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电影

阿姨不灭:台式“理容院”的人情与美学|电影《本日公休》专访

《一代宗师》有白玫瑰理发厅,西门町有台北红玫瑰理发厅,但那些都是上海式,阿蕊学的,则是源自日本的美容院系统⋯⋯

2023年2月27日,台中,阿蕊理发店,阿蕊为黄先生剪发。

2023年2月27日,台中,阿蕊理发店,阿蕊为黄先生剪发。摄:陈焯煇/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孙志熙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3-03-14

#本日公休#台湾电影

【编者按】正在上映的台湾电影《本日公休》,讲述了台中一家经营四十载的男士家庭理发厅的故事。故事带出台湾独有的“理容院”文化,其由历史环境,而综合了中、日、欧混血的理容传统。我们访问了电影主人公的原型人物——今年74岁的理发师阿蕊(导演傅天余之母),连并影片的导演与美术指导,共同谈谈台式理容文化,旧式职人与当下精神之传承,及电影对此的处理与期待。

定期上一趟发型沙龙是现代人生活必须,但在过去,打理仪容的场所男女有别。在台湾,“理容院”专指服务男士的场所,上世纪1960、1970年代是其全盛时期。作为一种台湾独特的文化,“理容院”历经清代与日治时期,融合了中国、日本、欧洲三者的基因,加之常年浸润的台湾在地风格,揉合出一种独特的混血文化。旧式的理容院,向宾客提供掏耳、修面、理发等服务,有些店家还加入修甲或指压按摩。

近些年复古风潮盛行,“理容院”也被纳入其中成为一种台式美学,近年有理容院二代创办“理容院城市旅行”,推广台南老店及在地文化,也有潮流品牌如“香兰男子电棒烫”,将老商标活化再造,凝聚了一群台味理容院的年轻爱好者。待1980年代末,现代化发廊开始在台湾普及,理容院遂逐渐式微后,承袭自传统的手艺也开枝散叶,进入寻常巷弄间,落定于一间间个人经营的家庭理发。

作为一种台湾独特的文化,“理容院”历经清代与日治时期,融合了中国、日本、欧洲三者的基因,加之常年浸润的台湾在地风格,揉合出一种独特的混血文化。

2023年2月27日,台中,阿蕊在理发店。
2023年2月27日,台中,阿蕊在理发店。摄:陈焯𪸩/端传媒

阿蕊的理容院

阿蕊(本名萧蕊)的家庭男士理发,就开在台中旧城区静巷内透天厝的一楼,店面没有招牌、只挂著三色旋转灯。阿蕊今年74岁,从事理发已经第61个年头。古早年代,乡下穷苦人家的孩子,往往小学毕业就要去城市拜师学艺、分担家计。1962年,13岁的阿蕊也从彰化去台中当理发学徒,进入“胜美理发厅”(位于台中旧大雅路,现中清路上)习艺。

当时,超过10张理发椅的就属于大型店家,收费较小型的为高。胜美共设12张椅、雇有8名师傅,生意风风火火。前两年半的学徒生涯,阿蕊要扫地、洗毛巾、打杂;杂务做完,要站在师傅旁边观摩理发,有时间就拿剃刀练习,把自己膝盖当客人的头来刮。店里供员工吃住,宿舍就在店面楼上,学徒除了店务,还要进厨房帮忙,阿蕊笑说是“一次学会很多技能”。晚上,员工们睡在大通舖,她和同事秀兰、阿美特别要好,许多三人出游的照片都被珍藏至今。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