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B夫人》:脱北者个人悲剧和历史悲剧的重合

这部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纪录片使得沉默且庞大的脱北群体获得了昂扬的生命力量和饱满的真实形象。
B夫人偷偷穿越无人边境,一路上提心吊胆。
电影 风物

韩国导演尹载皓选择了最低的角度,观察一个脱北女性的世界。朴素谦卑的手持摄像机跟随着B夫人,从中国山东一路到云南,再非法穿越到老挝、泰国,最后抵达终点韩国。这部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B夫人》使得沉默且庞大的脱北群体,在纪录片史上获得了昂扬的生命力量和饱满的真实形象。这是一个在最严酷的政治环境与生存条件下,仍保持着清醒,争取人格尊严的形象,一种精神性的存在。

南北相遇

纪录片《B夫人》的主角,来自朝鲜半岛的北边,是一位脱北者。

对此类人群,至今没有官方定义。通常指的是因经济贫困、政治压迫等各种原因跨越边境,逃离北朝鲜的人群。因为文化上的同根同源,大部分脱北者最终目的地是韩国。尽管平壤和首尔仅仅相距不到200km,然而他们的脱北之路却长达5000km以上。脱北的必经路线是跨越图们江,抵达中国丹东。有的干脆留在中国做一个没有身份的人,有的逃亡到荒芜的俄罗斯西伯利亚,有的在外蒙古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饥渴难耐,有的在缅甸的丛林里徒步徘徊,仅有少部分人跨越重重障碍最终抵达首尔。

纪录片《B夫人》的导演,来自朝鲜半岛的南边,是一个韩国人。

尹载皓1980年生于韩国釜山,在拍摄电影之前,他是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录像与摄影专业的留学生。在法国留学时,他获得了一次与法国机构(French Institute)合作的契机,在法英边境卡莱拍摄一部关于非法移民的短片。卡莱与英格兰隔海相望,聚集着许多从不同国家来的难民。相比法国,对岸的英格兰为难民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难民们冒险于深夜游泳跨越海峡,很多人游到一半就淹死了。

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法国边境的难民,与脱北者的境遇太过于相似,像是被一种无名的力量召唤,尹载皓开始转向朝鲜议题。除了《B夫人》,他的其他几部作品包括纪录片《寻找北朝鲜人》,剧情短片《搭便车的旅行者》、剧情长片《美丽的日子》,以及下一部未定名的电影项目,都关联南北分裂问题。这一题材成为尹载皓进行自我审视的契机,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韩国政府对朝鲜,甚至是全世界对朝鲜的态度,都让我对自己的韩国身份感到困惑。”

尹载皓认识B夫人是在中国。2012年,他刚刚完成了纪录片《寻找北朝鲜人》,在片中他走访了中国许多省市,与那些没有合法身份的脱北者进行交谈。下一个计划是为脱北题材剧情片《美丽的日子》做调研。B夫人作为中间人,介绍脱北者给尹载皓认识,帮助他完成调研采访。

B夫人操着浓重的朝鲜口音、个性倔强、行事雷厉风行,这些个人特征让尹载皓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在与B夫人数次交心后,尹载皓获得了一种强烈的身心体验。对B夫人生存情绪的认同,是激发创作最原始的动力。他们之间产生了微妙的亲和力,“我发现被体制拒绝的人更加信任我。在一起生活,有了信任的关系后,我愿意去帮助他们,才有了这样的创作冲动。这也是创作必然。”他当即决定拍摄《B夫人》,尽管当时去中国只是为了调研,手里的设备仅有手机和一台画质很差的DV。

B夫人的中国丈夫坐在墙角抽烟,那是他的北韩媳妇在中国的最后一夜。
B夫人的中国丈夫坐在墙角抽烟,那是他的北韩媳妇在中国的最后一夜。

朝鲜以东

纪录片开拍的时候,B夫人已经离开朝鲜。脱北的第一站是边境城市丹东,那里中朝贸易频繁,也遍布着寻觅脱北者踪迹的朝鲜便衣警察。B夫人谢绝了婚托介绍的朝鲜族老汉,逃离了那里。一路辗转到山东,她与贫穷到付不起礼金的老实农民,组建了新的家庭。留在中国的朝鲜女人中,有四分之三以同样的方式与中国男人生活在一起。相比较那些被强奸、关押、奴役的妇女,B夫人的男人很爱她,这已经很幸福了。

