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时间之外的美:柳宗理的坚持

设计可以不是潮流时尚的奴隶。柳宗理的产品告诉我们如何令「美」 穿破时间的屏障⋯⋯
Wilson Tsang 绘制
风物

设计不知何时演变为潮流的翻新,在大家都花样翻新、个性频出的时候,柳宗理的作品仍然维持低调和他最重视的“实用”。这样的一种美,不会过时。2015年是日本工业设计大师柳宗理诞辰100周年,新加坡、香港、台北三地举办展览,展览吸引不少柳氏拥趸,人流未息。而活动是否结束,并非我们要关心的重点,正如柳宗理花尽毕生之力,透过其作品诠释恒久、耐用的设计价值,及后更启发不少当代东西方设计师。今次分日推出的柳宗理专题,除了回看大师著名作品,了解其人性化的设计思维外,更与设计策展人和“资深”用家直接对话,细说柳氏对亚洲创作的重要性。之后,驻日作者林琪香亲身游历岛根县出云市的民艺馆和出西窑,带我们近距离体会“民艺精神”与柳氏设计的紧密关系,如何在当地共生、流传。

“一件产品的生命,不止是十年、二十年,而是比创作人、制造者
、甚至用家拥有更长久的寿命,年年月月地存在于天地之中,作为设
计师必须要有这种使命感,令产品比自己的生命更长寿。”柳宗理的
长子,柳新一在香港站《The Beauty Born, Not Made》亚洲巡回纪念展览分享会上跟听众说。他的父亲柳宗理去世时,年届96岁;其设计工作室主理的著名不锈钢单柄锅,自1963年出品至今,依然市场上的长寿产品。

面对全球化和过度消费的二十一世纪,其设计思想不仅在亚洲当代设计领域影响深远,也备受西方设计界推崇,如著名英国工业设计师 Jasper Morrison、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在其百多件设计产品中,早于六、七十年代面世、采用日本传统工艺和工业生产的餐具、厨具、家居用品多年来在日本家喻户晓,令人重新发现日常生活用品的精彩与美学,无形中亦推动了日本轻工业发展;由德国家具品牌Vitra生产的蝴蝶椅(Butterfly Stool)和象腿椅(Elephant Stool),更被誉为二战后日本设计的著名代表作。蝴蝶椅曾在1957年的米兰家具展上获得金奖,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相继永久收藏。他还曾两度为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奥运会设计火炬手柄,其火炬造型成为日本民众对六、七十年代黄金时代的集体回忆。

1972札幌冬季奥运会火炬手柄(图:Yanagi Design Office)
1972札幌冬季奥运会火炬手柄

好设计之美

什么是好的设计?细看柳宗理列出的原则中,“实用”总是居于第一
位。他坚持先以手作模型设计,才绘图、定案,最后由现代科技批量
制造;选材,必然使用最恰当的材料;产品更以经济、耐用为先,更
容易被大众使用,这些是他心目中产品的美感保证。是次纪念展于五
至八月期间于新加坡、香港、台北三地举行,当中不仅展示了柳宗理
的经典作品,更通过珍贵的纪录片、照片、模型让人们了解不同产品
的制作过程,以及背后的人文精神。其中,香港站的主题是:“意匠
之心:柳宗理”,在Gallery 27的展场中,参观者可以试坐柳氏不同年
代出品的椅子、拿起餐具感受它的质感。当坐在木椅时,由工匠精心
打造的椅背,好像一双大手托住你的腰部,弧度与身体的契合让人感
到非常舒适。

器物是家庭的一分子,能为人们分忧解劳,乐在于用,温暖人们
的生活。

“美是一种对爱用者表示感谢的标记,”柳宗理的父亲,柳宗悦在《工艺之道》中写到。这位日本著名工艺理论家、美学家,“民艺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1920年代提出“器物之美在于实用”的设计哲学。后来成为了工业设计师的柳宗理,更在其五十多年的设计生涯中承袭、并于现代生活中实践民艺精神。

