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十论:塞满垃圾的角落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图:端传媒设计组

端传媒社群组

刊登于 2018-12-30

#读者十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NuphorMosan,回应《王建民:让我踏回大联盟投手丘,一次就好》

非常钦佩王建民的毅力和韧性,也很开心这样一部纪录片的诞生。这个时代,特别是在台湾,已经充斥著太多追捧和跟风,但成功后面的努力、心酸和执著却很制式化地常常被轻描淡写。这部纪录片所引发的思考,不止于成功背后的付出,还有对“成功”本身的定义。观众可想而知,想要看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结局——王建民重返大联盟。但是现实确实更加残酷:重登回大联盟投手丘的日子很有限,长期努力后的辉煌却是短暂的。这样的结果颠覆了刻板印象中的成功,让人叹息之余,却又传达了更深刻的意涵:梦想的成败只有自己能定义。

2. 塔森,回应《爱情恐怖片?让爱对话?《幸福定格》导演沈可尚、制片洪廷仪专访》

感觉导演虽然声称“拒绝先生对太太有任何阶级上的差异”,访谈中还是不时透露出婚姻里的大男人主义。比如导演说在周末下午挣扎要去“陪”老婆小孩,还是工作。但导演的太太也是有工作的吧?双方对于照顾小孩的责任难道不是一样的吗?在这种情况下,用施舍似的“陪”字眼,好像同样有工作的太太照顾小孩理所当然,导演先生却仍有余裕“挣扎”要不要尽自己应负的责任。

如此,也不难理解为何导演会看不出片中想请人帮忙家务的先生的盲点。做家务理所当然地被该先生(以及其他广大的先生群)视为太太的责任,自己愿意帮太太解决困难,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但若太太并非家庭主妇,先生到底有何理由可以推托自己做家务的责任?

此外,在本采访中,导演和制片也多次强调男女在婚姻里的刻板印象——男人必须去应酬、男人爱自由、女人总是爱念、先生总是被太太骂⋯⋯,既然是一部讨论婚姻的纪录片,这些刻板印象被这样理所当然地陈述,真的恰当吗?工作的女人难道不需要应酬、不需要自由?先生又为什么回到家庭里,就成了必须“讨好”太太的可怜虫角色?太太又为什么必须被“哄”、被“讨好”?这背后的两性角色失衡,恐怕需要更细致的探讨。

沈导演的纪录片一向很精彩,这次选题也很有意思,如果能再带到更多婚姻里的责任和角色不对等,应该会更深刻才是。

3. 王不羊,回应《爱情恐怖片?让爱对话?<幸福定格>导演沈可尚、制片洪廷仪专访》

还没有看这部纪录片,但隐约感受到了它想呈现的婚姻的琐碎和在琐碎中拼凑起来的纽带。婚姻真的是一个可以同质化的命题吗?对我来说,被驱使着去签订这个契约的是汹涌的爱恋,是用黑布蒙住眼睛忽视迎面而来的一地鸡毛。至于婚姻中的现实,那就用婚后的角色去面对吧,婚姻是可以失败的,人生也是可以失败的。

4. 咸鱼bobo,回应《印尼雅万高铁:水土不服的“中国速度”》

今年10月份,因为工作原因,到雅加达出差了一周,和当地一些NGO及政府部门做交流。

在活动间歇的时候,当地的工作人员会主动聊到雅万高铁,所听到的大部分反馈都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建这高铁...端的文章中提到,雅加达到万隆距离只有150公里,除了文中提到较为拥挤的公路交通之外,也还有火车和飞机可以选择,这条高铁的必要性其实是有欠论证的;从工程开展的角度来说,据说在征收土地的过程中,中国的工程方没有向社区做好充分的工程说明(当地人还提到,同样时工程说明,日本公司在做基建项目时就有很成熟的向社区居民做说明的习惯及配套的规章制度),也导致项目举步维艰。

最后,文中其实提到一个很重要的点:印尼的土地是私有的。这种不同于中国的土地制度所孕育出来的社会运作模式,可能才是“水土不服”的本质原因吧~

一点意见,供参考~

5. JoeHK,回应《李天纲:“抵制洋节”的前生今世——中国如何由儒家的普世主义堕入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在世界各地一直都存在,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只是在中国独有的儒家遇上西方基督信仰时,中国的民族主义是被激发了,还是西方的基督信仰在中国的处境下被消化了或已在地化了?但基督信仰是普世的,所以如果她能“落户”在中国或其他国度,应该是要达至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吧。

6. Amuro,回应《读者来函:中国的土地整理——需要脱贫的农民和需要脱贫的政府》

最近的新闻: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正案草案2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法进行。

两条值得注意的:修正案草案删去了现行土地管理法关于从事非农业建设使用土地的,必须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征为国有的原集体土地的规定。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条件及管理措施。