在中国,B夫人自学了汉语,靠协助朝鲜人非法入境赚钱。她对着镜头自豪地谈起如何顺利地将在朝鲜的丈夫与两个儿子,偷渡到韩国的往事。镜头前的B夫人看起来很幸福,有聚在一起喝酒的朝鲜朋友,温柔体贴的丈夫和善解人意的公婆。生活贫困,但有着沸腾喧嚣的人情味。但B夫人也有自己的烦恼,丈夫不在的时候,她就思念起在韩国的两个儿子。

为了赚更多的钱,给儿子提供更好的教育,B夫人决定前往韩国。她的计划是先获得韩国身份,再把中国丈夫带到韩国与她一起生活。她暂别丈夫,从云南边境,偷渡到老挝,由那儿再到泰国。这一段惊险的偷渡经历是片中最为珍贵的影像,它填补了脱北者跨越边境真实影像的空白。除了B夫人,这趟偷渡之行中还有涉世未深的姑娘,背着不停哭泣的孩子的母亲,那些活生生的危险、紧张、艰苦,被晃动不安的镜头记录了下来,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为了拍摄B夫人偷渡的全过程,尹载皓没有坐飞机直接到首尔,他选择长途跋涉,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跟随B夫人一行非法跨越边境。紧跟着他们后面的一队非法越境者,在老挝被抓了。能安然无恙地把素材带回国,尹载皓认为是命运之神的眷顾。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无法复制,也无比难忘。“在路上,我们互相帮助。休息的时候,就分享各自的私人生活。在韩国,我想不会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走近朝鲜人,和他们聊聊童年生活。”

应许之地

对于日见增多的脱北者,早在1962年,韩国政府就制定了《归顺北韩同胞保护法》(韩国不承认“朝鲜”政府的存在,一直称对方为“北韩”)。这项法律至今仍在不断完善。政府不仅给予脱北者韩国国籍,还提供住房扶助金和就业培训。然而,在接受政府救助之前,脱北者需要经受长时间的监视,以排除朝鲜间谍的嫌疑。

B夫人因在中国边境贩卖毒品的经历,被贴上朝鲜间谍重大嫌疑的标签。她长达一年被监视,直到影片结束(到韩两年)也没能拿到韩国护照,住房和生存保障,自然遥遥无期。她与中国丈夫的重逢,不得不一拖再拖。

与此同时,因为政治环境、语言表达、饮食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B夫人融入社会困难重重。B夫人在韩生活拉开序幕之前,尹载皓有意识地插入了一段爱国主义演讲录音,“摧毁邪恶的政体”、“警惕赤色分子”等等攻击性的言论,难以想象从一个12岁韩国男孩的口中激愤地喊出。这名小学生的用词和语气,和朝鲜的政治宣传并无多大区别。这就是韩国当下的政治环境,地铁里、街道上都是类似的政治标语,孩子们在反朝鲜的政治宣传中长大。真实的录音配以航拍首尔高楼大厦的画面,给观众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压抑、混乱、痛苦,也是B夫人无法融入韩国社会的心态。这样的表达是体验式的。

《B夫人》影片截图。
《B夫人》影片截图。

这一时期的摄影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拍摄的影像混乱、粗粝、不安、晃动,人物反而处在幸福的状态下。然而,当B夫人已经抵达韩国,画面构图规整,摄影机运动平稳,影像光滑优美。高楼林立、街道干净、经济发达,人们之间的情感却很淡薄、冷酷。它对应着B夫人的在韩的情感落差,在排斥脱北者的社会环境里,她的内心冰冷。

