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習以為戰:台海日常
美國在台協會駁斥中國「二戰文件主權論」:為何台灣地位仍被視為未定?
美國在台協會罕見駁斥中國二戰文件主權論,重申台灣地位未定。這場延續近80年的法律與外交之爭,為何在此刻再度升溫?
在家與戰之間,台灣媽媽的備戰日常:重訓、母語、防空洞
台海局勢升溫,三位台灣媽媽以重訓、母語、防空洞勘查,為家庭備戰動盪時代。
為烏克蘭而戰的台灣人:民主自由,理想成就,與戰死異鄉後的未竟解答
「為什麼阿達堅持飛往遙遠歐洲,為烏克蘭打一場不屬於自己的戰爭?」
生活在台灣的外國人:當烽火隱現,他們如何看待台海戰爭陰影?
「台灣是我的家,就像我的父親,他不願離開自己一磚一瓦蓋起來的房子,我可以理解他的心情。」
軍費佔GDP比例多少才合理,圖說台灣國防預算是高還是低?
政府與社會必須開誠布公討論資源取捨,台灣是否願意為強化國防,犧牲其他領域的支出。
評論|
梅復興:政治使命的誘惑?台灣「海鯤號」將完成HAT泊港測試?
揠苗助長的誘惑,無論對政治領導者、其核心幕僚、還是專案的主持執行者來說都難以抗拒。
從亡國感到民防備戰,台灣女性所經歷的「戰爭陰影」|音頻報導
「如果戰爭可能會發生,你需不需要去審視自己的人生?什麼事情對你是最重要的?」
評論|
王宏恩:台灣人「戰爭態度」攻防——「抵抗意志」成認知作戰主戰場
台灣民眾抵抗意志的高低,一直是台灣、中國、美國間互相角力、互相投入與抵銷的過程。
從自己的身體到戰爭的身體,我在三個月內參加了五場台灣民防訓練營
民防訓練,與其說是抗敵,不如說是為了抵抗自己對自己的姑息。
評論|
倪世傑:新左派的和平主義系譜,重蹈歷史誤區的台灣「反戰聲明」
「反戰聲明」卻提出一條蘊含綏靖主義神髓的投降主義方案,恐怕才是招致台灣社會冷酷批判最核心的原因。
評論|
梅復興:台灣海鯤艦擲瓶命名,潛艦國造的「高光時刻」?
潛艦是高度複雜、且必須在極為嚴峻的環境下作業與作戰的載台系統,即使很小的設計或施工瑕疵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從殖民到威權統治,戰爭陰影下的民主台灣,如何面對動員法制?
「台灣不是為了日本帝國而被戰爭動員,就是為了反攻大陸而被動員,只有此時此刻,是為了台灣自己的民主去防衛、去動員。」
1
2