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深度

对话弗朗西斯·福山(下):“坏皇帝”回来了,中美关系走向何方?

对于一些人,爱国主义代表一种民族主义和对于外国人的不宽容态度,但它同样可以仅仅代表一个人对于他/她的祖国的自豪感。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美国作家、政治经济学者。最新著作《身份认同:对尊严的要求以及愤懑的政治(Identity: 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刚于2018年九月在美国出版。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美国作家、政治经济学者。最新著作《身份认同:对尊严的要求以及愤懑的政治(Identity: 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刚于2018年九月在美国出版。摄:Daisuke Tomita /Imagine China

特约撰稿人 李佳佳 发自美国

刊登于 2018-12-03

#中美关系

《对话弗朗西斯·福山(上):当下美国犹如被儿童驾驶的大卡车,甚至更糟》已经发表于2018年12月2日的端传媒,欢迎读者评论及分享

关于“历史的终结”,中国以及中美关系

当年仅37岁的福山1989年首次在一本名不见经传的期刊《国家利益》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预言西方自由民主将会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终点”的时候,时机正是冷战终结的开端——随之很快就发生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柏林墙倒塌。尽管当时的中国并不在福山的导师、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所言的“第三波民主浪潮”之列,但福山在三年后扩展出版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一书中对于中国在经济改革之下能逐步走向民主开放依然非常乐观。

然而,30年过去了,历史似乎拒绝“终结”。如果说苏联解体意味着自由民主制的最后一个竞争对手已被排除,那么“中国模式”的崛起就似乎提供了另一个新的备选方案——这种市场经济加威权政治的组合显示了相当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在2014年的著作《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中,福山对其观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强调国家能力(state capacity)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而言,与民主和法治同等重要。这被视为对于相对良性集权价值的一种认可,或者也称为“好皇帝”统治。但在今年二月,福山对于中国宪法的修改做出回应:“坏皇帝”回来了。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