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论:存在即意义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Solina,回应《默克尔──性别平权的象征,还是一个女人的史诗?》

曾经看到过一个有趣观点,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女性最高统治者几乎没有成为女权主义者的可能。沙俄的凯瑟琳大帝,英国历史上的伊莉莎白一世、二世,都因血统而尊贵,王权之下皆臣民,自身并不会受制于当时的男权,没有切身经历的情况下很难成为女性权力的摇旗呐喊者。

当然默克尔的情况不同,她因个人奋斗并非血统而有今日之地位。奋斗的年代大约只能“像男人一样”才能成功吧。

我倒觉得对若女性政治人物不是靠“性别牌”起家的,就不必一定要她们做到男性政治人物没做的事。生为女性身居高位就比别人多一个枷锁?就默克尔来说,她的存在就会激励女性呀。

2. 感同身受_局外人,回应《将政治注入生命,众志青年的青春残酷物语》

生在一个相对民主的国家,我觉得民主自决的确是一个好纲领,毕竟以民主制度来说,人民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在一个倾向专制的国家,提出独立这个选项,以国家的角度来说当然是不可能被认可的,连一般的民主国家可能都难以接受,遑论崛起强势的大国,如果为了实现政治想像,我想这方面也许可以再研讨,即使香港在她的历史定位上有一定的特殊性。

以二十出头的年纪能做到如此成绩,这群青年真的令人佩服,也感谢这篇报导让我们看到要建立一个政治组织并去实现政治想像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除了要研讨政策、行销理念、贴近群众、争取选民支持,更困难的是争取资源来维持政党运作,这些都不是光用说、打打字或聊聊天就做得到的,必须用自己的热情、时间去实行它,在严峻的政治空间下,其困难也许是难以想像的,先不谈北方的中央政府,光是面对社会群众的舆论及媒体的放大批判就是一个庞大的精神压力了,再次重申,这群青年真的令人佩服。

另外,我很喜欢黄之锋所说的“光环是要用来烧的”,对于一个政治家(不是指政客),真正应该做的,是影响社会,改变群众,促进人民思考讨论社会议题,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徒有虚名,期待未来香港的改变,祝各位端友新春快乐,平安。

3. disrei,回应《将政治注入生命,众志青年的青春残酷物语》

如果回归,独立这些选项是违背法律的,那这种“自决”本身的正当性是不是也应否定?因为这是政治诉求,而不仅仅是言论自由的范畴。

其实我也不觉得香港有可能独立,但如果一个年轻的政党除了热情之外,其政治诉求就是这样一些明显而无实现可能的目标,我觉得这类政党是不成熟并且注定命运多舛的。

参与政治的热情固然是好,但提出合乎自身发展的政治纲领却更为重要。看到阻力的同时,能否先不要将阻力视为当权派的压迫,而是反观自身是否具有成熟的政治理念,是使其政党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些年轻人很棒,但想逼迫老大哥作出妥协,还是首先提升自己的内功吧,否则又是一名过客而已。

4. disrei,回应《晚报:被教廷要求让位后首次接受专访,大陆合法主教郭希锦称只能服从》

首先,如果能否给现世带来好处是评判一个宗教“有用无用”的标准的话,那三大宗教都属于“无用”。因为他们都是强调“来世”或是“死后世界”的宗教。

其次,本土教中的“仙”大概来自道家,道家经典寥寥,更多描写的是如何自处和施政的入世观点,能否称为“宗教”还要打个问号。而“佛”可是完全的舶来品(禅宗除外),“佛祖心中留”是禅宗的观点,跟罗马天主教根本不是一件事。不展开了,建议读一些宗教历史的入门书籍。

最后,在这件事上,中国作为拥有众多天主教徒的大国,罗马教廷肯定考虑再三,权衡利弊的,毕竟宗教离开了当权者,想要在当地发展是很困难的事情。

对本地于天主教徒来说,教廷的权威至高无上,而对当权者来说,不过是换个扶持对象罢了。知道这点,就知道为什么有这个结果。

5. 大饼仔,回应圆桌话题《中日台对援救花莲地震的诸多争议,是政治博弈还是价值观差异?》

大陆人主要忿忿不平的是感觉受到了歧视,而且还是跟日本比。

现在大陆人看待台湾有两种心态:主流是要求一国两制的,还有一些觉得保持现行制度但关系亲密些就行。这两种心态都是把台湾当做自己人的(虽然台湾不一定愿意)。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此次地震算是一种外部压力,但台湾请日本不请大陆让大陆人感觉台湾太见外了。加以台湾这么做的理由也不是不受争议,所以很多人比较激烈。

