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国殇之柱、民女像、六四浮雕壁画遭强拆后,他们写下自己的记忆

被三间大学强行拆迁的六四雕塑展品,见证学生成长,连结校园内外,不限地域,不限时空。“在历史洪流下,它成了有生命的实体。”

国殇之柱、民女像、六四浮雕壁画遭强拆后,他们写下自己的记忆
2010年6月4日,维园烛光晚会过后,中大学生会与逾千市民护送民主女神像进入中大,竖立于大学火车站对出的大学广场。 摄:Tyrone Siu/Reuters/达志影像

24年前阿L把国殇之柱运入港大,是国殇之柱在香港的起点,也是他参与社会运动的起点;中国大陆出生的杨睿,留学时遇见民主女神,成了他的政治启蒙,价值观彻底翻天覆地;曾在中大读书的台湾学生Justin,在彼岸眼睁睁看着民女被拆,悲恸不已;本土派风潮席卷全港,年青的潘嘉杰曾被标签为“大中华胶”,站在六四浮雕前向同学讲述六四历史,还见证同学在浮雕前表白被拒……

告别总是突然,回忆带着伤痛,端传媒邀请他们用文字延续这场六四记忆之战。以下文章为自述稿,由端传媒记者整理:

国殇之柱的起点,也是我的起点

阿L,1997年港大香港学生,有份负责运送国殇之柱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