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穷游、#复古港风——“小红书营造的是过去的香港”香港

#香港穷游、#复古港风——“小红书营造的是过去的香港”

大陆旅客拥抱香港的“旧”,同时摒弃香港的“新”。

Y2K千禧文化回归潮:新的时代期许和不安中,他们想大胆做自己

“穿衣服都是其中一种方式,去表达你对现在或者以前的看法。”

演艺学院叫停毕业生作品演出,香港剧场界政治审查似加剧|Whatsnew

多个事件均令业界持续产生疑虑,并且对香港艺术创作空间与保障感到迷惘。

香港滑板青年群像:继续飞驰街头,抑或滑入体制?

「純粹地 enjoy 這件事,有些人不一定要做冠軍。」

【年终影片】香港2023,在沉闷年代中练功

守候著,跳动著,尽管激烈的竞赛离得很远。

香港,再沒有真正的风花雪月:言论审查下,文化潮流与明星杂志里,谁消失了?

“尽量不要写”已是基本游戏规则,再挑出敏感句子删一删;遇到敏感文章,找办法与作者说不如不要写;太敏感的题目干脆不要做。

【台北国际书展】香港出版在台湾:“香港”作为政治议题,热度下降了怎么办?

“这是我以前所不认识的香港,这是时代所造成的礼物般的东西。”

倪匡宇宙中的香港流行前史:曾经今夜不设防,而今处处都设防

这些言论成为今日小粉红们对他批判的理据。但要了解倪匡,其恐慌与明志,岂能碎片化地只凭几个金句就做判断?

世界这么坏,我们还只顾疯狂追星吗?——粉丝从公益应援,到走过黑暗

“我们不能只是追着一颗发光的星......我们在这里聚合了,有这样的力量,我们尚有很多很多事情,是可以一起做的。”

香港自己的星:豪哥!许贤!征服后运动时代红线香港的绝招

当上代香港明星纷纷成为“大湾区哥哥”同“大湾妹”,离开或留下的香港人,却在争唱MC $oHo & KidNey的歌⋯⋯

端问答:my little airport 的内地歌迷,对香港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理解?

“后来远远地看着香港发生的这些,我总会想起这句歌词。我只有暗暗祝福我想像中香港青年,希望他们的勇气和行动不是白费。”

香港独立书店地图:8间好去处与他们的镇店之宝

在今天的香港,这些有心有情谊的小书店,不仅在闹市人烟中等著你,也在小岛上、菜田间、街市的一隅⋯⋯

my little airport告诉我们的:如何在香港的新时代保存自己?

MLA的矛盾,也像是香港的矛盾,我们得与它共存,而这如此“香港”的独特声音能怎样延续下去?

专访卓韵芝:你想要镇痛剂一样的歌舞升平吗?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重写自己的历史,只是有人仿佛碰下杯,就可以充满伪装的正能量,否定我们因爱而来的忧伤⋯⋯

黄霑是什么,香港是什么:《保育黄霑》这套书,为何编了十六年?

变幻原是永恒,香港是什么?香港就是“试做九件出错,但终于让我们见到,台面上第十件是好东西”的创造力。

一切发生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政治审查如何渗入香港文化界日常?

没有人说明红线到底划在哪里,新闻之外,更广泛的政治审查正以未必可见的方式,“渗入”香港文化界的日常运作⋯⋯

茶餐厅分身术:终于,港式美食变成一种流离的滋味

如果说大陆的港式茶餐厅,更似幻象与场景消费;在台日等地,就终变成一种流亡的载体,那里所品尝的,增添了花果飘零的滋味。

果籽与果实:“苹果副刊”如何令香港生活“好靓”,好“香港”?

什么能称上“属于香港人的一份报纸”呢?这份最早在纸上落实“香港书面口语”的副刊,把怎样的思维种在了香港人的心中?

2021年的香港人怎样笑:Mirror 同 Error,缘何在崩坏时代迷狂全港?

流行文化未死,香港不死。崩坏的社会产出一部成功的娱乐节目?其实《自肥》的成功,正源于我们过去两年来的“失败”。

邓正健:追击M+,炮轰艺发局——香港文艺界正面对什么政治压力?

近日对香港文艺界的连番施压,套用北京的政治术语,这是要对文艺界“落实全面管治权”的第一步棋?

《秋鲸搁浅》蒋晓薇专访:我们不出声,不代表没进展

蒋晓薇犹疑过这个故事是否已经无法回应当下社会?现在她想通了,荒谬当道,有些叩问亘古不变。

“辰冲”关门了:老牌英文书店在香港的逐渐失去

历史最悠久、最辉煌的英文书局也来到末路了,香港之“国际视野”的前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