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国际深度

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生存状况:被困住的少数族裔,永恒的“内部敌人”

如今仍然生活在以色列境内,有以色列国籍的巴勒斯坦人,虽然拥有国籍,却无法像以色列犹太人一样被政权平等对待。

2024年4月8日,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在市集购物,准备迎接开斋节。摄:Mostafa Alkharouf/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4月8日,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在市集购物,准备迎接开斋节。摄:Mostafa Alkharouf/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孙谦 发自耶路撒冷

刊登于 2024-04-13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巴勒斯坦#以色列

【导语】在二战之后,没有任何一场冲突像巴以冲突一样,长久地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而谈到巴勒斯坦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居住在如今状况惨烈的加沙地带,以及约旦河西岸的人们;其次是大量流亡在其他国家的巴勒斯坦难民,而现在仍然生活在以色列境内,有以色列国籍的巴勒斯坦人,却往往被人所遗忘。他们被人类学家称作是“被困住的少数族裔”(trapped minority):这些无法建立属于自己国家的巴勒斯坦人生活在以色列,虽然拥有国籍,却无法像以色列犹太人一样被政权平等对待。

10月7日哈以战争爆发后,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各项公民权利尤其是言论自由受到极大限制,无法抗议游行,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声也会引火上身。长久以来的二等公民身份,在战争语境下变得更加屈辱甚至危险:在加沙之后,会不会轮到的就是他们了呢?

现在几乎没什么游客的圆顶清真寺。图:作者提供
现在几乎没什么游客的圆顶清真寺。图:作者提供

耶路撒冷:不相交的平行线

初春的圣城耶路撒冷还有些冷,但天气晴好的时候,温度颇为舒适,在人口稠密的街区,熙熙攘攘、人头攒动,似乎看不出这是一个正在经历战争的国家。而在70多公里外的加沙地带,已有三万余人丧生在以色列国防军的炮火之下。

在老城北侧的入口大马士革门(Damascus Gate),城门内就是老城四个城区之一的穆斯林区,城门外则是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聚集区之一。耶路撒冷如今鲜少游客,在大马士革门进进出出的大多是以色列的阿拉伯居民,但在城门处荷枪实弹把手城门的,都是以色列的军队。

本地人告诉我说,自战争开始,大马士革门的警卫增加了不少。他们大约十八九岁的年纪,大抵是还在服兵役,彼此隔着一段距离喊话,响亮的希伯来语越过来往人群的头顶。穿城门而过的人们,三三俩俩,说着阿拉伯语。守卫者和被守卫者们,没有任何言语的交换,甚至没有任何的目光接触,像两条并行流淌的溪水,互不相交。

这一幕将以色列的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共同生活的状况展现得颇为形象。75年来,拥有以色列国籍的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一直保持着脆弱的共存关系。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看不同的新闻;他们对于同一段历史有截然不同的记忆,甚至存在根本性的冲突:1948年是犹太人的建国之年,却是巴勒斯坦人的“Nakba”(阿拉伯语“灾难之意”),在这场浩劫中,有70到80万巴勒斯坦人被驱逐离开故土。除去个别混居的城市,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大多居住在不同的城市;犹太人孩子多数去犹太学校接受教育,而巴勒斯坦人的孩子则去阿拉伯学校。他们或许在大学和公司一同学习和工作,却甚少深入了解对方的生活,跨种族的婚姻更是少之又少。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