这只是从心理上分析,不是技术上。

6. 土拨鼠,回应圆桌话题《中日台对援救花莲地震的诸多争议,是政治博弈还是价值观差异?》

1.台湾除了拒绝中国,也拒绝其他国家啊

2.台湾跟日本交好,尤其在地震救灾方面关系紧密,当然会接受世界上救灾技术、设备最好且经验丰富的日本帮助

3.台湾和中国仍然处于政治、军事上的敌对关系,台湾方面自然需要谨慎以待,中国之前发生地震也拒绝台湾协助

4.台湾地震救灾经验和技术大概仅次日本,不明白有什么理由非得接受中国协助,其他国家也没抗议被拒绝啊

5.蔡英文脸书有感谢中国大陆没有忽略吧

6.若接受中方援助,不排除中国政府和媒体会大肆宣扬“大陆赴台湾救灾,祖国是台湾同胞的坚强后盾”云云……

7. Fai,回应《巴士是如何变得不安全的?大埔夺命意外后,两位车长如是说》

如果香港的巴士公司出现大规模工潮,会比占中更具杀伤力吧。九巴会不会已到了 too big to fail 的地步?

设若取消(或只是限制)兼职车长制度,提高(或者只是恢复)全职车长的待遇,公司只有全职车长这一种选择,车长的叫价能力自然就上去了,而公司利润必下降,会直接把矛盾引向九巴和政府之间,到时就能看到特区政府是什么货色。利润可是经营诱因哦。

8. Rainbow___,回应圆桌话题《记者为直播要求救援人员等3分钟,即时信息、真相与新闻伦理,哪一种优先?》

新闻自由非常重要,人命更加重要。

①从video可以看出,到场记者其实是有和警员作沟通和协调的。记者当然想拍到最like的相片,但系是否有其他位置可以拍摄以防止阻碍消防员的工作?在video中的那个位置又是否真的会阻碍救援?我相信当事记者与在场警员都会做出最好的协调,不在场的我们,一昧指责涉事记者,是不妥当的,亦都缺乏讨论与寻找真相的精神,而“起人底”的做法更是触犯相关法律条例,绝不应出现。

②新闻伦理的确是需要谨慎考虑的,文中亦都提到“报导现场的记者先是人,后才职业,接近真相应当有接近方式的底线和规则”,很多时候,在事故和灾难中,想要接近真相,就肯定会伤及受伤者或受害者,在这个时候,记者当然要先考虑自己作为“人”的身份,但之后,任然需要在“对受伤者或受害者造成尽量少的伤害”的前提下,接近真相,因为接近真相从某种意义上,都是对受伤者或受害者的帮助。但因为我不是记者,亦都未学过新闻相关的知识,在这里也只能提供小小的建议。

9. zteng,回应圆桌话题《“色情制品知识”课程,能否成为深刻有效的性教育?》

这也是当时看美剧《性爱大师》时深深为这些科学家所折服的原因。在几乎全是男性科学家的背景下,很多关于女性性体验的真实情况因其“不利”于男性、男权而被忽略、无视、遮蔽。而这些知识到现在也未见得普及,色情片里也继续为着男性单方面的幻想而全力服务。什么时候,男性观众会因为屏幕中的表演违反性“常识”,与女主的痛楚感同身受而拍案大怒,这性教育课至少在这方面大概可以认为成功了。

10. 墙奴,回应圆桌话题《新年啦,回乡啦!你喜欢回乡吗?回乡对你而言有什么特别意义?》

工作的地方没有家,家在的地方没有工作,这样真的好吗?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同意第一条评论。一如对奥巴马来说,他承载的怨言恐怕不少都是基于这样一种心理:“第一个黑人总统应该无比优秀甚至应该无所不能地完美”。但对白人总统却因人数众多而见惯了他们的各式各样的缺点,而认为“都是平常人嘛…”。实在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