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台灣
深度、專業、在地,多元報導盡覽台灣社會真實脈動。
台灣首起國民法官判決出爐:不堪37年家暴,妻殺夫判7年2月|Whatsnew
台灣司法史上首起國民法官參與審判案件作成判決,被告不堪長年家暴殺夫判7年2月。
王淨專訪:來自宇宙的訊息,和生活的救贖
很多事不是你可以控制的,它就是會在你愈小心,愈不想要失去的時候離開你。
接受完整性平教育的一代:台灣大學生怎樣應對性騷擾?
「讓心中化膿腐爛的傷口重見天日,相信終有一天,它會留疤,它會痊癒。」
富士康撤出印度芯片廠,但全球企業仍在加大投資印度|Whatsnew
儘管其問題多多,但印度仍是全球供應鏈上十分有吸引力的中國替代品,過去十年其吸引外資已大幅上升。
性平之夏:台灣反性騷擾30年後,為何學生又站了出來?
這應該是台灣性平法實施19年來,各個大學最忙碌也最具挑戰的一個暑假。
評論|
王臻明:美中南海對峙——中國為何要經略南海?透過什麼戰術手段?
台海情勢受到世界矚目,但不少學者警告,南海同樣危險,甚至有可能比台海更早爆發武裝衝突。
評論|
陳美華:台灣MeToo為什麼遲到?異性戀常規下的女性日常
「吃豆腐」的主詞是男人、動詞也是男人,豆腐/女人做為客體、受詞,還能談論主體性嗎?
評論|
彭仁郁:台版MeToo浪起後,我們如何跟上浪,可以一起走多遠?
性暴力不會因為這波MeToo運動而終結,但這是社會集體共同覺醒、深入了解性暴力複雜性的機會。
評論|
台灣職場性騷擾:說出「我們不要這樣算了好不好」之前,你需要的底氣
如何在這波浪潮中,正視當事人的經驗,重新盤點制度的缺點與完善度,是這波浪潮中應該推進的重要工作。
評論|
陳宗元:在台灣,性騷擾及性侵害的困境是什麼,司法如何避免二次傷害?
在現實中,各單位在處理相關事件時,多為遮家醜而以各種方式勉強、勸服被害人息事寧人,導致被害人反而被體制所傷害。
MeToo巨浪中,范雲贏得性騷官司:「性平是台灣未完成的進步運動」
「如果連我這種懂性騷擾法律定義的人去告,都告不贏,那這制度不是有問題嗎?」
台灣的MeToo時刻:說出自己的故事後,他們經歷了什麼?
在說出口後,他們經歷了什麼?真的因此感到放鬆了嗎?
1
...
43
44
45
...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