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

“造浪者”的潮起与潮落:《人选之人》与现实政治的碰撞

“幕僚所做的一切,无论结果是正面还是负面,最终都是老板要负责。”

插画:Mantha Mok

特约撰稿人 九号球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3-05-29

#人选之人#人选之人造浪者#台剧

(九号球,在影剧间寻找生活动力的不务正业法律系,经营FB与IG:“九号球工作室”)

“政治工作充斥利益冲突与人性黑暗面,在多方限制下,主管所做出的决定通常不像戏剧所呈现的完美,更多时候是‘以大局为重’。”

在政治圈工作已有七年年资的乔涵,曾在某政党中央党部文宣部任职,近期台湾首部以政治幕僚为题材的职人剧《人选之人——造浪者》(下称《人选之人》)成为线上影音串流平台的热门影集,她也是观众之一。不仅人们好奇政治圈的面貌,真实世界的政治工作者也搭上这股热潮,虽然他们笑称“好像在加班”。

人选之人》是一部以编织舞台、创造灯火、让候选人站上浪头的政治幕僚为主角,剧情不讲述政坛的腥风血雨,而是展示幕僚工作中的日常,哪些片刻充满选举的激情,又在哪些时刻打动人心、甚至沮丧坠至低谷。

故事以一起职场性骚扰事件开展,从女性视角切入权力和道德的议题,描绘政治职场的风云变幻和人性的多样面貌。同时,剧情巧妙穿插精彩的竞选过程,使观众更能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进一步认识到政治运作的种种现实困境。

政治幕僚是一份围绕在选举、政策研拟、政党协商、妥协及选民服务的工作,他们为了信念、价值投身政治事业,但作为幕僚,基于工作伦理,他们大多选择成为“没有脸的人”,在公众视野中隐身,并忍受著低薪与长工时,但又因为对追逐理想的热情而燃烧自我。

在《人选之人》为台剧注入另股新活水、成为现象级的话题之际,端传媒访问了五位不同世代、政党、年资的政治工作者,他们有的在台湾民主化后投入政治圈已有二、三十年,并见证早期与现代政治工作的差别;也有资浅的工作者,持续在政治的路途上追逐那份未达成的理念。

透过这些“造浪者”的生命叙事,呈现幕僚工作的不同面向,无论是参与竞选团队的内心历程,推动政策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政治职场上的纷争、冲突以及选举创伤,借由他们的视角贴近台湾政治圈的现实景况:在热血、激情之余,那些真实的困境与抉择。

2022年8月18日,台中的竞选广告。摄:陈焯𪸩/端传媒
2022年8月18日,台中的竞选广告。摄:陈焯𪸩/端传媒

允瀞,年资20年,曾参与县市首长竞选、新闻舆情小组

在早年,政治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民主的推广上,努力让人民的声音被听见,而不是深入讨论进步思想或价值。

十几、二十年前,我还是个大学生,透过朋友的介绍踏入政治圈,第一份工作是参与县市首长选举,角色是负责新闻舆情,工作包括阅读纸媒、分析与选举有关的报导,掌握对手的言论和动向,观看电视新闻台并录下自家候选人与竞选对手的新闻影像。

相较于当时,现今获得资讯变得便利无比,只需透过点击YouTube,即可轻松取得所需素材,在早期,我们只能依赖传统方法进行情报搜集。

《人选之人》剧中描绘的选举场景,媒体文宣使用的是“图卡”和“影音”形式,追求快速,与过往以文稿进行攻防的方式截然不同,这种媒体手法改变了造势宣传的模式和效果,透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将讯息直接传达给观众,借以引起共鸣、进而建立共识。

而选举期间,最令我感到成就的,是能参与选战议题的研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市政愿景,融合候选人的理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且制定出可行的政策措施。亲眼目睹这些努力逐渐实现,内心的澎湃难以言喻。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