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从单车径上到广阔世界

徐震球因单车竞赛,开拓了他人生路;林璐芸因着单车,探索着这座城市;而蔡浩澎因为单车,令人生的色彩更丰富。
风物

骑单车,是可以引导一个人的路──徐震球总是这样想。

中二那年,徐震球的堂哥从加拿大回港探望,“怂恿”他去骑单车,时光一转眼,闪过入选香港代表队的日子,闪过亚洲锦标赛上的欣喜若狂,来到如今无论工作抑或生活,都与单车再也分不开的三十岁。

一个字,“型”。落山单车(Downhill Mountain Bike)太有型了,他如痴如醉。年少时,将便宜的单车改装成越野单车的式样,一路飞驰,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们,于是一同去观赛。太热血,每每一放学便来上水家附近的天平山训练,一路冲下来。那时候网络教授还未发达,又没有专业的指导,便花钱买来DVD,不断暂停再播放,又实战模仿,常常“炒车”得鼻青脸肿。

落山单车是在各项单车赛事中最极端的运动,亦是在他接触过所有运动中最富挑战性的。一场比赛,短则两、三分钟,最长也不过八分钟左右,车手逐个从山顶冲下,经过急弯,经过砂石崎岖,经过险坡,紧迫得不得了,输赢也只在乎零点零几秒之间的比拼。路线、动作、体能爆发的安排,都需事前经过多次演练,稍微偏离或那怕只是一点的失误,都会有危险,或在时间上稍逊于人。

“那几分钟里,必须全神贯注。旁边很多人在加油打气,你是完全听不到的,你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在你眼前的路上,”他说。

那种感觉如同在森林中快跑,万物在眼前闪过,人疾速在各条分岔路中穿梭。车手的掌控力极为重要,而当成功完成一段山路,满足感实在太大。

在菲律宾,他第一次参加亚洲锦标赛。大雨滂沱,山路如同颜料一样黏连而松软,而他亦是第一次挑战较高的跳台。练习时,硬着头皮跳下去,结果摔得彻底。于是定一定神,学习别人的专业动作,恍然大悟。那一次,他拿了第三名。

由中学二年级至今的十六年来单车日子,单车俨如他的灵魂。他回想,自己的人生几乎所有的际遇都与单车有关,包括人生规划、工作、朋友⋯⋯少时单车是热血,是要赢。大学毕业之后在单车店里工作了四年多,之后他跳至单车以外的世界,如今与朋友合伙做生意,也离不开对单车的那份热血。

“既然我认为自己在单车界都做出成绩,那我为何不试一下在别的行业,是否也会有相同的效果呢?”他问自己。

单车中习得的智慧,成为他人生中排忧解难的“法宝”。在落山单车运动中,速度之快源于事前的缜密铺排,他于是懂得在工作中做足准备、快速反应,尽量满足客人需求之余又能掌控销售的节奏。单车赛事要赢,必须全神贯注,他因而又养成了对感兴趣之事必定全心全意投入的性格。

两年前他从港队退下,但单车仍是“一辈子都不会停”的事业。他将继续参加比赛,拼尽全力训练,挑战自己,正如他在自己的单车人生中一直在做的那样。

单车是看这座城市的一副眼镜

与一辆小轮折车为伴,林璐芸出现在城市各处,以及人生的不同可能性之中。

林璐芸通常十点钟上班。于是大约八点起床,八点四十五分出门。出门之前,她会穿上较鲜艳显眼的上衣,带上反光衣以及头盔,带上水和毛巾,检查自己单车的前后车灯是否运作正常。准备完毕,她便出门,一步一步将单车搬下楼,来到街道上,开始驰骋。

从红磡的家出发,她一路经过九龙城、新蒲岗、启德,再到位于九龙湾宏开道的教会上班,大约45分钟,比平常巴士上班用时要多出20分钟左右。马头围道车流繁忙,她通常避开,但采访当天却也试着骑马头围道到办公室,用了38分钟。

骑着单车的感觉总是轻松自由,在这个可以任由自己控制的工具上,以比跑步还快却不需刻意追求的速度,她因此细细经过那些街道与人们,经过那些平日里来可能会被忽略的风景,穿梭在城市的不同角落。

在参加了一个关於单车代步的课程之后,自今年三月中以来,林璐芸开始坚持每周一至二日骑单车上班。七八月时酷暑难当,她不得不中断,直至本月又急不及待地拾起。过去曾经的对马路的恐惧,在习惯单车代步之后也渐渐消失,她自觉多了许多对于道路的认识以及理性判断,同时也可以重新发现这座城市在道路规划上的问题。

关於单车代步的技巧,她娓娓道来:“上下车技巧、掌控速度技巧、转波技巧等等,都需要练习,另外也要懂得左转右转的时候打手势⋯⋯在马路上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前面道路情况、灯位指示,也要留意地面是否平整,以及后面有没有人,相对来说就像开车一样专注。”

