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女权行动者:我专挑禁忌,直接剖开来聊

Catherine Harry 是柬埔寨知名的性别议题 Vlogger,每逢周五她就会在网路上放出影片,大谈禁忌问题,也在学习如何处理排山倒海的负面回应。
Catherine Harry 今年23岁,来自柬埔寨首都金边,在2018获 FOCUS 杂志评选柬埔寨年度十大影响力创业家及富比世30岁以下亚洲最具影响力青年之一 。她描述自己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也是性别平等倡议者。
性别暴力 教育 风物

“我讨厌自以为的帮助女性”

“你还记得那天在性别平等工作坊上,那位男性的性别平权律师说了什么吗?”

Catherine Harry 向我大翻了个白眼:“他竟然说柬埔寨传统习俗给新娘礼金,是在赋权(Empower)女性,他竟然用『赋权』这个词,我真是疯了!”

录音笔一关掉,Catherine 瞬间转变口气,和我气愤地说起了我们第一次见面一起碰上的事。

和 Catherine 是在柬埔寨暹粒市的一场“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工作坊上相识,当时活动筹办人邀请了许多在性别平等议题上耕耘的工作者,包括2位男性和4位女性,其中有性别倡议人士、律师、社会工作者和女性创业家。Catherine Harry 就是其中一位,她今年23岁,来自柬埔寨首都金边,现为一位专职 Vlogger,她透过经营粉丝专页 A Dose Of Cath,于脸书上用影片形式大胆谈论禁忌话题,试图穿透柬埔寨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她从处女说到堕胎、从手交聊到经期,小至该不该和另一半看 A 片,大至讨论柬埔寨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的冲突。

从2016年开始的一年内,她所受到的关注排山倒海,粉丝人数失控成长,至今累积超过230,000 位追踪者,每部影片大多有数十万观看人次、留言数破千则,单篇分享数也屡屡破万。她在2018获 FOCUS 杂志评选柬埔寨年度十大影响力创业家及富比世30岁以下亚洲最具影响力青年之一 (Forbes 30 Under 30 Asia 2018)。她描述自己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也是性别平等倡议者。

Catherine Harry 现为一位专职 Vlogger,她透过经营粉丝专页 A Dose Of Cath,以影片形式大胆地谈论禁忌话题,从处女说到堕胎、从手交聊到经期,小至该不该和另一半看A片,大至讨论柬埔寨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的冲突。
Catherine Harry 现为一位专职 Vlogger,她透过经营粉丝专页 A Dose Of Cath,以影片形式大胆地谈论禁忌话题,从处女说到堕胎、从手交聊到经期,小至该不该和另一半看A片,大至讨论柬埔寨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的冲突。

那场性别平等工作坊,台下80%皆是柬埔寨年轻学生,Catherine 在现场讨论柬埔寨的强暴文化、处女在父权体制下的价值,男人如何物化女性,职场上的性别不平等待遇等等。活动上她快速而精炼的语句如同连环炮火,每一发都命中核心。

一位自认是性别平权是基本人权的男性律师,在活动结束时要求主持人再把麦克风交给他,让他重申与观众问答过程中讨论的“新娘礼金”符不符合性别平等。“女性是真的需要这笔钱,这也是给女性充权的重要文化。”他因英文不流利,请 Catherine 帮忙翻译。

“我连翻译都不想翻!”Cath 再翻一次白眼,“许多人自以为提供帮助和支持,却远远缺乏对事态的敏感,因此完全使用错误的方式,并还认为自己在帮助女性、赋权女性。”

“这种我真的很讨厌,很假。”

行动者,也是受害者

“我没有什么怕的,柬埔寨在性别议题上已经远远落后,所以我专挑禁忌聊,而且要直接剖开来聊。”

第二次见面,是 Catherine 在前往 Pannasastra University 上课前与我短暂谈话,她念的是传播学与媒体研究(Communication and Media Studies) ,那堂课即将谈的是“婚姻与社会”。她在教室外,一袭黑装打扮,戴着低调的鸭舌帽,不想太引人注目。娇小的身形背后,却有一股很强的气势。

她声线很细,语速很快,句句锋利,不在文化上旁敲侧击,不用隐晦代称讨论性爱,她每次出击,都直接向社会舆论砸出好几颗敲门砖。Cath 有着不轻易认输的性格,大声疾呼她认为必须要开始讨论的议题,加上她的言谈措辞与话题“超展开”,使她在柬埔寨年轻世代掀起一股无人能挡的炫风,不只横扫整个保守的柬埔寨社会,也在网路战场上,带动了性别意识的抬头。

