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女權行動者:我專挑禁忌,直接剖開來聊

Catherine Harry 是柬埔寨知名的性別議題 Vlogger,每逢週五她就會在網路上放出影片,大談禁忌問題,也在學習如何處理排山倒海的負面回應。
Catherine Harry 今年23歲,來自柬埔寨首都金邊,在2018獲 FOCUS 雜誌評選柬埔寨年度十大影響力創業家及富比世30歲以下亞洲最具影響力青年之一 。她描述自己是一位女權主義者,也是性別平等倡議者。
性別暴力 教育 風物

「我討厭自以為的幫助女性」

「你還記得那天在性別平等工作坊上,那位男性的性別平權律師說了什麼嗎?」

Catherine Harry 向我大翻了個白眼:「他竟然說柬埔寨傳統習俗給新娘禮金,是在賦權(Empower)女性,他竟然用『賦權』這個詞,我真是瘋了!」

錄音筆一關掉,Catherine 瞬間轉變口氣,和我氣憤地說起了我們第一次見面一起碰上的事。

和 Catherine 是在柬埔寨暹粒市的一場「性別平等(Gender Equality)」工作坊上相識,當時活動籌辦人邀請了許多在性別平等議題上耕耘的工作者,包括2位男性和4位女性,其中有性別倡議人士、律師、社會工作者和女性創業家。Catherine Harry 就是其中一位,她今年23歲,來自柬埔寨首都金邊,現為一位專職 Vlogger,她透過經營粉絲專頁 A Dose Of Cath,於臉書上用影片形式大膽談論禁忌話題,試圖穿透柬埔寨根深蒂固的傳統價值觀。她從處女說到墮胎、從手交聊到經期,小至該不該和另一半看 A 片,大至討論柬埔寨傳統文化與性別平等的衝突。

從2016年開始的一年內,她所受到的關注排山倒海,粉絲人數失控成長,至今累積超過230,000 位追蹤者,每部影片大多有數十萬觀看人次、留言數破千則,單篇分享數也屢屢破萬。她在2018獲 FOCUS 雜誌評選柬埔寨年度十大影響力創業家及富比世30歲以下亞洲最具影響力青年之一 (Forbes 30 Under 30 Asia 2018)。她描述自己是一位女權主義者,也是性別平等倡議者。

Catherine Harry 現為一位專職 Vlogger,她透過經營粉絲專頁 A Dose Of Cath,以影片形式大膽地談論禁忌話題,從處女說到墮胎、從手交聊到經期,小至該不該和另一半看A片,大至討論柬埔寨傳統文化與性別平等的衝突。
Catherine Harry 現為一位專職 Vlogger,她透過經營粉絲專頁 A Dose Of Cath,以影片形式大膽地談論禁忌話題,從處女說到墮胎、從手交聊到經期,小至該不該和另一半看A片,大至討論柬埔寨傳統文化與性別平等的衝突。

那場性別平等工作坊,台下80%皆是柬埔寨年輕學生,Catherine 在現場討論柬埔寨的強暴文化、處女在父權體制下的價值,男人如何物化女性,職場上的性別不平等待遇等等。活動上她快速而精煉的語句如同連環炮火,每一發都命中核心。

一位自認是性別平權是基本人權的男性律師,在活動結束時要求主持人再把麥克風交給他,讓他重申與觀眾問答過程中討論的「新娘禮金」符不符合性別平等。「女性是真的需要這筆錢,這也是給女性充權的重要文化。」他因英文不流利,請 Catherine 幫忙翻譯。

「我連翻譯都不想翻!」Cath 再翻一次白眼,「許多人自以為提供幫助和支持,卻遠遠缺乏對事態的敏感,因此完全使用錯誤的方式,並還認為自己在幫助女性、賦權女性。」

「這種我真的很討厭,很假。」

行動者,也是受害者

「我沒有什麼怕的,柬埔寨在性別議題上已經遠遠落後,所以我專挑禁忌聊,而且要直接剖開來聊。」

第二次見面,是 Catherine 在前往 Pannasastra University 上課前與我短暫談話,她念的是傳播學與媒體研究(Communication and Media Studies) ,那堂課即將談的是「婚姻與社會」。她在教室外,一襲黑裝打扮,戴著低調的鴨舌帽,不想太引人注目。嬌小的身形背後,卻有一股很強的氣勢。

