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杨路:“996”和中国特色的技术焦虑

中国式焦虑的根源,在于没有足够的信心回答两个问题。

在中国劳动者权益保障普遍缺失,劳资关系制度性地偏袒资方的环境下,农民,体力劳动者,甚至是一般的公司白领,处境都并不更好。“996”之叹背后,是中国特色的技术焦虑。

在中国劳动者权益保障普遍缺失,劳资关系制度性地偏袒资方的环境下,农民,体力劳动者,甚至是一般的公司白领,处境都并不更好。“996”之叹背后,是中国特色的技术焦虑。摄:Billy H.C. Kwok/The Washington Post via 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9-04-26

#996工作制#中国经济#杨路#中国大陆

“上班996,生病ICU”的中国程序员们非常值得关注,但同时我们需要正视的是,除了程序员们,中国的许多其他行业,同样在忍受著糟糕的工作环境、工时甚至更差的待遇。许多人已经指出,在中国不长不短的“上班”历史中,一周工作六天(“996”里的那个“6”)才是常态。这些程序员的父辈们应该会记得,1949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仅仅需要一周工作六天,周日更有许多非自愿的“义务劳动”,因此有“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一说。

互联网行业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产业,实际上提供了相对优越的薪资环境。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平均年薪约为15万元人民币,为中国人平均工资收入的两倍(2017年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平均收入约为7.5万元人民币)。即使考虑到程序员们的工作时间较长,这一群体的平均时薪也是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准。

虽然这一理由并不能削弱程序员抗争的合理性,但在中国劳动者权益保障普遍缺失,劳资关系制度性地偏袒资方的环境下,农民,体力劳动者,甚至是一般的公司白领,处境都并不更好。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偏偏是程序员们,能在中国引起共振?

“996”之叹背后,是中国特色的技术焦虑。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