給韓國瑜的選民數據,發現並非如此。
2018年11月18日,韓國瑜的支持者在高雄市長選舉的造勢晚會中。
「韓流」起落 2020台灣大選 數洞 台灣 政治 選舉

總統大選日漸逼近,隨著兩黨候選人民調差距擴大,「民調可信度」成為熱門話題。近年來幾次重大選舉前的抽樣民調紛紛失準,從2016美國總統大選、英國脫歐、到去年高雄市長選舉,民調不僅被許多人認為無法表現選民真實的投票意向,甚至還被質疑為帶風向的工具,而台灣又加上沒有進行全面的出口民調,選舉結果後的投票意向調查,又有選民傾向表示投給勝選者的偏誤。既然抽樣民調無法代表全面投票、受訪人的言詞不見得等於他的實際投票行動,那麼,到底選民的投票意向為何?如果不使用民調數字,改用全面性的選舉資料檢視,我們是否可以重新看見這些「候選人支持者」的樣貌?

去年選後至今,韓流方興未艾,這位非典型、個人風格強烈的政治人物吸引了許多人對他的注意力。許多報導與調查都試圖勾勒「韓國瑜支持者」的狀態,試圖將韓國瑜支持者定位為老年、低收入、低所得、非都市、邊緣的「被污辱與被損害者」。但是,從去年大選資料來看,實情卻非如此。

針對去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結果,世新大學傳管系助理教授劉玉皙、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佘健源與台灣大學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卞中佩使用去年1124高雄市各投開票所結果,對應各村里的所得、教育程度及年齡等人口特徵,從個別選民的選擇模型推導到村里的得票比例,考慮空間關聯,檢視人口特性與投票行為兩者的關聯。這份研究最近產生初步成果,結合《端傳媒》的實地訪談,我們看出不一樣的「韓國瑜支持者」圖像。

部分結果與「大眾印象」相當符合:教育程度與投韓是負相關,大專以上人口比例越低的村里,2018年轉投韓的機率越高。但是,所得與「轉而投韓國瑜的機率」無關:所得低或高的村里,投韓國瑜的機率沒有顯著差異;年齡更與「轉而投韓國瑜的機率」呈現負相關,老年人口比例越低的村里,在2018年轉投韓的機率較高。總而言之,韓粉「又老又窮」、「老年人都受Line的謠言影響投韓」的描述在這裡並不成立:所得高低與投韓無關,而越年輕的村里反而越可能投韓。

2014、18年高雄市兩屆市長選舉民進黨得票變動與大專以上人口比例散佈圖。
2014、18年高雄市兩屆市長選舉民進黨得票變動與大專以上人口比例散佈圖。

為甚麼研究結論和大眾印象有所差距?除了民調和選舉資料兩者性質的差異,另一個可能是:該研究分析的不是單純「投給韓國瑜的機率」,而是「從2014到2018,轉投給國民黨的機率」。應變數並不是單純的2018該黨得票率,而是從2014到2018,該黨得票率的消長。此外,所得往往與教育程度共變,許多人以為所得直接與投票傾向相關,其實那是沒有控制「教育程度」要素的結果。

村里有較多年輕人口、但大專人口比例低,選民投韓的機率比較高,也跟《端傳媒》在高雄的訪談結果相符合:從政治頭人里長、議員,到基層選民都指出,民進黨去年在高雄翻盤,其實是因為失去年輕選票。

對此,高雄鳳山鎮南里里長楊三吉深有所感。楊三吉認為,不是只有老人家被韓國瑜打動,許多年輕選民也是將韓國瑜送上高雄市長寶座的關鍵推手。楊三吉是民進黨籍的里長,同時身兼當地龍成宮副主委。2018年的地方選舉中,民進黨籍的他以高票當選里長,但該里在市長選舉時,國民黨的成長票數比率卻高達 30%,是經典的「韓流」席捲之地。