两条合起来看,就是农村集体用地的权能进一步向国有用地看齐,可以进行非农建设可以入市交易流转。释放的信号就是,城市(镇)化进程快,城市国有用地存量吃紧之下,向农村土地存量下手了。

这其实也不能说是好是坏。经济下行,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一带一路等等看不到新增长点,地方负担越来越重,释放被限制的土地价值,这样土地财政可以再走一轮。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富裕地区例如我所处的珠三角,农村可以通过卖地大赚一笔。但是不发达地区,如果政府(包括村委会)和发展商共谋,村民土地被贱价买走,失地农的问题将加剧。

这次修改法律,明显是经济理应占主导的,但是它对社会带来哪些影响,我脑力有限想不到那么多,但看来并不乐观。

7. sagabrahma,回应圆桌话题《中国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引众怒,保健品市场应如何监管?》

权健这个企业算是刚好结合了传销和保健品这两个最能蒙蔽人心的“产业”,也可以说是人性的缩影。人最怕的是贫穷与疾病,最想要的是福禄寿,那么要怎么得到呢?打工赚钱太慢,运动健身太懒,当贪婪与惰性相结合,来钱最快的传销、功效最神的保健品就成了不二选择。就这样,权健帝国建起来了。他们发现了阴暗,利用了阴暗,往角落里扔满了包装精致的垃圾并美其名曰光辉,于是生活世界被这个骗子殖民化了。

很多时候在自由主义者的治下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无良企业,这就是政府的作用所在,为的是不让纯粹的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但在现在的中国,断裂的社会切割了上下层的利益共同体,跨时空的场域放大了广大下层的幻想。在这个事件中本该是政府(医院)与病人间的良性互动,却因为负担过重而转向乞灵于企业,企业与政府的官商勾结又使他们有恃无恐,死亡的恐惧又加速了死亡,悲剧便发生了,最后输掉的还是末节车厢的一群人。

一个权健,暗合了人性化、制度化、结构化三种因素,成功也不足为奇,相似的还有各类养生保健企业,在这个有限准入秩序中如鱼得水。死了一个黄四郎也会有下一个黄四郎。想要依靠官方处理,难过登天。

毕竟,角落一旦被发现,注定会填满垃圾。

8. 咸鱼姬,回应圆桌话题《中国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引众怒,保健品市场应如何监管?》

老人是保健品传销最大的受众群体,过去几年许多网民都讲述过家中老人如何沉迷其中,更有孤寡老人去世后留下的只有一堆保健品。

一边是“天龙人”们在高干病房里用时代最尖端的医疗科技养生保健,并把底层老人们视为社会包袱,每天散播老龄化社会的恐怖;另一边是越来越多的老人们在空虚、孤寂中独自对抗死亡恐惧,在无效甚至有害的保健品中寻找精神寄托,老无所养,老无所依。

社会一直企图将养老责任完全推卸到老人的子女身上,而年轻人们为了生活早已疲于奔命,全身心照顾老人完全是无稽之谈。于是,各种传销、保健品公司的从业人员乘虚而入。这些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就是取悦老人,他们比子女表现得更热情、更关怀备至,子女从一开始就毫无胜算。

我见过医院看见70岁以上使用医保的老人就消极治疗;见过医院不让90岁老人住院,而让他们不舒服就看急诊(急诊医疗费无法报销);见过基层工作者平静地劝谏高龄老人入住医疗条件极差的社区卫生院;也见过无子女无社保的老人发病按了平安钟,服务平台不联系医院,而联系社区里的社工;更见过社工送患病孤寡老人去医院,院方坚决先付费再治疗。

老人被迫依附在子女身上,没有子女的老人不知道该如何快乐生活,也无法快乐地生活。在死亡和孤独面前,只有这些保健品传销人员有空闲、有耐心给予老人们关怀。非常讽刺,又却都是真实。

每个人都会变老,也会因为老化而变得不可爱。有少数人在高端的病房里安度余生;有无数人被社会、政府当作包袱嫌弃,被每天盼望著早点去世。

9. Mr_W,回应圆桌话题《青年入职体检不知情下被查验爱滋引众议,爱滋仍是大众的“洪水猛兽”?》

很大程度上是大众对这类疾病不够了解,相关知识普及不到位,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易传染和难治愈,再加上很多人性里不好的东西,导致了这些患者很难被大众所接受;这种排斥大部分人都会有,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让我们很难完全放下戒备心的去正常的看待这一不可忽视的群体,在当下的社会里,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自己足够了解这类疾病的同时,应该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患者,并能很好的对其他人普及相关知识。

10. China1,回应圆桌话题《“恶心玩具”成为2018年潮流,你也有这些“恶趣味”吗?》

玩具产业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难关,看看各大公司的年报即知道。最大的原因是不是经济衰退或贸易战,而是他们遇到了史上强大的对手~iPad!所以除了婴儿玩具,其他品类几乎全线下滑。在此背景下,玩具厂商被迫开脑洞,抓一些细分市场,也就不足为怪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