对单车人士是否友善,马路上一目了然。虽尽量行驶巴士线,但她也不免遇到某些司机故意逼近的危险情形;有时也有司机故意鸣笛表示不满。但她始终更鼓舞于这城市中友善的声音,譬如有小巴司机专门向她打招呼,抑或是一次遇到在行人路上等巴士的老伯对她喊加油。

“马路上的礼让很重要,大家互相协调的话,自然也会融洽多了,”她说。

单车是一份礼物,是她对信仰的实践。她自觉眼界宽阔许多,对眼前的这座城市亦有了不同的视角。工作日的夜晚,她偶尔也会跟着红磡的车友们一同骑去观塘码头和邮轮码头,而周末闲暇时光里,会随着不同的车队去平日里不常去的地方,如昂船洲大桥、粉岭、元朗等等,或是跟着带她入门的师傅在南丫岛的山上练习上坡以及转弯技巧。

爱上单车以来,她晒黑、消瘦了。骑单车虽然体能上辛苦,有时候气喘连连,但却始终值得,压力大的时候出去骑一段,人也就快活许多。而从这辆单车延伸开来,环保渐渐成为她生活中的主题。她开始尝试减少买外卖的次数,亦常常随身携带饭盒和餐具。

与一辆小轮折车为伴,她出现在城市各处,以及人生的不同可能性之中。“这是从单车开始的学习,”她说。

从单车开始,影响生命

三年前,蔡浩澎与一班车友共同创立了“爱心骑行”小组,除了组织骑单车的玩乐行程以外,每次都有专门的筹款活动,捐助不同的慈善组织。

自五年前退休以来,蔡浩澎始终没有闲下来过。过去经营医疗业务20年,他常致力于慈善事业,捐助伤残人士,但有时亦感觉动机不纯,总归是一副商人的心态。

但现在不同了。热爱骑单车的他,开始通过单车推动慈善,生活也仿佛闪烁着不同的光亮。

“如今做善事,没有任何目标与私心。因为我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单纯地觉得这些人需要帮助,我于是单纯了许多,也宽容了许多,”他说。

三年前,他与一班车友共同创立了“爱心骑行”小组,除了组织骑单车的玩乐行程以外,每次都有专门的筹款活动,捐助不同的慈善组织。每次筹得善款虽不算多,大约四五位数,但始终是一份心意。小组初始阶段大多将款项捐至大陆的一些学校,近年来则多关注本地,受惠机构包括长期义赠饭盒的“深水埗明哥”、儿童糖尿协会、鲜鱼行学校等等。

慢慢地,“爱心骑行”的Facebook群组不断壮大,如今已有近千人,活跃成员亦有一两百左右。组里充斥着各行各业的人们,大家因此走到了一起。“只是纯骑单车好像没有特别意思,我们想不如将单车与其它有意义的元素融合到一起。既然坊间有各式各样的车队,有的是为了比赛,有的为了联谊,那如果将慈善或者爱心加入,是否也有不同的意义呢?现在证明我们的理念是得到认同的,”蔡浩澎说。

每次活动组织之前,蔡浩澎总要与核心成员一同先去目的地探路,又要与慈善机构建立联系,在群组内告示活动以及捐款细节,忙得团团转。每每活动开始之前已有人捐款,而行程中途亦会号召参与者随缘乐助。

2014年,小组带领一班患糖尿病的青少年及其家长到台湾环岛骑行,行程总共11日,约一千公里。环岛一周并非易事,在此之前,有长达6个月的训练时间,每个周日风雨无阻,于是参与者的自信亦渐渐建立起来。

终于来到台湾环岛骑行后,期间一位病患青年在崎岖的山路上体力不支,但其余大部分人已到达山顶。于是人们又从顶部下来,一位推着这位青年,其它人则一直陪伴左右,最终到达3公里外的山顶。“那一幕真的很震撼,”蔡浩澎回忆。

架着单车,原来在路上追风竞赛外,还有更多更美好的事迎面而来。徐震球因单车竞赛,开拓了他人生路;林璐芸因着单车,探索着这座城市;而蔡浩澎因为单车,令人生的色彩更丰富。

“初初是为了健康,慢慢又发现单车可以交友,继而又明白单车可以推动慈善,而这个慈善又如此纯粹,”蔡浩澎说。

从一条单车路出发,到熙熙攘攘的街道,再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影响更多的人。
5天后,刚好是香港每年一度的单车节,这活动将再次将城市中不同经验和背景的车友们连线在一起。活动由新鸿基地产赞助,参与者的部分报名费以及“总裁慈善单车游”的全数报名费,连同新鸿基地产的额外捐款将会拨为慈善用途,支持本地儿童及青少年。选手将从尖沙咀出发,再回到原点而结束赛程,这趟车程,两轮会登上高耸的桥,或挺过崎岖的隧道,人们身体力行着关于慈善、关怀与健康的信念。

新鸿基地产香港单车节

日期:2016年9月25日(星期日)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