「(民進黨選)不好,就是年輕選票流失,去年選舉前我也會到里民家拜託(支持民進黨)但他們很多人會跟我說,家裡的年輕人要投給韓國瑜,說這樣才能讓高雄發大財。」楊三吉回憶,除了韓流正熱,當年「大選綁公投」的作法造成投票所大排長龍,也讓不少支持者投票意願下降,「當時有很多里民都有跟我說,回家才打電話跟我說『等太久了我不投了』」投票率下降後,並未影響願意投韓的年輕選民,反而讓「老一輩」支持陳其邁的得票大受打擊。

也就是說,從數據分析到調查採訪都呈現了一個現象,年輕人口多的村里投票結果反而變動大,年輕選民的政治立場較浮動;這可能是因為青年人口更加為生活奔忙、獲取資訊的機會成本較老年人高,所以更容易被的新訊息或簡單的選舉語言所打動。

在去年韓國瑜當選之日,《端傳媒》曾經以〈自邊陲出發的奇襲:韓國瑜如何從「林園」走上高雄市長大位〉為題,指出林園是韓國瑜選擇設籍的所在地,而該地具有「收入平均數低於全市平均、中位數高於全市平均」的現象,顯示高收入群體與低收入群體間落差大,恐將會使社會矛盾與張力增加,進而對執政黨產生不滿情緒,形成「外地人韓國瑜」自此崛起的社會條件。

2014、18年高雄市兩屆市長選舉國、民兩黨在舊高雄市、林園區的絕對得票率變化。
2014、18年高雄市兩屆市長選舉國、民兩黨在舊高雄市、林園區的絕對得票率變化。

若以教育方面看來,數據的分析結果,與以上的「林園故事」並不相違。如表一所示,從2014年到2016年,舊高雄市地區所得衰退,但林園24個里的平均所得反而有所成長。而民進黨的絕對得票率在林園衰退了16.45%,遠高於民進黨在舊高雄市的衰退幅度(-11.06%),相對應的,林園平均教育程度(大專生人口比例)較舊高雄市低。在此,我們看到的仍是教育程度與投票傾向的相關,而非所得與投票的相關。圖一即顯示「教育程度」(大專人口比例)與「民進黨得票率變動」兩者的簡單散佈圖。

「我在課輔班教書,看我們林園的孩子,弱勢家庭非常多。我們明明距離小港捷運站開車只要十五分鐘,但跟市區的環境是天差地別。很多父母本身早年沒有受到很多教育,也沒辦法給孩子好的教育。」一名曾在2018年堅定投韓的老師,在開票之夜告訴《端傳媒》記者,林園居民之所以選擇改變投票意向,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感受到林園「長期沒發展」而決定選擇「改變」,「大家可能也知道未必會改變,但他覺得試試看沒損失,對他們來說,韓國瑜講的話並沒有真的那麼不可信。他可能不一定有基準去判斷,又或者半信半疑,但就想賭看看:萬一真的可以改變、可以發財呢?誰知道呢?」

那麼,展望下一次選舉,這些曾在2018「轉向」的票,會在明年再度轉向嗎?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除了年輕,這群「轉向」的村里最顯著的共通性是:大專以上人口所佔比例較低。

台灣的教育體制在廣設大學前,有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大學門檻就像一個分流閥,僅有少部分人進入大學窄門,而大批非大專教育的民眾,常被指為教育程度低或是「文化資本較低」。這批人有多大批?以1984年為例,國內僅有27所大學、77所專科學校,大學生總人數僅17.3萬餘人,約占當時總人口數的0.9%,可以擠入大學窄門的青年,在社會上屬於相對少數。

在當時,公私立大學的數量受到政府控管,1994年,台大數學系教授黃武雄等人發起「四一○教改聯盟」,提出「廣設高中大學」等四大訴求,獲政府正面回應,台灣的大學數量自此開始逐漸增加。1984年,台灣大學生數量僅有17.3萬人,到了2007年,已來到112萬人,增加約6.5倍之多,大學數量來到148所、專科學校亦有15所,共計163所大專校院,大學窄門早已放寬。

