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號球,在影劇間尋找生活動力的不務正業法律系,經營FB與IG:「九號球工作室」)
「政治工作充斥利益衝突與人性黑暗面,在多方限制下,主管所做出的決定通常不像戲劇所呈現的完美,更多時候是『以大局為重』。」
在政治圈工作已有七年年資的喬涵,曾在某政黨中央黨部文宣部任職,近期台灣首部以政治幕僚為題材的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下稱《人選之人》)成為線上影音串流平台的熱門影集,她也是觀眾之一。不僅人們好奇政治圈的面貌,真實世界的政治工作者也搭上這股熱潮,雖然他們笑稱「好像在加班」。
《人選之人》是一部以編織舞台、創造燈火、讓候選人站上浪頭的政治幕僚為主角,劇情不講述政壇的腥風血雨,而是展示幕僚工作中的日常,哪些片刻充滿選舉的激情,又在哪些時刻打動人心、甚至沮喪墜至低谷。
故事以一起職場性騷擾事件開展,從女性視角切入權力和道德的議題,描繪政治職場的風雲變幻和人性的多樣面貌。同時,劇情巧妙穿插精彩的競選過程,使觀眾更能與劇中人物產生共鳴,進一步認識到政治運作的種種現實困境。
政治幕僚是一份圍繞在選舉、政策研擬、政黨協商、妥協及選民服務的工作,他們為了信念、價值投身政治事業,但作為幕僚,基於工作倫理,他們大多選擇成為「沒有臉的人」,在公眾視野中隱身,並忍受著低薪與長工時,但又因為對追逐理想的熱情而燃燒自我。
在《人選之人》為台劇注入另股新活水、成為現象級的話題之際,端傳媒訪問了五位不同世代、政黨、年資的政治工作者,他們有的在台灣民主化後投入政治圈已有二、三十年,並見證早期與現代政治工作的差別;也有資淺的工作者,持續在政治的路途上追逐那份未達成的理念。
透過這些「造浪者」的生命敘事,呈現幕僚工作的不同面向,無論是參與競選團隊的內心歷程,推動政策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政治職場上的紛爭、衝突以及選舉創傷,藉由他們的視角貼近台灣政治圈的現實景況:在熱血、激情之餘,那些真實的困境與抉擇。
允瀞,年資20年,曾參與縣市首長競選、新聞輿情小組
在早年,政治工作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民主的推廣上,努力讓人民的聲音被聽見,而不是深入討論進步思想或價值。
十幾、二十年前,我還是個大學生,透過朋友的介紹踏入政治圈,第一份工作是參與縣市首長選舉,角色是負責新聞輿情,工作包括閱讀紙媒、分析與選舉有關的報導,掌握對手的言論和動向,觀看電視新聞台並錄下自家候選人與競選對手的新聞影像。
相較於當時,現今獲得資訊變得便利無比,只需透過點擊YouTube,即可輕鬆取得所需素材,在早期,我們只能依賴傳統方法進行情報搜集。
《人選之人》劇中描繪的選舉場景,媒體文宣使用的是「圖卡」和「影音」形式,追求快速,與過往以文稿進行攻防的方式截然不同,這種媒體手法改變了造勢宣傳的模式和效果,透過視覺和聽覺的衝擊,將訊息直接傳達給觀眾,藉以引起共鳴、進而建立共識。
而選舉期間,最令我感到成就的,是能參與選戰議題的研擬,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市政願景,融合候選人的理念,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且制定出可行的政策措施。親眼目睹這些努力逐漸實現,內心的澎湃難以言喻。
這段選舉經驗深深影響了我對議題的看法,同時培養自身對社會公益和公共事務的熱情,更深刻地體會到政治決策的複雜性和關鍵性——面對問題時,並非一味的指責,而是思考是否有更佳的解方。
在當年那場選戰結束後,我的政治之旅並未劃下句點,我進到黨部的輿情小組,負責回應媒體和大眾對政黨的關注。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崗位,需要透過新聞稿和記者會等方式,與外界進行溝通和對話,每一次的回應都代表著組織的聲音和立場,因此必須字斟句酌,以免沒有有效回應輿情,更引發另波政治危機。
一直覺得自己蠻幸運的,並未遭遇因政黨利益與個人原則相撞,而面臨與自身價值觀相衝突的情況。對我而言,價值觀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發現自己的理念與所在組織或環境相去甚遠,我會選擇離開,尋找更貼近自己信念的工作機會。