她聲線很細,語速很快,句句鋒利,不在文化上旁敲側擊,不用隱晦代稱討論性愛,她每次出擊,都直接向社會輿論砸出好幾顆敲門磚。Cath 有著不輕易認輸的性格,大聲疾呼她認為必須要開始討論的議題,加上她的言談措辭與話題「超展開」,使她在柬埔寨年輕世代掀起一股無人能擋的炫風,不只橫掃整個保守的柬埔寨社會,也在網路戰場上,帶動了性別意識的抬頭。

Cathrine 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A Dose of Cath,風格走桃粉色系,特例獨群,讓她短時間內在社群上迅速竄紅。她在影片中形象百變,希望能將自己也作為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示範。
Cathrine 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A Dose of Cath,風格走桃粉色系,特例獨群,讓她短時間內在社群上迅速竄紅。她在影片中形象百變,希望能將自己也作為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示範。

Cathrine 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A Dose of Cath,風格走桃粉色系,特立獨行,與一般選擇議題倡議者的頁面迥然不同,或許也配合她強烈鮮明的性格,讓她短時間內在社群上迅速竄紅。在影片中,她時而穿削肩小洋裝,時而著嘻哈夾克,有時搭著卡通造型原子筆,或是大紅蝴蝶結髮箍,希望自己也能為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做示範。每個週五的晚上,Cath 會用影片在社群網路上公開談論性教育與性別平等等議題,例如:「失了處女的女性還有沒有價值?」「可不可以婚前性行為?」「墮胎該不該合法?」「手交的正當性?」「如何預防子宮頸癌?」「女生可不可以不穿胸罩?」「性侵害性騷擾?」

這些禁忌話題不意外地引來排山倒海的負面聲浪和歧視性言論。「你若想要多聊抨擊與謾罵,你得和另一個『我』聊聊。」Catherine 在我筆記本寫下另一個「她」的名字:Reingseiy Nkek。

Reingseiy 目前是大學醫學系三年級學生,她溫暖親切,笑聲不斷,和 Catherine 性格大相逕庭。因為關注性別議題,她在網路上與 Catherine 相遇後熱烈討論,兩人因想法接近漸漸成為非常親密且互相信任的好友,現在主要協助 Catherine 回覆網路上鋪天蓋地的留言和訊息,成為在一線接收網友熱烈支持與無情砲火的「Catherine」。

「我們追蹤者大部分是15-24歲的都會女性,主要集中在金邊,但網路取得越來越容易,影響範圍也越來越廣。其中約60-70%是願意討論的支持者,30% 是蓄意攻擊者。」

例如處女議題,柬埔寨男性仍普遍認為女性在結婚前必須要保持處女,不然就是「不乾淨」,在留言中也不斷有以「新鮮現貨」和「隔夜剩飯」來形容女生,物化女性,並自以為正義地指控 Cath:「妳根本在毀損柬埔寨女性形象!」;Cath 討論女性墮胎的權利,以及如何保護女性自身安全,意外受到一群可能受高等教育且英文流利的柬埔寨年輕人激烈批評:「妳竟然鼓勵殺害嬰兒!」「妳不能在柬埔寨倡導墮胎。」; 而 Cath 討論手交的生理需求與正當性,許多男性私訊她:「總算可以和妳分享手交有多爽了!」Reingseiy 聳聳肩無奈地說:「Cath 的男友 Chum Panha 從她一開始被罵婊子、妖精等難聽字眼而氣到直接與網友筆戰,現在都已經看開了⋯⋯」雖然還未真的碰上威脅 Cath 生命的事件,但言語性騷擾接連未止,她時常收到色情片連結、黃色笑話、甚至幾度收到男性生殖器猥褻照。

