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十论:不是违法不违法那么简单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端传媒社群组

刊登于 2017-09-24

#读者十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度作节录或编辑。

1.Gardener,回应《李熠:冷淡对待李明哲案,谈何台湾价值》

真的非常难过TW和HK对邻国的人与事越来越不关注,如果所有世界的行动法则就是简单保守的遵守当地法律,任何进步都不可能存在。何况李明哲并不是挑衅式的违反当地法律,只是这个法律的口子可大可小罢了。和我的中国刑法老师交流,他表示:“煽颠是极为严重的罪行,因此只要有行为没有影响也要重典。”在现代化国家手握组织军队重器,耳目四方八达的情况下,这句话是极度反常识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人的持枪自由不可能保护国民的原因)。这就是中国人的普遍面貌,而如今台湾人都要放弃他们的同胞的话,恐怕对错的界限将更加模糊。

2.自由风,回应《林超英:香港,不堪一击的城市》

不少香港人安逸的生活过久了,很多事情都觉得是必然存在的,take it for granted,结果渐渐连居安思危的意识都失去了。

城市的运作,是基于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分内的工作,互补不足,最终达至多赢局面。然而我们的社会并没有重视一些对这个系统的潜在威胁。贫富不均,社会不公义,引来的是市民的怨气,积累起来随时可以瘫痪城市的运作。环境污染,极端气候变化,为城市带来一次比一次强的自然灾害冲击。

现在的情况是,少部分的人利用城市的便利,将自己的利益建筑在蚕食城市的基本系统上。最悲哀的是,他们也许不用承受这些恶果——当现在的年轻一代要为这些自私者带来的不绝后患烦恼时,这些祸首却在享受人生之后安详死去。

3.HHU,回应圆桌话题《我写了一篇疯传网络的文章,可以被视为我的学术成就吗?》

在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就有兴趣的议题发表意见。网络上大多都是骗行外人的伪科学和传闻。将学院派的观点和想法带入网络不失为新时代的思维。

但说学术论文“八股”,与时代脱节,却又不准确。每一个行业的尖端,永远是由一小部分人带领。大众可以影响参与,但很难带领学术开辟新领域。故学术论文根本就不是给大众(无相关基础)看的。之所以被视为“八股”,不过是因为程序复杂,格式严谨。但这正正是减少伪科学和假理论的程序。“时代脱节”完全是伪命题,只不过大多数人难以理解和参加其中而已。

至于网络文章是否有学术价值,则完全在于研究的范围和题目。如果作者是以其文章来展示网络传播的传播性,而其文章带来的效果验证了他的预计,此文章则可以作为实验看待,居学术价值。但如果研究者不过在文章中泛泛而谈他的观察和猜想,没有实质证据,又或是大谈他人的科学理论,此文章则不具学术价值。

4.陈奇诺,回应《台风天里,那个以命抵车的男人》

贫穷在物质和心里上,需要家庭一代一代的洗刷和进步,社会给予的帮助总是无法照顾到所有人。之前看过一篇描写印度贫穷的文章,他们的贫穷是在“精神”上的,既是有钱也不会用于投资自己的人生,比如打疫苗防止疾病,或者上学丰富知识,而是直接买点好吃的用完所有的钱,这种情况下,这些贫穷的人是世世代代永不翻身的。 看完这个故事心里一酸,小儿子进了技校如果不努力,将来可能会成为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整个家族的希望可能就寄托在了考上大学的大儿子生上了,希望他能首先洗刷掉内心的“贫穷”,为整个家族带来一些进步。

5.Earthwalker,回应《台风天里,那个以命抵车的男人》

“现在正是他要享福的时候。”很多家庭都遭遇过这样的悲哀,父母操劳一辈子,儿女长大成人,正是父母开始享福的时候,但遭遇疾病或变故,“福”成为更遥远的梦。

贫穷是这个国家的底色。除了物质上的无能为力,还有精神上的困顿。物质上其实比较简单了,中个彩票捡块金砖就能解决,概率很小,但碰上了几乎肯定可以解决问题。但精神上被重重的铁板压迫着,或双目失明处在迷宫之中,看不到方向。精神上的困顿,什么能够照来光明?

