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恩:台灣人「戰爭態度」攻防——「抵抗意志」成認知作戰主戰場戰爭的陰影

王宏恩:台灣人「戰爭態度」攻防——「抵抗意志」成認知作戰主戰場

台灣民眾抵抗意志的高低,一直是台灣、中國、美國間互相角力、互相投入與抵銷的過程。

蔡英文國慶文告分析:我們與ChatGPT一起總結了八年演說稿

八年國慶稿、三萬兩千餘字,GPT-4是怎樣分析、描述歷年國慶演講內容的?

梅復興:台灣海鯤艦擲瓶命名,潛艦國造的「高光時刻」?

潛艦是高度複雜、且必須在極為嚴峻的環境下作業與作戰的載台系統,即使很小的設計或施工瑕疵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劉文:民防作為一場公民運動——將「心防」視為台灣備戰關鍵

民防作為一場公民運動,目前最重要的貢獻,來自於建立民眾理解並且應變戰災的戰爭之框。

呂禮詩:中國氣球「不對稱」監偵模式滲透領空,台灣如何應對?

中國為什麼在佔有太空的「新高地」後,還要退而求其次地回頭應用這老掉牙的監偵方式?

王臻明:2023年台海情勢可以做哪些推測?美中競爭有哪些隱憂?

中國正在有計畫地訓練解放軍的飛行員,熟悉台灣海峽的空域,以準備未來的戰事。

揭仲:若解放軍武力攻台,將可能採用何種軍事戰略?

共軍「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之推演。

南海衝突與台海危局——中國對外開戰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中國開啟或捲入戰爭的機率問題上,最大的風險其實是北京的認知。

揭仲:解放軍武嚇台灣,台灣國防預算做了哪些變動?

隨著近年共軍空軍藉實施「繞島巡航」以對蔡政府施壓的次數劇增,2019年國軍空軍用於採購各型軍機、發動機、雷達、各式武器與設施所需零附件的預算,達到2017年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