引來最巨大反撲的話題,意外地不是墮胎、手交或處女,而是討論「女性能不能晚回家?」,此篇一出,許多原本的女性支持者表示失望,長年住在柬埔寨的外國人也和她在網路上展開激烈筆戰,最令 Cath 痛心的是幾乎沒有人一起檢討社會給受害者帶來的不安全感,反而許多女性指控她正在摧毀柬埔寨文化。「有時女性對彼此的壓迫,常常是最傷的。」

「Catherine 激辯性格,不會跟人家認輸,如果每則訊息她都親自出面回覆,她會直接把所有人逼到閉嘴,但同時也會消耗掉她很多能量,這就扭曲了她真正要做的事。」

Reingseiy 因此擔下這個職務,每日會將接收到的訊息整理成正負面評論,以現象陳述來軟化訊息裏銳利的刀刃,並分析輿論的反應,進而檢討與改善。她也負責蒐集網路性騷擾的證據,「那些性騷擾的訊息我們都會蒐集起來,有一天會統一發佈。這不是復仇反擊,我們想強調在這倡議運動的過程中,我們也難逃受害者的角色。」

專屬工作室上的工作白板。
專屬工作室上的工作白板。
左肩上的刺青 Vegan。
左肩上的刺青 Vegan。
整套的《暮光之城》擺放在書櫃上。
整套的《暮光之城》擺放在書櫃上。

多重身份

第三次見面,來到 Cath 在金邊的住處兼工作室,她住在 Borey Peng Houth 區,劃規乾淨整齊,建築華麗,環境幽靜,是金邊的中高級住宅區。

人未到,狗先至,狗群盡職地衝上來猛烈地吠叫,四隻大的小的黑白直捲的都有,Cath 迅速將牠們套上圈繩,才邀請我們進去,她神情有些倦,似乎比上次見面,又更瘦了些,明顯沒有了之前在課堂外見面時的積極自信。

Cath 穿著一件細肩碎花小洋裝,露出了左肩上的刺青 Vegan,她是不吃蛋奶起司的素食主義者,家中擺設簡單,些許外文小說在書櫃上,整套的《暮光之城》擺放在鋼琴旁,「也算是玩音樂,現在有空還是會彈,只是少了。」牆上掛著兩台越野腳踏車,「男友因工作忙,我們也一段時間沒騎了。」

這獨棟平房是男友買的,母親在家幫忙打理大部分家務,為了讓 Cath 可以養狗及專注做她想做的事,他們選擇躲離市區的嘈雜。與母親和男友同住在一個屋簷下,Cath 多了女兒與女友的身份,多了些溫和,多了些對家人的依賴感。

二樓的第一間房是 Cath 專屬的工作室,不算特別大,與一般房間差不多大,與臉書色調一樣走桃紅色調,四處看看,卻沒有傳說中的情趣玩具,「我真的沒有啊,有的話在柬埔寨是違法的」。只有幾個保險套整齊地放在她的書桌上,這家保險套公司 Lifestyles Condoms Cambodia 是 Cath 的主要贊助商。工作室雖小,拍攝影片的設備稱得上是五臟俱全,男友 Chum Panha 每天會與她討論每次影片的主題與內容,並協助影片的拍攝。

工作室內有一大張與男友的兩週年紀念珍珠版,成於三年前,至今仍放在工作室最醒目的位置。這段情感長跑五年,Chum 給了 Cath 許多支持,他自己也在這五年有很大的轉變。「我曾經在同儕壓力下也是一位恐同者(homophobia),但跟 Cath 在一起後,我慢慢瞭解 LGBTQ 的權利,現在我能很自信的說我是一位女性主義者(Feminist)。」