回顧在政治圈這二十年來的歷程,我目睹了許多變革。在早年,政治工作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民主的推廣上,努力讓人民的聲音被聽見,而不是深入討論進步思想或價值。在劇中提到的「廢死」和「多元成家」等議題,連提及都是困難的,更不用說引起廣泛討論了。
舉例來說,在過去的同志遊行中,主要目標是讓同志的存在「被看見」,讓族群的權益得到認可和尊重。然而,現今的同志遊行更加訴求改變,追求更具體的政策改革。
以前人們只關注政策有無,而現在則是注重政策的快慢和成效。這樣的轉變讓政治人物意識到在政令推動的過程中,除了關注目標的實現,還需要時刻追蹤進度,以滿足公眾對於改變的期待。
政治工作的旅程並非一帆風順,其中不乏困難和挑戰,我也曾陷入沮喪和失望的情緒,有時,即使全力以赴,也無法達到所追求的目標。我想,我最感受深刻的,是領悟到「如何平衡派系利益」與所謂的「必要之惡」,意識到政治世界並非單一的黑與白,而是充斥各式的灰色地帶。但我始終相信,只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努力追求公共利益,我們終將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戰鬥位置。
實清,年資八年,曾任地方黨部專員
如果今天所屬黨派的制度出現嚴重的理念偏差,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媒體投書、連署聲明等方式,讓「掌握實權的大人」理解事情的嚴重性。
由於自身經歷與家庭因素,我深切領悟到政策的影響力,其觸及範疇不僅限於產業發展,更延伸至個人生活。政治在人們的日常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這樣的認知讓我開始接觸政治,並投身社會運動。
而進入政治領域的契機源於朋友的引薦,我進入了地方黨部,擔任專員一職,負責處理地方事務,並與基層民眾互動,進一步了解他們的需求與困境。
接著,我參與了縣市首長和總統大選的競選團隊。在縣市首長選舉中,我被派任到活動組,負責統籌策劃各項節目,包括街頭演講和造勢晚會等。而在總統大選中,我的工作崗位轉換到政策組,透過整理和盤點歷年政策,致力於讓選民更好地理解候選人的核心理念和政治立場。
選舉職務需要長時間的奔波,勞心且勞力,可能清晨五、六點出門,一直忙到深夜一、兩點才回家。以組織部為例,婚喪喜慶場合(紅白帖)是最基本的,還得應付五花八門的繁雜行程,生活作息亂七八糟。簡言之,選戰是一段令人筋疲力盡的日子。然而,所有辛勞在投票的那一刻都化為難以言喻的情緒。
至今,我仍深刻記得總統大選前一日,在新聞上看到對手的造勢人潮,心中充滿了畏懼。這一仗如果輸了,台灣將會面臨怎樣的處境?當我走進投開票所,拿起投票章時,我發現自己的手無法遏止地顫抖。那一刻,我才真正體會到自己對這場選舉有多麼重視,有多麼渴望自己支持的候選人能夠勝選。
選舉經歷當然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重新塑造了我對推動改革的思考邏輯,我明白到,並非所有的事情都能理所當然地發生。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需要考慮到不同利益相互間的衝突,需要平衡各方的需求與期望,並非一蹴可及。我們必須積極地尋求各方的意見,理解不同利害關係人的立場與需求,透過溝通和對話,建立起共識,進而協調。當然,這些真的很不容易。
我來說的話,《人選之人》中所呈現的幕僚與政治人物樣態,與現實世界是存在些許差異的。現實中要面對的挑戰更加複雜且多元,除了個人經歷、信念,還包括政治利益的衝突、黨派協調的難題、公眾輿論的壓力以及利益團體的干預等,這些因素都會對決策產生影響。另外,政策型工作中,決策過程通常需要層層把關,不太可能一個文宣部助理就能手握臉書發文權,尤其是在總統大選期間。
我還特別想講一點,在影集中,角色面對同儕或外界批評時,是選擇直接回應和對罵。但是,現實中的幕僚往往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很難與批評者展開對話,甚至連解釋自己的立場都不容易,通常只能自我消化和接受這些批評,或是約一團唱KTV發洩一下壓力。
決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價值觀碰撞的難題。曾經有個前輩跟我說:「幕僚所做的一切,無論結果是正面還是負面,最終都是老闆要負責。」這句話我一直牢記在心,也對其深感警示。我認為這是最基本的工作倫理,幕僚們的行為舉止都與老闆密切相關。如果自己的價值觀與老闆的要求相左,可以選擇離開,而不是將別人的政治生涯作為滿足自身價值追求的犧牲品。
