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朝韩峰会

白信:朝韩峰会“创造历史时刻”的反向解读

在中朝威权体制的相互支持意义上,朝韩第三次首脑峰会可能导致威权体制和民主体制在半岛上的“冷和平”式共存,并导致中国成为这一“创造历史时刻”的赢家,整个东亚或将为此付出代价。

2018年4月27日,南韩总统文在寅与北韩领袖金正恩在板门店非军事区种下一棵松树后,二人在非军事区一带漫步。

2018年4月27日,南韩总统文在寅与北韩领袖金正恩在板门店非军事区种下一棵松树后,二人在非军事区一带漫步。摄:Inter-Korean Summit Press Pool/AFP/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8-04-28

#南韩#两韩峰会#评论#北韩#白信

2018年朝鲜半岛的历史改变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当4月27日朝韩峰会结束时,如何评价此次峰会以及金正恩、文在寅共同签署的《板门店宣言》的历史定位,并不容易,但其基本意义却很清晰,不容忽视,令外界再无法以过往宣言的落空经验来审视。

两次峰会的前车之鉴

此前的两次朝韩峰会,先后于2000年和2007年在平壤举行,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卢武铉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分别签署了《北南共同宣言》和《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两个宣言分别强调“自主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和“正式结束战争状态签署和约”,从文本看来,此次《板门店宣言》是延续和重复了前两次的宣言。

文在寅不愧是金大中、卢武铉的忠实传人,连会谈间隙文金二人共同植树时,旁边的纪念石上也峻刻着“和平与繁荣”,向壮志未酬的先行者卢武铉致敬。但是,不能不说,过往的两次平壤宣言却囿于其历史局限而落空。

回顾第一次朝韩峰会,金正日与金大中的会谈虽然具有开创性,也是韩国政权对北方施行“阳光政策”的开始。惟当时朝鲜刚刚从1990年代中期的“苦难行军”复苏,金正日单方面利用金大中和平主义的动机和效果都很强烈。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