Cathrine自她有意識以來,她都在掙脫這些加諸於女性的束縛,不斷挑戰父親,也同時在對抗整個父權體制。強烈叛逆的性格沒有使她走上歧路,反而轉化成巨大的能量,投注在性別議題上。
Cathrine自她有意識以來,她都在掙脫這些加諸於女性的束縛,不斷挑戰父親,也同時在對抗整個父權體制。強烈叛逆的性格沒有使她走上歧路,反而轉化成巨大的能量,投注在性別議題上。

什麼驅使我做這些事,我會說是憤怒

Cath 與男友相識,正是她得躁鬱症最嚴重的時候。

Cath 在17歲時走過一段極其叛逆的歲月,即使出生金邊,她也無法脫離性別刻板的窠臼。家中的傳統性別觀念,如枷鎖般牢牢扣住著她。她的母親同樣為傳統束縛,必須做家務、看家、生孩子,沒有受教權。家人也好幾次試圖為 Cath 安排婚姻(Arranged Marriage)。自她有意識以來,她都在掙脫這些加諸於女性的束縛,不斷挑戰父親,也同時在對抗整個父權體制。她17歲被父親踢出家門,開始了紙醉金迷的生活,自那時起她被心理醫生診斷出躁鬱症,幾度有自殺的念頭。在朋友勸阻與母親請求下,她才回到了家,卻還是堅持打工,每月付房租給父親,要求自己的空間。

23歲的 Cath 會向保守社會下戰帖,並不是一件突如其來的事。她強烈叛逆的性格,沒有使她走上歧路,反而轉化成巨大的能量,投注在性別議題上,「要說什麼驅使我開始投身於女性主義的倡議,我會說是憤怒。」

她曾在 BBC 媒體行動計畫裏的電視及廣播節目《Loy9》擔任主持人,這節目由聯合國發展署 (UNDP)資助,旨在以寓教於樂的方式,為15-24歲的柬埔寨年輕人講述民主機制與公民參與,也因此她必須大量搜集資料、研究公民議題,尤其關注女性權利。三年時間,一遍又一遍在新聞案例裏看見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待遇,與如日常般的暴力迫害,都不只使她難過,更對社會的不公憤忿不平。這股憤怒也促使她成為今日柬埔寨年輕世代最火紅的性別平等倡議者。

但成名的代價一點也不輕。除了至今仍受躁鬱症之苦,也讓她失去了幾段關係。「因為現在的身份,失了一些朋友,也多了一些人的陪伴,或許不算真正的失去。」她輕描淡寫,說失去了就不再是朋友,卻也被脆弱的友情傷得很重。她斷斷續續地說著自己與家人的複雜關係。因為她現在做的事,「我已經三年沒跟我爸說話了吧⋯⋯」多年來的爭執,如兩顆石頭碰撞出很深的裂痕,父親對她在螢幕上的作為,是「感到羞恥,還是驕傲?」她也沒有答案,直到她獲選 Forbes 30 Under 30 Asia 時,才發現爸爸在網路上默默用個人帳號,力挺女兒。

Catherine 是在螢光幕前的性別平等倡議者,社群網絡起了關鍵作用,對年輕世代的影響不容小覷,她動搖了柬埔寨的父權地位,也大開性教育的話題,許多女性支持者因她而感受到被理解,也更勇敢站出來挑戰體制。
Catherine 是在螢光幕前的性別平等倡議者,社群網絡起了關鍵作用,對年輕世代的影響不容小覷,她動搖了柬埔寨的父權地位,也大開性教育的話題,許多女性支持者因她而感受到被理解,也更勇敢站出來挑戰體制。

否定恐懼的背後

進到她的工作室,我感覺這個空間有時也把她自己鎖在裏頭,「我只能在我工作室裏拍影片,無法在外面對鏡頭,我就是不自在。」她在柬埔寨各地的演講應接不暇,活動採訪邀約也佔滿她的行程,口條俐落有邏輯的她,要應答要辯論都不是問題,但唯獨拍攝自己專頁的影片,她必須在家。第一次看到她有著需要被保護的一面,而這個家是她的保護殼,她的這番話讓我想起她曾提過的「沒有真正的恐懼」。