B夫人在韩的经历牵动着她的朝鲜丈夫和两个儿子,也使任何一个欢乐的时刻都被蒙上了阴影。他们全家受到无数次来自韩国政府部门的盘问、监视、诋毁和歧视。怨恨不是抽象的,是生动而具体的。B夫人面对镜头从不谈论政治,但她的两个儿子常常用急促的语调抱怨体制的不公。他们厌恶朝鲜政权,也憎恨韩国政府。这是在韩脱北者中很普遍的困境。在普遍乐天派的韩国青少年中,这两个孩子的气质显得非常忧郁和孤独。即便留着韩国男孩流行的发型,他们依旧无法融入主流社会。

首尔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练歌房,是在大城市打拼的蚁族最爱去的避难所。B夫人在中国的时候,做过引荐脱北女性去卡拉ok做女招待的生意,这种场合她很熟悉。那天她和几个朋友去练歌房散心,可能思念起在中国的丈夫,她唱着“心爱的人儿,我们何时才能再相见”的时候,传递出与她平日的坚毅所截然不同的温柔、动人与柔弱。那天晚上, B夫人唱了很多首歌,尹载皓只记得这首。当时他想,也许就拍到这吧。

《B夫人》之后

《B夫人》虽然只是脱北者细碎的私人生活记录,但她人生轨迹中的因果关联,以及自我实现的层层阻隔,是国家体制和历史环境所造成的。这部纪录片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异见色彩,是对朝鲜体制的控诉,也是对韩国当局和社会对待脱北者态度的抗议。

这部纪录片作为非官方的,在韩脱北者生活状况记录,代表着社会正义。本应起到帮助脱北者社会融合云云,更为直接的现实作用。然而因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B夫人》没有在韩国进行大规模放映。场所仅限于部分独立电影放映场所,观影人数不超过2000。

在反共思潮蔚为主流的时期,脱北者受到热烈欢迎,他们被视为政治上的“归顺者”得到丰厚的奖励和荣誉。当今韩国社会环境已然改变,年轻一代对脱北者是以怎样的艰辛来到韩国漠不关心。在他们看来,如若统一,所享受的社会福利将要大打折扣。去年延世大学发起一项关于脱北者在韩现状的社会调查,2018年有40%的脱北者感受到了来自韩国社会的不公正对待与歧视。南北分裂太久,社会根深蒂固的观念和误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B夫人》仅仅得到少部分高知和公益机构的关注,这是悲哀的。

不过,至少这部纪录片对B夫人是有利的。它作为证据,帮助她排除了北朝鲜间谍的嫌疑。最终她拿到了韩国护照,尽管在此之前她已经等待了漫长的两年。她如今的生活完全独立,在首尔的郊区开了间酒吧,一个人住。偶尔她去朝鲜丈夫那里和两个儿子吃一顿饭,也偶尔给已经娶了新媳妇的中国丈夫打电话。也许因为离家太久对汉语已经淡忘,两个人渐渐无话可说。

《B夫人》影片截图。
《B夫人》影片截图。

《B夫人》对于主人公而言还产生了什么影响,这很难精确计算,但可以说,这部纪录片促发了她的意识觉醒。在此以前,她把人生的悲剧缘由归根于宿命,把个人奋斗作为自我成全。遇见了尹载皓之后,后者教会了她更多维权策略,从精神上鼓励她。现在B夫人正在写一本自传。尹载皓动用人脉,帮她联络出版社,省去了不少麻烦。她也时常与一名民主律师打交道,偶尔参与维权活动。B夫人已经将自己纳入制度建设的一分子,其目的是为对抗朝鲜政权,也呼吁韩国社会以更开放的心态接纳脱北者,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B夫人》对尹载皓同样意义非凡,在此之前,他的创作风格带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几部学生时代的短片作品《暗夜》、《红》等均是实验风格的先锋短片。《B夫人》开始,尹载皓的创作更加质朴,几乎隐去了当代艺术的痕迹。《B夫人》体现出非常谦卑的美学。从作者意识强烈渗透的实验电影,到默默隐去创作者身份的纪录片。尹载皓没有借着艺术家的身份,武断地割裂现实,加入自己的政治观点,而是把话语权让位给了生活。节制、朴素、内向,没有以辞害意的象征和隐喻,取而代之的是贴近日常生存的质地,对一切发生事件的忠实静观、采访与记录。

