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avings,回应圆桌话题《面对学生自杀问题,为什么大人们都无能为力?》
先停止说“自杀不能解决问题”这种鬼话吧,会走到自杀这一步,就是已经没办法解决问题了,或是已经放弃解决问题了。所以不要再说这种像是在责备“你只是不想解决问题”,徒增压力的话了。
自杀不能解决问题?可是可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啊。
日本的青少年自杀问题也相当严重,2016年就有300位18岁以下的孩子自杀。大致原因有“跟父母关系不好”“家里的管教、责骂”“罢凌”“跟同学相处不好”“课业压力”“对未来的烦恼”,而9月1日是日本青少年自杀率最高的一天。
9月1日是日本第二学期的第一天,因为罢凌或其他问题不想去学校的孩子会在这天自杀,这天的自杀率比其他天多出3倍。
而对此日本各团体的应对是“不去学校也没关系。逃走也没关系”
先逃吧,而身边的亲友们,告诉他们逃跑也没关系,陪著他们一起逃吧。
从压力源旁边逃走,就有机会看到不一样的路。
先活下比什么都重要。
2. 一卓,回应圆桌话题《面对学生自杀问题,为什么大人们都无能为力?》
我想大概但凡这个世界让人觉得值得留恋的比想要逃避的多一分,灵魂就不会轻易和肉体告别。
以前交往的一位姑娘会有轻生的念头,我只是一味针对生活有没有意思与她讨论,却一点明亮的结果都没有。
现在我觉得有时不必特别劝导情绪不好的人,或许陪伴着去度过轻松愉快的一天,让ta知道有你在乎ta,情绪和力量就会回到ta身上,这时你就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了。
非常遗憾姑娘已经觉得自己这样的状态不适合过有伴侣的生活了,我希望她的心还没有完全闭合,希望自己还可以去陪伴她,给她生活带来一些值得留恋的意思。
抱歉说了许多不那么关联的事,我想如果老师或是父母,甚至是同学朋友能够去理解想要离去的灵魂,能够让其感受到值得留恋的美好——而不是忽视了日常里ta发出的消极信息——的话,想来ta应该会重新露出快活的微笑,和我们一起度过这短暂且单向的人生吧☺️
3. 春阳冰泮,回应《陈茻:谈文言文价值,不能回避的精英教育问题》
这不是古文本身的对与错,也无关比例之高低,这是教育方式的问题,可惜“因材施教”这四个字,常常只是默背的客体,不是教育精神的指引,那些一时难以适应当下的教育方式,自己又无法找出适当的学习方式,觉得六经不是注脚而是痛脚,被法华转得团团转的人,又怎么会想去读六经、法华经?
让我去讲古文的好,我应该不会去讲它有多重要,多么不可取代,不读少读就是可惜、就是罪恶、就是堕落......我反而会想去讲讲,像是当我失落沮丧的时候,读到“定风波”的感受,当我徬徨迷失的时候,“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些文字就像暮鼓晨钟,当我送好友出国的时候,竟也有类似“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怀想......
同样的,对于近现代的散文、小说、诗、本土与世界各地的佳文名著,我也不想提它有多重要,多么不可取代,不读少读就是可惜、就是罪恶、就是堕落......
