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电影

第76届戛纳影展——影展力挺纪录片,纪录片能否走向更广阔的大众?

经过了多年对纪录片的“冷遇”后,戛纳似乎想借此机会跟上纪录片袭来的浪潮。

王兵执导,长达四小时的纪录片《青春》纳入今年的康城影展主竞赛单元。

王兵执导,长达四小时的纪录片《青春》纳入今年的康城影展主竞赛单元。网上图片

特约撰稿人 潘泳辰

刊登于 2023-05-26

#康城影展#纪录片

今年戛纳,人们对王兵翘首以盼。已经第四次入围戛纳电影节的他,今年有两部作品入选,分别是角逐主竞赛单元和亮相于特别展映单元的《青春》与《黑衣人》。对于王兵的期待,一方面来自于他在纪录片领域的显赫成就;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对人性深度探讨和对社会现象敏锐观察的视角,这些都让他在纪录片领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尤其是在法国电影学界,他几乎已经成为了当代最被讨论的纪录片导演之一。另一方面,这种期待也源于外部因素——即戛纳电影节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终于再度将纪录片纳入主竞赛单元的视野。

无疑,戛纳电影节这次将纪录片纳入主竞赛的急切态度,很可能受到了威尼斯与柏林电影节连续两年将最高奖颁给纪录片的影响。当今年二月的柏林电影节在寒风中拉开帷幕时,人们可能难以预见到一部探索精神病治疗的法国纪录片Sur l'Adamant (2023) (译为《坚毅之旅》或《坚定不移》)会赢得评审团的青睐,最终获得最高荣誉金熊奖;正如人们或许也未曾预料到一部讲述社会活动家"Nan" Goldin人生经历的纪录片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所有的美丽与血泪》),会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最终荣获了金狮奖一样。

戛纳电影节,在经过了多年对纪录片的“冷遇”后,似乎也想借此机会跟上这股由纪录片袭来的浪潮。追溯戛纳电影节过去长达75届的历史里,能够获得主竞赛单元的入围资格的影片可以说寥寥无几。所以四月中旬的记者会上,戛纳最重要的艺术总监兼选片人福茂宣布导演王兵的新作——长达四小时的《青春》将纳入主竞赛单元的争夺之后,立刻引发了热议。同时,王兵另一部原本为美术馆展映设计的作品《黑衣人》也被他收入特别展映。今年,在时隔多年后再次在主竞赛入围纪录片的选择,不仅见证了戛纳策略的一次转变,也标志着纪录片这个长期在三大影展中被边缘化的类型,正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所有的美丽与血泪》(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剧照。
《所有的美丽与血泪》(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剧照。网上图片

影展历史上,那些被关注的与被遗忘的

虽然在对纪录片的重视上,戛纳电影节似乎比其他两大电影节稍显迟缓,但实际上,戛纳是历史上最早将电影节的最高奖项授予纪录片这一独特的创作类型的。回溯到2004年的第57届戛纳电影节,美国知名反战导演 Michael Moore 从新晋奥斯卡影后 Charlize Theron 的手中接过了金棕榈奖杯,这是该奖项首次颁给了纪录片。然而,这部名为 Fahrenheit 9/11 的影片的获奖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尤其是在美国本土,因为影片猛烈批判了布殊/布希/布什政府和伊拉克战争的同时又涉及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导致相当一部分美国人认为其内容过于偏激和片面。这部激进的纪录片因其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明显的政治倾向,让许多人对其客观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甚至有评价认为,这是戛纳电影节的巨大失败,意味着政治立场压倒了真正的艺术创作,奖项的颁发从此成为了政治手段,从而丧失了电影节其原本应有的独立性。当这部影片在美国上映之际,有些电影院和电视台甚至因为担心引发争议,曾经考虑过不播放这部电影。然而,影片最终还是在美国上映,并且出乎意料地在观众口碑与营销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纪录片。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