好幾次的談話,我不斷試著與她聊聊她的恐懼。「我未必真的有害怕討論的主題。」例如,「佛教文化與父權社會的抵觸」?她自己就先笑出聲來。「那政治呢?」

她一開始表示「目前我不夠成熟去談這方面的知識」,接著轉為「我其實(對政治)興致缺缺,那不是我的目的」,第三次,她坐在工作室她每次拍攝影片的座椅上,才委婉地說:「做這件事的不能只顧我自己,我也會擔心我的家人會不會受影響。」

從工作坊上的犀利,第一次採訪的圓融與自信,第三次的她,在自己最熟悉的家中,我好像看見了她否認恐懼背後的恐懼——「談論政治」。政治與女性議題脫不了勾,但她至今只談政策,比起她對傳統社會投出一顆顆直接大膽的敲門磚,在政治議題上連顆擦邊球都稱不上。在「性別平等」工作坊上她曾被觀眾問起「你談柬埔寨強暴文化,為何不談受害者舉報卻遇執法單位收賄的事」,她沒有回,直接由主持人擋掉了問題。她知道現在不能碰,目前柬埔寨還未有 Vlogger 因觸犯政治界線被捕入獄,但當地記者被捕是常見的,就連 CNN 駐外記者也因在2016年報導柬埔寨母親賣女兒的議題,就被趕出柬埔寨。

恐懼仍在那裏。

「何時才要談?」男友回:「不是現在。」Reingseiy 說:「她其實很想試。」Cath 自己則拐個彎:「當代的柬埔寨,在性別議題還有太多需要討論。」

確實,根據2015年聯合國婦女署針對柬埔寨的性別平等報告,女性平均薪資仍低於男性30%;55%的女性小學輟學;議會中女性只有20%的佔席率;金邊郵報報導也顯示,2018年共有32位地方法官,僅有2名女性;與女性權益有關的法律,主要由男性制定。超過20%女性曾受家暴(2016);1/5的柬埔寨男性坦承曾強暴女性(2014)。

傳統父權思想仍普遍存在於社會,越是偏鄉越是根深,女性仍難逃脫一些刻板規條約束:要順從與溫柔、應待在家不須受教育、要早早結婚、要好好服侍丈夫與照顧孩子。除此之外,許多人仍將處女和女性「乾淨度」劃上等號;家庭暴力與強暴文化依舊是當前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加上女性長期被社會壓迫之下,多數受害者不得不對迫害噤聲。

Catherine 是在螢光幕前的性別平等倡議者,社群網絡起了關鍵作用,讓她還未與公權力真實的抗爭與搏鬥,還沒有實體的暴力與疼痛,就已被推到風口浪尖。但她對年輕世代的影響不容小覷,她動搖了柬埔寨的父權地位,也大開性教育的話題,許多女性支持者感受到被理解,也站出來更勇敢地挑戰體制。她的快速成名也帶給她一群敵人:她激怒了固守傳統價值的男性與女性,使憤怒與衝突在社群上未有平息,但這正是她樂見的——讓「公開討論的氛圍」能在社會裏慢慢發酵。

Catherine 還未真正走到「運動場」上,或許她選擇的方式,注定不是真正走到「台前」。不讓自己「沒戲唱」,確實是明智保守的選擇,這條長路漫漫。「在政治氣候還未成熟之前,我得先從群眾開始,讓大家打破不能談的禁忌,讓女性了解自己本該擁有的權利,我們得先練習,在我們的公民社會展開更多對話。」

採訪:陳映妤,汪佳燕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想請問文章引用金邊郵報,"1/5的柬埔寨男性坦承曾強暴女性"是真的嗎?這個比例太過驚人了!

  2. 無論是在資本主義或是共產主義世界,談人權都變得越來越困難。對於有勇氣對抗發聲的人,無論結局成功與否,必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