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两周年以色列-哈马斯战争战争的阴影评论国际女人没有国家?端对谈深度

战争与和平:女性被锚定在非战上,而不是反战上|端对谈

对于非正义战争的发生,“我们都是异议者”。

2014年7月28日,一名以色列士兵参加士兵拉维(Liad Lavi)的葬礼,拉维在加沙战斗中受伤不治身亡。摄:Siegfried Modola/Reuters/达志影像

2014年7月28日,一名以色列士兵参加士兵拉维(Liad Lavi)的葬礼,拉维在加沙战斗中受伤不治身亡。摄:Siegfried Modola/Reuters/达志影像

端传媒记者 符雨欣 发自新加坡

刊登于 2024-03-01

#战争的阴影#哈玛斯以色列#正义战争#俄乌战争两周年#战争与和平#女人没有国家#女性主义

俄乌战争两周年之际,美国士兵 Aaron Bushnell 在位于华盛顿的以色列驻美大使馆外自焚,他从头顶给自己浇上一瓶汽油,高喊“我不愿再当种族灭绝共犯”,然后弯下腰,用打火机点燃自己。“解放巴勒斯坦”,火焰中传来他的声音。

这是个人伦理对决上国家战争需求的惨烈时刻。

过去两年让人有回到20世纪的错觉,俄乌战争、哈玛斯以色列战争、苏丹内战、亚美尼亚“灭国”、缅北战争⋯⋯虽然二战以来的地区冲突其实从未停止,但这样密集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武装冲突还是逼迫著人们去思考:我们到底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中?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又在面对怎样的内心冲突?

在这个思考下,女性经验或女性主义可能提供什么不同的答案吗?还是,男性跟女性在战争观点和体验上,其实没有本质不同?

端传媒组织了一次对谈,邀请在战争、政治哲学、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女兵研究等领域的学者聊聊战争与和平。

袁源,现任上海纽约大学哲学助理教授,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正义战争理论研究者,她经常思考战争如何帮助人们理解现存国际政治框架,它的逻辑、优缺点和改革方向。

茉莉(化名),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候选人,从事叙利亚库尔德女性问题研究,比较关注战争中的个体故事、战争对个人的具体影响。

韩阳: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博士研究生,Ruskin College 国际关系讲师,同时用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看待战争,关注是什么话语或者什么样的社会建构,让一种想法和行为成为可能。

金云森(化名),政治哲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博士,关注普通人对于战争的责任,尤其是本身持有反战态度的普通人。

她们来自不同的理论脉络,并不都以女性主义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也因此对女性与国家的关系有著源于根基的碰撞。但对于非正义战争的发生,“我们都是异议者”。

以下为对谈节录。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