这是个难解的问题。这个国家自己就陷在精神的困顿之中。

6.墙奴,回应圆桌话题《我写了一篇疯传网络的文章,可以被视为我的学术成就吗?》

传播热度与求真程度毫不相干,甚至有时候还相反。而论文期刊这种工业时代的学术成果展现形式,最终还是会被取代。另外,科学活动脱离社会公众,是当代学术发展的致命问题之一。

需要强调的是,能取代论文期刊的,绝不是今天的网文!取代者,是随着各行各业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的人类活动之后的产物,是一种超复合动态信息体。而今天的互联网相当于是它的最初期的基础设施之一。当取代者出现之后,专业精英与大众的分别就不存在了。

7.王立早,回应圆桌话题《猫咪是液体——搞笑诺贝尔揭晓!幽默感能帮助科学研究吗?》

我想,幽默能帮助一切,好比如今政治表达。

最近看到一个商业领域的术语:边际成本。卖电脑的永远斗不过卖软件的,因为不管生产规模多大,一部电脑的原料成本总是有压不下去的时候,这就是边际成本。但软件一旦开发,复制的成本微乎其微,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也就是抵消开发成本后几乎净赚。

社运亦然。海报、横幅、上街,当然声势浩大。但这些同时也是巨大的边际成本,参与者疲惫、市民会越来越觉烦扰、对手则以逸待劳,效果日差,社会也更加撕裂,最终只会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需要“边际成本”更低的政治表达,一是创意(想想当年的打气机)。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幽默。

幽默给人动力,幽默消解戾气,幽默带来倾听,幽默使人明智而坚韧。

越是艰苦、越是漫长、越是孤独、越是有价值的事业,幽默越必不可少。

8.yanggubv,回应圆桌话题《“离婚考卷”得80分,法官判决离婚无效,这样好吗?》

在很多欧洲国家,离婚都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双方同意也没用,需要先证明分居一年以上,再通过法院判决。相比起来中国离婚就简单的多,两人同意的话一天就完成,婚姻变得很儿戏。

我觉得正是这种简单的离婚太多,地方法院才试著推出些新方法来纠正。这其实是值得肯定的,当然方法是不是太武断我不判断。如果离婚不能一天脑子发热就发生,结婚是否也能谨慎些?这对个人和社会是有利的。

9.泡沫,回应《我们的教育是以爱为名的毁灭吗?》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Albert Camus说:“真正值得讨论的哲学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每当出现了一起自杀事件时,我们都应该反思。社会的撕裂,世界的不公或许要比我们想像得要严重得多,而我们自身也可能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之中。对于中国大陆的教育问题,人们也有很多反思,但很多都局限于教学方式是否过于僵化、以至于扼杀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个角度。这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话题却常常被忽略,那就是成人(包括父母和老师)的态度。在成人中心主义泛滥的世界中,学生的尊严和自由又有多少人关注呢?中国大陆有相当多的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可以通过读书而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但是他们真的有权利以自己的意志而强行左右他们的孩子的生活吗?世界不是只有一个维度,成功也不是只有一种定义,那么只要他们的孩子选择的不是危害社会的道路,为什么不放手让他们选择,实现他们自我定义的人生的意义(而不是父母所强行定义的人生的意义)呢?

10.Meowdown,回应《她入狱,他守田——香港农地的抗争夫妇》

年龄差的确是很引人注目,可是郭永昌对豁然的爱可以解释一切吧。因为爱她,所以尝试接受她的理念,支持她的事业,也并不觉得自己是牺牲。本来只是个感人而普通的爱情故事,但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对自然的保护真的让我好喜欢这群人啊。在这个大家都恨不得多赚点钱的时代,还有人在做“没用”的事,也不会为带来的后果而悔恨,香港太好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