然而,這並不代表助理們不能為自己的理念發聲。如果今天所屬黨派的制度出現嚴重的理念偏差,當面臨更重要的社會公益時,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媒體投書、連署聲明等方式,讓「掌握實權的大人」理解事情的嚴重性,表達我們對政黨的意見。這是為了追求更高目標而進行的行動,同時也是我們堅守自身原則的方式。
在政治舞台上,價值觀的碰撞是無可避免的,但作為幕僚仍應堅持基本的倫理,我們有權選擇自己的道路,但同時也可以運用各種方式來推動理念的實現。這樣的努力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追求更廣泛的公眾利益和政治改革。
在政治圈工作的時間並不算短暫,這段時間裡也經歷了運動傷害和選舉創傷。從曾經身處於體制外的社運圈,進入了政治圈的體制內,面對爭議性的議題,有時會受到過去的同伴用言語攻擊,這蠻令人感到沮喪和無奈。但回頭想想,那些人只是將世界一分為二,把事情變得非黑即白,我能做的是堅持信念和初衷,努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好。
睿耘,年資30年,資深國會助理
政策的成功與否不能用極端的零分與一百分來評價,即使只有微小的進展,每一個小步驟的達成都是成功的一部分。
老實說,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踏入政治圈工作。大學時期主修文科,對政治一直保持遙遠且疏離的態度。
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務助理。某天,一位正在擔任國會助理的學長突然聯絡我,詢問我是否有興趣成為系上大學長、時任立法委員的辦公室助理。也就是這個突如其來的提議成為我職涯的轉折點,就這樣,我踏入政治圈,而這段旅程已經持續了30年。
我對政黨並沒有特定的偏好或厭惡,職涯中也為不同的政黨工作過。這樣跨越政治派系的經驗,讓我對政治圈的運作方式有了更多元的瞭解,也使我能夠快速適應不同的環境和團隊。
國會助理的工作內容包山包海,充滿了挑戰和壓力,政策研究、法案撰寫、公共事務協調、選民服務等,這些都是助理日常必須應對的任務。而如今,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助理們還需要擁有社群媒體操作、影音剪輯和圖卡設計等技能,簡直就像是經營一人公司。
作為國會助理,必須時刻關注政治動態和社會議題的發展,以便為老闆做出相對正確或至少不出錯的決策。這項工作需要保持敏銳觀察和深入研究,以瞭解各種議題的背景和相關利害關係。同時,也要與各方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協調,以確保政策能夠順利的推動和實施。
你說到的《人選之人》,劇情比較著重描述幕僚在選舉期間的職責內容,相較於國會助理,兩者承擔的責任和重點略有不同。事實上,當選舉結束,所有人的工作都可能會有所調整,有些幕僚會繼續在候選人的辦公室擔任助理,協助處理事務,有些幕僚則可能尋求其他工作機會,或在黨內不同組織繼續參與政治活動。
但無論身處哪個位置,都可能面臨理念上的衝突,在我看來,這是職場倫理的一環。作為幕僚,原則上,首要責任是尊重老闆的指示;儘管如此,我們仍希望自己的建議能影響老闆的決策。然而,最終責任和政治後果是由老闆獨自承擔,決定權也掌握在他們手中。我們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地蒐集訊息並提供利弊分析,提供上位者參考。
工作這麼多年,每一次法案協商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政策的成功與否不能用極端的零分與一百分來評價,即使只有微小的進展,每一個小步驟的達成都是成功的一部分。
可是,有時民間團體的要求可能非常強硬,期望一步到位,我一直希望民眾必須認識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應該以更理性的態度看待政策推動的進程,滾動式調整策略,逐步實現目標。要說服民眾理解這一點,也是政策推動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之一。
助理這份工作的辛苦大家都知道,時不時還會遇到令人灰心沮喪的情況,但在其中仍有一些令人振奮的時刻。對我來說,那個時刻不是選戰的勝負瞬間,而是關乎同志婚姻權益的《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三讀通過的那天下午。
