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你可以画给我们最好的火腿吗?疫情下,全球艺术和博物馆界的一场暗中革命

明明居家防疫,你却可以跟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讨论午餐,坐在第一排细阅表演者一颦一笑,再把身边的防疫标语捐给奥地利博物馆⋯⋯

“Getty Museum Challenge”是向长期在家隔离的公众招手,邀请他们搞笑cosplay名画,以手边日常物品模拟名画中人物的打扮和场景。

“Getty Museum Challenge”是向长期在家隔离的公众招手,邀请他们搞笑cosplay名画,以手边日常物品模拟名画中人物的打扮和场景。图:Getty Museum Challenge

特约撰稿人 阿岛 发自伦敦

刊登于 2021-06-23

#文化生活#艺术#串流#疫情

全球疫情持续一年半,欧洲疫情比亚洲更严重,伦敦艺术市场的龙头地位看去已被香港超越。世界文化之都伦敦,在今次疫情中成为沉寂得最长、最久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当画廊和博物馆在过去一年多尚断续重开;表演艺术和集体观看模式的文化场所如音乐厅、剧场、戏院等,却自疫情第一波爆发,便和观众完全断绝联系,对表演艺术行业造成灾难性的打击。

“分别439日,悠长的等待,我们终于重新能够站在观众面前了。”五月的最后一周,伦敦泰晤士河边艺术文化建筑群“南岸中心”(SouthBank)的皇家节日音乐厅(Royal Festival Hall),Southbank总监Elaine Bedell破例在音乐厅重开后首场演出现身,向观众演讲。建筑群中的海沃德美术馆(Hayward Gallery)也开了展。Southbank文化区——这个香港西九文化区的主要参考之一,不止艺术场地开放,连带附近的露天档口、食肆相继苏醒活跃,海滨游人如鲫,聚到一起喝酒欢谈。

大家想念拥抱实体艺术欣赏的体验。英国国宝级画家David Hockney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展出疫情期间所作的百幅写生﹐泰特美术馆(Tate Modern)的草间弥生装置作品Lightroom,都在一日内售光大半年(至今年十月)的票。同时,经历疫情,艺术业界对观众群拓展、观众体验(audience building and experience)、艺术推广上,也都有崭新体会。

英国国宝级画家David Hockney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展出疫情期间所作的百幅写生。
英国国宝级画家David Hockney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展出疫情期间所作的百幅写生。摄:Paul Grover - WPA Pool/Getty Images

纵观这一年半,全球艺术殿堂普遍走出白盒子,分别在节目策划、作品收藏策略和电子化三方面,寻求长足突破,走向落地、亲民,走入社会和日常。以下尝试梳理疫情期间艺术与博物馆界别发生的几个重大趋势,来看看这改革的契机,能走多远?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