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小粉红学

方可成:“小粉红”,一个“张冠李戴”的标签

经过研究后,我们确信:“小粉红”这个标签的起源有问题,“读耽美小说的少女变身民族主义小将”的故事实际上并不存在。

2017年10月1日,上海一名女士在她的头发上戴上了一面国旗,以庆祝国庆。

2017年10月1日,上海一名女士在她的头发上戴上了一面国旗,以庆祝国庆。摄:Chandan Khanna /AFP/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7-11-01

#评论#媒体观察#方可成#小粉红

和所有关注着中国互联网舆论的人一样,从2016年初开始,我就对一个被称为“小粉红”的群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三个字流传开来,主要是因为两次影响力很大的网络事件。第一次是以“周子瑜事件”和台湾大选为导火索的“帝吧出征”,或称“两岸表情包大战”;第二次是赵薇执导的影片《没有别的爱》因为演员戴立忍“涉嫌台独”而遭遇抵制的事件。在这两次事件中,中国涌现出许多在社交媒体上捍卫政府、痛批“台独分子”的民族主义者。其中,熟练使用互联网的年轻人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大量使用表情包、段子和其他网络语言的做法,与怒砸日本车、朝美国大使馆扔石头的传统民族主义者形象形成了很大的差别。他们也获得了一个全新的称呼:小粉红。

根据流行的说法,小粉红的主体是二十岁左右的“无知少女”,她们平时喜欢看耽美小说,是晋江文学城的忠实用户。有一天,她们突然成了活跃的民族主义者,将她们对耽美小说主角的感情投射到了政府身上,像爱护小说主角一样爱护党国,不容他人批评。

这当然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和我的合作者、佐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助理教授Maria Repnikova决定一起研究这个重要的群体,及其背后的新一代民族主义现象。我们想看看这群人的转变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她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