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习近平的“深圳讲话”,与北京下一个十年的政经图景

今年有很多失败的预言,尤其是危机并没有撼动中国的政治体制。但也许可以说北京在用经济路线上的变化换取政治路线的不变。

2018年10月21日, 庆祝深圳改革40周年的灯光秀。

2018年10月21日, 庆祝深圳改革40周年的灯光秀。摄:林振东/端传媒

李海

刊登于 2020-10-20

#李海#中国政治#中国经济#评论

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过去一周的广东行,与10月14日纪念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的讲话,开启了一轮对特区、深港关系乃至中国经济去向的讨论。与以往不同,如今的背景是中美贸易战、香港反修例运动,与日益严峻的台海两岸形势。

在香港,本地的目光更多聚焦在北京如何看待香港和深圳河对岸的关系。然而反修例运动之后的大湾区框架下,又有什么新鲜事呢?与其说香港被作为单纯的治理和融合对象,不如说是北京已经认定香港必须在未来变得“无足轻重”。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路线和政治路线一直存在着两层角力,一层是政治西化即选举民主化与保留党-国体制的角力;另一层则是资本主义化的不均衡发展和带有民粹色彩、强调社会公平的“分蛋糕”之间的冲突。在今年的诸多新形势下,北京感到焦虑吗?正式提出的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模式,在回应什么?

中国政治的语言和词汇,在近十年来已经“通货膨胀”——充满了数字、宣言、口号,追求“高大全”与无所不包。这意味着说出来的东西有多少可以落到实处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把赋予深圳的新政策,和去年以来的各种新闻放在一起观察,什么在变,什么不会变,就会变得更为清晰。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