器物是家庭的一分子,能为人们分忧解劳,乐在于用,温暖人们的生活。柳宗悦曾说,高超的艺术可说是老师、严父,工艺则是伴侣,是兄弟姐妹,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每日在充满工艺的环境里,每当亲近器物时,就会有在家的感觉。没有器物,家庭就无法成立。因为深爱器物的人喜欢回家,器物与幸福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里不是严峻、崇高、需要仰望的世界,这里是亲密和谐的领域,所
以设计师的工艺之心则应该是情趣的世界,是滋润,是亲和。

酒器(图:Yanagi Design Office)
酒器

不做潮流的奴隶

“大部分设计都是时尚潮流的奴隶。”柳宗理对设计师在商业潮流做下妥协感到遗憾。

对于那些只为增加利润而生产的东西,花巧却不实用,违背他的美学原则。在是次展览中同时推出的柳宗理随笔结集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生活哲学,包括他第一件作品1948年出品的松村硬质陶器,是其在二战结束时,柳宗理从菲律宾回到日本,面对一个刚刚经历重创的国家,连一根可以用的钉子都没有。他想,至少有泥土,可以用来做陶瓷餐具。于是他利用了沉没的军舰里拖出煤做燃料,花了很大努力制造了一系列纯白餐具,想在百货公司出售。然而,这批餐具却被直截了当的拒绝了,因为商家觉得这只是不完善的半成品,上面没有什么装饰性的图案花纹,不能吸引顾客。大概五年后,纯白餐具才逐渐开始出现在市场上。柳宗理在书中写到:“这次经验让我感到对冷血的商业主义的不信任。”

只有不断经过手的触摸感觉,才能产生最适合的设计。

餐具的角色是什么?柳宗理说,餐具是食物的仆人,食物才是餐桌的主角。餐具最大的功能就是为食物服务,最大荣耀就是让食物显得美味诱人。在展览上,哑白的陶瓷碗碟陈列在桌上,谦逊,质朴,低调。另一张台上,摆放着制作汤匙的石膏模具。“这些是汤匙的原料,剪裁、抛光、打磨的几道工序。制作过程很难,因为手柄和汤匙的头中间的接合位非常平滑,完全摸不出来。在日本只有两位老师傅懂得这个技术。柳宗理坚持的设计理念就是为了人使用,所以设计、生产过程都要维持人性的特质。他相信,只有不断经过手的触摸感觉,才能产生最适合的设计。”香港站的Gallery 27画廊负责人 Sunny Chan 介绍说。

柳宗理对潮流的看法,从他对汽车的审美中也可见一斑。他一生酷爱吉普车。二战时,他在菲律宾的丛林经历战争,看着日本陆军的车辆陷在河中动弹不得,而美军的吉普车却能敏捷地穿越山地和谷地。战后,他拥有了自己的吉普车,驾驶了三十年。“它也许看上去很粗糙,但这种天然的粗糙却有种可靠感,极其值得信赖。”柳宗理在书中评价到。吉普几乎保有汽车刚被发明时最原始的本性,一架货运马车上加装一个发动机引擎。与此相反,普通汽车设计的愈来愈讲究精致奢华,繁复的装饰模糊了人的双眼。“吉普这种简单、自然,完全就是我们所讲的『无名的设计』,甚至可以说是民艺精神的集中体现。”柳宗理写到。

过滤网(摄:Lit Ma / 端传媒)
过滤网

父与子传承

提到柳宗理,人们会自然想到他的出身和对父亲思想的承袭。但父子间曾经的分歧和疏离却鲜为人知。柳宗理大学期间在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痴迷于现代艺术。而那个纯粹的美学世界却是父亲不屑一顾的。当时叛逆的柳宗理认为父亲强调的手作工艺,在机械生产和全球化潮流下已经过时。

