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周末读书:《维吾尔人》——“民族团结”之下的愤懑与反抗

一种关于“中华民族”成员的深刻分歧,潜藏在新疆社会生活的表面之下。

2016年9月13日,中国新疆西部的吐鲁番,维吾尔族男子在吃节日大餐前祈祷。

2016年9月13日,中国新疆西部的吐鲁番,维吾尔族男子在吃节日大餐前祈祷。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普村

刊登于 2019-12-21

#民族主义#维吾尔#新疆#少数族群

【编者按】12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加强版的《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该立法宣称目的为“谴责对新疆的突厥穆斯林的大规模人权侵犯,呼吁终止滥捕,酷刑和对中国内外这些群体的骚扰”。随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谴责该法案“蓄意诋毁中国新疆的人权状况,大肆抹黑中国去极端化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恶意攻击中国政府治疆政策,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表示“强烈愤慨、坚决反对”。随后不久的12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在国务院新闻办的记者会上抨击该法案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并表示参加“三学一去”的教培学员“已全部结业”。几乎同一时间,官方的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放出关于新疆反恐的英文纪录片,为官方的政策辩护。而就在此前的11月中旬,多家西方媒体根据得到的爆料公布了一批据称为内部文件的资料,揭示了新疆“在教育营”的不少细节。随后不久,土耳其裔德国球星奥斯尔(Özil)在推特上贴出蓝底星月旗,发布一条土耳其文的诗,指责穆斯林世界不关注维吾尔人,呼吁“帮助我们东突厥斯坦的兄弟姐妹”,随后引发中国内地不少网民声讨和更多的争论。

2009年之后,新疆从未像如今这样引发激烈的争论与注目。在“七五”事件十周年时,《端传媒》曾刊出文章,讨论“开明”与“强硬”两条“治疆路线”之间的脉络,分析从“多元帝国”到“民族国家”的路线如何带来了“再教育营”的政策。在此之后,新疆问题的国家讨论继续升温,它牵扯到哪些国际议题?如何理解“维吾尔问题”和“中国穆斯林问题”之间的差异?“再教育营”又凸显了当今中国的什么深层问题?《端传媒》将刊出系列文章,从以期帮助读者进一步深入相关话题。本文是自由撰稿人普村对美国政治学家 Gardner Bovingdon 的著作《维吾尔人:自己土地上的陌生人》的书介,梳理了2000年前后,在“民族团结”背后的维吾尔民族主义涌动。另有两篇,分别讨论“再教育营”中的国际政治,与“维吾尔问题”和“穆斯林身份”之间复杂又一直被错误解读的关系。

《维吾尔人:自己土地上的陌生人》

作者: Gardner Bovingdon
出版社: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0

近年来,“维吾尔人”和“新疆”不断以一种令人不安的、充满张力的方式进入全球视野。

尤其是2016年底至今,新疆的“教培中心”等政策引发了潮水般一轮又一轮的巨大争议。以美国众议院通过《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Uyghur Human Rights Policy Act of 2019)为标志,在中美政治博弈中,新疆所受的关注度已经远超西藏,成为了与香港同样重要的棘手议题。

如果按照中国官方所言,新疆近年来的一系列举措是对该地区长期面临的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危急局面的回应,那么官方此前苦心营造和宣传的繁荣、和谐、安定、团结的新疆形象背后,恐怕长期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与治理困境。为何新疆长久以来冲突频发?维吾尔人为何不满,为何不断反抗将他们纳入“中华民族”的努力,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来挑战中国政府?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政治学家 Gardner Bovingdon 于2010年出版了《维吾尔人:自己土地上的陌生人》一书,试图详细回应上述问题。该书的主要素材源于作者写作博士论文期间的1994年至1997年在新疆做的田野调查,以及2002到2005年期间两次短期的实地研究考察。此前在美国学术界,大部分新疆专著都是由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文化学者完成,这是第一本政治学家的新疆专著,集中研究了政策、冲突、权力分配等经典的政治学议题,比较系统剖析了中国在新疆的民族政策,梳理了较为详实的共和国时期暴力冲突的数据,还把“日常抵抗”的理论引入对族群关系的理解。更为难得的是,这本书记录了1990年代后期新疆政治的丰富和鲜活细节,留下了极富洞见的观察与论述,这篇文章是对这本书内容的综述、摘要介绍与批评。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