这次创作经历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三观。韩国政治意见的分野,可以大致以东西地理位置划分。西边发生“光州事件”的全罗南、北道属激进的左翼阵营,东边的庆尚南、北道则是保守的右翼。尹载皓成长的釜山,属右翼。拍完《B夫人》后,他的政治观点发生了改变,开始反对观念先行。“我对其他人,不再预先判断了。我们永远无法了解他人,也就无法对任何人进行判断。”

尹载皓带着对自我身份的疑问拍摄《B夫人》。然而,直到纪录片完成,疑问也没有得到解答,反而使他更加彷徨。当他试图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会牵扯出更多的无解:“这些问题的答案,连我自己也不知道”。B夫人命运中的无常,让尹载皓陷入深深的无力感。在宋庄的一次采访中,笔者问及《B夫人》之后他对政治和个人命运的看法,尹载皓的回答透出悲观的虚无感: “通过与不合法公民的多年接触,我愈发认为世界应该没有国界。护照和国籍不具有任何意义。身份是一张废纸,阻碍人们获得理想生活⋯⋯人一生中存在的悖论、裂缝、歧义和伤痛,有的时候是无法解释和言说的。就像生命无边,我常常觉得自己陷入犬儒主义之中。”

《B夫人》拍摄完毕后,尹载皓完成了故事片《美丽的日子》。这部电影于2018年在韩国上映,讲述了一位中国朝鲜族男孩寻找母亲的故事。他的母亲是一位脱北者,与B夫人的经历类似,先是逃到中国组成新的家庭,再偷渡到韩国。《美丽的日子》弥补了尹载皓在《B夫人》里体验过却没法拍摄到的遗憾,以及一些欲言又止,不便言说的内心震荡。

调反唱唱,一个身患旅行考据癖的电影偏执狂。

读者评论 8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我對其他人,不再預先判斷了。我們永遠無法瞭解他人,也就無法對任何人進行判斷。」

  2. 最近在youtube上观看了许多“ 脱北者”的报道和影片,愈发感受到人对于自由的渴望是一种本能,生活在独裁政权统治下的国家是何等的悲哀,“脱北者”存在的身份认同的问题,生活在大陆的我,何尝又不是如此?
    仍记得第一次从台北桃园机场入境时,我跟移民署一位漂亮的女工作人员开的小玩笑:
    “中华民国台湾,香港澳门,中国大陆,到底哪一个才是自由中国?”
    “当然是XXXX…………唉,这个话可不能在社交网络上乱讲。小心网络暴民的网络暴力哟。”
    今年2月辞职后,做了很多努力尝试到台北工作,虽终未能顺遂,在台湾朋友的帮助下,却也幸运拿到了可以在台湾停留120天的签注。
    六四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我有去台北自由广场参加,当晚眼见许多民运人士,普通民众,国内外知名媒体参加,甚至中华民国副总统陈建仁亦有出席和发言,站在自由广场,看着所有人对自由的捍卫和对真相的坚持,内心愈发疑惑,我属于哪里?
    后来我在微信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听您的口音,不是台北人吧”“是的。我来自大陆,出生于XXXXX…………相当长的时间,我以为我是『弃儿』,是「没有故乡的人」。直到几年前,决心换个活法,于是独自去了上海。渐渐地我开始像上海生活的日本人,将上海视为『第二故乡』。后来我重新思考『故乡』的意义。『故乡』并不一定是你出生,留下成长印记的那个地方,『故乡』也可以是一个教你真正感到自由,放松的地方。『我的故乡』不该是证件/护照上印的国家或地址,而是写在心里。你的心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故乡。台湾—是我的第三故乡。”

  3. 同情脱北者。我们国家其实也差不多,未来会多起来,唉

  4. 网上只搜到俄语无字幕的资源。

  5. 上豆瓣搜索了一下,这是一部16年的纪录片,入选过戛纳电影节,女主角叫裴姐,她的中国丈夫叫老陈。

  6. 全羅和慶尚的方位是不是反了,印象全羅在西,慶尚在東

    1. 感謝指正,已修訂筆誤,抱歉帶來困擾。

  7. 好文!期待能夠看到這部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