让人受到启发感动的不是比例轻重、不是所谓的经典与盛名,而是人透过这些文字与过往的人产生某种连结,从而产生某种意义以及人之为人的共鸣,只要有过这样的经验,就会让人想去探索体验古今更多的文字与创作,这些探索不用硬塞在教科书里,只要透过教育的过程,让学习者有机会产生这样的体验,接下来就是学习者开拓自我的旅程了,这会是一种终生学习,也将会是终身的探索。
4. 林壑,回应《众议:民主墙大火是如何烧起来的?听听他们怎么说》
其实个人性格是很害怕争执的,可以说是点进来看这篇文章都觉得需要勇气,但还是想说这样的争执也许比没有争执要好。
不管现在双方觉得对方有多么不可理喻,自己因此说出什么冲动的话做出什么冲动的事,至少年轻人的好处在于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真的是自己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而不是利益的博弈。
每个人的思想肯定都受环境影响,但冷静下来以后对方的言论总能在自己心中留下一颗seed of doubt,让自己去想一想,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东西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如果双方都能这么做,也许争执最终还是能有裨益。
5. 邓宇佑,回应圆桌话题《医生从政特别厉害?什么学科出身,会是较好的执政者?》
台湾社会对从政者一直存在崇尚高学历的迷思,觉得读法、读医代表会读书,代表会会治国,才造就全世界博士比例最高的内阁。
但对一个称职的执政者而言,需要的是能够打开对话、沟通的能力,是能够在多方利益折冲后进行价值评断的能力,是能够发展出具有效率且顾及弱势、少数政策的能力。这些能力本身就是一种专业,与高学历之间的关系难以论证。
但士大夫治国的思想有其历史脉络,虽是现代民主政治中应该被批判的价值,却非朝夕可废的存在。
6. 七恩霸,回应圆桌话题《医生从政特别厉害?什么学科出身,会是较好的执政者?》
能否执好政,与学科学历并无必然联系。医生大多有较好的逻辑,善于抓重点、解问题,所谓“看得清”,其中外科医生更是敢于“手起刀落”,干脆果敢。但也并非豪无弱点,善逻辑之人大多遵循“凡事得讲道理”,但政治场上很多事情都是不讲道理的,尤其是一些非民主体制的政体。但这些特质并非只有放在执政中才生效,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让他去菜市场卖菜,我相信也能卖出个人“学科风格”的。
7. Dark_Moon,回应《售卖翻墙软件 VPN服务商遭判囚9个月》
堵上嘴还不够,眼也给我蒙上。
老崔可以再写一首《一块红布2.0》。
8. KochiyaOcean,回应《四个室友两个被捕,香港社运公寓里的愁红青年》
反抗者到底是打破现有分赃体系的人,还是下一批分赃的执行者?
在现实的涡潮中,除了通过口号来进行粗略的判断,能够盖棺定论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然而纵观历史上的体制变迁,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方式是改良还是革命,抱有力量的反对者都是推进改进的原动力。
我们无法确定某次打破循环陷阱的努力是否是真的有效,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如果没有这些努力,循环陷阱将永远无法打破。
我无法知道下一步将前往何方,但是为了离开现在的虚伪的平和,只有前进一途而已。
9. 咸鱼姬,回应圆桌话题《陕西孕妇求剖腹产被拒后跳楼自尽,谁的错?》
最初看到报导,首先感到的是寒心和恐惧,不知道孕妇跳楼的那一刻是不是也有相似或者更深的感受。逼死她的不是剖腹或者顺产,而是所有人对她所承受的痛苦的漠视。
人类花了几万年进化不是为了活得像动物一样,人类花了几千年发展科技也不是为了去忍受疾病和疼痛。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去忍受疼痛,如果有,要不是科技发展程度不足,要不是不把他/她当作是人。
可是,当这个人有了孕妇这个标签后,似乎所有人都会把她必须承担高强度痛楚视为“天经地义”——“人人都痛啦,为什么你就忍不住?就你矫情?”似乎谁都没想过,为什么她只是因为天生有子宫,就必须要忍受痛经,乃至义务忍受比痛经高很多倍的生产镇痛?无痛分娩技术是存在的,她却只能用跳楼去获得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10. lasiachen,回应《韩国“斩首行动部队”12月成立》
这是在拍韩剧吗?
明目张胆的扬言要刺杀别国领导人的不都是恐怖份子吗😂
还是我too young too naive?
老林這留言,沒毛病啊~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和平與包容來之不易。
(以下内容自我审视多过谈论问题,不必拨冗阅读)看见民主墙大火那条推送下面有一条评论(大意)说内地生或是在其他国家的大陆年轻人不喜欢任何极端势力,因为这会加重陆港矛盾或是中美矛盾,逼他们不得不选边站。私以为这也不无道理。回来再审视我被贴在这上面的那条评论,我说我害怕争执,其实这份害怕也并非只是性格方面的原因,更有这方面的考量。我自认不是一个要当英雄的人,只想当一个认真工作生活的凡人,因此社会认同对我来说很重要,我自然不想当一个被夹在中间的人。记得之前看到有人说张敬轩“陆港关系好的时候是吉祥物,关系不好的时候两边不是人”,哪怕他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优秀的歌者、热心的市民(无论这个市指的是香港还是广州)。所以我承认我是良好关系的既得利益者,而争执对我有利益冲突,这一切再加上我性格的懦弱,很可能导致我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都是劝架、和稀泥。但也总要有和稀泥的人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