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人選之人-造浪者》好看的秘訣|與厭世姬、簡莉穎、林昱伶一席談

「我期待真的有那麼一天,兩個台灣女性候選人一起競選、族群融合得更好、大家都有公平發言的權利與更佳的選舉美學。」

(左起)《人選之人─造浪者》編劇厭世姬、編劇簡莉穎、製作人林昱伶。攝:陳焯煇/端傳媒

(左起)《人選之人─造浪者》編劇厭世姬、編劇簡莉穎、製作人林昱伶。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孫志熙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3-05-23

#人選之人#人選之人造浪者#造浪者#台劇

特約撰稿人 孫志熙 發自台北

《人選之人─造浪者》(以下簡稱《人選》)劇如其名,於五一勞動節連假前夕全劇上線後,立即引發收視熱潮,不僅蟬聯十天Netflix台灣每日排行榜冠軍,也在香港擠進前十排名。製作方「大慕影藝」曾經製作了近年熱門台劇,如抱回六個金鐘獎獎座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四座金鐘獎座的《做工的人》,而這一次的《人選》,卻跟過去作品有一處關鍵不同──兩位編劇簡莉穎和厭世姬,都是第一次寫影視劇本。

簡莉穎與厭世姬

她們想,既然台灣人對選舉的狂熱是一種獨特文化,自己又很愛看國外政治劇,不如就來寫一齣屬於台灣的政治幕僚劇。

簡莉穎本來是劇場出身,產量與水準俱佳,曾被《PAR表演藝術雜誌》選為2012「戲劇類年度風雲人物」。五年前,在大慕影藝製作人林昱伶的延攬下,簡莉穎開始從劇場跨界影視,先涉足顧問工作,待結束劇場事務後再專心創作影視劇本。任職顧問時,簡莉穎藉由討論題材、審閱劇本了解影視產業,也發現不少傳統影視劇的積習,例如沒在考量執行可能性,意圖表達不清,或是角色精神思想過於陳舊。

這讓她在面對第一部影視劇本時格外警惕與謹慎,花時間確認自己真正在意的事、關注的人。林昱伶回憶當時,言談中藏不住愛才之心,「當初找她,是因為覺得她的性格跟創作劇本的方式,應該空間感要大一點,如果她到一個比較傳統的平台上創作,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在我們這裡,我不會給她任何框框,我告訴她只要把東西寫出來,大慕一定用最高規格去完成。」

《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圖:網上圖片
《人選之人─造浪者》劇照。圖:網上圖片

有了林昱伶的力挺,在2019年,簡莉穎因結識「厭世動物園」圖文作家厭世姬,對她從事過的政治幕僚工作很感興趣,而簡莉穎之母也曾是縣議員,她笑稱若非媽媽已經過世,很可能會被拉回去助選。兩人還有相似的社運經驗──簡莉穎在大學時代因為接觸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見識到與自己極為不同的人群與生命,才發現每件事都環環相扣,都是政治;厭世姬在學時,參與台大歷史悠久的異議性社團,除了在校內爭取學生自治,也關注校外的反迫遷、性別平權等議題。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