Cathrine 的 Facebook 粉丝专页A Dose of Cath,风格走桃粉色系,特例独群,让她短时间内在社群上迅速窜红。她在影片中形象百变,希望能将自己也作为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示范。
Cathrine 的 Facebook 粉丝专页A Dose of Cath,风格走桃粉色系,特例独群,让她短时间内在社群上迅速窜红。她在影片中形象百变,希望能将自己也作为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示范。

Cathrine 的 Facebook 粉丝专页A Dose of Cath,风格走桃粉色系,特立独行,与一般选择议题倡议者的页面迥然不同,或许也配合她强烈鲜明的性格,让她短时间内在社群上迅速窜红。在影片中,她时而穿削肩小洋装,时而着嘻哈夹克,有时搭着卡通造型原子笔,或是大红蝴蝶结发箍,希望自己也能为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做示范。每个周五的晚上,Cath 会用影片在社群网路上公开谈论性教育与性别平等等议题,例如:“失了处女的女性还有没有价值?”“可不可以婚前性行为?”“堕胎该不该合法?”“手交的正当性?”“如何预防子宫颈癌?”“女生可不可以不穿胸罩?”“性侵害性骚扰?”

这些禁忌话题不意外地引来排山倒海的负面声浪和歧视性言论。“你若想要多聊抨击与谩骂,你得和另一个『我』聊聊。”Catherine 在我笔记本写下另一个“她”的名字:Reingseiy Nkek。

Reingseiy 目前是大学医学系三年级学生,她温暖亲切,笑声不断,和 Catherine 性格大相迳庭。因为关注性别议题,她在网路上与 Catherine 相遇后热烈讨论,两人因想法接近渐渐成为非常亲密且互相信任的好友,现在主要协助 Catherine 回覆网路上铺天盖地的留言和讯息,成为在一线接收网友热烈支持与无情炮火的“Catherine”。

“我们追踪者大部分是15-24岁的都会女性,主要集中在金边,但网路取得越来越容易,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其中约60-70%是愿意讨论的支持者,30% 是蓄意攻击者。”

例如处女议题,柬埔寨男性仍普遍认为女性在结婚前必须要保持处女,不然就是“不干净”,在留言中也不断有以“新鲜现货”和“隔夜剩饭”来形容女生,物化女性,并自以为正义地指控 Cath:“妳根本在毁损柬埔寨女性形象!”;Cath 讨论女性堕胎的权利,以及如何保护女性自身安全,意外受到一群可能受高等教育且英文流利的柬埔寨年轻人激烈批评:“妳竟然鼓励杀害婴儿!”“妳不能在柬埔寨倡导堕胎。”; 而 Cath 讨论手交的生理需求与正当性,许多男性私讯她:“总算可以和妳分享手交有多爽了!”Reingseiy 耸耸肩无奈地说:“Cath 的男友 Chum Panha 从她一开始被骂婊子、妖精等难听字眼而气到直接与网友笔战,现在都已经看开了……”虽然还未真的碰上威胁 Cath 生命的事件,但言语性骚扰接连未止,她时常收到色情片连结、黄色笑话、甚至几度收到男性生殖器猥亵照。

引来最巨大反扑的话题,意外地不是堕胎、手交或处女,而是讨论“女性能不能晚回家?”,此篇一出,许多原本的女性支持者表示失望,长年住在柬埔寨的外国人也和她在网路上展开激烈笔战,最令 Cath 痛心的是几乎没有人一起检讨社会给受害者带来的不安全感,反而许多女性指控她正在摧毁柬埔寨文化。“有时女性对彼此的压迫,常常是最伤的。”

“Catherine 激辩性格,不会跟人家认输,如果每则讯息她都亲自出面回覆,她会直接把所有人逼到闭嘴,但同时也会消耗掉她很多能量,这就扭曲了她真正要做的事。”

Reingseiy 因此担下这个职务,每日会将接收到的讯息整理成正负面评论,以现象陈述来软化讯息里锐利的刀刃,并分析舆论的反应,进而检讨与改善。她也负责搜集网路性骚扰的证据,“那些性骚扰的讯息我们都会搜集起来,有一天会统一发布。这不是复仇反击,我们想强调在这倡议运动的过程中,我们也难逃受害者的角色。”

专属工作室上的工作白板。
专属工作室上的工作白板。
左肩上的刺青 Vegan。
左肩上的刺青 Vegan。
整套的《暮光之城》摆放在书柜上。
整套的《暮光之城》摆放在书柜上。

多重身份

第三次见面,来到 Cath 在金边的住处兼工作室,她住在 Borey Peng Houth 区,划规干净整齐,建筑华丽,环境幽静,是金边的中高级住宅区。

人未到,狗先至,狗群尽职地冲上来猛烈地吠叫,四只大的小的黑白直卷的都有,Cath 迅速将牠们套上圈绳,才邀请我们进去,她神情有些倦,似乎比上次见面,又更瘦了些,明显没有了之前在课堂外见面时的积极自信。

