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十论:废柴的法则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端传媒社群组

刊登于 2017-10-08

#读者十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微尘是一粒小尘埃,回应圆桌话题《宁愿穷一些“废”一些,也不要营营役役累坏身子,你认同吗?》

做一个充实的废柴,或许比挣钱的工作狂还需要智慧。随着科技发展,或许真的有一天劳动不再是衡量人类价值的标尺,你热心工作和你喜欢吃馒头一样不足称道,恐怕很多人都会迷失自我精神崩溃吧。至少在我身边,懂得如何休闲比懂得如何工作的人少得多,毕竟大部分人都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只是人云亦云。

2. RiceCat,回应圆桌话题《宁愿穷一些“废”一些,也不要营营役役累坏身子,你认同吗?》

我是Al领域的从业人员,我的工作就是带领一帮优秀的工程师和phd研发出能在一某些领域替代人工的机器人产品,我们也是被李开复的投资的团队之一。我从事这样的工作,不完全是为了钱,而是我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人类处在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传统的价值观将要失灵,人生的意义不再是创造传统的生产价值,新教伦理所隐喻的工作观念仍然起效,但其产出将随着时代发生变化。传统认知的工业生产率、物质生活水平将不再定义人生的价值,因为它将由大规模自动化来提供。

所谓废柴文化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一个过渡期产物,是经济到达一个瓶颈期的暂时现象,也可以视为对物质消费达到一个程序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朋克。

过度着眼于废柴现象只不过是顾影自怜,是纯粹地浪费时间,它只不过是时代性的产物,而人生的意义必须建立在永恒性之上,如耶稣所说,要建立在磐石之上。

3. Sonja,回应《“废柴”的快乐生活 日本青年人:不为国家而活》

这正好彰显了人类发展的矛盾之处,社会不断开发新科技,就是在追求从无可预测的自然,以及无止尽的可悲劳动中解放。以后的世界势必工作会大幅减少,而人类的生命将不再取决于劳动成果的高低上。这种废柴说是一时的,事实却是人们必须要及早进入并学习这种不劳动的生活模式,换句话说,人人都要面临怎么当废柴这个问题。 这是一方面的确一种解放,另一方面却是当代心灵的危机,当人类不劳动了,我们还剩什么?当我们没有产值、也不需要产值时,意义感能靠什么维系?

4. windowscmcc,回应圆桌话题《中国实施“好人法”,能解决社会“见死不救”的问题吗?》

很难,因为在丛林里,不信任是铠甲也是武器。碰瓷的老人或许养老困难寄希望于从讹诈中榨取安全感,路过小悦悦的路人或许担心庞大的医药费和未知的责任归属(或来源于对司法医院的不信任)故用冷默保护自己不堪一击的小资梦,我们不信任他人也不信任心中那个柔软的自己,所以故作冷酷地保护自己,在城市里,卸下铠甲的你是个正常人,在丛林里,卸下铠甲你就是别人的食物。在丛林不改变的情况下,一切规则的改变都像是谎言和权宜之计。

......如果某个地方能让我们觉得“有保障”(老人养老有安全感,不会觉得“骗一点赚一点”,医院不会天价,警察办事有效率和公正,我们就算卷入纠纷也不会损失惨重等等),我们才能不再有这种丛林的冷酷。这个和地区的发达与否可能没必然联系,城里人他们各种社会保障比农村人更为周全,但是他身上揹负着更大的生存压力,或许更不想沾染“风险”。所以我觉的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你说的教育同时还要从医疗、司法、社会福利等各方面入手。立法只是一小步可能只是很表面的一步。

5. Rainier,回应圆桌话题《中国实施“好人法”,能解决社会“见死不救”的问题吗?》

不觉得会有用。导致人们不敢做好事的,正是从条文到实施的整个法制(rule by law)。没有好人法时,认真办案不冤枉人也不会弄成今天这样,今天的好人法实在是多此一举。问题不在于制定多少法律条文,而是在于谁来制定,谁来执行,有无平等,有无公正。没有法治,就算你法律细到刷牙洗脸又有何用。

6. 廖若,回应《异乡人——迪迪:为什么留在家乡的儿时伙伴,看上去比在外拼搏的我更加“自由”》

一个同龄人。被标题吸引进来,是因为也有过类似的心思—从小城市考上北京名校、立志在外独立拼搏宁可辛苦漂泊也不愿坐享家人照料,认为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然而离家十年之后,看到自己的童年伙伴们逐渐在家乡成家立业、衣食无忧,成为撑起家族的中流砥柱,而我们却还是无根无基地漂着,为着一个无以名状的所谓梦想,不免心生疑问。

但这篇文章却有些让人失望。如果2013年时离家十年的作者还没想清楚可以理解,2017年已经跨过而立之年时还在迷茫就有些不可原谅。之所以文中这位留在家乡的儿时伙伴看上去更“自由”,正是因为她比我们这些从小就认准学习才能证明自己的人,更有抵抗体制和规训的天赋。而我们这些循规蹈矩考名牌大学走阳关大道的人,或早或晚会发现其实我们从小信奉的人生目标只是社会的建构而非发自内心的热情感召。这个时候如果生活状态并非完全达到自己理想预期,就容易产生如这篇文章的自我怀疑。我想但凡自我认知未完全被俗世磨灭的人,最晚到二十几岁末期都该有这样的反思。但这种反思不应该是通向迷惘、自嘲、愤世嫉俗,而应该是一种对自我意识及能动性的潜力和局限性的重新认知,是一种对自己少年成长和青春的总结,是一种重新打包行囊的再出发,是一种少了些少年意气多了分洞察世事的老成的人生面向的刷新。而这篇文章恰恰少了后者,还停留在一种迷惘的状态,读罢令人胸中郁结。

