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路:浙江县城的小企业故事——2020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喜与忧评论

杨路:浙江县城的小企业故事——2020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喜与忧

在年初,正当不少人开始担忧中国出口企业在全球贸易寒冬之下是否会“崩溃”的时候,下半年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

中国“十四五”经济计划:消失的GDP指标、零和“双循环”、拉不动的消费

五年计划作为一项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物,其指标本身的技术约束力已经非常有限,但这一政策工具仍有凝聚共识、传达信号的作用。

习近平的“深圳讲话”,与北京下一个十年的政经图景

今年有很多失败的预言,尤其是危机并没有撼动中国的政治体制。但也许可以说北京在用经济路线上的变化换取政治路线的不变。

杨路:面临经济危机的中国,是否还需要香港?

北京在香港国安立法上的强势政治干预,与同一时期在国内改革议题中释放出来的积极信号,其相互关系并不是矛盾,而是互相设限。

杨路:什么是中国经济“内循环”?能循环起来吗?

“内循环”是否意味着中国走向“闭关锁国”?它的最大“痛点”又是什么?

华尔街日报:疫情导致经济低迷,中国为何尚未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

有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在没有重大刺激举措的情况下已经正在复苏。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担心大规模刺激措施可能会导致经济局部过热,尤其是房地产市场。

多国请求债务减免,全球最大官方债权人中国要怎么做?

中国债务减免“不太可能超过平均水平”,因为这不能压制受援国以后的借款冲动,也无助中国在当地获得更多话语权,更会令已不堪重负的财政承受更多压力。

中国第一季度GDP下跌6.8%,为28年首次单季经济负增长

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4.7%,猪肉价格上涨122.5%。

消费停摆、中小企业告急,疫情令中国经济付出哪些代价?

疫情爆发前,中国正经历 08 年金融危机后持续最长的经济下行周期。疫情改变的只是经济下行的斜率。

猪肉、汽车、口红与商品房,中国人在消费什么?

三四线城市年轻人陷入“低收入、高消费欲”,一二线城市中产则被房价压得喘不过气。

不做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将走向何方?

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有过早去工业化的风险,制造业发展不够深不够广的话,附着在制造业上的服务业也会萎缩。”

GDP增速跌至40年来最低 ,深圳怎么了?

民营经济消沉,地价飙升,企业外迁,用“高端”产业替换“低端”产业走得通么?

中美贸易战的600天:关税是如何升级的,又是谁在买单?

十三轮贸易谈判,五轮关税生效,数以千亿计的商品——在这场漫长争端中,痛的不仅是中美,全球经济都将损失4550亿美元。

那些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钱是怎么借的、又该如何还?

为保GDP增长,十年间,中国地方政府不断举债、投资基建,仅2020年就有2万亿债券到期,足以再建14个香港国际机场。

华尔街日报:中国以美国式破产缓冲经济放缓压力

面对债务负担沉重的中国经济,政府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让公司倒闭。

杨路:中国老板,美国工厂,还有全球产业链

这间“中美工厂”更大的挑战可能还在后面

杨路:“996”和中国特色的技术焦虑

中国式焦虑的根源,在于没有足够的信心回答两个问题。

很想买,但没信心:消费降级,一个即将抵达的目的地?

消费降级真的来了么?是人们从之前的狂热购物中冷静下来,转向理性消费;还是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失业、通胀和资产流失,决定“共克时艰”?

被贸易战“瞄准”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最糟的还未发生

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医疗器械占比很小,但整个行业对美国严重依赖。若贸易战持续,中国企业有没有plan B?

P2P爆雷启示录:悲剧的永劫回归

P2P平台大量爆雷,是2018年中国经济转折的代表性事件,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政治思维主导、干预市场经济下的正常能量释放。悲剧的永劫回归会有终止的一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