Cath 穿着一件细肩碎花小洋装,露出了左肩上的刺青 Vegan,她是不吃蛋奶起司的素食主义者,家中摆设简单,些许外文小说在书柜上,整套的《暮光之城》摆放在钢琴旁,“也算是玩音乐,现在有空还是会弹,只是少了。”墙上挂着两台越野脚踏车,“男友因工作忙,我们也一段时间没骑了。”

这独栋平房是男友买的,母亲在家帮忙打理大部分家务,为了让 Cath 可以养狗及专注做她想做的事,他们选择躲离市区的嘈杂。与母亲和男友同住在一个屋檐下,Cath 多了女儿与女友的身份,多了些温和,多了些对家人的依赖感。

二楼的第一间房是 Cath 专属的工作室,不算特别大,与一般房间差不多大,与脸书色调一样走桃红色调,四处看看,却没有传说中的情趣玩具,“我真的没有啊,有的话在柬埔寨是违法的”。只有几个保险套整齐地放在她的书桌上,这家保险套公司 Lifestyles Condoms Cambodia 是 Cath 的主要赞助商。工作室虽小,拍摄影片的设备称得上是五脏具全,男友 Chum Panha 每天会与她讨论每次影片的主题与内容,并协助影片的拍摄。

工作室内有一大张与男友的两周年纪念珍珠版,成于三年前,至今仍放在工作室最醒目的位置。这段情感长跑五年,Chum 给了 Cath 许多支持,他自己也在这五年有很大的转变。“我曾经在同侪压力下也是一位恐同者(homophobia),但跟 Cath 在一起后,我慢慢了解 LGBTQ 的权利,现在我能很自信的说我是一位女性主义者(Feminist)。”

Cathrine自她有意识以来,她都在挣脱这些加诸于女性的束缚,不断挑战父亲,也同时在对抗整个父权体制。强烈叛逆的性格没有使她走上歧路,反而转化成巨大的能量,投注在性别议题上。
Cathrine自她有意识以来,她都在挣脱这些加诸于女性的束缚,不断挑战父亲,也同时在对抗整个父权体制。强烈叛逆的性格没有使她走上歧路,反而转化成巨大的能量,投注在性别议题上。

什么驱使我做这些事,我会说是愤怒

Cath 与男友相识,正是她得躁郁症最严重的时候。

Cath 在17岁时走过一段极其叛逆的岁月,即使出生金边,她也无法脱离性别刻板的窠臼。家中的传统性别观念,如枷锁般牢牢扣住着她。她的母亲同样为传统束缚,必须做家务、看家、生孩子,没有受教权。家人也好几次试图为 Cath 安排婚姻(Arranged Marriage)。自她有意识以来,她都在挣脱这些加诸于女性的束缚,不断挑战父亲,也同时在对抗整个父权体制。她17岁被父亲踢出家门,开始了纸醉金迷的生活,自那时起她被心理医生诊断出躁郁症,几度有自杀的念头。在朋友劝阻与母亲请求下,她才回到了家,却还是坚持打工,每月付房租给父亲,要求自己的空间。

23岁的 Cath 会向保守社会下战帖,并不是一件突如其来的事。她强烈叛逆的性格,没有使她走上歧路,反而转化成巨大的能量,投注在性别议题上,“要说什么驱使我开始投身于女性主义的倡议,我会说是愤怒。”

她曾在 BBC 媒体行动计划里的电视及广播节目《Loy9》担任主持人,这节目由联合国发展署 (UNDP)资助,旨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15-24岁的柬埔寨年轻人讲述民主机制与公民参与,也因此她必须大量搜集资料、研究公民议题,尤其关注女性权利。三年时间,一遍又一遍在新闻案例里看见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待遇,与如日常般的暴力迫害,都不只使她难过,更对社会的不公愤忿不平。这股愤怒也促使她成为今日柬埔寨年轻世代最火红的性别平等倡议者。

但成名的代价一点也不轻。除了至今仍受躁郁症之苦,也让她失去了几段关系。“因为现在的身份,失了一些朋友,也多了一些人的陪伴,或许不算真正的失去。”她轻描淡写,说失去了就不再是朋友,却也被脆弱的友情伤得很重。她断断续续地说着自己与家人的复杂关系。因为她现在做的事,“我已经三年没跟我爸说话了吧……”多年来的争执,如两颗石头碰撞出很深的裂痕,父亲对她在荧幕上的作为,是“感到羞耻,还是骄傲?”她也没有答案,直到她获选 Forbes 30 Under 30 Asia 时,才发现爸爸在网路上默默用个人帐号,力挺女儿。