生於此前的世代,早已進入社會工作,未能有機會進入大學就讀,但在「廣設大學」時代後出生的世代,確實可以相對輕易地「成為大學生」。這些在早年無法進入大學的群體,並非能力欠佳,而是社會結構使然,以台語來說,這就是一群早年「欠栽培」的民眾。時至今日,與其指責這些選民「沒水準」竟受韓國瑜發大財的話術影響,倒不如說:因為教育機會的不同,導致他們有不同的就業、生活方式和社會歷練,因此習慣的政治語彙也不同。這樣的選民可能更傾向相信投給使用相同語言、淺白訊息的政治人物,縱使這些訊息未經查證。

從這角度推論,這群去年投韓的選民「轉向」並不難,因為他們支持的並不是特定的意識形態,而是看「誰提供的資訊容易瞭解」,正如不少韓國瑜支持者所說,「他講的話我們聽得懂」。與其說他們「最容易被假新聞所動員」,倒不如說,曾經流行過、適合大專教育選民、文謅謅的的「文青風」選舉語彙,與普羅大眾之間本來就有距離,韓國瑜只是適時補上缺口。

話說回來,這群選民是不理性的嗎?正好相反,他們符合公共經濟學描述的一種人類行為:他們理性,但「獲取資訊的成本」相對較高,因此缺少時間精力處理或驗證訊息,寧可選擇「理性放空」(rational ignorance)。與一般人的印象相反,韓國瑜的支持者並不是沒水準、沒知識,更非老年人或低收入者,他們獲取資訊和消化資訊的成本都偏高,因此更加傾向於接受淺白且大眾化的選舉語言。

理性放空(rational ignorance)

「理性放空」為本團隊在本文脈絡下,對rational ignorance的翻譯。rational ignorance為公共經濟學和政治學的專有名詞,意指:對個人而言,當「獲取資訊的成本」遠高於「獲取資訊的利益」,個人會寧可保持在知識相對較少的情形,不想去消化或理解資訊。在民主社會的選舉中,對於個別選民而言,也有類似的「(投票)成本大於(投票)利益」的狀況,因此rational ignorance可充分解釋投票率低下、民眾對政治議題漠不關心的現象。

在當代大型民主社會的普選制度中,個別選民投下一票的效益極低,在大潮之下,投給誰都「不差我一票」是情緒、也是事實。因此,對於投票和其他公共議題,基於自利原則,個人會下意識地「節省力氣」,選擇不去消化及辨別資訊,快速接受與自己日常生活及文化氛圍相似的訊息。與其責備選民,不如接納並理解這樣的「理性行為」。

或許,政治人物的專業之一,就是以淺白的語言,把選民獲取資訊的成本降到最低。韓國瑜和川普都有此種特性。打擊假新聞固然重要,但考量到社會上仍有大量的「理性」但「獲取資訊成本較高」、「易被被淺白大眾化資訊打動」的民眾,政治人物另一個努力的目標,應該就是「降低群眾吸收資訊的成本」。這無疑是正派勝選的必經路徑,也是政治人物的專業與道義。

讀者評論 37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可是18年的市長選舉不少年輕人被高雄市長候選人騙阿

  2. 我以为这年头不会有人选韩国瑜了。。

  3. Rational Ignorance vs Irrational Intelligence ....

  4. 離題一下故宮話題,前年選前故宮借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給日本展,當時韓粉對此多所批評,說台灣故宮自我矮化,又說拿出來展覽會有損傷。結果後來故宮整修事件一出,韓國瑜便說要把藏品全都拿出來展,為台灣增加觀光財。看到真的很傻眼前後標準不一。

  5. 看来年轻选民非常关键 韩国瑜如果不是落跑市长 其支持率也不会像现在这么低了

  6. 其實也很有趣,雖然川普常常被拿來取笑、否定西方民主制度,但川普跟韓國瑜不就是農工基層的毛澤東、共產黨嗎?
    不用流血,一人一票,票票等值,民主社會會照顧到所有人,沒有人會被忽視,沒有人會被遺忘(?