二十世纪初,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柳宗悦等一批日本知识分子一直在思考、探索民族传统文化的地位、传承和发展。在柳宗理记忆中,小时候家里堆满了父亲收集来的各种民间手工艺品。书房里满是书,连人都无法通过。父亲总是一个人在书房思考艰深事物,很少和家人亲近。家中花园的角落还有一个可以烧瓷器的窑,当时日本“民艺运动”的重要人物经常来家中聚会、讨论。柳宗理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却一度对日本传统手工艺不以为意。直到1940年,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重要奠基人、机械美学的创立者柯布西耶的助手夏洛特·贝里安(Charlotte Perriand)到访日本,陪同考察的柳宗理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日本传统,才发现其中价值,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夏洛特·贝里安到访日本对柳宗理的设计生涯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柳宗理的长子,柳宗理工业研究会理事长柳新一说。柳宗理在大学接触到包豪斯、柯布西耶的设计理念后,发现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产品设计师。比起标榜个人创作的画家,他更想成为一个可以为大众服务的设计师。当时的日本有不少建筑师,却没有工业设计师。求学无门的柳宗理只能先从建筑设计方面入手。贝里安访问日本后,柳宗理跟随她学习了近两年。

柳新一,柳宗理长子,柳工业研究会理事长(摄:Lit Ma / 端传媒)
柳新一,柳宗理长子,柳工业研究会理事长

愈深入了解柯布西耶,他反而意识到自己开始逐渐靠向父亲的思想。尤其是当看到贝里安等许多当时西方建筑界、设计界的顶级权威,在参观民艺馆时,对父亲的收藏和日本民间工艺表示兴奋的赞叹,一种对父亲深深的敬意开始在柳宗理心中生长。父亲对柳宗理的作品却一直反应冷淡。即使他第一次设计出蝴蝶椅时,父亲也只表现出了一点兴趣。1961年,柳宗理受邀去德国教工业设计,当他在德国时,父亲过世。“父亲去世前曾写信给我,那是他第一次鼓励我,”柳宗理在回忆文中写到。

未必能肯定它产自日本,这对柳宗理来说是另一种成功。

全球化下的民族传统

受父亲的启发,柳宗理明白单纯模仿西方设计是没有出路的。即使柯布西耶是他最崇拜的西方建筑师,应该学习柯布西耶的精神和建构世界的原则,而不是模仿他的作品外形。然而当你拿起展览上的任何一件餐具,未必能肯定它产自日本,这对柳宗理来说是另一种成功,代表他的理念被世界不同地方的人理解、接纳。他说:“如果设计思路来自日本,是日本人做的,为日本人使用,尊重日本的社会现实,它就会带有日本的感觉。这就令传统得以延续、存留的方式。”承袭传统也不意味着要在作品中刻意加入日本元素。

“柳宗理先生工作的时候,喜欢听西藏或非洲的音乐,他曾多次访问非洲、南美洲等地,常常在这些考察中获得启发和灵感。”巡展总策划 Yoichi Nakamuta 说。他跟随柳宗理工作多年,也发现设计师广泛吸收其他地域的特色也非常重要。换句话说,设计必须要超越了狭隘的地域审美,才是人们对美好、舒适的共同追求。

每个时代、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学潮流,但仍有一种美是超越时空分别的,只有谦逊的心态能带来这种美的设计。设计者放下表达自我的欲望,设身处地想像如何方便使用者,关照使用中每个细小的动作、手感、力度、角度,令人烦躁的生活琐事于是变得熨帖、平顺。这也正是在柳宗理为东方设计留下的体贴印象。

台湾设计馆柳宗理回顾展

展期:即日起至8月30日

地点:台湾设计馆概念区(台北市信义区光复南路133号1F,松山文创园区内)

开放时间:9:30am-5:30pm (星期二至星期日)

电话:02-27458199#382

查询:www.tdm.org.tw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