Catherine 是在荧光幕前的性别平等倡议者,社群网络起了关键作用,对年轻世代的影响不容小觑,她动摇了柬埔寨的父权地位,也大开性教育的话题,许多女性支持者因她而感受到被理解,也更勇敢站出来挑战体制。
Catherine 是在荧光幕前的性别平等倡议者,社群网络起了关键作用,对年轻世代的影响不容小觑,她动摇了柬埔寨的父权地位,也大开性教育的话题,许多女性支持者因她而感受到被理解,也更勇敢站出来挑战体制。

否定恐惧的背后

进到她的工作室,我感觉这个空间有时也把她自己锁在里头,“我只能在我工作室里拍影片,无法在外面对镜头,我就是不自在。”她在柬埔寨各地的演讲应接不暇,活动采访邀约也占满她的行程,口条俐落有逻辑的她,要应答要辩论都不是问题,但唯独拍摄自己专页的影片,她必须在家。第一次看到她有着需要被保护的一面,而这个家是她的保护壳,她的这番话让我想起她曾提过的“没有真正的恐惧”。

好几次的谈话,我不断试着与她聊聊她的恐惧。“我未必真的有害怕讨论的主题。”例如,“佛教文化与父权社会的抵触”?她自己就先笑出声来。“那政治呢?”

她一开始表示“目前我不够成熟去谈这方面的知识”,接着转为“我其实(对政治)兴致缺缺,那不是我的目的”,第三次,她坐在工作室她每次拍摄影片的座椅上,才委婉地说:“做这件事的不能只顾我自己,我也会担心我的家人会不会受影响。”

从工作坊上的犀利,第一次采访的圆融与自信,第三次的她,在自己最熟悉的家中,我好像看见了她否认恐惧背后的恐惧——“谈论政治”。政治与女性议题脱不了勾,但她至今只谈政策,比起她对传统社会投出一颗颗直接大胆的敲门砖,在政治议题上连颗擦边球都称不上。在“性别平等”工作坊上她曾被观众问起“你谈柬埔寨强暴文化,为何不谈受害者举报却遇执法单位收贿的事”,她没有回,直接由主持人挡掉了问题。她知道现在不能碰,目前柬埔寨还未有 Vlogger 因触犯政治界线被捕入狱,但当地记者被捕是常见的,就连 CNN 驻外记者也因在2016年报导柬埔寨母亲卖女儿的议题,就被赶出柬埔寨。

恐惧仍在那里。

“何时才要谈?”男友回:“不是现在。”Reingseiy 说:“她其实很想试。”Cath 自己则拐个弯:“当代的柬埔寨,在性别议题还有太多需要讨论。”

确实,根据2015年联合国妇女署针对柬埔寨的性别平等报告,女性平均薪资仍低于男性30%;55%的女性小学辍学;议会中女性只有20%的占席率;金边邮报报导也显示,2018年共有32位地方法官,仅有2名女性;与女性权益有关的法律,主要由男性制定。超过20%女性曾受家暴(2016);1/5的柬埔寨男性坦承曾强暴女性(2014)。

传统父权思想仍普遍存在于社会,越是偏乡越是根深,女性仍难逃脱一些刻板规条约束:要顺从与温柔、应待在家不须受教育、要早早结婚、要好好服侍丈夫与照顾孩子。除此之外,许多人仍将处女和女性“干净度”划上等号;家庭暴力与强暴文化依旧是当前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加上女性长期被社会压迫之下,多数受害者不得不对迫害噤声。

Catherine 是在荧光幕前的性别平等倡议者,社群网络起了关键作用,让她还未与公权力真实的抗争与搏斗,还没有实体的暴力与疼痛,就已被推到风口浪尖。但她对年轻世代的影响不容小觑,她动摇了柬埔寨的父权地位,也大开性教育的话题,许多女性支持者感受到被理解,也站出来更勇敢地挑战体制。她的快速成名也带给她一群敌人:她激怒了固守传统价值的男性与女性,使愤怒与冲突在社群上未有平息,但这正是她乐见的——让“公开讨论的氛围”能在社会里慢慢发酵。

Catherine 还未真正走到“运动场”上,或许她选择的方式,注定不是真正走到“台前”。不让自己“没戏唱”,确实是明智保守的选择,这条长路漫漫。“在政治气候还未成熟之前,我得先从群众开始,让大家打破不能谈的禁忌,让女性了解自己本该拥有的权利,我们得先练习,在我们的公民社会展开更多对话。”

采访:陈映妤,汪佳燕

读者评论 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想請問文章引用金邊郵報,"1/5的柬埔寨男性坦承曾強暴女性"是真的嗎?這個比例太過驚人了!

  2. 無論是在資本主義或是共產主義世界,談人權都變得越來越困難。對於有勇氣對抗發聲的人,無論結局成功與否,必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