  7. 小編好,本篇的這段話曾經出現在〈自邊陲出發的奇襲〉,但本篇的數據結果寫反了:)
    》指出林園是韓國瑜選擇設籍的所在地,而該地具有收入平均數「高」於全市平均、中位數「低」於全市平均

  8. 好文推薦

  9. 忽视底层,底层自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支持他们可以理解,没有忽视他们的人

  10. @清晨顧問相談所:
    如果投票是智力測驗,那正確答案應該是不投票;強生之所以大勝,或許是因為脫歐笑話演變成一場歹戲拖棚的災難吧。
    @Derf:
    之前的案例:
    "裁定書指出,劉英艷未經查證,也無相關資料佐證就張貼相關貼文,貼文內容也非事實,自屬散布謠言;另散布「中選會準備要作票」等語,意在使中央選舉委員會公信蕩然無存,致無法順利執行選務,恐損及社會秩序及公眾利益,足以影響公共安寧。"
    公信蕩然無存的故宮會因此無法執行"公務"嗎? 頂多只造成計畫轉向或延宕,無罪的可能性很高。

  11. 我很好奇要怎麼判斷一則謠言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傷害?
    當然我也知道,用社維法辦他根本說不通
    這件事情上調查局在一年後的現在約談他不是正確行為
    但要如何證明那些謠言不是有破壞社會秩序的?

  12. 老是愛講投票是智力測驗,就問一句,你們說說看世界上是聰明人多還是笨蛋多?誰的票多?
    投票是價值觀、路線之爭,不是正確答案之爭。
    英國脫歐公投剛開始也很多人取笑成一團,然後呢?強生這次選舉又大勝,看來是真的要準備脫了。

  13. 这次大选相信会是民主制度直面挑战的一个好样本,且等十天后再深入分析研究吧。

  14. 題外話一句,當我聽到故宮要閉關的提議時,這對我來說是壞消息也是好事,因為這似乎就坐實了相關領域網友放出的消息,一方面也代表民黨任內的官仍然認真看待故宮館藏與發展。
    然後? 沒有然後了。
    接下來就是韓國瑜提出來的故宮政見。
    說要全部搬出來展覽,請問館藏量跟內容,韓市長你有沒有常識。
    說要全部搬出來展覽,請問看過展覽的人都知道,文物都是展一次壽命損一分,韓市長你有沒有水準。
    @細頸瓶,你所謂的"沒有影響力沒有影響任何人的利益"論點,站得腳嗎?

  15. 說到相關議題,之前就有聽說台北故宮最好是能夠進行修繕,後來就聽到有官員提出三年閉關計畫。然後就出現有人造謠說"民進黨要消滅故宮",整個閉關話題也就被迫中止,所謂"亡華",莫過於此。
    真不知是蠢,還是壞!

  16. 是製作"民進黨計畫2025消滅故宮之不實影片",請樓下網友轉述時不要避重就輕。

  17. 散布謠言?什麼叫謠言?說民進黨搞文化大革命叫做謠言?那是評論,不是謠言。這樣的言論要動用調查局辦案,那與共產黨有何不同?太扯了,危害了什麼社會秩序?幾個人看過他的臉書?根本沒有go viral,沒有影響力沒有影響任何人的利益,只有政府不爽快。案子搞出來,他的評論才真的go viral。影響社會秩序的,剛好就是調查局自己。辦自己吧,哈哈。看你們多理性啊,擦屁股不遺餘力。

  18. 原因很簡單,被調查的人叫做「蘇宏達」,他記錯名字了,順帶一提,他被調查是因為在自己的臉書上散播謠言

  19. 所有看法都是可以討論的,但蘇顯達被調查有連結嗎?因為完全找不到?

