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帝国阴影

“如果我们想要从本质上、而不只是外观上,去观察一般专制国家或帝国的形成,只能参考中国的例子,没有其他的途径。”

帝国的结构:中心.周边.亚周边

出版社:心灵工坊(台北)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作者:柄谷行人

译者:林晖钧

文/端生活文化组

批判“帝国”,不是把某个特定国家树为标靶,加以丑化攻击。拆解“帝国”的结构更为重要。

资本、国族、国家,三者捆绑的结构今天仍难打破。庞大资本聚合,国族意识形态驱使,凭藉武力,国家利益对内可淩驾于个体幸福,对外能践踏别国主权。这并非什么独有模式,很多国家都有机会陷入其中,成为新的霸权。

日本当代思想家柄谷行人(Karatani Kojin)回溯世界历史,检视那些先后崛起的帝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秦帝国、蒙古帝国……进而分析帝国的原理,区别专制国家与帝国,帝国与帝国主义,帝国如何衰退,如何近代化。

因为中国古代的史料、遗迹最为丰富,观察中国从秦开始的历代帝国,意义重大。柄谷行人认为:“如果我们想要从本质上、而不只是外观上,去观察一般专制国家或帝国的形成,只能参考中国的例子,没有其他的途径。”

单靠军事力量或科技,是无法统合其他异质文明的。必须有一套思想文明。这种思想文明的传播,是帝国延续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再是封建领主之间的纷争、互惠,而是不同地域共用一套形式逻辑和思维模式。汉字,在传播文明方面的功能无疑非常强大。

柄谷行人不仅分析帝国,同时对照帝国的周边和亚周边如何被影响。周边和亚周边,是以受到帝国中心文明的影响程度区分的,并非地理位置。相对中国的历代帝国,日本就是典型的亚周边国家:与中心隔离,却又足够接近,可以接受中心的文明传播;既没有到“圈外”,也无需担心被中心支配,可以选择性地摄取文明。柄谷行人认为,日本的亚周边位置,对后来的各种发展影响重大。

1940年出生的柄谷,年轻时就参加反安保运动,是六十年代学运世代的代表人物。近年来,他持续探讨“国家”、“资本”、“国族”等概念,组织NAM(New Associationist Movement)运动,鼓励成立各种小型共同体,以区域性的生产与消费,对抗大财团资本怪兽。

如果人类必须生活在一起,必须抵抗“帝国”的吞噬。那我们能如何共处,反思“帝国”也是为了探索新的社会形态。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