說起來,當時的情緒真是難以言喻,內心湧現出一股激動和亢奮,深深感受到自己參與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歷史時刻。那樣的喜悅也是一種鼓舞吧,激勵著我繼續待在政治圈工作,堅定地推動那些能夠促進社會進步的法案。
喬涵,年資七年,曾任職於中央黨部文宣部
在利益、權力和現實多方的限制下,主管們做出的決定通常是不符合道德標準和理想主義的,更多是「以大局為重」。
進入政治圈工作其實是誤打誤撞,2017年透過朋友介紹,進到立法委員辦公室擔任國會助理,負責法案。隨後,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期間,我轉至中央黨部文宣部,團隊任務包含視覺設計、影音圖卡、競選小物和造勢活動等。《人選之人》劇中文宣部的工作內容、人員編制跟我當時的工作情況差不多,大約有八成相似。
職涯另一頁是加入立委候選人的競選團隊,投身輔選工作,面臨許多具挑戰性的任務,過程中最令我感到自豪的,莫過於參與籌辦大大小小的活動:與同仁共同規劃節目流程,分配人力資源,進行街頭宣傳,招募志工等等。在種種困難下,看著活動從無到有並順利完成,這給了我極大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透過選舉經驗,我更清楚地了解選舉的複雜性,也體會到政治人物形象的重要性,以及精心塑造「人設」的過程。在選舉期間,候選人就像藝人一樣,幕僚在策劃活動和設計文宣時,必須細緻入微地考慮形象的經營,以利候選人能在大眾面前展示令人信服且有力的樣貌,進而提升影響力和吸引力,獲得更廣泛的支持。
我在看《人選之人》時,也思索比對過角色與我實際的工作環境有何不同。但在探討工作差異之前,我更想聊聊劇中那些主管——他們的設定與現實情況存在著巨大反差,不禁令人感到諷刺。
無論是翁文方還是陳家競,這些主管角色在劇中被描繪得近乎完美,他們似乎總是能夠以最明智、最高尚、最道德的方式做出選擇,成為典範式的存在。然而,這樣理想化的人物設定過於美化和扁平,實在讓人難以置信。相比之下,我更期望情節能揭露多一些政治工作的黑暗面,揭示黨派的派系角力、團隊的勾心鬥角。
政治工作充斥著利益衝突、權謀角力和人性的陰暗面。在利益、權力和現實多方的限制下,主管們做出的決定通常是不符合道德標準和理想主義的,更多是「以大局為重」。
政治並非僅僅關乎選舉勝利與失敗,但對勝選的渴望膨脹過度時,掌權者對於人品道德的判斷、公私事務的界線、公共議題的衡量等各方面的認知會變得模糊不清,甚至與理念相背離。這也可能是他們真正的本質。畢竟權力就像魔藥,使人們內心最深處的面貌浮現出來。
政治的複雜和真假難辨,使得選民甚至連助理們都會感到困惑,對於掌權者的動機和行為充滿疑問。然而,正是這些曝光出來的陰暗面,提醒著我們要保有思辨能力,謹記道德標準和公共利益。在政治的迷霧中,有時還是需要懷抱著公平和正義的火炬,只有如此,才能繼續前行。
你問我《人選之人》有符合現實政治圈的角色嗎?劇中高副秘書長展現出圓滑且精明的氣質,這與現實中資深的政治工作者很相似。這些人深知政治遊戲的規則,懂得如何運用各種手段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以確保自身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在政治圈中屹立不倒,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價值觀衝突在政治工作場域中屢見不鮮,人有不同的立場和價值觀是很正常的,當自身原則與組織或團隊的整體目標產生衝突時,就得做出選擇。不論幕僚或從政者都會面臨這樣的情境,並試圖從中找到平衡點,作出某種程度的「妥協」。
某程度來說,我覺得《人選之人》過度美化政治工作,只能說我很羨慕劇中文宣部助理能有這麼好的職場,但如此美化和簡化的呈現方式,也可能是為了吸引觀眾的興趣和情感共鳴吧。
皇雄,90後,年資三年的政治新鮮人
大家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開始衡量這個工作的穩定度與待遇,是不是足夠自己存錢、成家。我自己也都在評估轉職。
我進到政治圈工作的契機源於朋友介紹,至今已經三年。這段時間裡,我曾經擔任過市議員的政策助理,在立法委員的國會辦公室擔任助理,以及參與市長競選團隊的政策小組。
雖然議員助理和國會助理都需要處理政策相關事務,並編撰質詢稿,但兩者之間仍然存在些許差異,例如議程密度、詢答時間、題目選擇等。在議會中,質詢的量、部門是固定的,一週只需要處理一個部門質詢,研擬質詢稿的時間較為充裕,能夠更加細緻地準備與研究。然而,立法院的工作節奏較快,不僅一週三、四個質詢是常態,也經常要到週五才會得知下週一的議程安排和討論題目,準備時間大幅縮短,需要迅速作出判斷和回應。