  20. 是的,2006年的夏日,我正聽著鄉下地下電台,主持人用激昂且不知羞恥的語氣,公然散佈與現實無關的『辦案進度』。
    民進黨,是如此的無恥,我如此想著。
    而對於閱聽者,我是抱持自以為是的態度,認為鄉村閱聽者因為國語能力與識字能力有限,才會被這種低劣媒體影響,國民黨應該更注重方言使用者的閱聽權(公共台語台於2019年蔡英文任內開通)
    直到這幾年我才發現,原來不是國民黨比較有水準,而是單純比較『落後』而已。

  21. 早些年,民進黨崛起的時候,也用了大量夢幻口號,同樣也吸引了教育程度不高,"取得資訊成本較高"的人們,或者在台灣經濟發展裏頭被犧牲者與弱勢者。以前台北三重萬華可是民主聖地耶。還有選民把李遠哲當菩薩拜的。其實這些也不堪檢驗了。大選結果可說類似神諭,德爾菲聖殿的神諭,並不是一個理性的過程,到底有什麼意義,真是天曉得。我個人在乎的是權力平衡,韓國瑜是個大草包,但我可能還是會投他。今天蘇顯達因為網路發言被調查,什麼影響社會秩序?笑話。這種濫權恐嚇搞東廠的政府,我要支持你才有鬼,我不理性嗎?好吧。

  22. 韓粉低收入這看法我自己也不認同
    撇開公務員與鐵藍不談
    在台灣基層民眾裡的工作坊小工廠
    比如鋁門窗, 汽機車修護, 木工, 水電裝修, 冷凍空調, 電子材料等....
    更不要說做路邊攤早餐店或是小餐館的人,
    他們的收入仍比多數大學生好上不少
    但這個群體可能教育程度有限
    所得資訊渠道有限
    認知也有限
    生活圈也有限
    是不是因為這樣而容易受言語激勵
    容易膜拜花言巧語之偏好
    可能需要更多的驗證
    但我自己倒是傾向
    用社認知程度來解釋上述族群韓粉形成之原因
    韓國瑜在我看來他的競選語言裡有兩個路術
    一個就是學直銷編織美夢與願景塑造正能量引導
    一個就是學地下電台
    對於複雜問題提供一個敵人且簡單有破壞力的答案
    讓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
    雖然不能說這套方法在過去沒有
    但在韓國瑜身上可是用得最出類拔萃前無古人
    以致於他人格基礎瑕疵與道德缺失能被不斷的被轉移

  23. 不認同文中年輕人獲取資訊比老年人更困難的解讀。
    年輕人投票立場更容易移動,是因為尚未受到定型的意識型態綁架,而且比起中老年人,年輕人可以獲得資訊的渠道應該更多樣,也比較容易接觸到事實查核後的打臉更正等資訊。
    當然有一定比例年輕人政治冷感,然而去年韓在高雄激起的也許是一種願景號召,充滿夢想(空話)的感召力。能夠打動部分高雄年輕人是可以想像的。
    最後要謹慎的是,以鄰里為單位去推估選民結構存在一定風險,有的鄰里人數眾多,實際投票人口是什麼身分其實無從得知,投票率越低,用人口結構資料推估選民傾向的錯誤率越高。
    再加上年輕人因為出外工作不一定能返鄉,投票比率通常較中老年人低,所以文中所得結論仍存在許多變數。

