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布料图书馆:钦州街为何在香港无可取代?

布匹林林总总,这市井集市中隐藏着不少布界之宝,而你可知道,有些问题竟注定是要靠棚仔(深水埗布艺市场)来解决的……

布料图书馆:钦州街为何在香港无可取代?

(编者话)位处深水埗的钦州街小贩市场(又名为深水埗布艺市场),是香港最有特色的布料集散地,这个70年代成立的临时市场,当初是为了“临时”安置因建地铁而受影响的一众深水埗布料排档商贩,谁知临时了四十载,政府却一直没有处理。全盛时期共有一百九十多档布贩,基本上要找任何类型的布料,都可以在这个俗称“棚仔”的地方寻宝。可惜去年8月,食环署发出通知,将会于2016年1月关闭市场, 收回此地兴建公营房屋,到底这所地地道道的布料图书馆,为香港人带来了什么贡献?它又有什么保留的价值?且听棚仔内的档主娓娓道来。

采访应利布业的老板何应,少一点脚骨力也不能。记者在早上十时多到访,碰巧是开档时间,本想趁他一边开档一边聊天,谁知此刻还在他身旁聊得兴起,转眼已听到话音远去,只要稍不留神,何应迅即湮没在布艺市场九曲十三弯的迷宫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当记者还在侊惚之际,突然又见到何应抬着重甸甸的一匹布走过,令人吃惊的地方,是他抬布走过的速度,竟然快过两手空空的记者,要快步急行才追得上他,一点也看不出何应已是五十多岁,“大概已习惯了,我在这里三十多年,1979年来到布市场打工,后来自己做起老板开布店,现时有六个铺位要打理,很多功夫要做,没办法,只好快手一点。”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