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陰影評論台灣深度

王宏恩:台灣人「戰爭態度」攻防——「抵抗意志」成認知作戰主戰場

台灣民眾抵抗意志的高低,一直是台灣、中國、美國間互相角力、互相投入與抵銷的過程。

2022年5月22日,新北市,極光訓練的射擊場,學員們在氣槍訓練課内進行人質營救任務。攝:Ann Wang/Reuters/達志影像

2022年5月22日,新北市,極光訓練的射擊場,學員們在氣槍訓練課内進行人質營救任務。攝:Ann Wang/Reuters/達志影像

王宏恩

刊登於 2023-11-06

#戰爭態度#全民防衛#台海局勢#戰爭#台灣國防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2021年由美國國會指示建立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nited State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給美國國會的年度報告中,台灣民眾對於台海戰爭的認識與態度,被視為最重要的研究問題之一。

此前,美國重要的軍事智庫 RAND 也在2019年發布的報告指出,他們整理二戰以後美國對外作戰的比較分析後,發現民眾對於戰爭的支持程度對於美軍戰爭結果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will to fight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war)。今年,RAND 則將研究方向鎖定台灣,積極研究台灣民眾對於台海戰爭的看法

不過,僅僅在幾年之前,在一個閉門會議上,有名美國軍事學者當面告訴我:民調一點都不重要,武器火力贏過就夠了。想不到短短幾年之間,台灣民眾的戰爭態度成為當前華府最重要的研究議題之一。

台灣民眾的抵抗意志為何重要?對於民主國家卻不幸面對外敵的台灣來說,在尚未開戰前的抵抗意志,會影響到政府的國防預算、長期國防策略、外交態度、反滲透以及徵兵來源,這些也都會反過來影響戰爭爆發的機率。一旦戰爭真的爆發,台灣民眾的抵抗意志直接影響到兵源人數、士氣,也影響到後勤的厚度與國防韌性,尤其是在傷亡開始之後。此外,如前述報告提及,台灣民眾的抵抗意志更會影響到友軍介入的意願與成本。

2022年8月6日,花蓮,一架 F-16 戰隼戰鬥機在空軍基地降落。攝:Annabelle Chih/Getty Images
2022年8月6日,花蓮,一架 F-16 戰隼戰鬥機在空軍基地降落。攝:Annabelle Chih/Getty Images

台灣人戰爭態度近年成為顯學

第一,台灣民眾對於台灣軍隊的看法;第二,台灣民眾對於美國的評估;第三,台灣民眾對彼此之間的協力合作。這三大因素影響台灣民眾的戰爭支持。

假如台灣民眾的抵抗意志如此重要,為何這幾年才忽然成為顯學?這背後有其推力跟拉力。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