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台灣
深度、專業、在地,多元報導盡覽台灣社會真實脈動。
《無聲》柯貞年專訪:戳開傷口是一個有點複雜的過程
「邪惡還是持續存在,但是值得我們努力。」
《親愛的房客》:所謂「家庭」,哪有必要的形狀呢
鄭有傑一直思考家庭的組成,在血緣族群國家性別之外,什麼是必要和非必要的?所謂的家庭,是否有標準形狀?
江昺崙:一件命案發生後,直視台南「樂居城市」的暗面
一座歷史悠久、對觀光客富有魅力、同時擁有堅實地方仕紳傳統的古城,能否在悲劇發生後,找出與時並進的新治理模式?
洪仕翰:無論「川粉」或「川黑」,都不是鐵板一塊
就像自由派一樣,保守派顯然並非鐵板一塊。這項大分類底下,很有可能仍存在立場各異的不同人群。
數據解讀:台灣網友看美國大選,誰最能影響風向?
答案或許出乎意料:陳文茜與大紀元共同包辦了「特朗普」相關討論的影響力排行榜的前三位。
專訪客語音樂人米莎:愛母語與打破客家的限制
「我就反思到底我身上帶著的是什麼,是一個小島。」
鴻鴻:七等生,作家作為終生的反對者
七等生的至高價值就是「超然獨立」,文藝不為政治或現實服務,並且追求真情與思想諧合的境界。
台灣看美大選五個關鍵字:戰略模糊、范琪斐、亨特在哪裡、台灣之友、事實查核
台灣被外界稱為「亞洲最瘋特朗普」之地,台灣人在美國大選期間都在討論什麼?我們為你精選了五個關鍵字。
從「共機擾台」到「偽出國」:台灣的天空,誰說了算?
看似無邊無際的天空,依然藏著人類世界的政治角力痕跡。而台灣周邊的空域,更是各方強權的兵家必爭之地。
從西柏林到金門馬祖:飛地,國族共同體的祕密日記
從西柏林出發,行經荷蘭、阿拉伯半島,乃至西九龍高鐵站與星馬邊界,來到台灣的金門與馬祖,「飛地」如何成為人類歷史的活化石?
數據解讀:「月薪25萬買不到快樂」為何是台灣青年難以下嚥的心靈雞湯?
一則主張「月薪3萬與月薪25萬的人煩惱相同」的網紅文章,意外戳中台灣網友的人生痛點。
移民台北後,一種內疚讓他們不知如何開口
這一家四口從香港而來,學習如何開口說香港故事。「自己的來到,可能這邊的人會有不同解讀⋯⋯我也是這裏的一個課題。」
1
...
79
80
81
...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