  24. 拿2018高雄市選舉結果來解釋2019大選的韓粉現象,本身就是個有問題的命題。

  25. 若認定韓支持者就是弱智,除了貶低而不去分析原因,對現況是毫無幫助,也不算善用自己的聰明才智。2018選舉結束後端推出了許多分析文章,實際投票數據就是最好的分析工具,直指問題核心,最直白地反應民心,包括這篇,無論執政在野的幕僚都應該重視會說話的數據,任一方因為這段時間的任何民調而感到前景樂觀,最後很可能樂極生悲,最後一刻前都有翻盤的可能。
    除了所得、教育程度、年齡,職業應該也是關鍵。身邊的鋼鐵韓粉非退休軍公教莫屬,戰鬥力超強,不放過line群裡任何打擊蔡的機會,而且任何未查證的訊息都很敢講,他們教育程度不低(但屬舊時代黨國教育),幾乎都至少持有兩套房以上,生活寬裕,但他們非常在意被咬掉的蛋糕缺口,年金改革讓他們怒氣難消,也從此無視其他議題的重要性。剩下的就真的普遍教育程度不高,這個群體裡,同儕、從眾效應是很大的關鍵,不是知識份子的同溫層,雙方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少有深刻交流的機會,但這個群體其實相對友善,容得下不同的看法,只是不喜歡聽長篇大論或太複雜的分析,多數不認識除兩大黨外的其他小黨,特別喜歡韓的口號,簡單又激情。中華民萬歲!毛主席萬歲!祖國萬歲!希特勒萬歲!對不善思考的人來說,激情的口號足矣!
    生活圈不同,感受也會不一樣,這是我真實生活中的庶民們,所以樂觀不起來,還在思考任何對話的可能與切入點。

  26. 避免理性放空,所以就每天來端報到了....

  27. 或许韩总俚俗的模样才是庶民的样式
    庶民更亲近与自己类似的人?

  28. 《理性選民的神話》

  29. 2018年的時候,韓就已經在能撈就撈能混就混和喊性愛摩天輪了,所以其實他選前選後還挺一致的。
    這篇數據能拿來分析高雄人當時何以輕易就跟著這個吹笛手走,但無法放大視作現今韓粉的樣貌

  30. 从三场总统竞选的政见发表和辩论会看,韩的痞子相尽显,实在不堪。再投票给这样一个痞子,就是个智商的问题了。

  31. 同意前述幾位網友的評論,但這篇文章還是相當有價值的。
    對於分析2018 韓國瑜在高雄的支持者來說,可能沒問題,但經過一年後,現在大眾普遍認為 韓國瑜支持者 = 韓粉 = 鐵藍、軍公教、中下階層 ,故在這樣既定印象已然形成的脈絡下,更能清楚看到當初的 韓流 ,是超越不同 經濟 年齡 教育程度 階層 的 一場大型社會運動,而非僅是鋼鐵韓粉 頑強的意志展現。

  32. 年輕人真的很好笑
    身為大學生還被發大財騙
    去年韓國瑜就一副痞子樣了
    難道還看不出來嗎
    真的智商堪憂

  33. 2018年的時候,猴子還沒爬到樹上。

  34. 不認為市長選舉時的支持者組成具有代表性,畢竟當時有相當程度的的支持者是期待高雄有所改變、脫離長期綠營執政的局面。檯面上有頭有臉的支持者,也都在參選總統後紛紛跳船了。

  35. 市長選舉的支持者分析,我覺得無法套用到勝選市長後開始荒腔走板的韓國瑜支持者上
    畢竟選前選後,韓的表現態樣讓我們肯認了政客確實是精神分裂潛在患者高度可能性
    啊!對了,還有失憶症

  36. 自認經濟能力不佳實則坐擁高額退休金的傳統軍公教人員

  37. 一個曾經坐二望一的都市差距越拉越大、改制後甚至退居第三,因此被make 高雄 great again的口號吸引是可以理解的,這篇的問題是高雄支持者與台灣支持者有相當差異,對比式民調眾多,台灣韓支持者明確的特徵就是50、60歲,專科與高中學歷,以及主觀認為自身經濟情況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