7. VitleySingurQ,回应《异乡人——迪迪:为什么留在家乡的儿时伙伴,看上去比在外拼搏的我更加“自由”》

其实在我看来,觉得在家乡的伙伴更加“自由”,是站在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上才会产生的观点。因为我们总是会看到别人身上自己不具备的东西,总是会潜意识里希望别人有的,自己也有。

但是上帝是公平的,没有毫无回报的劳累。我特别庆幸我从家乡走了出来,赚钱是最最次要的原因,不管你在上海还是在家乡,赚的一样是人民币。但是出外游历打拼的你,才更可能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更多种多样观点的碰撞冲击。大城市不只是楼高地方大,人心里的世界也大。在外打拼,历经动荡,见识到了更大可能性的你,才更可能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即使最后回到家乡,这时候自己,依然是有所选择的。

和文中的伙伴不同,我儿时的伙伴没有那么特别,那么酷,他们和我一样年轻,但所被给予的世界十分狭窄。坐在国企办公室,银行柜枱,他们得到了亲戚梦寐以求的工作。但是旁人只能看到easy money,安稳生活和朋友圈,谁能知道他们内心的渴望?谁知道他们对乏味工作的厌烦?何况根本就没有真正easy的工作。他们的“安稳”也好,“平淡”也好,事实上,是毫无选择的。一如大清古旧的民居,不是民族风貌特色,是无力翻修的窘迫。

我们风波半生,从小开始努力念书,在每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奋力追赶,就只是为了这个简单的,但又珍贵的,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权。我并不是说人生有高下,我只是觉得,对自身命运的把握,是我最最珍视的东西。

8. incompleted,回应《逆权司机:为什么一个饭团令他调转车头?》

虽然有很多文章在谈这套片子,但依旧不会说特意去看,直到今晚看到被禁了,立马动身去了电影院,看完之后直到回到家心情都难以平静。

回到家大概搜索了一下,知道了有很多内容都是虚构的,但依然不妨碍对里面很多情节的强烈共鸣——片子或许不能反应现实,但它总能击中每个人心中对公义的不同印象和理解。

如果你了解六四,你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应该无法止住将六四和它进行比较的想法——更可怕的是,相比起还那一刻无法搜索资料进行核实的电影内容,你心里很清楚萤幕上的场景,在某个春夏之交,是切切实实发生过的:走上街头的人民、为外国记者的到来而欢呼、头巾、标语、抢来的卡车、每个人叮嘱你要把这里发生的事告诉全世界、拦路的公交车、枪响、跑出去救人的人被子弹击倒、看著中枪的人血液流光、医院里面那些你平日无法想像的抢救场景、悲伤的同学和母亲、忘记自己在殴打和击杀一个人的军人、狂热的秘密警察、载著历史和真相的板车和的士、还有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官员,可是既视感的来源,是一部外国电影!

这个司机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有很多理由不去掉转车头:萦绕在心的女儿、到手的车资、平静的生活、性命,但作为亲历者的见证、从被动接收的印象到自己亲身的接触,直到在店里看著店员的想法逐渐改变,镜头和诧异在客人店员和自己之间来回,这种萌生的理解及良心和那个日常里的我的强烈矛盾下,平日的行事方式被打破了。

无论是谁目击到这种令人发指的暴行,都恐怕难以平静接受。但施暴的人,是如何完成了这种无缝转变,才会完全接受眼前的普通人是一个死不足惜,哪怕是痛下杀手也不应觉得有任何内疚、一个必需要被抹杀的敌人?一句共产党,还是一句右派、一句暴徒?

令我感到有一点点安慰的是,极权强大、紧密配合、效率异常,但同时也十分脆弱,一个可能的人性意图就有可能产生巨大改变,它不需要你透彻了解什么政治理论,不需要有特定的想法行动,只是照著直觉、你平常下意识的反射行动,就可以打破这种人性的异化,这恐怕也是极权在基因里就带著的弱点,也是一个泱泱大国竟可以担心一部电影会动摇统治基础的原因。

我推荐给朋友时,感情还未平复还不要清楚写什么理由好,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在这个荒诞的当下里,不要让自己的人性被随意异化。

9. 不配,回应《这个荷兰人创造了雾霾净化塔和减霾单车,梦想战胜中国的雾霾》

行动起来是好的…然而这位荷兰人不懂怎样在中国做生意,无论这个东西出发点有多好,在中国推行的阻力根本不是来自净化效果。他唯一能成事的做法是:这个第一版装置搁置掉,然后宣称开发2.0版,率先在欧美各工业重镇“试点”,联系那些只要听起来高大上就行的实验室出几份造假效果报告,再招待相关官员出国考察一个月,谈好回扣比例,保他发到猪头一样。

PS.一个装置一天净化足球场那么大体量的空气,请问要放多少个才能达到宣称的减少15%空气污染?我想问他见过真的大烟囱吗?我见过,远远望去那浓烟跟核弹云似的。

10. iriskye,回应《在中国,是谁决定电视观众“看什么”?》

中国强权政治下严肃议题无法自由讨论确实造成了真空。对于大众非但无法讨论政治和近代历史,连事实真相都无处可循。中国大陆连独立新闻组织都不存在。剩下的只有娱乐了。你有何苦要求娱乐节目有政治担当呢?怎么可能呢?只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保留一份追求真理和高尚的心。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