每個選舉團隊的編制不一定一樣,我待的選舉團隊大致分成了「政策」、「文宣」、「社群」、「新聞」和「組織」五個小組,而我被分派至政策小組,負責政策。這個過程中,最讓我有成就感的,莫過於見證政策的萌芽與成長。
政策小組的主要工作有兩個部份,一個是提供議題攻防的資訊,一個則是研擬政策,兩者都需要透過蒐集相關資料和與專家學者交流,對各項議題有足夠的了解,才能逐步建構出完整且可行的政策方案。當政策最終成形,由候選人發表後,若能獲得選民不錯的迴響和肯定,對我而言,是最有成就感、欣慰的時刻。
雖然近年來「選舉」與「政策」脫節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許多政黨候選人會為了選票拋出不負責任的政見。但實際上,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常常需要考慮諸多因素,包括民眾接受度、社會效益、經濟影響、法律合規性等,一個好的首長候選人除了透過政策設定競選節奏,也會顧及政見的可行性。
虛構與現實之間畢竟存在差異,《人選之人》第一個讓我覺得突兀的點是,劇中角色的經濟能力感覺都不錯,過得舒適愜意的生活,現實中,一般助理應該很難負擔得起像張亞靜住的寬敞房子。
我自己是三年前從媒體業轉職進來,離職時的待遇是月薪實領四萬新台幣,年終兩個月。這三年來,除了在競選總部那段期間,我的待遇不曾比在媒體業界高。以這種待遇是不太可能住得起張亞靜所承租的房子。(編按:一般新進助理的薪水通常落在新台幣兩萬八至三萬五之間)
助理層級的政治工作者,往往被要求擁有多種工作技能,除了質詢必備的 PowerPoint、Word、Excel,我另外也學了基本的Adobe Illustrator、Photoshop,最近還開始在學Premiere Pro以便幫老闆剪輯影片。從廣義的政治工作到美編雜務,基本上都需要會一點,可是薪水往往未能與其付出相稱。
可以說,大家其實靠著青春的肝跟對政治工作的熱情留下來的。這也是為什麼民代助理除了少數樁腳、資深主任之外,多半是年輕人。因為大家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開始衡量這個工作的穩定度與待遇,是不是足夠自己存錢、成家。我自己也都在評估轉職。
再者,選舉期間政治的脈動與議題的迭代變化迅猛,議題攻防是個快速且不斷變化的過程,每一天都有新的議題浮出檯面。助理們需要緊密關注社會熱點議題,並即時反應與策劃。然而,劇中這部分似乎並未被充分呈現。
回顧劇中的政治人物形象,舉翁文方為例,他與我實際遇過的議員明顯不同,除了他是一個太理想的主管之外,最大的差異在於她對「選票」以及「內外分別」的態度。檯面上任何一個政治人物,都一定會因為政治生涯而顧慮多方面的利益,例如:選民的需求、利益團體的期待以及整體社會的發展方向,在政治遊戲中計算每一個舉動的影響和可能的回饋,以確保自己的政治生涯和政策目標能夠獲得支持和認同。
另外,議員們也通常對幕僚會有一定程度的戒心,如果翁文方是現實中的政治人物,幾乎不可能跟張亞靜如此親近,甚至與其分享自己的政治生涯規劃。有些議員會將幕僚當作政治競爭對手防備,有些則是單純地認為幕僚不是可以談政治路途的「自己人」。至於劇中這種曾經在其他黨派服務過的幕僚設定,也會成為議員們評估可靠度的參考依據。
但我蠻喜歡劇裡大量安排車上談話、思辨的情節,真實且精準地捕捉到「政治人物就是被行程綁架的生物」。選舉期間的候選人的行程總是會塞到不能再塞,每一天都被活動和會議充斥,只有在車上的移動時間可以稍微喘息,展露疲態,或者碎念幾句、交待吩咐工作。
「車」與「停車場」,都是公路電影的元素,實際上《人選之人》確實某個程度上也是一部公路影集。在車上發生的一切,如此自然又隱密,車上空間不只寫實摹寫了政治人物的生活,隱喻了政治工作與大選的「旅程」,更讓故事情節得以開展,這是我認為這部戲最精準寫實的部份。
當然,這樣的職業經驗並非每個人都能夠體驗到,只有當你身處政治舞台高位,才能真正理解這種被行程綁架的生活。
(應受訪者要求,人物名稱均為化名)
乔涵的说法对一个大陆人理解这个剧很有帮助,谢谢
但選舉季最缺全職幕僚
而且倒不是說真的不穩定 而是薪水天花板太低
考慮到這份工作的高度不穩定性,年青人本就不應該全職投入此行業。
看到修正了,感謝
呃,稍微提醒一下,第二張圖片中描述的參選人謝國樑是國民黨籍......怎麼會連候選人黨籍都搞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